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期國貿發展
Taiwan's recent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作者:林智皓、胡鈺妮、葉宇翔、薛仲軒、吳昀穆、王杏瑜、陳楷欣、何靖 怡、謝俊宇
系級:國貿二甲
學號:
D0985096
、D0936932
、D0912175
、D0936604
、D0936635
、D0936502
、D0936103
、D0928766
、D0936809
開課老師:許鈺珮
課程名稱: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
開課系所:商學院–國際貿易與經營學系 開課學年:110學年度 第一學期
中文摘要
近年來台灣對於國際貿易的倚賴有十分顯著的成長,自
1950
年以來的進口替 代開始,1960的出口擴張和加工出口區的設立等等的經濟政策,都為台灣的貿 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近二十年來台灣也正式踏上了國際的舞台,我們的 GDP 以及國際貿易上的表現,以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等的觀察,令 我們於1997
年躍升為已開發國家,從原本的農業大國,再到工業國家,現在也 在高科技國家佔有一席之地。我們今天要探討的範圍從
1997
年至今的對外及向內的發展,從國際上發生的 重要事件對台影響,我國因應的政策,再從貿易的占比到發展與環境的變遷,以及我國與各國所簽訂的條約,從內到外的觀察,再由外到內的反思,從經濟 到環境,國際貿易對台灣的利弊以及是什麼因素慢慢導向現在的台灣,還有我 們接下來的可以發展方向。
關鍵字:
金融風暴、環境議題、貿易政策、進出口導向
Abstract
The reliance on International Trade has grown significantly in recent years of Taiwan. The foreign trade policies such as import substitution since 1950, and export expansion policy since 1960, have laid a strong foundation for trade. On top of that, Taiwan has officially stepped onto the world stage in the recent two decades, and our GDP and performance in international trade, with the recognized of World Bank and FMI making its way into a developed country by evolving from an agricultural country to an industrial country, not to mention the occupation of a remarkable position in high-tech countries.
The topic we’re going to discuss today is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trade development since 1997, the impact of crucial incidents on Taiwan, the coping strategies, the proportion of trade under the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the treaties we have signed. By observing inside-out, along with introspecting outside-in, we have organized the pros and cons that international trade brings to the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and the factors of what made current Taiwan.
Keyword :
Environment issues, Financial Crisis, Import and Export Oriented, Trade Policy
目錄
壹、市場變化 ... 4
一、進出口產業類比變化 ... 4
二、 國際情勢影響 ... 6
三、金融風暴因應 ... 9
貳、政策 ... 12
一、對外貿易政策 ... 12
二、政治因素及對內政策 ... 15
參、環境——碳排放權交易系統(ETS) ... 17
一、概念——碳交易 ... 17
二、變革——台灣碳交易發展 ... 18
肆、未來發展 ... 20
一、高齡化及少子化時代下,未來產業重心 ... 20
二、疫情影響 ... 20
三、南向發展 ... 21
四、數位轉型 ... 21
伍、總結 ... 22
正文
壹、市場變化
一、進出口產業類比變化
(一)出口
我們可以從這圖一與圖二的變化去觀察到台灣對於電機設備及其零件的占比 有十分顯著的成長,然而其他部分的占比並未有顯著的變化,而經由圖三觀 察,我國的名目
GDP
是有再成長的,所以可以確定的是我們的產業不只是比重 的變化更是有確切的成長慢慢地往高科技產業去發展,尤其是在2017
到2020
之間的中美貿易戰影響使得資金的回流更讓電機產業的占比達到42%的高峰。
圖一 圖二
圖三
(二)進口
從
1997
年至今,台灣的進出口變化隨著政策與國際情勢的影響有著很大的變 化,由圖四可知,在當年的背景下,台灣主要是以進口原物料及能能源已進行 加工出口。再看到圖五,經過了十年台灣在進口產業比例跟十年前相比無太多 區別,這表示我們在產業轉型上沒有獲得太多成功,我們依然是以加工進口原 無料為主。且我們的進口對象也越來越依賴大陸,這可能導致原物料斷鏈及經 濟困難。(三)對外貿易佔比
由圖六:2020的貿易總額我們能觀察到,雖然美國與大陸的
GDP
雖然差異 不大,在世界上都是佔有一席之地的貿易強國,但是對於我國的占比仍以中國 為最大宗這呼應到了吸引力法則距離與GDP
之間的相互影響,再加上日本和東 南亞國協的佐證,他們的GDP
雖然無法與美國一樣強大,但是它們與我國的距 離相對近,而且中間也沒有甚麼山或是地形的阻礙,令雙方貿易更加便捷。圖四 圖五
二、 國際情勢影響
(一)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
1.
背景:80 年代末到 90 年代初,不少外國投資者投入資金到新興市場進行投資,一 些亞洲國家因此資產增加。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以及韓國得到「亞 洲經濟奇蹟」的稱號。
2.
原因:「亞洲經濟奇蹟」讓亞洲金融市場交易活躍亞洲經濟因此受益。傳統產業卻要 求外國投資者將外匯資金流入金融市場達到擴大營業規模的目的。其中泰國政 府更因為要固定匯率長期使用外匯儲備。
3.
影響:亞洲金融風暴影響有三個階段:
(1) 第一階段:泰國、印尼
(2) 第二階段:韓國、台灣(影響較輕)
(3) 第三階段:俄羅斯、拉丁美洲。
如圖七可看出牽一髮動全身,大大影響亞洲國家貨幣對美元的匯率(貶 值),原先以勞力成本為低的東南亞國家發生經濟動亂,因此外國廠商漸漸移 往中國發展。
(二)2000~2009 年:《積極參與國際貿易組織及活動》
2000 年進一步開放對中國大陸投資及貿易,對中國大陸投資持續增加,中國 對台灣進口需求也增加,在 2001 年進一步開放筆記型電腦、手機、數位光碟機 等產品到中國大陸投資,帶動對台灣機械等工業產品的需求,造成對中國大陸 出口大幅成長。
2002 年台灣推動「新南向政策」,開始實行的一個針對印尼、菲律賓、越南 等東南亞國家的政策,台灣希望台灣企業可以到東南亞地區開發進行投資,一 方面以經濟力量,增加台灣對東南亞國家的影響力,另一方面要分散台灣對中 國大陸的過度依賴。同年台灣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經貿體制與國際接 軌。對外貿易更趨開放,使貿易部門成長的速度凌駕國內生產成長率之上。
2003 年 SARS 疫情爆發,因過去沒有發生像 SARS 這樣的大量人感染死亡的大 型傳染病,因此當時造成恐慌情緒。心理上的恐慌情緒讓人與人之間活動減 少,國內消費減少,導致生活必需品以外的需求下降,不少國家的貿易活動都 暫停,台灣貿易發展因此進入了停滯時期。
2007 年發生全球性的金融風暴是因為美國境內出現大量的抵押貸款違約引發 了次級房貸危機,2008 年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因為次級房貸危機導致倒閉,
全球陷入金融危機,其影響層面廣且深。不僅從美國擴散至其他國家,也從金 融面蔓延至實質面,全球的工業生產高速萎縮,全球貿易交易量下降經濟進入 衰退,影響最大就是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如日本、亞洲四小龍等。雖然台灣在 這次全球經濟危機中金融層面上影響有限,但是台灣也躲不過這次經濟危機,
圖七
原因是台灣經濟相當依賴對外貿易。歐美市場需求大量急速的下降導致台灣的 貿易也跟著萎縮,經濟變成了負成長。相較其他鄰近國家,台灣的出口量下降 大於其他鄰近國家首先進入衰退期,復甦步伐亦相對緩慢。
2000 年台灣貿易大部份時間都有得益。2000 年初期開放以及持續增加對中國 大陸投資及貿易。台灣加入 WTO,因為經貿體制與國際接軌,外貿變得更方 便,同時推行新南向政策,增加台灣跟不同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2003 年因為 SARS 關係貿易活動暫停,2004 年疫情過去而再次繼續各種貿易活動,貿易發展 因此恢復。台灣貿易真正受害,是從 2007 年到 2009 年末的金融海嘯風暴。台 灣貿易一直依賴歐美市場,面對歐美市場需求大量減少的影響,台灣對外貿易 因而快速萎縮,經過 3 年時間才回到過去的表現。
(三)2010~2020 年:《積極加入區域經濟整合》
2016 年新南向政策再次被提出,針對的範圍擴大至南亞及大洋洲國家。
2018 年發生中美貿易戰,現在的台灣與中國大陸有頻繁的生意關係,台灣有 很多企業的產品會間接從中國大陸出口到美國。假如美國向中國產品全面課 稅,台灣透過中國間接出口到美國的產品亦會被課稅。短期台灣會在中美貿易 戰當中被波及受害。從長期的角度來看台灣可能因此受益,因為在大陸生產的 台灣企業可能將一些需要高技術的產品生產工作移至台灣,同時會增加在台灣 的投資金額以及提供更多的工作機會。另外,美國直接從台灣進口產品數量可 能會有大幅上升的情況。
2020 年爆發 COVID19 疫情。依據台灣行政院公布的台灣經濟數據,2020 年台 灣全年經濟成長率 3.11%,第 4 季 GDP 成長率達 5.09%。2020 年為對抗疫情台 灣對外進行邊境封鎖,但是台灣進出口貿易對台灣的經濟貢獻最多。因為發生 COVID19 疫情,全球各種原物料都出現不足,尤其是半導體晶片需要由台灣提 供。
2010 年台灣貿易剛從金融海嘯風暴的影響中恢復。2012 年因美國的美債危機 影響歐美市場的需求,台灣貿易有稍微下降。2010 年代台灣貿易把重點放在區 域經濟整合,2016 年推出新版本新南向政策,針對的範圍從原先的東南亞國家
擴大至南亞及大洋洲國家。2020 年發生了 COVID19 疫情,這次疫情不同於 2003 年發生 SARS 的狀況,台灣貿易沒有因為疫情受害反而得益。台灣的貿易在後十 年間得益比較多,沒有發生大事情像 2008 年的金融海嘯風暴那樣重創台灣的貿 易。
三、金融風暴因應
(一)貨幣政策–寬鬆貨幣政策
1.
調降貼放利率:貼放利率是銀行向央行借錢的利率。央行降低貼放利率 → 銀行向央行借貸 次數上升 → 貨幣供給線往右移,供給量上升。
2.
調降存款準備率:法定準備金公式:準備金=原始存款(1 / 法定準備率–1),1 / r 為存款 貨幣乘數與法定存款準備率成反比,比率越低,存款貨幣的乘數越大。
增加市面上貨幣供給量以及貸放到市場的資金數量:降低存款準備率 → 更 多錢流到市面上,進而增加貨幣供給量。
3.
採行「擴大附買回操作機制」:金融風暴景氣不好時,央行會向民間或是市場買入公債,央行的錢釋放到民 間流通,使貨幣供給量增加。
(1) 現行附買回機制 V.S. 擴大附買回機制
A.
相同:a.
參與對象:銀行、票券公司、郵政局、證券行、保險公司。b.
時間長短:由 30 天增為 180 天。B.
不同:a.
擴大附買回機制:擴大央行定存單的可操作債券範圍。除了可以向央行操 作,也可以去銀行向央行申請允許操作。(二)金融穩定措施
1.
實施暫時性存款全額保障:(1) 避免存款戶受銀行倒閉的影響而領不到錢。
(2) 減輕銀行因外部因素而引起的波盪。
2.
採取穩定股市措施:(1) 激勵公司企業高階主管買進自家公司股票。
(2) 激勵公股銀行及政府於股票低點買進股票。
3.
擴大證券市場的資金市場規模:(1) 允許證券市場以平盤以上的融券或借券賣出。
(2) 開放大陸機構的投資者,將資金注入國內資本市場,擴大資金市場規模。
4.
協助企業籌集資金:(1) 銀行對中小型企業增加 3,000 億元的放款。
(2) 提供 6,000 億元的營運資金幫助非中小型企業。
(3) 擴大綜合額度:包括調高保證成數、融資總額度上限及信用保證額度,幫助
中小型企業透過參加公共建設標的增加投資金額。(4) 放寬企業現金招標增資的價格下限幫助企業自資金市場籌措資金。
5.
協助個人取得貸款:(1) 房貸個戶可以申請展延貸款年限或本金延緩繳交,因景氣不景氣而被裁員的
失業勞工的房貸住宅本金優惠延後繳納。6.
短暫調整保險資本適足率計算:(1) 發行資本性質債券並允許負債型特別股作為自行支配資本額度。
(三)財政政策
1.
擴大公共建設。2.
促進消費:發放每人 3,600 元消費券,刺激國民消費,提振經濟。3.
遺贈稅由最高上限稅率 50%,調降為 10%,吸引資金回流。4.
促進就業:降低失業率。(四)與當今疫情政策比較
政策選項 2008 全球金融危機 2020 Covid-19 肺炎疫情 貨幣政策 降息空間較大 降息,但空間有限
財政政策
挹注問題金融機構資本。 提供受疫情衝擊的中小企業優惠利 率貸款。
房地產方案 提高失業補助並給予紓困金及檢測 醫療費。
擴大信用保證機制。 發放消費券與加碼券。
發放消費券 減稅或延後繳稅時點。
減稅方案
相較起來,2008 年的金融危機比較嚴重。因為是全球金融體系出了很大的問 題,而 2020 年的 Covid–19 疫情,是民生問題出了比較大的問題,所以我們經 驗會比較深刻一點,影響到生活。可是 2020 的疫情影響到房地產的或是股市的 幅度比較小,依台灣來看,政府都要祭出打房政策還有台股都在今年出現歷史 最高萬八的紀錄,相較下來,2008 年的經濟影響較大。
(五)對外貿易影響
2008 年引爆的金融海嘯,全球經濟成長率從 2007 年的 4.10%,跌至 2009 年的 1.88%,2008 年我國出口成長率也從 10.12%,衰退至 2009 年的 20.32
%。對國內總體經濟而言,我國貿易出口依存度大,國內生產毛額(GDP)、生 產、所得、就業、政府國內政策甚至進口,都與出口息息相關,出口榮枯對經 濟之影響極為深遠。
貳、政策
一、對外貿易政策
(一)介紹:
將報告依近年發生重要事件來分成主要四大策略:
1.
1990 年代的推動亞太營運中心:加入 APEC。2.
2000 年代積極參與國際貿易組織及活動:加入 WTO。3.
2010 年代加入區域經濟整合: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新南向政策。4.
2020 年代疫情經濟(COVID–19)以上雖然是用年代來區分,但其實都是仍持續在進行的,並許多重要大事都 有些關聯。
(二)推動亞太營運中心(1990 年代):
1.
加入 APEC:台灣積極參與相關貿易組織,於 1990 年申請加入 GATT(關稅暨貿易總協 定)。並且於 1991 年加入 APEC,APEC 是亞太地區以及我國最重要的多邊官方 經濟合作論壇之一。
(1) 最初:
台灣政府於 1990 年代推動這項經濟政策,目標以發展台灣成為亞太地區 的經濟樞紐為目的。所謂的「營運中心」指以下這六項專業中心:
A.
製造中心B.
海運中心C.
航空轉運中心D.
金融中心E.
電信中心F.
媒體中心(2) 現今:
A.
貿易投資自由便捷化:多邊貿易體制,減少貿易障礙。B.
數位經濟及服務業:電商。C.
協助中小企業國際化。D.
促進包容性成長及婦女參與經濟。(三)積極參與國際貿易組織及活動(2000 年代):
1.
加入 WTO:台灣於 2002 年加入 WTO(世界貿易組織),WTO 組織框架可分為三個部分:關 稅貿易總協定、服務貿易總協定以及貿易有關智慧財產權協定。WTO 可以說是 我國非常重要的國際貿易組織。
2.
採取政策:(1) 參與國際經貿規範制訂:貿易便捷化(e.g. 減免關稅)。
(2) 開啟進入他國市場機會:因外國商品進來可減免關稅,讓我國農產品備受威
脅。(3) 產業補貼:減少來自進口品衝擊。
(4) 利用 WTO 機制爭取我國權益:相關共同規範可處理不公平貿易等紛爭。
(5) 與他國交流經貿政策與貿易體制資訊:掌握貿易夥伴國政策方向,像針對我
國第二大進口國日本,可採取多邊產業合作。由此可印證課堂上提到的加入 WTO 或是參與國際貿易並不是所有族群都受 惠,有些國家特定族群則會受害(e.g. 國內的農夫)。
(四)積極參與區域經濟整合(2010 年代):
1.
加入 ECFA:台灣於 2010 年簽署 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加入宗旨是避免 我國於區域經濟體系中邊緣化,同時中國這十幾年來逐漸崛起,因此兩岸經濟 關係相當重要(台灣相對中國貿易依存度高),雙方採取政策如下:
(1) 推動兩岸金融往來關係制度化:關稅優惠。
(2) 發展兩岸金融往來實質對等自由化–ECFA 基本原則。
(3) 促進我國金融業投資國際化:增加我國產業競爭力。
(4) 去邊緣化:推動台灣成為全球創新中心、亞太經貿樞紐、台商營運總部。
2.
新南向政策:台灣於 2016 年推動新南向政策,目標客群為東南亞國家、南亞國家以及紐西 蘭、澳洲兩國,主要分為四大面向:
(1) 經貿合作:產業價值鏈整合。
(2) 人才交流:新住民力量發揮。
(3) 資源共享:醫療、文化、觀光、科技、農業。
(4) 區域連結:積極和東協主要貿易夥伴與印度洽簽 ECA 或個別經濟合作項目。
3.
未來展望:(1) 參加多邊與區域整合加強國際連結:參與 APEC 經貿交流平台。
(2) 加速全球合作佈局:爭取加入 CPTPP、佈局新南向。
(3) 加強維繫貿易秩序:落實貿易管理措施,維護我商出口權益。
(五)疫情經濟:
新冠肺炎於 2020 年爆發,造成全球性的肆虐,台灣也難逃於倖免,許多國家 貿易量、GDP 下降,失業率則是上升,因此政府採取政策來解決相關問題:
1.
持續進行防疫工作:與他國一同研發疫苗。2.
經濟發展動力:加強與新南向、美、歐、日經貿連結。3.
鞏固邦交國經貿關係:帛琉旅遊泡泡。4.
推動我國數位貿易發展:宅經濟。5.
紓困振興:三倍券、五倍券。6.
政府獎勵–台商的回流:把持人才。二、政治因素及對內政策
政治為影響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此以執政之總統分為四個時期——李登 輝時期、陳水扁時期、馬英九時期,以及蔡英文時期。
(一)李登輝時期(1988~2000)
被譽為「民主之父」的李登輝總統,致力使台灣突破困境,推動一連串政治 改革以及民主化運動,讓台灣的思想逐漸邁向自由,走出歷史悲情。而藉由民 主化的轉型,使台灣開始與外界接軌,邁出了國際化的第一步。
1.
兩岸貿易:1994 年,中國大陸的人民幣大量貶值,吸引各國投資,然而各國的資金也開 始失血。為了不使中國的力量國於強大,造成不對稱的影響,李登輝總統發布 了「戒急用忍」政策,提出「高科技、五千萬美金以上、基礎建設」三種投資 應對大陸「戒急用忍」,避免臺灣喪失研發優勢以及資金過度失血。然而,此 政策卻遭到工商業的質疑。
2.
世界貿易:在其任內加入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以及發布「南向政策」,把台商 海外投資目標轉往東南亞,除了擴張政治影響力之外,也降低對中國大陸的投 資。然而到了李登輝總統執政後期,中國大陸吸引更多人投資的改革開放,以 及 1997 年的金融風暴,使南向政策慢慢失效。除此之外,李總統也推動了「務 實外交」政策,重點在於不計較國家名稱以及意識型態並以彈性立場與各國交 流,但重視實際交流之內容。
(二)陳水扁時期(2000~2008)
2000 年的總統大選是台灣第一次的政黨輪替。在李登輝時期建立的民主基 礎,使台灣更開放對外的貿易。
1.
兩岸貿易:陳水扁總統提出以兩岸經濟統合的概念,以及和平穩定互動架構,藉此達成 兩岸間的和平。因此,陳水扁總統提出「小三通」等政策。「小三通」的目標 為促進中國大陸與金門縣及連江縣之間的通商、通航,以及通郵。此政策有效 地增進了兩岸交流,也受到人民普遍支持,成為日後三通政策的基礎。
2.
世界貿易:除了在 2002 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外,陳水扁總統也重啟了「南向政策」,
提出「新南向政策」。陳總統的新南向政策更注重於東南亞國家之間的貿易,
也成立與東南亞之資訊工業技術、人力資源、勞務合作與經濟合作夥伴,合作 層面也非常廣,包括能源、環保、勞工移動,以及國際安全保障問題等等。也 與東南亞各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例如新加坡、泰國,以及印尼等等,除此之 外也簽訂了多條關稅相關協定以及資訊產業合作協定,奠定了台灣與東南亞國 家之經濟貿易基礎。
(三)馬英九時期(2008~2016)
相較於排斥與中國談判,致力於維護台灣的主權及主體性的陳水扁總統,馬 英九總統藉由九二共識以模糊化兩岸的爭議,進一步擴展與中國的交流。而國 際方面,馬總統也積極地擴展我國之國際地位。
1.
兩岸貿易:相對於否認謀求中國大陸以及我國統一之「九二共識」的陳水扁
總統,馬英九總統則在「九二共識」的前提下,與中國建立密切的經貿合作關 係,包括全面、直接與雙向「三通」、開放金融服務業,並促進兩岸共同市場 的建立。2009 年,馬英九總統提出了加強台灣經濟發展的政策——簽訂《海峽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Cross-Straits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簡稱 ECFA),目的為讓台灣的商品能免稅賣到中國市場,擴大其 佔有率,並開放更多市場供中國進入。
2.
世界貿易:對於外交方面,馬英九總統推動了「活路外交」政策,相較於「務實外 交」,活路外交除了重視與各國交流之內容,更強調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儘管 此政策強化了我國與美、日、歐盟等國的關係,並成為「重要安全及經濟夥 伴」,此政策的有效性也因種種事件,例如被拒絕加入世界衛生組織,而被質 疑。
(四)蔡英文時期(2016~至今)
1.
兩岸貿易:蔡英文總統表示會維持現有的機制,維持兩岸的溝通與對話,並秉持互相理 解的精神。
2.
世界貿易:提出「新南向政策」,目標為促進台灣和東協、南亞等國家的貿易、科技、
文化等等的連結,創造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建立「經濟共同體意識」,並促 進各方面人才之交流,增加與各國協商與對話,加強經濟方面的合作,並減少 爭議以及糾紛。此外,蔡英文總統在就職典禮上提出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 定(RCEP)的想法。他認為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強化經濟的活力與自主性,加強 與全球及區域之連結。近年除了以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
(CPTTP)以邁向區域整合以外,也與拜登特使團會面,內容為美國將協助台灣 發展國際空間以及強化既有的經濟合作。
參、環境——碳排放權交易系統(ETS)
一、概念——碳交易
溫室氣體這個概念,在 1824 年就被提出來,但是在 1901 年才開始使用這個 名詞。溫室氣體包含二氧化碳(CO2)、臭氧(O3)、甲烷(CH4)、氧化亞氮
(N2O)等。其中以燃燒化石燃料,而排出的二氧化碳(CO2)占最大宗。
近年,全球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天氣及天災,對人類社會和自然環境,皆 造成了深遠的影響。而形成一切的主因就是——碳排放。察覺到了碳排放過度 的危害。1992 年 5 月,紐約聯合國總部通過了《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
1992 年 6 月,各國首腦於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期間所簽署。目標在於控制碳 排放濃度,使生態系統免於威脅,經濟能在永續發展的前提下進行。由此產生 了「碳交易」的概念。
碳交易是《京都議定書》,利用市場機制,以實現「外部效果內部化」,的 一種經濟誘因。為了其背後可能產生的巨大利益,企業將自發性的減少碳排 放,政府不必時刻緊盯,不僅減少了外部性,還提高了政府效能,使資源得到 了合理的分配。
二、變革——台灣碳交易發展
我們將敘述,台灣關於碳權交易的法案條例的發展——以下舉三條與其息息 相關法律條例。按公布時間順序條列:
法案 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 法
2030 年減碳 55%包裹法案
(Fit for 55 Package)
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
時間 2015. 07. 01 2021. 07. 14 2021. 10. 21 內容 1.
每年對排放源進行盤 查。每三年查驗機關 須查證其排放量清 冊。
2.
溫室氣體總量管制和 碳排放交易制度。總
1.
產品項目:鋼鐵、水泥、肥料、鋁水 泥、進口電力等。
2.
地理範圍:歐盟以外國家(地區),不 含冰島、挪威、瑞士、列支 敦斯登及部分歐盟會員國屬 地。
量管制:盤查、查 證、登錄。碳交易:
核配額、抵換、拍 賣、配售。
3.溫室氣體管理基 金。
3.
正式實施:2026 年 1 月 1 日。進口商 須購買「CBAM 憑證」,並 且繳交產品的碳排放量進口 費用。
原則 1.
依循「巴黎協定」進 行碳管制。並照「蒙 特婁議定書」減少氫 氟碳化物的使用。
2.
推動綠色金融,並利 用碳交易制度及相關 稅費,增強經濟誘 因,以促進社會公 益。
3.
根據非核家園目標,
不新增核能發電,並 提高資源與能源的使 用效率。
1.
2050 淨零碳排放2.
提升強化氣候治理 的層級。3.
增訂氣候變遷調適 專章4. 加強排放管制和誘 因機制,以促進減 量。
5. 徵收碳排費用:為 因應國際情勢,而進 行完善的經濟誘因
雖然「碳交易」的概念,在台灣的溫室氣體管理法中就曾提及。但是 其每五年對各企業、政府單位的碳排放量的檢討,卻不具備懲罰性。這也導致 了台灣對碳排放管制不以為意。
就在此時,在今年七月,歐盟頒布了「2030 年減碳 55%包裹法案」(Fit for 55 Package),其中提到了「碳邊境稅」。碳邊境稅:出口產品,生產過程碳
排越多,關稅越高。這對於台灣「碳排寬鬆」的情況來說,絕對是一個驚人的 消息。為了提高並維持台灣的國際競爭力,行政院環保署在今年十月,延伸之 前的溫室氣體管理法,制定氣候變遷因應法的草案。以期跟上世界腳步。
肆、未來發展
一、高齡化及少子化時代下,未來產業重心
台灣的產業結構有半數為傳產業,而少子化的議題一直都是台灣很需要重視 的問題,隨著時間而變得更加嚴重。根據聯合國的估計,到 2030 年時全球人口 總數將會超過 80 億人,到 2050 年時全球將有至少 60 個以上的國家成為高齡化 社會。根據統計在 2026 年時台灣就會進入「超高齡社會」,年長者的照護以及 勞動力缺乏等問題將會更加顯著,人口結構比未來只會變得更加不平衡,勞動 人口也會持續地遞減,再加上台灣發展中心偏向於高科技產業,對於培育高科 技的人才會排擠到傳統產業的勞力需求。
隨著全球人口數的增加並且高齡人口占比增加,社會人口的結構因而產生改 變,醫療科技的進步帶來死亡率趨緩以及壽命長久,除此之外不只有生育率下 滑,且高齡人口總數持續上升將為醫療體系帶來龐大的壓力、阻礙社經發展的 空間。而在高科技的快速發展下,高齡化社會的現象在未來只會越趨於明顯,
有效地運用醫療科技以及 AI 人工智慧也將會大幅地改變我們的平常的生活模 式。特別是台灣,身處於人口老化最為快速的亞洲地區,未來將會更加專精於 醫療器材相關的領域去發展商機。例如:佳世達科技本來是做消費性電子的科 技業,但近幾年來轉型投入醫療器材的製造與研發,希望能掌握世界未來的趨 勢。
二、疫情影響
(一)疫情下的經濟成長率
台灣自 2019 年初至今年上半年為止,經濟成長速度超越了其他主要亞洲國 家。過去一年之中除了台灣之外,其他亞洲四小龍國家(南韓、新加坡、香
港)都因為疫情的肆虐,經濟呈現負成長,然而台灣則有約 3%的經濟成長率。
但是以 GDP 總量來說台灣並非第一,而人均 GDP 則來到了最後一名的位置,透 過此數據顯示台灣未來仍然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台灣是高科技製造業的強 權,根據行政院統計,台灣出口佔比前三大的電子零組件、資通與視聽產品出 口、機械產品出口皆與上期成長了約 30%左右。
(二)依賴中國市場
從李登輝時期的南向政策到蔡英文時期的新南向政策,我們看到的是政府積 極地將發展擺脫中國大陸,但是實際上對中國之貿易仍屬於大宗,今年截至第 三季台灣對中國貿易順差仍達到 1254 億美元,去年同期則為 992 億美元,雖然 台灣努力擺脫中國,積極增加對其他國家的貿易佔比,資料顯示我國其實還是 高度依賴中國。
(三)台灣出口的最大宗
台灣目前出口大宗是以半導體晶片為主的「電子零組件」,中國廠商例如:
華為、OPPO 等科技產業對台灣生產的晶片依賴度很重。加上受到美中貿易以及 疫情封城的影響,其實不單只有中國還有全球皆增加對台灣電子零組件的需 求。
三、南向發展
(一)成為 ASEAN 的會員國,雙語人才的培養
未來台灣是否能成為 ASEAN 的會員國之一對於新南向政策是一大考驗,另一 方面,在台灣願意培訓員工成為外語人才並將產業與全球接軌的企業還是偏 少,仍是台商們需要考慮的要點。
四、數位轉型
(一)貿易戰使全球化更為重要
美中貿易戰讓使我們認知到全球分工的重要性,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 裡,台商將工廠設立在不同國家為避免關稅、減少生產成本等政策,加速了工 廠離開中國並前往勞力成本較低廉的國家移動。許多台商自 2019 年起便開始拓
展廠房至東南亞國家,電子代工製造業部分則回流台灣,影響全球供應鏈的重 新發展。
(二)中小企業對台灣的重要性
中小企業佔台灣產業的 98.93%,在台灣經濟發展佔有重要的地位,扮演著靈 活的腳色,例如:國際大公司不接的小訂單,台灣的中小企業都會接起來並快 速製造。雖然對台灣 GDP 的貢獻並非最高,但累積起來的數字是非常可觀的。
(三)結合 AI 等技術進行數位轉型
中小企業雖然沒有雄厚的資本,但可藉由 AI 等技術進行數位轉型,創造更多 的公司價值。例如:在東南亞的紡織廠,可以結合大數據、物聯網、AI 等創新 技術,使營運管理更為完善並且生產流程智慧化,減少生產成本,將傳統紡織 業轉型為科技紡織業。
伍、總結
自 1997 年起台灣正式踏上了國際的舞台,這代表著我們與世界的連結又更加 穩固了,但也意味著我們將面臨更多的更大的挑戰,自那時開始無論是加入 WTO、金融風暴、金融海嘯、SARS、Covid–19 等等的情勢變化再到最近越來越 重視環保的部分,像是碳權或各項條約,無論是經濟、貿易或環境都會大大的 影響台灣的貿易發展,而我們踏上舞台後也更積極地向世界展現自我,除了積 極參與國際組織外,也不忘加強自身的條件,從大陸的設廠投資,再到東南亞 的深耕,努力讓自身站穩在亞洲貿易與代工的龍頭地位,也不忘遵守國際的環 境政策與條規,無論我們加入與否,都積極去參與國際大大小小的事務,讓世 界能更看重這塊寶島。
參考文獻
1. Winertai (Ed.). (2006, December 19).
台灣經濟史. 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7%81%A3%E7%B6%93%E6%
BF%9F%E5%8F%B2#%E6%9D%8E%E7%99%BB%E8%BE%89%E6%97%
B6%E6%9C%9F%EF%BC%881988-2000%EF%BC%89
2. Ougaowen, Alfredo. (2014, July 31).
務實外交. 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B%99%E5%AF%A6%E5%A4%96%E4
%BA%A4
3. 180.204.84.206. (2017, March 19).
新南向政策. 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6%B0%E5%8D%97%E5%90%91%E6%
94%BF%E7%AD%96#%E9%99%B3%E6%B0%B4%E6%89
4.
溫典寰 . (2011, April 28). 快速了解 ECFA 是什麼?簽與不簽的利弊又是什 麼?. 天下雜誌.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05225. 116.118.157.154. (2010, December 4).
活路外交. 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4%BB%E8%B7%AF%E5%A4%96%E4
%BA%A4
6.
公眾外交協會. (2015, December 30). 我國推動「活路外交」政策的成果回 顧. 中華民國外交部.https://www.mofa.gov.tw/News_Content.aspx?n=95&sms=73&s=66834
7.
總統府新聞. (2016, August 16). 總統召開「對外經貿戰略會談」 通過「新南向政策」政策綱領. 中華民國總統府.
https://www.president.gov.tw/NEWS/20639
8.
行政院主計處. (2021, November 14). 行政院主計總處. 行政院主計總處.https://www.dgbas.gov.tw/point.asp?index=1
9.
經濟部. (2021, March 23). 進出口貿易量. 行政院國情簡介.https://www.ey.gov.tw/state/6A206590076F7EF/8b5032af-1a67-4c02-bd16- 8791aa459cd2
10. 方洪漸. (2004, August 4).
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 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1%94%E5%90%88%E5%9B%BD%E6%
B0%94%E5%80%99%E5%8F%98%E5%8C%96%E6%A
11. 方洪漸. (2004, August 3).
溫室氣體. 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8%A9%E5%AE%A4%E6%B0%94%E4
%BD%93
1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2020, March 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