壹、1995 年北京召開的世界婦女大會對中國社會的性別意識啟蒙
1995 年北京召開的世界婦女大會這件大事,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極其重大,
其影響之深遠,不僅在性別意識與對婦女問題的重視上,更在中國公民社會的萌 芽上,在九五年世界婦女大會於北京召開之前,中國社會對「非營利組織」或「非 政府組織」為何物,非常陌生,然而為了舉辦該次大會,中國黨政高層及一些婦 女幹部第一次有機會走出國門,遠赴聯合國及其他國家參與見習,因此見識到了 蓬勃發展於許多國家的非政府組織及他們所從事的性別主流化行動。例如當時甫 成立的北京《農家女》雜誌的主編謝麗華,在福特基金會的推薦與資助下,第一 次走出國門到泰國參加「婦女傳媒與婦女發展 NGO 論壇」 ,如同其他婦女姊妹類 似,走出國門參與國際社會的婦女論壇,讓他們「從此知道了“NGO”,“性別意 識”,“婦女參與”等好多新名詞」 (高小賢與謝麗華主編,2009:125) 。再如後 來成立陝西省婦女理論婚姻家庭研究會的高小賢,於八 0 年代時是陝西省婦聯研 究室主任,他是中國改革開放後投入研究改革開放後相應出現的婦女失業、下 崗、女大學生就業歧視及農村婦女貧困等問題研究的先行者,也嘗試在體制外尋 求資源來推動有關婦女理論研究的傑出婦聯幹部,也是九五的世婦大會給了一個 絕佳的機會,1993 年北京在籌備世婦會議時,研究會因而有機會參加了亞太地 區 NGO 婦女論壇,該次經驗讓該研究會從研究轉向行動。後來也得到福特基金 會的資助,舉辦了婦女權益保障法的研討班,啟蒙了一批初具社會性別意識,並 於日後擔重任的核心成員(高小賢與謝麗華主編,2009:206) 。
顯示更多
12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