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系統架構與建置

5.5  回饋模型

FIRST_WORD_SCORE 決定了系統如何去判斷學生在一開始是否就遇到了瓶頸,當學生第

一次的答案輸入的時間超過了 MAX_IDLE_FRAME 的時間,且首句的分數並未超過

FIRST_WORD_SCORE時,系統便會提供提示。而SCORE_INTERVALSCORE_INCREASE代 表了學生答案該有的投資報酬率。實作上,每次接收到新的學生答案輸入與評估的分 數,就會與65 秒前的分數相比,若是分數增加不到 1.2 分,系統也會立即給予提示。而

STANDARD_SCORE代表了及格的分數。當學生獲得的分數已經高於這個參數時,系統就

只會單純的給予鼓勵的訊息。

表5.2:使用者風格模型參數說明

參數名 參數值 說明

MAX_IDLE_FRAME 60(秒) 開始作答前的思考時間

FIRST_WORD_SCORE 0.5(分) 首次接收到的答案分數

SCORE_INTERVAL 65(秒) 投資報酬率的單位時間

SCORE_INCREASE 1.2(分) 投資報酬率的分數變化

STANDARD_SCORE 5.5(分) 及格分數,總分超過此分數,系統則不

會再給予提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8

文學太陽、物理知識模型來進行評分,也就是說同一個使用者的答案會有四個不同的分 數。如5.4 節所述,在本系統中,使用者整體知識模型評估出來的分數,可用來決定何 時提供回饋;而要回饋的內容,則是由三個觀念模型的分數來決定。

圖5.5:觀念模型流程圖

圖5.5 呈現的是如何決定回饋內容的流程圖。系統將三個觀念模型所評估出來的分 數,找出最低分的觀念,然後從該觀念的觀念樹中找出可供回饋的節點,然後找出問題 給予回饋。每個觀念樹中的節點,會有自己所屬的問題(詳細內容請見表 3.3),同時也會 記錄著該節點的狀態。如圖 5.6 所示,節點的狀態共可分成五種,分別是初始狀態

(INITIAL) 、 等 待 回 答 中 (WAITINGSOLVE) 、 回 答 正 確 (SOLVED) 、 回 答 錯 誤 (WRONGANSWER)以及不精通(NOTMASTER)。初始狀態代表這個節點還沒有確認過 學生是不是了解,而等待回答中表示系統已經從該觀念的問題集合裡,找出一道題目做 為提示回饋給學生,而學生尚未對此道題目做出回答。回答正確與回答錯誤則是根據學 生回答此道題目答對或是答錯的狀態轉變。當學生答錯時,我們會再從此節點中挑出另 外一道題目做為提示回饋給學生,若是學生答對了,則此節點的狀態會變更為回答正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9

確,系統便會繼續往下個節點前進。相反的,若是學生答錯了,則此節點的狀態會變更 為不精通。當此觀念樹中有一節點的狀態變為不精通時,系統就不會再繼續從此觀念樹 中提供回饋。回饋模型另外有兩個參數,用來決定每次回饋間應該要間隔多久,避免造 成太頻繁的回饋。表5.5 說明了系統中用來調整回饋間隔的參數。

圖5.6:節點狀態圖

表5.3:回饋模型參數說明

參數名 參數值 說明

ANSWER_RIGHT_WAITTIME 30(秒) 學生正確回答提示之後,再給予下一個

提示需等候的時間。

ANSWER_WRONG_WAITTIME 10(秒) 學生回答提示錯誤之後,再給予下一個

提示需等候的時間。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0

第六章 實驗設計

這一章節中,我們將說明實驗設計的目的與實驗的流程,而實驗內容可分為先期研 究實驗和主實驗兩次實驗。先期研究的目的是為了驗證之前找到最佳的提示時間是否有 效,並了解提供學習提示的影響;而主實驗則根據先期研究中發現的結果,更進一步的 設計了四種不同學習提示的模式,以瞭解不同的學習輔助模式對學生學習輔助的有效 性。

在進行實驗時,我們發現測驗的學生對於我們的系統有不同的互動模式。有些學生 會很認真的和系統進行互動,也會思考系統給的提示,加以吸收之後加入自己的答案之 中。當然也會有學生不理會系統的提示,自顧自的作答。同時,也會有系統給予的提示 無法給學生協助的情形。本章中,我們也會對發現的互動模式進行分類,並舉例說明分 類的標準。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