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不同報紙在包含 UGC 的選舉新聞之政治表現

就新聞的「實質性」來看,四報在含有 UGC 的選舉報導上仍偏向「競選遊戲 類」主題。依 Reinemann 等人(2012)所建議的類目對報導進行更細緻地分析,發現 在「政治重要性」上,四報皆偏重在候選人及其所屬政黨的爭議,而較少關注其政策

或決策者;在「新聞角色」上,四報也以總統候選人和黨派陣營為主;不過在「關注 面向」上,四報並未出現單純報導候選人私生活的新聞,主要以公領域的表現為主,

只有少數新聞涉及「混合」——同時關注候選人私事和公領域之間的關係(如〈告 蔡衍明 黃國昌舌戰旺中 6 記者 意外承認婚前師生戀「妻早知情」〉,蘋果日報,

2015.12.31:A3)。

另,在「新聞風格」上,四報在記者部分大多符合專業要求,「採用第三人 稱」、「不包含記者意見」,但在 UGC 的挪用部分,則以包含「主觀意見」和

「情感表達」為主。這顯示,各報在專業要求底下挪用了 UGC 的另類風格——主 觀和感性來增加新聞的可看性,除了支撐新聞論點外,也讓選舉新聞變得更軟性。

這和Karlsson(2011)、Lee(2012)的研究發現相似,主流媒體是在專業守門底 下,收編 UGC 為其所用。Karlsson(2011, p.79)稱此為「宰制的敘事」(dominant narrative),亦即新聞媒體以新聞慣例和客觀敘事的原則來挑選具有「新聞價值」的 UGC 並製成新聞。

在「政治偏向」上,四報引用 UGC 的言論偏向反映出報社的立場,這和過去選 舉研究的結果相似,報紙在選舉報導的偏向和報社立場有關,自由時報傾向支持泛 綠、中國時報和聯合報則傾向支持泛藍(王慧馨,2005;李俊憲,2005;李蕙怡,

2008;羅文輝、黃葳威,2000)。當記者開始採用 UGC 作為消息來源時,其選擇也 符合報社的需求。

在「框架多樣性」上,四報主要採用「有限框架」和「多元—封閉框架」去報導 選舉議題和收編 UGC 的主觀意見。整體來說,報紙挪用 UGC 並未改變以往的報導模 式,仍以「賽馬式報導」為主;另在「多樣性」上,也是明顯不足,不論是 UGC 的 挑選、言論偏向或現實解釋,基本上都是在報社既有的常規和框架底下進行。誠如楊 意菁(2013,頁 150)所言,「報紙報導某則網友意見的結果,其實是用來佐證或是 強化另一則新聞報導(或新聞觀點)的論述觀點」。由於 UGC 被用來合理化報紙的 新聞論點,這也讓 UGC 應用在選舉報導上無法發揮其「多樣性」。儘管如此,四報 在政治表現上,仍有些差異存在。

(一)自由時報

自由時報在報導主題上偏向以「競選遊戲類」為主,尤其關心選舉過程中藍綠

政黨和其候選人之間的對峙與爭議,較不關注決策者和實質政策的面向,同時採用主 觀、情感性的 UGC 內容來充實其「情節式的事件描述」。如在〈宇昌案 民進黨團轟 國民黨主導〉指出:

在這也導致在框架採用上,自由時報的「有限框架」和「情節式事件」偏高,傾 向對選舉議題進行單一、片面的事件敘事與解釋。另,在「政治偏向」上,自由時報 也明顯採用支持泛綠或批評泛藍的 UGC 言論。

(二)蘋果日報

蘋果日報在報導主題上也以「競選遊戲類」為主,並關注社會行動者在公領域 的爭議。相較於其他報,蘋果日報在採用 UGC 時,傾向「直接引用」個別網友的主 觀、情緒性的言論,但在「政治偏向」上,以支持泛綠的 UGC 為主。如在〈朱:不 能讓蔡躺著選 「若總統敗選 就算立委過半 將辭黨主席」〉中指出,「遭朱質疑『躺 著選』,蔡英文昨只輕笑三聲,未回應;網友批朱『你在搞鬥爭盤算的時候,小英早 就民間走透透了!』(蘋果日報,2015.10.21:A6)」。

另在框架採用上,蘋果日報的新聞在「多元—封閉框架」和「有限框架」各占三 成五以上,主要以這兩種框架對選舉議題進行層級化或單面的敘事。此外,蘋果日報 也出現一成三的「多元—開放框架」,但並非完全以未決定性的關係來解釋同一主題 的不同人、事,反而是因其報導常將不相干的事件放在一起所致,如〈拍挺柱桌曆 LamiGirls 禁賽 私接案未報備 洪:挺小英會被羞辱嗎〉一文中,第三段突然插入報導 宋楚瑜前往拜會花蓮縣長傅萁(蘋果日報,2015.9.12:A17),內容與新聞標題和導 言完全無關。

(三)聯合報

聯合報在報導主題上雖然以「競選遊戲類」為主,但在「政策類」、「混合類」

的比例皆高於其他報,且「關注面向」僅在公領域,偏重在事件對社會影響的「主題 式描繪」。在「政治重要性」上,聯合報不僅關切社會行動者,報導亦涉及決策者、

  網友紛紛前來「朝聖」,要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回顧這篇文章後,再說宇 昌案與國民黨無關,直呼這是穿越時空的打臉文,並嗆國民黨有種就不要 刪。(自由時報,2015.10.29,焦點新聞)

實質政策和施政方案等面向,也包含較多元的新聞主角(如民眾)。在網友意見的引 用上,聯合報比較常採用「間接引述」,且有近六成的引用「未出現情感表達」。在

「政治偏向」上,聯合報雖然傾向採用支持泛藍的 UGC,但在專業的平衡要求下,仍 出現「兩者皆有」的報導。

最後,在框架採用上,聯合報傾向以「有限框架」為主,其次是「多元—封閉框 架」,但有一成一的新聞採用「多元—開放框架」,即在同一主題內報導不同的候選 人或事件,如〈選戰最後 1 個月倒數 參選人翻轉文宣拚吸睛〉,同時介紹不同候選人 的文宣(聯合報,2015.12.15:A04)。基本上,這類報導較無偏好性解釋,能提供讀 者較多線索。整體來看,聯合報雖然也試圖利用 UGC 來豐富其選舉新聞,但相較於 其他報,其作法較遵從專業要求,在某種程度上,這也反映出其報社風格。

(四)中國時報

中國時報在報導主題上也以「競選遊戲類」為主,並偏重在社會行動者(總統 候選人、黨派陣營人士)的爭議。在關注面向上,中國時報出現三成三的「混合」面 向,即同時關注候選人私生活和公領域的關係,而且所有 UGC 的引用都出現「主觀 性」和「情感表達」。在「政治偏向」上,中國時報傾向採用支持泛藍或批評泛綠的 UGC 言論。如在〈網友酸黃 打著反中「成就自己」〉:

  黃國昌岳父高熙治遭《周刊王》披露在中國大陸投資上億,網友也引起 熱烈討論。網友 Julie Lin 說,「黃國昌的岳父要怎樣都可以,別人的岳父就 是賣台」;網友 Alan Hsu 表示,「帶了一堆自以為是的人闖入政府機關,最 終目的只是想成就自己」;網友陳泯瑾則寫,「打著反中、前進中國、(黃 國昌)說壹套做壹套」。(中國時報,2015.12.24,話題)

在框架採用上,中國時報完全無任何新聞採用「多元—開放框架」,主要以「多 元—封閉框架」、「有限框架」為主,試圖對選舉議題進行層級化或片面的敘事。就 其表現來看,中國時報在採用 UGC 時,不僅為其政治偏好服務,似乎也藉此將選舉 新聞變得更軟性。

總結上述,UGC 被應用在主流報紙的選舉新聞中,在報導偏向與偏見上,並無 太大改變:內容仍偏重在賽馬式報導,言論也流於單面、表象,傾向支持報社原有的

立場。Jönsson 和 Örnebring(2011)曾指出,主流媒體對 UGC 的採用主要在文化公 共領域而非政治公共領域。本研究亦發現,台灣四大報在總統大選時,的確不太重 視 UGC,引用的數量有限。而且當 UGC 被應用在政治公共領域時,也未重用其參與 特性或多元聲音,反而以特定的網友意見來充當一般民意,或以「人情趣味」素材

(如:KUSO 候選人)來填充版面。UGC 被巧妙地納入各報的專業實踐中,以既有的 框架來收編它,以支撐並強化各報的新聞論述。

儘管 UGC 是由「非菁英」、「非專業」的網友所製作,試圖對政治現實提供

「多樣」、「另類」解釋,但在主流報紙挪用與採納的過程中,已被轉化為各報所 需,逐漸喪失其公共性與多樣性,反而利用 UGC 的另類性(如:主觀的情緒表達)

來炒作新聞或增加新聞的可看性。

台灣報紙的政商性格,長久以來備受詬病,雖然報禁已經解除多年,但報導依舊 不自由,仍受限於高層意志和財團利益,導致新聞流於黨同伐異或腥羶色,不但無助 於公共議題的討論,也易激發社會對立和族群衝突,進而對民主政治造成傷害(羅世 宏,2008)。此問題顯然也未因網路衝擊或 UGC 的挑戰而有所改變,反而藉著 UGC 之便,更有效地找到報社所要的特定言論,UGC 也間接變成報社的民意提款機。

Jönsson 和 Örnebring(2011)稱此為「互動幻覺」(interactive illusion),報社在數位 化後表面上有更多機會和網民互動,但採用 UGC 只是對話的表象,其實他們並不在 意線上的「眾聲喧嘩」。

綜合上述,我們可以發現享有新聞自由的台灣報業在選舉新聞的 UGC 採用上,

似乎仍反映其不自由的一面,處處畫地自限,而未能在內容實質性或言論多樣性上有 所突破。面對數位挑戰,報社依然故步自封,所選用的 UGC 不是為其立場背書,就 是基於市場考量,選用「情緒性言論」來刺激收視。在某程度上,UGC的挪用已變成 一種手段用來包裝報社的立場和利益,而與 UGC 所強調的「公共性」背離,僅在表 象上以 UGC 來概括化所謂的「民眾」聲音,而未真實反映出不同或各階層民眾的看 法。從長遠來看,報社此舉無疑反腐自身,也勢必影響台灣的民主發展,值得警惕。

最後,在研究限制方面,本研究在調查四報的 UGC 基本資料時,原設計「版面 面積」和「照片」類目,但因樣本的蒐集是由報紙的文字資料庫著手,而無法獲得這 兩項資料,所以未能更完整地掌握報紙對 UGC 的採用。此外,本研究以內容分析法

檢視四報在選舉期間的 UGC 挪用情形,雖然能看到不同報紙的表現與整體趨勢,但 仍無法完全解釋各項類目數量差異的意義,例如在引用目的上,「爆料」和「呈現網

檢視四報在選舉期間的 UGC 挪用情形,雖然能看到不同報紙的表現與整體趨勢,但 仍無法完全解釋各項類目數量差異的意義,例如在引用目的上,「爆料」和「呈現網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