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五)學生年齡分布的廣度大者之教學效能顯著高於分布較小者。

(六)學生國籍分布的廣度大者之教學效能顯著高於分布較小者。

二、建議

(一)對華語教育政策及教學實務的建議 1. 宜整合正規與非正規華語師資培訓課程

當前臺灣培訓華語師資的管道有三:正規教育體系之華語教學系所的學位課 程、華語教學學分學程和非正規教育體系之華語師資培訓課程,後者實施對象可 以是有意投入華語教學行列的社會大眾。本研究發現修過華語師資培訓課程者的 教學效能顯著高於無修過相關課程者,說明臺灣在 1995 年華語教學專業化、正規 化前後,非正規華語師資培訓課程對培訓臺灣華語師資的貢獻和存在的價值。若 因正規華語職前師資培育制度的發展造成了非正規華語師資培訓課程的萎縮,不 僅會有意無意地減少民眾參與華語教學專業知能教育活動機會和管道,也有違終 身學習社會的理念,故在具體的作法上,為了鼓勵更多民眾能夠參與正規或非正 規的華語教學相關知能學習活動,宜從終身學習社會的觀點出發,借鏡英國、德 國、芬蘭等先進國家實施正規、非正規教育活動相互認證的範例,整合正規與非 正規教育體系,建立一套統整取向的認證轉化機制,例如對於個人如何透過非正 規華語師資教育活動所取得的能力證明,像時數或研習條的累積與學分之間的轉 換等,並明文規定使之符合於進入正規華語師資教育的相關條件,或許值得作為 臺灣日後整合、發展不同類型的華語師資培育方案認證轉化機制的參考。

2. 成立華語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本研究發現華語教學經驗豐者之教學效能顯著較高。華語教學經驗是隨時間 和個人投入而慢慢積累,無法一蹴可幾,但受訪教師同意經驗交流對其教學是有 幫助的。臺灣的華語教師以兼任居多,約占 83%(信世昌等人,2011),而實際 情形是教師多半有課才會到課堂上課,彼此碰面交流的機會非常少。研究者曾任

為了符合華語教師在時間、空間之便利性,討論的方式和管道,亦可利用網 路來建立線上華語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圖 3)。

⚾ 䶂ᶲ厗 㔁ⷓ⮰ ⬠佺䣦佌 ἳ

圖 3 線上華語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範例

資料來源:出自蔡喬育(2012)。

3. 建立海內外校際交換華語教師合作機制

高等教育國際化已是趨勢,策略指標之一就是校際的交流與交換師生的合作 模式(楊巧玲,2004)。因此,各大專校院的華語教學相關系所與華語中心必須 順應國際潮流,配合教育部的華語文教育產業輸出八年計畫,參考中華民國駐外 單位聯合網站所提供的〈華語教育海外目標市場國家篩選一覽表〉,積極地拓展 與華語教學有關的海外之各層級學校的交流活動,再進一步建立合作機制。例如 研究者所服務的單位,自 2011 年成立迄今已與美、日、澳、菲、泰、越等國的學校,

從與志同道合的教師互識、到參訪交流,再到華語教學合作機制的建立,透過實 際行動以逐步建立起海外華語教學的機會與管道。另外,華語教師亦可透過教育 部的華語教學人員選送計畫、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提供海外華語教師職缺的訊息 等以爭取赴海外華語教學的機會來累積經驗,提升自我效能。

4. 鼓勵華語教師學習外語

雖然外語能力對華語教師教學效能未有顯著差異,但華語教師具備外語能力 仍備受重視。從終身學習角度,具備外語溝通能力是歐盟所提倡終身學習的八大 關鍵能力之一;從醫學研究角度,學習外語有助提高智能並延緩大腦老化,意味 學習外語對人是有好處的。因此,華語教師選擇至少一種自己有興趣的第二語言 來學習,並達成該第二語言能力檢定考試的門檻,或取得任何一種第二語言教學 能力的資格證明是值得鼓勵的。

5. 依學生個別差異調整華語教學

華語教學是一門以語言學、心理學和教育學理論為基礎的應用學科,也是華 語教師必備的專業知識,但因年齡程度的差異,所要運用的理論知識於華語教學 的成分多寡也就得適度拿捏。例如未滿 12 歲的兒童尚未進入形式運思期,故對於 要運用邏輯思考來理解華語語法或抽象的詞彙是有難度的,又多傾向場依賴、右 腦型的學習風格,情緒表達較直接,故多施以教育學、心理學本位華語教學比較 適切。青少年正是兒童與成人的過渡階段,雖然已進入形式運思期,具邏輯抽象 思考能力來處理華語語法規則和抽象詞彙的知識訊息,但生心理的變化與成長影 響情感起伏較大也會影響學習,故得依人事情境變化適當採取不同理論學派的華 語教學。成人的心智及語言發展成熟,知道為何而學,學習華語的內在動機較強,

易受到母語遷移的影響而常有華語語法、語用的提問,說話帶有外國腔調較明顯 等石化現象,故建議多施以語言學本位華語教學,但因自尊心強、自信心低,社 會角色多元而忙碌等因素,也得適度將教育心理學的概念運用其中。

生活經驗和文化背景是學生在學習上的重要資源。當華語教師面對來自不同 國家、文史背景的學生時,融入臺灣及各國文化於教學中是相當重要的一環。例 如華語教師可以安排一系列以他們為主的教學活動,像在課堂上以華語介紹母國 的人、事、物等,比較母國與臺灣之間的異同,讓同儕對不同國家、文史有所了 解並予以尊重,亦能透過自己熟悉的內容用所學過的華語來表達。一方面,不再 讓學生對華語感覺艱深,而是感受到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另一方面,在課堂上表 達自己所思所想的同時,師生甚至本身也能檢視自己的發音、所用的字彙、語法 句型、語用等的適切性,以確保所學的華語已能正確地使用。

6. 持續投入資源吸引更多華語學習者來臺學習

近幾年來臺學習華語的人數每年約有一萬名左右,但每年在中國大陸的華語

學習者約有十萬人左右,且仍持續增長中,顯示在臺華語學習者的多元性尚不如 中國大陸。雖然臺灣政府單位為打造臺灣成為華語師資培育基地而努力,但相對 於中國大陸於 2004 年在韓國首爾設立第一所孔子學院以詳,迄今已經遍布全球五 大洲,投入的質量資源是值得臺灣借鏡的,故持續投入資源,創新招生策略以吸 引更多華語學習者來臺學習,才能讓臺灣華語教師在更多元化的教學場域中精進 教學。

(二)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在樣本的選取上,因華語教師的男女性別母群體人數比例相差懸殊,故抽樣 的過程無法達到平衡性取樣,這類問題成為本研究限制。本研究主要以臺灣華語 教師為主,未來可擴大母群體範圍,如海外任教的華語教師、外籍華語教師、華 語實習教師等,建構華語教師的不同面向的教學效能評量工具。

在應用方面,本量表採華語教師教學效能自評方式,輔以訪談法以了解華語 教師在教學效能上的差異性,此方式有可取之處,但後續研究可加上教室觀察、

同事及學生評量等方式,更能讓佐證資料更趨於客觀與完整地來探究教師能否有 效運用教學來引導學生學習華語的情形。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