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背景及動機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Share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背景及動機"

Copied!
5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可引起腹胀、腹痛、排便次数减少等排便困难症状。 1、排便困难是住院患者的常见症状。

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目前尚无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排便问题的相关研究。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中所指的椎间盘手术患者是指经医生诊断为椎间盘突出症,接受腰椎间盘切除术(discectect)或钛合金椎间支架固定融合术(cage interbody fusion),且必须卧床休息的患者。至少三天(含)及以上是指研究员或研究助理每天早餐后15分钟由护士进食。

本研究使用的研究工具有六种,分别是患者的基本特征、排便困难的评估量表以及本研究使用的评估表是研究者参考相关文献后编制的。 。 ,因此该电子秤被列为研究工具之一。

获得研究对象同意并签署受试者同意书 1、本研究的研究计划必须首先通过学校的IRB,并向预录取者解释研究实施的目的、方法和过程患者。一旦患者同意参与,并获得患者的“研究者同意书”。

5.获得《研究者同意书》后,患者首先填写《大便困难评估表》。填写完评估表后,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大便困难评估表》。方案》中,收集问卷后,研究人员进行了数据分析。

表 3-1:「 排便困難評量表」之 信度檢定
表 3-1:「 排便困難評量表」之 信度檢定

研究結果

对照组与实验组术前活动量、每日饮水量及纤维量分布情况对比见表4-2,并调查患者大便情况,表4-3为对照组每日排便次数。实验组从手术前后第一天开始直至出院当天。对照组手术前至第五天有34人,第六天有33人,而实验组手术前至第五天有20人,第六天有15人。对照组中,术前有“每日排便”的患者有31例(91.2%),术后第一天至出院当天,分别有1例(2.9%)、14例(41.2%)、32例。分别见表4 -2 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术前活动量、每日饮水量和纤维量。

2、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大便困难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大便困难症状分为八项(见图4-1~图4-7)。以下为研究成果按顺序排列: 1人(3.2%),术后第一天至出院当天,无患者需要用手铲促进排便;实验组中没有患者需要用手挖洞以促进排便,无论手术前还是手术后。促进排便。八)大便后仍有大便的感觉。

下图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手术前后使用大便软化剂和灌肠的情况,截至出院当日,按照《排便方案》排便效果与对照组不同。术前、术后第一天、出院当天不同时间点结果见表4-5 1)每日排便次数。

第五天和第六天“排便时肛门是否疼痛”的概率比第一天低。 3)排便后肛门是否疼痛很低。

表 4-1、研究對 象 之基本資料
表 4-1、研究對 象 之基本資料

討論

在这项研究中,每天在“便便计划”中摄入超过35克的纤维可能会增加每日排便的可能性。第一次与任何患者讨论日常饮食习惯和模式绝对是一件大事。挑战,腹部按摩“大便计划”中是每天早餐后做腹部按摩15分钟以增加。胃结肠反射较强,可使大便增多,从而提高大便的可能性,减轻排便困难的症状。国内研究中,王惠平等。

本研究发现,“排便计划”干预后,实验组“服用大便软化剂”和“使用灌肠”的概率较低,但第三天“使用灌肠”的概率为9,675倍比第一天高。该研究的结果与(Jewell & Young,2009)的结果相当。孕妇可以通过每日补充纤维来改善大便次数,使大便变软,可以替代泻药的使用,本研究设计的排便方案可能有效。腰椎间盘切除或钛合金椎间体固定融合患者术后排便困难症状的改善。它能有效改善排便问题,也能让患者改善护士的护理和调配。

林容慈(1990)。神经系统患者排便习惯的变化:便秘原因和特征的临床有效测量(未发表的硕士论文)。国立台湾大学护理研究所,台北市。张世礼(2008)。膳食益生菌补充剂对长期护理机构老年居民排便的影响(未发表的硕士论文)。台中县亚洲大学长期护理研究所在职特班。曾金民(1995)。探讨“排便护理方案”对改善脑血管病患者排便障碍的效果(未发表硕士论文)。国立台湾大学护理研究所,台北。

刘淑媛(2004)。补充魔芋纤维对成人排便特征和粪便成分的影响(未发表的硕士论文)。台中市中山医科大学营养研究所,谢培臣(2008)。学生生活方式与排便的相关性(未发表硕士论文)。 。

數據

圖 3-1  研究架構圖
表 3-1:「 排便困難評量表」之 信度檢定
表 3-2  膳食纖維換算表
圖 3-3  資料收集流程圖
+7

參考文獻

Outline

相關文件

翰林雲端學院‧國中自然〔三〕 14 國際單位制 一 前言 自然科學是一門求真求實的學科,所有的數據來源都必須真實且準確,於是正確地使用單位 顯得格外的重要。但由於各國國情及文化的不同,所使用的單位也往往不同,這樣的狀況常 常在相互溝通上造成困擾甚至誤會,於是國際間便制定了一套公定的測量標準與單位,稱為 「國際單位制」簡稱「SI 制」,其源至於公制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