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參、殷海光的科哲成就與影響

殷海光的一生成就是多面向的,在他所涉足的領域如政治評 論、文化評論、哲學學術工作和道德人格,都留下了足資傳世的 成績。他既是中國五四精神的傳人,也是台灣自由主義、實證論 述和科學哲學的啟蒙導師。論者對殷海光的諸多定位描述中,很 具體鮮明地顯現出他的多方成就:「五四後期的人物」、「五四 思想集大成的殿軍」、33「自由民主的鬥士」、「啟蒙思想家」、

「教化哲學家」、34「台灣實證論述的先驅」、35「全盤反傳統 主義者」、36「現代中國自由主義傳統中不可或缺的人物」。37

33 林毓生(1990: 131)。

34 王中江(1997: 5),他用「教化哲學家」來定位殷海光,這個名詞來自羅 蒂(R. Rorty)對「系統哲學家」和「教化哲學家」的區分。

35 傅大為(1988)。他的〈科學實證論述歷史的辯證〉主張殷海光與五四,

在「科學論述」方面是斷裂的。這篇論文試圖勾勒一個戰後台灣思想史的 演變圖像,並以西方啟蒙論述的大背景,來對照殷海光在台灣主導的「科 學實證論述」之興起與擴張。傅大為的觀點是,殷海光因緣際會,將邏輯 經驗論的科學論述移植到台灣的思想脈絡中,成為啟蒙的利器。雖然殷海 光本人後來受到迫害,但是台灣的科學實證論述卻在七八十年代後主導了 台灣的「科學論述」,是謂「歷史的辯證」。

36 黎漢基(2000),筆者認為黎漢基這個定位也有問題。殷海光是怎麼「全 盤反傳統」?「全盤」到什麼程度?只因為他和香港新儒家的論戰,就是

「全盤反傳統」嗎?殷海光只是站在邏輯經驗論的立場上,主張傳統文化 或哲學,不具備科學的認知意義,這能說是「全盤反傳統」嗎?他有

殷海光的科學哲學 23 清,1996: 241-242),隨後說:「或許正因為殷海光傑出的道德成就,反 而掩蓋了他在知性方面的探求所留下的遺產。顯然筆者對殷海光思想的研 究,是希望能夠統籌殷海光在成就知識與成就道德的工作,藉以說明殷海 光在他生活年代所具有的歷史性與階段性貢獻。」(章清,1996: 242) 這種 角度無疑是較恰當平衡的。

24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 第十期

殷海光的科學哲學 25

就第一點而言,如果「原創貢獻」的參考領域是整個國際主 流學術領域──也就是國際性的分析哲學,那麼殷海光的確沒有 這個標準上的「原創貢獻」。然而,如果考慮殷海光所處的時代 背景,則我們應該有不同的「原創貢獻」標準。41筆者認為,要 評斷一位思想家的學術成就,應該綜合考量他所處的成長背景以 及他的政治、社會、文化和學術環境。如果殷海光能夠突破他的 成長限制,能夠在艱困惡劣的政治社會和學術環境下,仍然堅持 自由獨立思想的路線,面對問題,貼切地配合台灣的政治與文化 脈絡,並反抗威權當局與勢力龐大的中國傳統論述,從而作出自 己的判斷與議論,發而為文。在這樣的意義上,我們應該說:殷 海光的哲學學術工作──邏輯和科學哲學──對台灣哲學史,有 其「原創性的貢獻」。這些貢獻,我們可以根據第二節的討論,

明確地指出來:對「假設」的分析、對科學進行「基本謂詞」式 的理解和綜合、對因果概念的「鷹架」觀。42

41 更詳細地說,如果「原創貢獻」是指建立一個系統,而且不斷被他人所 引用、回應、討論、批判和詮釋者,那麼這只有少數公認的大哲學家才辦 得到吧!當然,殷海光並沒有這個意義的原創貢獻。如果「原創貢獻」是 指在當時的台灣環境、在已知可取得的資源範圍之下,提出別人未曾談過 的論點,那麼殷海光應該可以符合這個標準。或許「原創貢獻」的標準是 潛在地與殷的同學王浩相比,但這種比較恐怕忽略了環境背景。

42 其它不算「原創貢獻」,但具有「不過時」的時代意義之論點則有:以

「演化論」的觀點來理解科學的演變、「互為主觀」的觀念、「科際整合」

的觀點。

26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 第十期

殷海光的科學哲學 27

政治(民主的發展)和學術(科學成為主導)也在曲曲折折地迂 迴後朝著他所預示的方向前進,45這不正顯示出他的洞見力與超 越時代嗎?

當然,就學術的整合性、思想的慎密性與概念的嚴格性這三 項標準來看,殷海光的「獨立探索」仍然顯得十分素樸。然而我 們也必須注意到:雖然他對科學的基本立場和觀點始終是「邏輯 經驗論」,但他所涉足的範圍,並不僅限於邏輯經驗論的議題(當 然,邏輯經驗論的許多專技研究,他也無法吸收),他還讀了一 點科學史的東西,對科學發展的議題也作了一些思考(雖然他的 概念多接收自西方的學者)。而且,我們也可以在這些分散的獨 立篇章中,看到獨立自主的思考努力,一些原創性觀點的提出,

並隱然地浮現一個整體性的科學哲學之雛形。考慮殷海光當時的 政治和文化風氣,極端受限的學術資源,他的成就是十分難能可 貴的。

正如同他的成就與評價上的多面向,殷海光對台灣的影響自 然也是多面向的。雖然殷海光在生命的最後九年中,被迫「離開」

台灣大學,阻隔他影響青年學子的管道。但是,他在台大短短十 一年的教學,掀起一片邏輯分析的思考風潮,激發許多學生對邏 輯架構、分析方法和清晰思辨的興趣,為數理邏輯、分析哲學、

45 關於政治方面,因非本文主題,故不詳細討論。然而,筆者仍在此提供 一幅簡單的圖像:七八十年代的台灣,仍然籠罩在威權統治的高氣壓之 下,但是民主反抗未層間斷,殷海光的學生如陳鼓應、王曉波等,也在七 十年代民主力量的延續和傳承方面貢獻力量。1978 年的美麗島事件使民主 力量再次中輟,然而民主觀念已深入人心。從八十年代末起,民主力量逐 漸成長,終於衝決網羅,使得威權統治當局不得不順應時勢而開放,並在 九十年代解除戒嚴,步入民主坦途。談論這些發展,都不能不提殷海光對 民主的堅持與他的「啟蒙貢獻」。相關文獻可見韋政通(1989)、張忠棟(1990) 等。

28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 第十期

語言哲學和科學哲學在台灣的發展,種下日後盛開的根苗。就哲 學的角度來看,殷海光的路線,在二十一世紀的台灣,已經茁壯 為台灣哲學界的一大社群──即英美哲學與分析哲學社群。除此 之外,他在學術上的影響自然不僅限於哲學界,他也帶起台灣七 十到八十年代在心理學、歷史學和社會科學領域中興盛的「實證 論述」風潮。然而,歷史的發展總有其諷刺性,「實證論述」雖 然躍升為主流,卻一度與當時的政治威權妥協,背離了殷海光反 抗當權的批判精神。4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