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五、從玉石到金屬:拜物教的文明化進程研究展望

在文檔中 玉石神話信仰與文明起源 (頁 26-30)

中國人講的最美好的事物有所謂金玉良緣。這是將兩種最為珍貴的 物質作為比喻,形容一樁婚事的男女雙方匹配之美滿。《紅樓夢》第八 回 借 用 這 種 比 喻 來 敷 衍 出 寶 釵 與 寶 玉 之 間 互 看 金 鎖 與 翠 玉 的 一 段 情 節。從發生看,金與玉的神聖化根源就在於文明起源期的玉石神話信 仰。在東亞的華夏,先有美玉崇拜,後有以青銅為首,而黃金後來居上 的金屬崇拜。就連製造青銅所必須添加的金屬錫礦石,也被先民做出神

話化的理解。使得「賜予」「天賜」的意義,從造字時起就一直始保留 在漢字「錫」的雙重詞義張力之中。在西亞北非的蘇美爾和埃及,青金 石、綠松石等玉石幾乎和金銀銅等金屬物同時得到神化、聖化。現代的 宗教學採用一個專門術語來概括此類崇拜行為——物神崇拜或拜物教。

拜物教(fetishism)又稱物靈(fetish)崇拜:其定義為:「物靈一 詞已被許多專家用來指一種崇拜的物體(cult object),因其象徵性和儀 禮性的關係,被認為具有某種潛力或價值,但不計其實際用途。……此 一術語基本上是使用於文化人類學對原始宗教的分析。」41早期人類學 者還把圖騰崇拜看成拜物教的某種變化形式,如麥克林南的著名公式:

「圖騰是拜物教加上族外婚制和母系繼嗣。」42晚近的拜物教研究獲得 大量田野民族志材料的支持,找到類似於華夏「玉德」說那樣的豐富案 例,給出一條側重研究「物中之精神」的路徑。如義大利宗教學家馬利 亞蘇塞•達瓦馬尼所述:「在眾所周知的許多部落中,例如像一束棍子 和一束樹根或者雕刻某物的肖像受到特殊敬意的崇拜,它們身上帶有某 種宗教的美德。這樣的物體叫做物神(fetishes),它們變得神聖化因為 它們被認為是神的居所,或者是神顯現其自身的東西。泰勒的優點在於 意識到沒有人會崇拜作為物體的物體,並對物質符號與這些物質符號所 代表的神聖存在者的區別表現出興趣。」43從詞源學上看,物神崇拜是 一個取自葡萄牙語 feitico(拉丁語 factitius)的術語,它意味著「精巧 製作的」,「製作」在此是在「施以魔法」(charm),或者「用魔法迷惑」

的意義上使用,與西非人接觸的葡萄牙商人用物神這個詞來稱呼西非土 著人所崇拜的物體。這個詞是被法國作家查理斯•德斯•布羅斯(Charles des Brosses)的一本著作——《物神膜拜》(Culte des dieus feiches)

﹝1760﹞而被介紹到歐洲的;從此之後這個術語被用來指示一般的原始 宗教,直到泰勒的術語——萬物有靈論,被接受為指示同樣的物件。物 神是獨特的,其精神力量與其單獨的物體不可分離。作為宗教現象,物

41 謝劍Xie Jian、芮逸夫 Rui Yifu:《物靈與物靈崇拜》Wuling yu wulingchongbai,見《雲 五社會科學大辭典》Yunwu shehuikexue dacidian 第十冊《人類學》Renleixue(臺北 [Taipei]:臺灣商務印書館[Taiwan shangwu yinshuguan],1986 年第四版),頁 157。

42 Levi-Stauss, Claude. Totemism. Translated by Rodeny Needham, (Boston: Beacon Press, 1962), p.13.

43 ﹝義﹞馬利亞蘇塞•達瓦馬尼著,高秉江Gao Bingjiang 譯:《宗教現象學》Zongjiao xianxiangxue,頁 54-55。

神崇拜可以被定義為對物神的膜拜,也就是,對一個被認為是神靈所居 住的或包含一個超自然的無數力量的物體的膜拜。44對於文明起源研究 而言,更需要關注的觀念動力因素是,物神的信仰如何伴隨著金屬冶煉 的技術發明,從玉石神話傳統轉向金屬神話的新建構。對此,比較宗教 學大師艾利亞德的《鐵匠與熔爐》一書,早在半個多世紀前就充分揭示 出冶金技術在早期文明中被神話化的情況,包括對「銅器時代的神話 學」、「巴比倫象徵體系與冶金儀式」、「煉金術與啟蒙儀式」等精彩的分 析。45值得神話學者和傳統文史學者特別留意的,是通過物的文化解讀 而帶來的神話學範式轉型更新的意識。

承接艾利亞德的研究路徑,近年來在人類學界興起物質文化研究的 熱潮,揭示出「神聖化的物質與精神」這樣的主題。英國學者馬克•史 密斯的《文化——再造社會科學》第五章,有一節題為「論事物的重要 性」,值得作為學術範式轉型的新鮮參考。史密斯指出,物質文化研究 的提倡者們在確保這些研究客體被嚴肅對待時無疑經歷了一些艱難,這 些艱難是由既定學科中的社會研究者們帶來的,他們忽視這項工作,或 者甚至更糟,把它貶低為微不足道、不科學的工作。不過,對許多具有 文化重要性的平凡事物的辨識,以及對日常生活中使用文化製品的強 調,這些都提供了一個重新思考一定環境中的意義生產的框架。46玉石 神話轉化為金屬神話的過程之所以重要,就在於此一過程中埋藏著人類 文明以來諸多觀念與意義生產的直接源頭,成為從神話學研究介入思想 史研究的一種認知契機。「對物質文化的民族志研究已經闡明,獲得、

佔有和評價文化製品的動機是極為多樣的。……在人類學中,哪些事物 較為重要的問題對研究者而言比被研究的人更加優先。」面對這樣的陳 述,一般讀者難免會產生如下疑問:既然叫人類學,為什麼會在研究物 件方面,讓物佔據比人更加優先的位置呢?因為做出上述判斷的人類學 家丹尼爾•米勒認為:「社會科學家的任務應該是建立被生產的知識與

44 同上註,頁55,注c。

45 Eliade, Mircea. The Forge and the Crucible. Second edition, translated from French by Stephen Corrin,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6), pp.27-33;

71-78; 142-152.

46 ﹝英﹞馬克•J•史密斯著,張美川 Zhang Meichuan 譯:《文化——再造社會科學》

Wenhua-zaizao shehuikexue(長春[Changchun]:吉林人民出版社[Jilinrenmin chubanshe],

2005 年),頁 131-132。

那些被研究者的現實經驗之間的聯繫。」雖然都是處理「物」,人類學 家與造型藝術專家或工藝美術設計者的目標完全不同,他希望從物中審 視出資訊包括:物與人的關係,即特定的人工物品中所體現出的製作或 使用者的身份資訊與價值觀念等。47如果那個時代曾經留下來關於該物 品的文字敘事,那麼物的敘事就可以和文本敘事之間,呈現出對應與否 的張力空間,值得研究者去加以探究並最終核實。倘若那個時代還沒有 產生文字或沒有留下文字敘事,那麼物的敘事就成為考察那一段失落的 歷史的僅有的意義和資訊源頭,其需要多方探索和解讀的空間也就會更 加可觀。就此原則而言,玉石神話觀向金屬神話觀轉換的時代,為探索 前文字時代的神話觀念,提供出豐富的探索素材。

就本文提到的華夏文明之儒家玉神話觀來說,過去的研究者除了文 獻資料外,缺少足夠的、年代確鑿的物質遺留材料,沒有條件去做多方 查考。但是今日的研究者卻面對著來自考古學、博物學方面的海量的實 物材料和資訊。對此,如果不是自覺地去加以學習和利用,就會造成當 今學者們在眼界和學識上的自我封閉。陳寅恪先生強調一個時代有一個 時代的學問,還希望學者能夠跟上時代,做到學術視野上的「預流」。

其中的深意,是非常值得後學仔細權衡和反躬自問的。

在中國文學中,將天或天體中的表像理解為玉石的構造,從而形成 了世世代代反復歌頌的文學母題。如以「玉弓」比喻彎月,以「玉盤」

比喻滿月。唐代的李賀〈南園〉詩之六:「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 掛玉弓。」明代楊慎〈塞垣鷓鴣詞〉:「秦時明月玉弓懸,漢塞黃河錦帶 連。」初民在生活經驗中觀察到隕石來自上天的現象,無法給予科學的 解釋,便通過聯想,認為世間較為稀有的美麗玉石也一定是在某個時候 從上天降下凡塵的聖物。比玉石晚些被發現的錫礦石,能使得漢字「錫」

同時表達神賜、天賜的語義,應該是玉石來自天庭神界的史前觀念,在 文明初始之際的一種置換變體。用添加了天賜之「錫」而製作出的青銅 器,當然也會被青銅時代先民做出同樣神話化的理解。這就給商周青銅 器研究的神話學視角,提出了學術整合的現實需求。展望未來,這方面 的推進應該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47 同上註,頁132。

在結束本文之際,請允許筆者提示文明起源之初形成的玉石神話 在後世文明中持久不衰的文化功能。雖然蘇美爾和埃及的文明都遭到 毀滅而中斷,但是由這些最古老的文明所開啟的玉石神話與寶玉石消 費潮流,卻通過文化傳播而進入西方文明,演化出貫通古今的社會習 俗。如果翻閱德國思想家維爾納•桑巴特《奢侈與資本主義》一書中 引用的18 世紀法國宮廷消費帳單,可知所有的奢侈品花費,包括城堡 的修造在內,開支數字都是六位數以內的,唯獨付給寶石商的開支是 七位數的,達到驚人的1808635 裏弗爾,而金器的開支則僅為 313328 裏弗爾。48兩百多年後的今天,世界的寶石的消費雖然也成幾何級數的 增長,但是與黃金消費相比,卻大大落在後面。在全球日常生活面臨國 際性的「貨幣戰爭」及流動性過剩之威脅下,具有避險和貨幣替代雙重 作用的黃金,一躍成為世界各國央行和富豪們爭相儲備的無國界財富,

致使國際金價一路狂奔,升至每盎司 1460 美元的歷史高峰!與此同 時,華夏文明獨有的美玉文物,如大清朝皇帝乾隆御用的白玉筆筒等,

也相繼在香港的拍賣市場拍出創紀錄的天價。

根源於東西方的物神崇拜的拜金主義和拜玉主義,還將在物欲橫流 的未來世界上演怎樣的新神話呢?

【責任編校:林淑禎】

在文檔中 玉石神話信仰與文明起源 (頁 26-3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