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主要方法流程圖

第三章 對稱偵測方法

3.2 主要方法流程圖

本篇論文主要方法程序是採用3.1所定義之方法,再加上基本影像處理 方法(影像色彩轉灰階、雙邊濾波平滑化及霍夫轉換),來達成軸對稱偵測 的目的。圖三-11為本論文影像圖形對稱性偵測流程圖。

圖三-11 影像圖形對稱性偵測流程圖

原始影像

灰階影像轉換 (雙邊濾波)

影像高對稱對比區域 (特徵圖)

對稱軸角度 判定

對稱位置及範圍判 定

結果圖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 27 -

首先進行圖三-11之第(一)階段的操作,會先進行色彩轉換(Color Conversion),由輸入之全彩影像轉換成灰階影像(如3.1.1所述),並將灰階 影像作平滑化,本系統使用雙邊濾波平滑化(Bilateral Filter)。

雙邊濾波平滑化是一種非線性濾波處理,主要原理是同時在空間域 (spatial domain,以尤拉距離為主)與強度域(intensity domain,以影像灰階 值為主)作高斯平滑化(Gaussian smoothing)處理(文獻 [16]),其數學定義 如下(文獻 [17]):

- 28 -

透過上述方法,希望可以藉由雙邊濾波平滑化的方法,在影像處理中

能有效地將雜訊平滑化,且又可以把影像重要的邊界保留。圖三-12為雙邊 濾波平滑化的圖示,圖三-13為圖形轉換灰階並執行雙邊濾波平滑化的範 例。

圖三-13 左圖為原始圖,右圖為作過雙邊濾波平滑化後的圖 圖三-12 雙邊濾波平滑化的圖示(文獻 [17])

Intensity weight

Intensity

- 29 -

接著進行圖三-11之第(二)階段的操作,影像高對稱對比區域可透過 3.1.3方法擷取出。以下為其步驟:

(1) 極值點產生:式子(3-1)中,本系統採用 𝑛 = 3。

(2) 輪廓圖產生:參考文獻 [5] [6],本系統採用參數為下述。式子(3-3)、

(3-4)、(3-6)、(3-7)、(3-9)中, 𝑛 = 3,並採用 Sobel 遮罩。式子 (3-8) 𝐿𝐶𝑇𝑇 = 30。式子(3-10) 𝜃𝜀 = 30;式子(3-11) 𝑊𝑇𝑇 = 6。

(3) 特徵圖產生。

對影像圖形所有像素點執行極值點擷取和圖形輪廓擷取,再選出線條附近 的特徵點,降低計算量並增加對稱運算的準確度。而挑選方式是對輪廓的 每一個像素點,以自己為中心取一個大小 𝑛𝑓𝑝 × 𝑛𝑓𝑝 的遮罩,再挑選出這 遮罩內的特徵點。 𝑛𝑓𝑝 跟前面 ∇𝐿𝑇𝑇 和 𝜃𝑇𝑇 的參數是一樣,隨著不同的 值,將會有不同的結果。會在第五章中,和 ∇𝐿𝑇𝑇、𝜃𝑇𝑇 一起作討論。在此 𝑛𝑓𝑝 = �(2 𝐿𝑒𝑖𝑔ℎ𝑡10 )2+ (𝑊𝑖𝑑𝑡ℎ10 )2� 、∇𝐿5 𝑇𝑇 = 0.3和𝜃𝑇𝑇 = 1。圖三-14為圖三-13 執行極值點擷取、圖形輪廓擷取和其混和極值點和圖形輪廓的結果圖。

圖三-14 左為極值點擷取;中為圖形輪廓擷取;右為特徵圖

- 30 -

- 31 -

透過圖三-16找到的對稱組(*)來判斷對稱位置和對稱範圍。以下為對 稱位置和對稱範圍的方法說明:

(一) 對稱位置:

首先找出這些對稱組之中點,並利用霍夫轉換法(Hough Transform) 找出其主要對稱軸位置。

以下為霍夫轉換的方法說明。一般常見的直線表示法為x-y參數空間的 方程式:

𝑦 = 𝑎𝑥 + 𝑏 (3-21)

此時 a 表示斜率,b 表示截距。在霍夫轉換法中,將直線表示法轉為 ρ – θ 參數空間的方程式:

𝜌 = 𝑥 𝑐𝑜𝑒 𝜃 + 𝑦 𝑒𝑖𝑛 𝜃 (3-22)

且在 x – y 參數空間中的每個 (𝑥 , 𝑦) 座標都能轉換成 ρ – θ 參數空間 中的 (𝜌, 𝜃) 座標,圖三-17為示意圖。

圖三-17 x – y 空間與 ρ – θ 空間關係圖

- 32 -

在霍夫轉換的過程中,將全部中點座標點從

x – y

空間轉

換到

ρ – θ

空間,完成所有中點座標點的轉換後,透過最大值

所在

ρ – θ

空間的座標參數將能夠在

x – y

空間決定一條直線,

此直線即為此篇論文軸對稱的主要對稱軸。

圖三-18為圖三-13為 對稱位置霍夫轉換的範例圖。左圖為主要角度對稱組的中點;右圖紅色 為軸對稱線,是中點透過霍夫轉換所得到的線。

圖三-18 左圖為圖三-13 在圖三-16 找到的對稱組中點圖;

右圖紅色為軸對稱線所在(霍夫轉換) (二) 對稱範圍:

透過這些符合對稱角度為主要對稱方向的對稱組,找出這些對稱組 的最大距離,並設此距離為論文軸對稱的最大可能對稱範圍,最後透過 軸對稱線和最大可能對稱範圍距離,以橢圓曲線將含括的範圍畫出。圖 三-19為圖三-13對稱範圍的範例圖。左圖橙色線條代表對稱組最遠距離;

右圖紅色為軸對稱線,橙色線條為對稱組最遠距離,藍色則透過橢圓曲 線將其對稱範圍畫出。另外,

綠色點為貢獻在對稱軸上的特徵點。

- 33 -

圖三-19 左圖為圖三-13 在圖三-16 找到的對稱組其兩像素點所在位置 (橙色為最遠距離);右圖藍色為對稱範圍(橙色距離)

經過上述三大階段的處理流程後,如果輸入影像存在對稱性,將能找 出該影像的對稱軸及其範圍。在實驗過程中,也將過程各個步驟的影像結 果呈現出來,以供驗證和判斷,圖三-20為綜合上述程序之結果圖。

- 34 - 原始影像

灰階影像轉換(雙邊濾波)

影像高對稱對比區域(特徵圖) 對稱軸角度判定

對稱位置及範圍判定

結果圖

圖三-20 主體對稱性偵測流程圖(搭配範例圖)

左圖為極值圖;

中圖為圖形輪廓;

右圖為特徵圖 雙邊濾波

後的圖

左圖為對稱組中點圖;

中圖為軸對稱結果圖;

右圖為貢獻在對稱軸 的對稱組所在位置圖

- 35 -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