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大學教師評鑑影響性評估量表之內涵 表5 研究構面之區別效度檢定

表6 四種假設模式之測量均等性檢定結果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發展科技大學教師評鑑影響性評估量表內容,經由多 位專家學者及技職校院行政主管與教師進行構面與題項的修訂,以獲得專家內容 效度,並透過項目分析和多次探索性因素分析後,建構「評鑑投入」(包括資源 提供、評鑑脈絡、環境條件等三指標,合計7題)、「評鑑活動」(包括人員參 與、評鑑設計與分析、評鑑結果與資訊揭露等三指標,合計12題)、「評鑑影響 性」(包括認知/情意性影響、動機性影響、行為面影響等三指標,合計16題)

三大構念,共計35個題項(如表4所示),呈現評鑑影響性和組織、環境(評鑑 投入與評鑑活動)等內外因素之間雙向因果與循環的關係,顯示本量表符合Mark 與Henry(2004)之評鑑影響性的理論模式。

其次,從模式適配比較而言,本研究運用驗證性因素分析,藉由競爭模式之 驗證,分別由絕對適配指標、增值適配指標與精簡適配指標等的比較,確立大學 教師評鑑影響性評估量表的二階層因素模式結構,不僅擁有一階多因素直交結構 的獨立性,更具有一階多因素斜交結構的相關性結構,而表現出優於其它因素模 式的適配性、精簡性與統御性。

再就量表的信效度而言,在個別項目信度與組成信度的驗證上,確能反映出 測量變項被該潛在因素的解釋量,此也代表構念指標內部一致性良好;在收斂效 度與區別效度等的效度證據,顯示題項與其所反映的潛在因素之間具有相當的建 構效度;此外,本研究量表通過測量均等性之檢驗,顯示其具有跨樣本的有效性 及穩定性,表示此模式可推廣至其他的樣本,不僅可以減少單樣本驗證的偏誤,

更強調量表未來的適用性與預測性。因此,本研究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與測量 均等性,可作為衡量大學教師評鑑影響性的檢視工具。

(二)對私立科技大學教師評鑑制度的實務意涵

本研究發展之大學教師評鑑影響性評估量表,不僅提供私立科技大學瞭解教 師對教師評鑑影響性的態度,並可進一步應用各構面潛在因素所涵蓋的題項內容 及彼此的相關性,研擬具體策略,以促進正面之教師評鑑影響性的產生,擴大其 在教育實務上的功能,茲說明如下:

1. 重視評鑑投入要素,塑造適合推動教師評鑑的氛圍

大學教師平日忙於教學、研究、服務與輔導等任務,視教師評鑑為額外的工 作負擔,在大學法修正促使各校通過教師評鑑辦法且利害關係人關切教師評鑑的 環境條件下,教師評鑑的實施無可避免。學校若能注重評鑑管理者與教師在教師

評鑑制度的溝通協商、接受其意見來修改評鑑制度和遴選具專業評鑑知能的評鑑 委員等評鑑脈絡,並適度提供必要的人力與財務資源,應能降低教師對教師評鑑 的排斥與不安,進而產生正面的評鑑影響性。

2. 規劃適當的評鑑活動,提升評鑑程序與過程的適切性

教師評鑑是人員評鑑的一種,在後設評鑑標準中首重適切性,強調關注利害 關係人福祉的參與式評鑑,透過利害關係人(含受評教師與評鑑委員)的參與,

建立評鑑共識,制定(或修訂)符合評鑑目的之教師評鑑制度,並設計適切的評 鑑指標使所蒐集的量化與質化資料能確實反映教師工作表現,最後的評定結果才 能讓教師信服。再者,製作涵括量化數據與質性文字說明的評鑑報告,以提供有 用的回饋資訊,據此作為獎懲依據及協助教師專業成長,並定期舉行檢討會議以 求持續改善,讓教師感受到學校對教師評鑑的支持,從而衍生良好的評鑑影響 性。

3. 瞭解教師評鑑影響性的內容,進而應用於學校發展與革新

實施教師評鑑所產生的認知與情意性、動機性與行為面的影響,是一系列的 引發過程,經由個人態度、理解與想法的轉變,加以個人期望、群體/組織獎懲 的促動,導致行動的改變,甚至藉由擴散作用,透過個人說服同儕,續以改變群 體行為,進而產生制度面改變的組織發展與革新。因此,學校若能關注教師所重 視之教師評鑑影響性的重要因素,並找出扮演領頭羊角色的關鍵人物以發揮影響 力,如此透過教師評鑑的影響性,進而引發教師個人、系所/團隊、學校組織在 校務發展或學校經營的革新。

4. 評鑑投入、評鑑活動與評鑑影響性是彼此相關、持續循環的歷程

Mark與Henry所提出之評鑑投入、評鑑活動與評鑑影響性的理論模式,呈 現彼此相關、互為因果的關係,此也可由圖1三者間的高相關係數得以印證。基 此,大學校院應以審慎態度去面對教師評鑑制度的推動,在教師評鑑實施前後及 歷程中,皆能積極聽取各方意見,提供必要的資源及持續修訂更為適切、合理的 評鑑制度,讓教師評鑑成為個人、系所、學校進步的動力,除了促使教師檢視其 各項工作成效外,更能藉由評鑑影響性的產生以引導教師專業成長與系所發展,

成為提昇學校競爭力及促進學校革新的契機。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