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國時報社論(1999)。「收視率是電視媒體『自我異化』的結果」。中國時報,

12 月 5 日,第 3 版。

王靖婷(2000)。「『娛樂新聞』的報導框架分析:以『寫真集報導』為例」。第 三屆媒介與環境研討會論文。台北:輔仁大學。

民生報社評(1999)。「電視節目被收視率牽著鼻子走?」。民生報,12 月 5 日,

第 2 版。

艾瑾(1999a)。「從硬梆梆、血淋淋到軟綿綿」。新聞鏡,第 555 期,頁 29。

艾瑾(1999b)。「對中視新聞的質疑和感慨」。新聞鏡,第 562 期,頁 28。

老編(1998)。「中視新聞的前十五分鐘」。新聞鏡,第 517 期,頁 24-25。

老編(1999)。「電視新聞的『大傾斜』」。新聞鏡,第 542 期,頁 21-23。

朱婉清(2000)。「影劇新聞記者的人力變遷與專業素養」。影劇藝文記者新聞質 量面面觀研討會論文。台北:輔仁大學。

李秀珠(1998)。「市場競爭對台灣無線電視之影響:從節目區位談起」。廣播與 電視,3 卷第 4 期,頁 143-160。

李國煌(1999)。「電視新聞春意濃,觀眾看不下去了——台視『上空秀』、中視

『春宮展』,連新聞局也猛搖頭,齊送新評會『譴責』」。民生報,8 月 4 日,第 2 版。

尚孝芬(1998a)。「三台新聞回歸專業:向血腥暴力說拜拜——就新聞論新聞,

品質自我要求,不再譁眾取寵,朝適合家庭收視方向發展」。民生報,9 月 24 日,第 12 版。

尚孝芬(1998b)。「親愛的,我把晚間新聞變軟了」。民生報,11 月 6 日,第 10 版。

林福隆(1995)。「節目緊箍咒」。廣電人,第 9 期,頁 20。

林東泰(1997)。大眾傳播理論。台北:師大書苑。

林燕飛(1999)。「其實,各家電視新聞中,『廣告化』的現象十分嚴重,更應該 加以取締〉。中國時報,8 月 3 日,第 29 版。

俞旭、黃煜(1997)。「市場強勢典範與傳媒的倫理道德——香港個案之研究」。

新聞學研究,第 55 期,頁 224-243。

唐秀麗(1999)。「李總統二度砲打中視新聞——空談二十一世紀、太重『性』話 題」。聯合報,3 月 28 日,第 26 版。

高個爾(2000)。「張忠謀比不過楊林?——每天五小時,為己悅者容」。中國時 報,1 月 20 日,第 15 版。

殷惠敏(2000)。「新新聞症候群的全球化趨勢——面對日益煽情的新聞報導,真 實性已遭到一般閱聽大眾質疑,如何化解這種信心危機,傳播媒介宜早綢 繆」。中國時報,1 月 1 日,第 15 版。

胡立宗(1999)。「【蘋果日報】:『讀者要,我們就賣』」。台北:台灣大學新 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美苓、黃淑貞(1998)。「愛滋病新聞報導內容之分析」。新聞學研究,第 56

期,頁 237-268。

許雅靜(1997)。「無線電視與有線電視系統新聞消息來源之比較研究」。嘉義:

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琬琳(1999)。「電視新聞,充斥八卦消息——娛樂新聞搶佔重要時段」。中國 時報,9 月 13 日,第 15 版。

張守一(1998)。「娛樂新聞,女主播當家——林宏宇、王仁甫成『異類』」。中 國時報,8 月 23 日,第 26 版。

張依雯(1999)。「三立頻道家族之經營策略初探:一個收視率意義解讀取向的分 析」。新聞學研究,第 61 期,頁 179-222。

張錦華(2000)。「看流行文化風如何從電視吹起」。媒體視讀教育月刊,第 3 期,頁 4-6。

陳馥綺(1992)。「我國電視國際新聞報導之分析研究」。台北:輔仁大學大眾傳 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孝凡(1999)。「當新聞變成了腥聞——看完政治人物口水戰,養眼女星、藝人 八卦隨後登場。既然有助提升收視率,三台新聞部紛紛成立影視小組」。中 國時報,11 月 17 日,第 26 版。

陳惠心(2000)。「1999 年度娛樂大事記——電視類:電視娛樂新聞定位不清,形 成另類惡勢力」。中國時報,1 月 1 日,第 43 版。

陳志寬、陳建安(2000)。「影藝新聞的自律與他律」。影劇藝文記者新聞質量面 面觀研討會論文。台北:輔仁大學。

曹競元(2000)。「電視新聞播藝人出寫真集——新聞局廣電處考慮要處分」。中 國時報,1 月 15 日,第 28 版。

程宗明(1999)。「黨政軍退出三台之後——從批判政治經濟學思考無線電視制度 的改造」。廣播與電視,第 13 期,頁 87-122。

媒體新訊(2000)。「新聞羶色腥,台視第一名」。媒體視讀教育月刊,第 3 期,

頁 16。

黃國棟(1999)。「我國有線專業新聞台之報導多元化研究——以中天、TVBS-N、民視新聞台、環球新聞台、東視新聞台為例」。台北:淡江大學大眾傳 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雅婷(1999)。「電視新聞製播品質管制——ISO 9002 應用之研究」。台北:政 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葳威(1999)。「虛擬閱聽人?從回饋觀點分析台灣地區收視\聽率調查的現 況——以潤利、紅木、尼爾遜台灣公司為例」。廣播與電視,第 14 期,頁 25-61。

馮建三(1995)。廣電資本運動的政治經濟學——析論 1990 年代台灣廣電媒體的 若干變遷。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叢刊。

陶芳芳(1999)。「從政治控制到市場機制:台灣報業發行之變遷」。台北:政治 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鼎耀強(1998)。「『主播在哪台』不如『新聞在哪台』」。中國時報,8 月 3 日,第 29 版。

董素蘭(1999)。「媒體必須正視自己的社會責任」。中央日報,12 月 3 日,第 12 版。

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1999)。1999 年無線與有線電視台社會新聞調查報告。台 北: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

賴美佳(1998)。「我國報紙新聞品質之研究——以影劇新聞為例」。台北:台灣 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祥蔚(1999)。「追求收視率,慎防反效果」。中國時報,9 月 5 日,第 15 版。

蔡念中(1999)。「提昇電視新聞節目品質:電視社會新聞羶色腥現象之探討」。

廣播與電視,第 14 期,頁 167-187。

蘇鑰機(1997)。「完全市場導向新聞學:『蘋果日報』個案研究」。陳韜文等人

(編),大眾傳播與市場經濟,頁 215-233。香港:鑪峰學會。

魏靖文(1999)。「四家無線電視台承諾:不再以社會新聞掛帥」。中央日報,4 月 29 日,第 17 版。

鄭淑敏(1999)。「尼爾森對台灣電視亂象的影響——我的呼籲:正視 A. C.

Nielsen 收視率調查所塑造的惡性競爭環境」。中央日報,11 月 30 日,第 9 版。

鍾起惠(1998)。「新聞產製市場理論的檢視:『京華城觀光休閒購物中心』動土 事件之個案分析」。1998 年中華傳播學會論文研討會論文。台北:深坑。

鍾起惠、陳炳宏(1999)。「公共電視新聞性節目編排策略之研究——節目類型與 收視率研究結構之觀點」。廣播與電視,第 14 期,頁 63-87。

劉麗惠(2000)。「挑剔電視新聞:做一個有專業素養的觀眾」。成人教育通訊,

第 2 期,頁 34-36。

Albarran, A. B. (1996). Media economics: Understanding markets, industries and concepts. Iowa: 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Albarran, A. B. (1997). Management of electronic media. New York: Wadsworth.

Bagdikian, B. H. (1992). The media monopoly (4th ed.). Boston: Beacon Press.

Barnhurst, K. G., & Mutz, D. (1997). American journalism and the decline in event-centered reporting.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47(4), 27-53.

Beville, H. M. (1988). Audience ratings: Radio, television & cable. Hillsdale,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Bogart, L. (1991). The American media system and its commercial culture. New York:

Gannett Foundation Media Center.

Chalaby, J. K. (1998). The media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public sphere in the new independent states. Innovation, 11(1), 73-85.

Comstock, G. (1989). The evolution of American television. Newbury Park, CA: Sage.

Curtin, P. A. (1996). Market-driven journalism a test of two models and this implications for public relations information subsidies and journalist-practitioner relations.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Georgia.

Curtin, P. A. (1999). Reevaluating public relations information subsidies: Market-driven journalism and agenda-building theory and practice. Journal of Public Relation Research, 11(1), 53-90.

Denton, F. (1993). Old newspapers and new realities: The promise of the marketing of journalism. In Twentieth Century Fund (Eds.), Reinventing the Newspaper (pp.1-58). New York: Twentieth Century Fund Press.

Entman, R. (1989). Democracy without citizens. New York: Oxford.s

Gade, P. (1996). Values in the newspaper industry: ‘Market-driven’ journalism's impact on the newsroom. Presented to the media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division AEJMC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in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conference.

Hoynes, W. (1994). Public television for sale: Media, the market, and the public sphere.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Iggers, J. (1998). Good news, bad news: Journalism ethics and the public interest.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Jamieson, K. H. & Campbell, K. K. (1992). The interplay of influence: News, advertising, politics, and the mass media (3rd ed.). California: Wadsworth.

Lee, C. C. (1998). Press self-censorship and political transition in Hong Kong. The Harvard journal of public relation in PressPolitics, 3(2): 55-73.

Lin, L. (1999)。「我不贊成台視新聞的做法」,中國時報,8 月 10 日,第 29 版。

McManus, J. H. (1992a). Serving the public and serving the market: A conflict of interest?

Journal of Mass Media Ethics, 7(4), 196-208.

McManus, J. H. (1992b). What kind of commodity is new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19(6), 787-805.

McManus, J. H. (1994). Market-driven journalism: Let the citizen beware? Newbury Park, CA: Sage.

McManus, J. H. (1995). A market-based model of news production. Communication theory, 5(4), 301-338.

Meyer, P. (1987). Ethical journalism: A guide for students, practitioners, and consumers.

New York: Longman.

Mosco, V. (1996).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 Rethinking and renewal (1st ed.). 中譯:馮建三、程宗明譯(1998):傳播政治經濟學——再思考與再更 新。台北:五南。

Picard, R. G. (1988). Pricing behavior of newspapers. In R. G. Picard., J. P. Winter & M.

E. McCombs (Eds.), Press concentration and new perspectives on newspaper ownership and operation (pp.55-69). Norwood, NJ: Ablex.

Sparks, C. (1992). The press, the market, and democracy.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42(1), 36-51.

Turow, J. (1991). A mass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 on entertainment industries. 中譯:

謝慰雯譯(1997):「大眾傳播觀點下的娛樂工業」,李天鐸(校),大眾 媒介與社會,頁 227-247。台北:五南。

Underwood, D. & Stamm, K. (1992). Balancing business with journalism: Newsroom policies at 12 west coast newspapers. Journalism Quarterly, 69(2), 301-317.

Underwood, D. (1993). When MBAs rule the newsroo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Webster, J. G. & Lichty, L. W. (1991). Ratings analysis: Theory and practice. Hillsdale,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