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加強對媒體的批判能力

以此而言,道德教育並不是在灌輸學生道德原則,而是教導學生女叫可運用理 性思考的能力,檢視各種充斥於社會生活'I'的道德原則或規範的合理性,使個人 免於受到錯誤、威權的意識型態的宰制,並幫助個體在每一{討道德情境'I'做!中扭

?在、!Yj判斷或抉擇。所以道德教育應芹重在何體批判思考能力的充分提升。批判思 考拍的不只是學科知識能力,也不僅是認知、邏繭的分析能力,還要能連結JU社 會、政治、文化的問題。具有門主性人格的人不僅能門我決定,還要能門我批判 與反思,才不會幸存入意識型態'I' 。真正長門我反思能力的人也是一位謙虛的人,

不會堅持己見而能合理包容、評析他人的批判。

二、加強對媒體的批判能力

當前的社會可說是媒體化的社會,媒體工業無孔不入,裸裸影響著大眾的日 常生活,尤以電視與電腦的影響為巨。娛樂性、八圭l性、靈異性、偷窺性、煽情

↑生I'!'將自H 、偶像劇大行其道,媒體以追逐耕閉及聳動性消息、為主要任務(影星的 八圭l、新閉經常比國際局勢街尖的報導還多),少有深度的分析評論。問業價值凌駕 於教育與知↑生價值之上,一切以提高收視率與廣告利潤馮主。如同Adorn。所言,

媒體的弱智性把觀眾弱智化了(Adorno, 1963/1992: 41) 。電視取代了社會的直接 性,比 Adorno 早期大加批判的電影更易使人沈濁於感官世界 'I' ,一方而阻斷了反 思,使人退化,另一方向則潛在地強化了維持現狀的集體無意識 (Adorno, 1963/

1998:50品)。普及的電視反而是使文化控制深入到每一個家庭'I' ,而不是進行意 識的解放。

而網際網路的盛行,也造成了各種無法辨識真偽的大量資訊充斥於學校與社 會 'I' 。學生雖然很容易可以取得大量的資訊,但資訊須經過深思、、判斷才會成為 知識。網路成癮、網路犯罪、人與人的溝通虛擬化、匿名↑生所帶來的欺騙與高危 險性等,都是學生社會生活'I'所而臨的挑戰,稍有不慎JJIJ造成巨大的傷害。雖然 電視、電腦等媒體也擴展了學生的生活世界,有利於學習(如遠j/[i教學)及知識

22 教育研究集刊第 54輯第 2期

的全球化,但學生必須具備有足夠的媒體與科技素養,才能分辨與判斷真假是非,

且能門我節制,否則極易沈迷於其 'I' ,使工具支配生命,造成生命工具化,無助 於有價值的門我成長。

因而我們不能只是去批判持有劫、偷竊、援交、詐騙、不孝、不感恩、不惜福 等行為,更應去批判造成這些行為的電視、網路等流行社會與文化機制。媒體批 判素養的教育必須融入道德教育 'I' ,例如教師可以取社會流行的新聞、網路傳言、

報章雜誌內容等~素材,與學生一起討論,分析其 '1 '11''1機制或體制問題,啟發學 生的批判意識。不過, Adorno 並不認為人們可擺脫文化工業的控制,因為消費者 即使看穿文化工業的虛假性與弱智性,也不得不去購買與使用其產品 (Adomo&

Horkheimer,1947/1989: 16 7)。只要看看國內幾年前開始興盛的電視鄉土劇(如「親 戚不計較 J) 與打打殺殺的豪門暴力劇(如「霹靂火」、「日正當 'I' J 、「愛 J) 之高 收視率, JJIJ可知文化工業的神奇魔力。這類電視劇的情節結構其實頗為簡單易懂,

且大同小異,但民眾即使知道,仍會花費大量休問時間一吉它接一部看下去。無怪 乎 Adorno 最後仍主張「關掉」電視是最好的教育策略 (Adorno & Becker, 1983 110) ,此種較消極的對抗方式也不失為可行的德育手段。當然,電視'I' 也有優良 的節Fl'未必如Adorn。所言都是負而的。但要徹底做到只選優良節鬥來看恐怕不 容易,須有相當的主客觀條件配合才行,因而「關機」仍有其重要!Y'1j買值。國內 市東社區大學於2004 年開始推動「關機運動J '號召民眾關掉電視,抵抗電視的 控制力,轉而參與戶外運動、文化、閱讀等活動,j卅日就子互動時惰,以及思考 門己與媒體的關f系。至 2006 年為止,已有超過10 萬人、 215 個社團組織參與。

響應關機運動的臺北縣三芝國'I' 、 'I'角國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與親子關係都有顯 著的改善(胡慕情,2008 ;會美惠, 2006)' 未來在教育界'I'或可發展成為一常態 性的運動,並進一步推展至「關電腦運動」。

三、加強政治批判的能力

處於這個後現代主義者所謂的「認同政治學J (politics ofidentity) 之時代'I' (此指廣義的政治),不斷在塑造我們各種忍|喊|刮一性,因而道德也變成了一種 政治抗爭(蘇永明,2003 : 10) 。對 Adorn。而言,道德教育應更強調非認同、抵

楊忠斌 T.W.Adorno 的倫理學及其德育意涵 泊

抗、否定,而非順從、接受與肯定社會規定的價值觀。 JJIJ要去「意識到」這種認 同下可能隱含的不笛價值觀之扭曲與宰制,抵抗未經深思的各種認同。 Adorno 已 明內指爪,道德關涉到社會與世界的組織問題,此亦 JJIJ政治問題。若未擁有正確 的政治形式,是不可能過仔生活的 (Adorno , 1996/2000: 1,176) 。德育出而必須也 是一種政治教育。

就狹義的政治(政黨)而言, fj 前國人普遍熱衷於談論政治議題,但政治素 養3日似乎不夠。學校德育應毅等學生深入探討政治問題,培養能獨立分析與判斷 門我政治認同傾向的能力,才有助於實現真正的民主社會。問題是,學校教師不 是完全不敢碰政治問題,就是逼迫學生認同特定政治立場,或是要小學生逗趣地 模仿選舉活動直喊「凍蒜 J' 難道這就是公民與道德教育所能做的?民主與政治是 一個很重要的議題,我們的師資與教材都需要仔仔研究與規章1才行。先前的教材 固然由於一黨獨大而未對現實的政治街突情形認真呈現,在新近的九年一貫課程 大量的分段能力指標 'I' 也未對此有特別的重視。「社會」領域 'I'顯現的毋寧是要學 生了解民主政治、經濟與法律的基本內涵,遵守民主規範與法律,而未去突顯各 種政治與法律 'I'的惡及衝失。美化社會、去政治衝突化的公民與道德教育只能培 養卅愚民,而非其反思能力的公民。

學校教師應使學生去思考各種風俗習慣、儀式、道德規範的社會意義,對這 些規範保持反省。此並非要去推劑之,而是要讓學生思考其合理性,以免受到意 識型態宰制。所以在道德教學上,可由學生去蒐集、提們其生活經驗 'I'遇到的各 種媒體、政治或道德規範問題,做為討論的題材,例如新聞報導是客觀 'I' 立的嗎?

|訓的眉吐同應否合法化?法律是公平的嗎?能獨立於政治之外嗎?孝順JJIJ是逆剩|頁 受嗎?我們已是民主國家了嗎?等。教師應引導正反意見的呈現,里吾展學生的思 考深度。雖然基本上任何政權都不會透過教育來培養批判門己政權的學生,但至 少在鬥前,國內學校的教師口比以前更具有門主的空間。若教師能具有所謂「轉 化型的知識紛子」理念,且不逼迫學生認同特定的政黨,透過教育培養政治批判 的能力應是可行的。

24 教育研究集刊第 54輯第 2期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