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三、實驗組學生對課程回饋之質性分析

實驗組學生對課程回饋的回答內容是開放式的,在填寫前,主持施測的教 師不斷提醒學生其填答結果並不會影響到個人的成績,只供教師在未來改進教學 之參考。另外,也不預先提示學生應從哪個方向來表達對實驗教學後的感受,學 生可依自己所想的自由表達,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實驗組學生於教學後對課程回 饋的回答逐字稿如附錄八、附錄九。

關於實驗組學生的課程回饋質性分析方式,先將所有學生回答的內容分為 正向感受與負向感受兩種,而其面向又區分為「對上課方式的感受」、「對學習效 果的感受」及「對地科與生活關係的感受」。

在正向感受方面,三個面向分述如下:

(一)對上課方式的感受:在學生的敘述內容中應提到或意含著「喜歡小組討 論」、「覺得上課有趣」或「能表達自己的想法」等。例如:「

A1

:每次上 課都是小組討論,寫題目再由老師評分,我覺得非常好。」;

A3

:這幾次 上課後發覺,同學慢慢的學會了如何去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了!」。

(二)對學習效果的感受:在學生的敘述內容中應提到或意含著「能主動學習」、

「能加深學習內容的印象」、「能專心上課」或「對學習感到成就感」等。

例如:「

A16

:一起討論,找出正確的答案,而且在站起來回答的時候結果 是對的,使人非常有成就感。」

(三)對地科與生活關係的感受:在學生的敘述內容中應提到或意含著「感受到 地科與生活的關係」。例如:「

A24

:地科雖看似沒啥大不了的,其實與我 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密切關係。因此,我們每個人多少都要具備地科知識。」

在負向感受方面,三個面向分述如下:

(一)對上課方式的感受:在學生的敘述內容中應提到或意含著「不喜歡小組討 論的上課方式」、「不覺得上課有趣」或「不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例如:

A36

:其實我不太喜歡現在的上課方式,因為有時人太多,自己就只好 在旁邊讀自己的。」

(二)對學習效果的感受:在學生的敘述內容中應提到或意含著「難以掌握上課 的重點」、「不能專心上課」或「覺得學習沒有效果」。例如:「

B12

:還是 覺得由老師講解吸收的比較多吧!而且也比較容易抓到重點。」

(三)對地科與生活關係的感受:在學生的敘述內容中應提到或意含著「不認為 地科與生活的關係密切」。

在學生的課程回饋中,共有 77 位學生填答,分類的過程中,研究者與協同 研究者可能一致認為學生的回答內容同時包含了正向感受與負向感受,例如兩人 對編號 B25 學生回答內容都認為同時包含了正向感受與負向感受。

B25

:這次上課方式改為討論方式,我是覺得有好有壞,好的是可以在課 堂上思考和同學討論修正觀念,且上課也感覺比較活潑,壞的是上完課不知是否 有將重要的觀念記熟,且容易忘記,需要考前要認真看一次。

根據實驗組學生於教學後對課程回饋的回答內容,加以整理後確定分類的 項目,並由研究者與一位協同研究者各自仔細閱讀學生個別的回答內容後,依分 類的項目予以分類後,以 Cohen’s Kappa 一致性係數計算兩人各自分類結果的一 致性程度,分析結果,兩人分類的 Cohen’s Kappa 一致性係數達.79,因此,兩人

對實驗組學生在課程回饋回答的分類接近高度一致性。由於做判斷時,可能認為 學生回答的內容不符合任何一種面向,亦或可能認為同一位學生回答內容不只包 含一種面向,因此,統計兩人各自分類結果的總數並不一致,經整理統計後,正 向感受如表 4.2.8,負向感受如表 4.2.9。

從表 4.2.8 及表 4.2.9 中可知,實驗組學生對課程回饋所表達的正向感受,

就次數平均之百分比來看,在「對上課方式的感受」占最多為 55%,在「對學 習效果的感受」為 24%,在「對地科與生活關係的感受」為 1%,而全部正向感 受的平均值則達 80%。另外,在負向感受方面,從次數平均之百分比來看,在

「對上課方式的感受」為 11%,在「對學習效果的感受」為 9%,在「對地科與 生活關係的感受」為 0%,而全部負向感受的平均值則為 20%。也就是學生的課 程回饋中,表達了正向感受所出現的次數為負向感受出現次數的 4 倍。這似乎顯 示出實驗教學後學生對學科所持的態度是較具正向的。而這也間接支持了先前的 分析結果,亦即 ALEP 教學對學生地球科學學習成效有更正向的影響,就學習成 效的兩個分量來看,在學科態度方面的影響最大,且 ALEP 教學和 NALEP 教學 達統計上顯著差異,有接近中度的實驗效果量。

表 4.2.8 實驗組學生對課程回饋之正向感受統計

表 4.2.9 實驗組學生對課程回饋之負向感受統計

綜合本節中的各項分析結果,可歸納出以下幾點:

一、不論是 ALEP 教學或 NALEP 教學,對學生的學習成效都有正向的影響,但 ALEP 教學比 NALEP 教學更好,達統計上顯著差異(p<.05),並有中度的 實驗效果量(f=.26)。

二、接受 ALEP 教學的學生比接受 NALEP 教學的學生更具有正向的學科態度,

且達統計上顯著差異(p<.05),並有中度的實驗效果量(f=.23)。

三、在學習成就上,接受 ALEP 教學的學生雖然分數比接受 NALEP 教學的學生 高,但未達統計上顯著差異,僅有低度的實驗效果量(f=.11)。

四、從學科態度的三個構念來看,接受 ALEP 教學的學生比接受 NALEP 教學的 學生,在「對地球科學所持的態度」與「對學習地球科學所持的態度」,都 達統計上顯著差異(p<.017),並有中度的實驗效果量(f=.21, f=.22)。而在

「對參與地球科學討論活動所持的態度」,雖未達統計上顯著差異,僅有低 度的實驗效果量(f=.11)。

五、從實驗組學生的課程回饋質性資料分析來看,表達了對實驗教學的正向感受 明顯高於負向感受。這似乎顯示出接受 ALEP 教學的學生大多數對學科持有 較具正向的態度。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