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3.泡沫經濟 3-1 股市的非理性行為 3-2 泡沫的影響

說明泡沫經濟的形成與後果。

主題八:物價與失業

(參考節數:3)

說明

介紹物價指數、通貨膨脹與失業問 題。

主要內容 次內容 說明

1.物價指數 1-1 定義 1-2 應用

1-3 臺灣的物價

基期、CPI 定義、名目與實質所 得、名目與實質利率;歷年的物價變 化。

2.通貨膨脹 2-1 通貨膨脹的意義 2-2 通膨對效率的影響 2-3 通膨對分配的影響

釐清一般對通貨膨脹的誤會,說明 它對效率與分配的影響;順便簡要說明 通貨緊縮。

3.失業 3-1 失業的定義 3-2 臺灣的失業

3-3 失業的問題與解決

從調查方法上說明失業的定義,並 討論失業對個人與社會的影響及政府 對策。

(九)教科書出版者宜另編寫「教師手冊」,列舉參考文獻、視聽教材等參考資 料及實施方法,以利協助教師進行教學準備。

二、教學方法

(一)教師宜依教材性質,配合媒體與科技,採用多樣創新、適合學生特性與主 題內容的教學方法(例如:座談、辯論、角色扮演、小組討論分享、道德 兩難討論、價值澄清、合作學習、議題中心、審議式民主、服務學習、體 驗學習、實地參訪等),並可搭配進行公民活動的教學。

(二)教師教學宜廣泛徵引時事資料,提供補充教材,配合課文內容,以強化本 科目與生活的關連,並引發學生學習之興趣。

(三)教師講解教材,宜多利用各種統計資料、網路訊息、圖表、模型、照片、

幻燈片、紀錄影片、錄音等多媒體教具,以增進教學成效。

(四)教師教學宜掌握本科目價值教學的特性,兼重認知、情意與實踐等多元面 向及其深度的強化。

(五)教師進行教學課程計畫與實施,宜利用社會科教學研究會,除與其他公民 與社會科教師教學合作外,並可加強與歷史、地理科做橫向課程聯繫,以 促進協同教學的效果。

(六)教師可結合校內綜合活動,如:服務學習活動、自治會活動、班級班會活 動、社團活動及學校特色活動等,體驗公民生活並從實踐中學習。

(七)教師可邀請學者專家或社會人士,進行教材相關內容或有關公民教育、公 民活動的演講及座談。

三、教學評量

(一)教學評量應配合課程目標、核心能力、大綱內容之要求,選用適當的評量 方式。

(二)教學評量的方式宜多樣化(例如:紙筆測驗、口頭問答、課堂討論、報告 撰寫、檔案評量、行為表現、觀察等),且兼重完整的學習歷程與結果。

(三)教學評量宜重視公民所需核心知識係由低而高的發展層次,包括記憶、理 解、應用、分析、綜合、評鑑等,勿流於零碎知識記憶,而宜發展高層次 思考批判。

(四)教學評量宜重視公民的品德言行係由外而內的逐步形塑歷程,包括價值敏 感度、積極關注、選擇判斷、調整與融入既有價值系統與新價值、進一步 價值反省等。

(五)教學評量宜重視公民參與的行動與能力係由點而面的擴大範疇,包括思辨 反省、溝通論辯、共識形塑、問題解決、創新方案等。

四、教學資源

(一)學科知識:可參考各人文社會學科的專科辭典(社會學、發展心理學、倫 理學、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等)、百科全書、經典名著、基本圖書、期 刊、報章雜誌與多媒體素材,以及政府與非政府機關出版品等。

(二)充實教學設備:包括各項視聽器材及自製教學所需的多媒體設備等。各校 得按實際需要購置或自製。

(三)設置專科教室:為提高教學成效,各校宜按「普通高級中學設備標準」、

班級數及實際需要設置之。

(四)設置校本位網路資源:各校因應本校特色,可成立「公民與社會」資訊網 站,連結政府相關機構與非政府組織的資訊網站,蒐集各種資訊與相關時 事,並支援教學研究與課程發展。

(五)設置跨校網路資源:由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協助成立全國性跨校之「公民與 社會」課程網路資源資料庫,支援全國各校的教學研究與課程發展。

(六)「公民與社會」課程之教學精進:因應修訂課綱的實施,主管教育行政機 關宜訂定相關計畫,培訓本科種子教師,並協助教師適應新教材的教學;

另則需致力於增進教師專業知能、豐富教學內容,以及提升教學品質的相 關研究與實務推動。

(七)「公民與社會」進修研習課程:本次課綱係依據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公 民與社會」課程暫行綱要,修訂而成。對於教師適應新版教材與提升專業 知能,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宜訂定完整的配套措施,針對教師的實際教學需 要,持續提供各種長期(寒暑假期間)與短期(學期中)的進修研習課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