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善用評估資料 善用評估資料 善用評估資料 善用評估資料

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宜持續透過評估所蒐集的顯證,給予學生及時的 回饋,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確立努力學習語文的目標和 方向。家長亦可得知子女的學習表現,並給予適時的指導和輔助。學 校應有系統地記錄學生的評估資料,以診斷和評鑑學與教的成效,並 作為檢討教學進度的參考。

5 .2 進 展 性 和 總 結 性 評 估

進 展 性 和 總 結 性 評 估 進 展 性 和 總 結 性 評 估 進 展 性 和 總 結 性 評 估

評估可分為進展性評估和總結性評估,兩者並不互相排斥,而功用 互相補足,在學、教、評的循環中,不可或缺,學校應求取兩者的平衡,

從多方面反映學生實際的表現,以促進學生學習。

5.2.1 進 展 性 評 估

進 展 性 評 估進 展 性 評 估進 展 性 評 估

進展性評估一般在日常的學習中恆常進行,其方式不限於紙筆測試,

還可以採用課堂提問、布置語文練習、觀察、討論、經驗分享、學生自 評或互評、網上測試等;例如評估閱讀興趣,可採用與學生交談、查檢 閱讀紀錄、發問卷、日常觀察等方法。進展性評估既可以較全面地評估 學生的整體學習表現,亦可以持續地評估他們的學習進展。例如,中國 語文課程的評估涵蓋九個範疇的學習,對於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和策 略,以及思維,文學、文化素養,品德情意和自學能力等,都需要透過 多元化的學習活動、持續的觀察、師生對話和討論、不同情境的實踐等,

以能掌握學生的學習進程和學習成果。

進展性評估着重給予學生適時、優質的回饋。教師可以根據所蒐集 的學生學習表現顯證,了解他們的學習需要,以及強弱之處,並給予回 饋和調整教學策略,提高學習效能。進行評估時,教師須讓學生了解預 期的學習成果,根據學生的學習表現顯證,給予他們具體、有針對性的 文字或口頭改善建議。

此外,學生亦應重視評估提供的資料和回饋建議,以檢視個人的學 習進程。除了透過日常測考或同儕互評等方式讓學生了解個人的學習,

從而調整學習目標和策略外,教師亦可鼓勵學生應用可自動提供回饋資 料的網上評估系統,如教育局「學生評估網上資源庫」,以幫助反思學習 的成效,並根據所得資料改善學習,力求自我完善。

5.2.2 總 結 性 評 估

總 結 性 評 估總 結 性 評 估總 結 性 評 估

總結性評估在一個學習時段結束,如在學習單元終結或學期、學年、

學習階段終結時進行,主要目的是讓學校了解學生整體的學習表現,以 助重新檢視教學計劃,調整學與教策略等。進行評估時,教師須讓學生 了解預期的學習成果和完成學習後所達到的水平要求。例如在完成某個 學習單元後,教師可利用評估課業,檢視學生是否已達到預期的學習成 果,以助調整下一個教學目標和學與教策略,布置增潤或延伸單元。

一般而言,學校安排的總結性評估有總測驗、中期和期終考試等,

學校亦可採用其他適切的評估方式,例如專題研習、學習歷程檔案。總 結性評估所得的資料,能顯示學生在某一階段實際達到的水平,亦能作 為學校調整課程規劃,以至安排拔尖保底教學的依據,同時家長亦可從 中了解子女的學習表現。

5 .3 校 內 評 估 與 校 外 評 估

校 內 評 估 與 校 外 評 估 校 內 評 估 與 校 外 評 估 校 內 評 估 與 校 外 評 估

5.3.1 校 內 評 估

校 內 評 估校 內 評 估校 內 評 估

校內評估是學校恆常採用的評估措施,與學與教緊密結合。校內評 估應着重進展性方面的評估,以促進學生學習為主要目的,評估的範圍 涵蓋不同範疇的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以及學生學習態度和價值觀 等;亦要關注學生在創造和明辨性思考、溝通、協作、解決問題、自學 等共通能力的表現。為此,教師應重視從日常的學習活動中多方面蒐集 表現的顯證,採用多元化的評估方式,按照 5.1 節的主導原則,設計不 同的評估活動,檢視學生各方面學習的情況和表現。除紙筆測試外,答 問、開卷測驗、專題研習、作文、綜合評估活動、網上評估和學習歷程 檔案等,都是本學習領域各科目收集學生學習表現的有效方法。

校內評估的規劃與實施如下:

(1) 評 估 流 程

評 估 流 程評 估 流 程評 估 流 程

教師在擬定整體教學計劃時,須配合課程目標、學習重點,以及學 生學習的需要和發展,設定適切的預期學習成果,訂定評估計劃,

靈活安排多元化的評估活動。評估參與者除教師與學生外,亦應包 括家長。教師在根據客觀的評估準則作出判斷及評價後,要作出適 時的回饋。有效的回饋,可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表現,知所改進,

讓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檢討教學成效,調整教學策略,也讓 家長了解子女的學習表現,作出適時的輔導。

(見圖

見圖見圖見圖 5.1「「校 內校 內校 內校 內 評 估 流評 估 流評 估 流評 估 流 程 圖

程 圖 程 圖 程 圖 」」 )

(2) 評 估 計 劃

評 估 計 劃評 估 計 劃評 估 計 劃

編擬評估計劃,應配合課程的學習目標,因應學習重點和預期學習 成果,擬訂評估重點及適切的評估方式、時間、頻次及記錄方式等。

為促進學習,日常的評估應以進展性評估為主。學生所學的並不需 要一一評估。評估重點必須清晰、具體和容易操作,不需要與學習

重點一一對應。教師可把相關的幾個學習重點歸納為一個評估重點,

使評估不致過於零碎。設計評估活動,須擬訂客觀的評估準則,例 如評估學生的游說能力,可要求學生根據特定的情境說話,如中一 學生游說父母准許自己參加宿營活動,應以能否根據父母的心理提 出請求,運用切合身份的言詞和語調等作為評估準則。

校 內 校 內 校 內

校 內 評 估評 估評 估評 估 流 程 圖流 程 圖流 程 圖 (流 程 圖((( 圖圖圖 5 . 1 )圖 )))

因應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能力基礎,配合課程的學習目標及重 點、預期成果與評估重點,擬訂評估計劃。

擬 訂 評 估 計 劃 擬 訂 評 估 計 劃擬 訂 評 估 計 劃 擬 訂 評 估 計 劃

形式形式

形式形式包括:紙筆測試、口頭匯報、觀察、討論、作業、

學習歷程檔案、專題研習、網上評估等 評估參與者

評估參與者 評估參與者

評估參與者包括::學生、教師及家長

多 元 化 評 估 多 元 化 評 估多 元 化 評 估 多 元 化 評 估

依據評估重點與客觀的評估準則,判斷學 生的學習表現,作出評價。

判 斷 表 現 判 斷 表 現判 斷 表 現

判 斷 表 現 、、、 作 出 評 價、作 出 評 價作 出 評 價作 出 評 價

有效的回饋,能幫助:

 學 生學 生學 生學 生根據學習成果擬定或調整未來努力的目標

 教 師教 師教 師教 師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並調整教學策略

 家 長家 長家 長家 長清楚了解子女的學習表現,並適時輔導

回 饋 學 與 教 回 饋 學 與 教回 饋 學 與 教 回 饋 學 與 教

學生學生學生 學生︰

按照評估的回饋資料,了解 得失,反思個人的學習,從 而調整學習目標、策略和步 伐。

教師教師教師 教師︰

輔 導 ︰針對學生的問題和需 要,提供適切的輔導和支援。

增 益 ︰因應學生較高的能力 表現,設置適切的學習活 動,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

跟跟 跟跟 進進進進

(3) 評 估 活 動

評 估 活 動評 估 活 動評 估 活 動

因應不同的評估重點,教師要採用合適的評估方式。評估不應限於 紙筆測試,教師可靈活採用不同的方式,例如觀察、討論、口頭匯 報、學習歷程檔案、專題研習。教師如能透過布置適當的語文評估 活動獲得學生表現的顯證,可用以取代部分測驗、考試等評估活動。

至於不同的學習範疇,教師可分開評估,亦可以綜合評估。各學習 範疇的評估活動設計須靈活配合該學習範疇的特性,如閱讀、寫作 能力的評估,一般透過紙筆或口頭的測試進行;又如品德情意方面 的評估,一般透過日常觀察進行。此外,學校亦可利用多媒體設施,

配合學生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進行促進學習的評估活動。

評 估 活 動 發 展 模 式 評 估 活 動 發 展 模 式評 估 活 動 發 展 模 式

評 估 活 動 發 展 模 式 ((( 圖(圖圖圖 5 . 2 ))))

(4) 評 估 的 份 量

評 估 的 份 量評 估 的 份 量評 估 的 份 量 、、、、 記 錄 與 報 告記 錄 與 報 告記 錄 與 報 告記 錄 與 報 告

評估的頻次和份量必須恰當,避免過量的測驗、考試和默書。在記 錄方面,教師只須視乎需要,記錄足以反映學生學習表現的評估結 果,不必記錄每次評估的結果,並按評估重點,選擇性地記錄足以 反映學習表現的顯證,例如教師可透過觀察評估學生的說話能力,

但並不一定要記錄結果。至於評估報告,是要顯示學生在該段時間

怎樣評估怎樣評估 怎樣評估怎樣評估?

.評估資料反評估資料反評估資料反評估資料反 映甚麼 映甚麼 映甚麼 映甚麼?

‧下一步如下一步如下一步如下一步如

何?

要讓學生知道讓學生知道讓學生知道:讓學生知道 學了甚麼學了甚麼學了甚麼

學了甚麼??學得怎麼樣學得怎麼樣學得怎麼樣學得怎麼樣? 學習成果 分析

分析分析

分析 設計設計設計設計

目標 目標目標 目標/重點重點重點重點

報告 報告 報告 報告 評估評估評估

評估的目的是甚麼的目的是甚麼的目的是甚麼?的目的是甚麼???

內語文學習的進度,因此,報告必須以客觀具體、正面積極的方式,

讓學生、家長了解學習的進展,訂立改進的目標。

(5) 評 估 後 的 跟 進

評 估 後 的 跟 進評 估 後 的 跟 進評 估 後 的 跟 進

教師須參考評估所得的資料,調整教學內容和策略,修訂教學設計 和擬定適切的跟進計劃。對能力較高的學生,可為他們提供富挑戰 性的增潤學習活動,讓他們的潛質充分發揮;至於表現稍遜的學生,

教師宜分析他們的學習困難和需要,提供輔導,並同時讓家長根據 有關資料,協助子女學習,以期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

訂立努力的目標,求取進步。

5.3.2 校 外 評 估

校 外 評 估校 外 評 估校 外 評 估

校外評估(包括公開考試)是評核學生學習成果的一種方式,由校 外機構如考試及評核局,按既定的機制而舉行的評估。本學習領域科目 包括以下校外評估︰

 小學及初中中國語文科小學及初中中國語文科︰小三、小六及中三全港性系統評估 小學及初中中國語文科小學及初中中國語文科

 高中中國語文科高中中國語文科︰中六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包括公開考試及校高中中國語文科高中中國語文科 本評核)

 高中中國文學科高中中國文學科︰中六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包括公開考試及校高中中國文學科高中中國文學科 本評核)

學校宜善用上述評估資料回饋教學。例如學校可分析全港性系統評 估學校報告的資料及數據,以檢視學生的表現,從而調整學與教的規劃 和策略,以促進學生的學習。

然而,校外評估(包括公開考試)只是對選考學生的一次性評估,

其中「全港性系統評估」更只是評估學生的基本能力,均未能全面反映 學生的學習成果。因此,校內評估不應只參照校外評估或公開考試的模 式擬卷設題,而應結合學生日常多方面的學習表現,透過多元化的評估 模式,讓不同能力的學生均能有展示學習成果的機會,從而讓教師全面 掌握學生的學習成果,並作適時的回饋。

高中中國語文及中國文學科的公開評核均設有校本評核,就是在公 開考試加入進展性評估的成分,能較全面地評核學生的學習表現。校本 評核是校內評估的一部分,並非外加的評估活動,學校在規劃校內評估 時,應與校本評核的要求一併考慮,不宜分開處理。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