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四、結論與建議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 X10 X11 X12

X1 1.00

X2 .580** 1.00

X3 .612** .863** 1.00

X4 .633** .695** .849** 1.00

X5 .609** .480** .641** .525** 1.00 X6 .528** .588** .761** .647** .611** 1.00 X7 .781** .633** .645** .604** .431** .634** 1.00

X8 .768** .716** .815** .742** .698** .748** .717** 1.00

X9 .725** .383** .424** .427** .480** .300** .610** .635** 1.00

X10 .662** .708** .851** .771** .677** .760** .606** .823** .546** 1.00

X11 .723** .668** .756** .700** .656** .674** .629** .860** .704** .830** 1.00 X12 .302** .285** .419** .274** .445** .195 .227* .343* .369** .447** .341** 1.00 註:X1代表國民所得、X2代表都市化程度、X3代表非農業人口勞動力、

X4代表預期壽命、X5代表健康經費比率、X6代表節育率、X7代表報 紙擁有人數、X8代表電視擁有數、X9代表網路擁有率、X10代表中 等教育在學率、X11代表高等教育在學率、X12代表教育經費佔國民 生產毛額比率。

四、結論與建議

許多學者對於國家發展指標的內涵應該為何的看法有所不同。有 的以國民所得來衡量;有的以生活素質來評比;有的更以人力發展指 標來對國家發展程度進行排名(徐育珠、黃仁德,1993;Beckerman &

Bacon,1966;鄭詩華,1981;Nancy,1972; UNDP,1991,1995)。Liu(1980) 更以 33 個國家來建立國家發展指標,並以所建立的指標 Z 分數來進 行評比,但是,由於國家數不多,評比結果恐怕無法瞭解更多國家在 國家發展程度上的差異。而本研究嘗試運用十二個國家發展的測量變 項,分別以主成分方法抽取主要成份和Z 分數總和的方式來進行研究

和資料分析,主要的企圖即是在超越過去研究的限制。

本研究以十二個指標建構國家發展指標及排行而言,我國在 101 個國家中,經濟指標、社會指標、文化指標、教育指標、以及綜合指 標的排名各為28、33、36、16、28。我國在 101 個國家中,在綜合指 標的總排名為第28 名。而南韓在前述指標的依序則各為 24、41、21、

17、26。新加坡為 1、40、14、48、21;香港則為 6、23、7、63、17。

至於我國的經濟指標、社會指標、文化指標、教育指標及綜合指標各 為0.69、0.73、0.08、1.14、0.71。

本研究如果以十二個國家發展指標的Z 分數總和,我國在經濟、

社會、文化、教育、綜合指標的Z 分數各為 1.82、1.86、0.20、2.98、

6.85,排名各為第 29、33、36、13、27 名;南韓在 Z 總分為 6.80,排 名為第 28。亞洲的日本 Z 的總分 14.75 最好,Z 總分排名在第 9,而 香港及新加坡也不錯,各為10.93、8.51,排名分居 17 及 21 名。

以此二種方式建立國家發展指標及其排名中,我國在本研究所建 構的國家綜合指標,在101 個國家排名第 28 名,南韓則第 26 名,但 是如果以十二個國家發展指標的Z 分數總和,我國則排名為第 27 名,

南韓為 28 名,綜合指標與 Z 分數總和的排名,會有差異的可能原因 是,綜合指標主要是以主成份分析,所求得的各個指標的值,再進行 加權所得到的數值,其中因為無法完全的將所有的成分百分之百的抽 取逋來,因此造成有部分誤差存在的問題,就如綜合指標經主成份分 析後,僅有86%的解釋力一般,即有將近 14%的誤差可能存在。而以 Z 分數總分來衡量的話,所求得的排名可能因為考量每個指標的真實 反應特性,因此,加總起來也可反出整體的表現,故排名的順序與綜 合指標的順序會略有些差異。

此 外 , 本 研 究 也 嘗 試 以 馬 信 行(1988) 、 王 保 進 (1989) 、 UNDP(1995,1997)人力發展指標等數據,作為國家發展指標驗證的參 照,如果以積差相關方法來驗證與其他學者與 UNDP 人力發展指標間 的一致性,不管是使用 Liswise 方式或 Pairwise 方式來處理缺失值,

本研究均發現國家綜合發展指標都高達.88 以上,甚至有.94 以上的相

關係數值出現,在在顯示本研究所建構的國家發展指標的可靠度頗 高,這亦表示應該拒絕本研究所提出的虛無假設,即本研究所建立的 國家發展指標已達到統計學上的顯著水準。

馬信行(1988)所進行的研究是以經濟及教育為主的指標所分類的 結果,而本研究除了在經濟及教育指標之外,亦增加了社會及文化指 標。這可能是因為指標的不同,所造成不同的排名。同時因為事隔十 餘年,各國的國家發展策略均有不同,因此在經濟及教育等方面亦會 有不同。就如澳洲或北歐國家因為在過去幾年也許並無法發展如美國 一樣,但是因為這些國家在十幾年來的教育及社會與文化的努力,已 經趕上美國。就以國民所得而言,在十幾年前,美國的國民所得高於 北歐國家,但是近年來幾近被北歐國家或其他國家所趕上,另外在都 市化程度、中等教育在學率與高等教育在學率亦有相同情形。就如美 國過去一直都是高等教育在學率高的國家,是一個大眾化的高等教 育。但是近年來,他國在過去表現並不高,但目前的高等教育在學率 已與美國相當,就如芬蘭及挪威的高等教育在學率已各為 74%及 62%,在網路普及上北歐國家更是高於美國。從這些國家發展的經驗 可提供台灣一個很好的啟示:台灣如果要發展應該在經濟、社會、文化 及教育指標上努力,同時應該借鏡他國的國家發展經驗。

不過,本研究也需要指出的是,因為研究樣本僅以一年度來進 行,並沒有時間數列的資料可供進行長時間的觀察及追蹤,因此,研 究結果不可以進行過度的推論。因此,建議未來的研究應該長時間的 追蹤,以便更能夠建立起國家發展指標指數的可信度,同時,如果有 更好的研究指標的話,也可以考量應納入分析。

就如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已是知識經濟與重視環保的社會,一個 國家的科技指標、綠色國民所得指標都應該納入分析,才可以瞭解國 家發展的不同面向;同時本研究亦未納入政治指標,未來如有適切的 國家發展指標可再納入分析,此亦提供後人研究問題參考。最後,本 研究的各層面指標應扮演何種角色?各指標之相對重要性?為何?可做 為後續研究的參考。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