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四、 配合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設計

政大法學院下法律科技整合研究所,設有性別研究跨領域學程、法律與會 計碩士學程、法律與金融碩士學程、企業管理與法律學程等科際整合學程,配 合課程設計增加人權法學之深度與廣度。

採購圖書的典藏價值與特色 參、

一、 典藏價值

本計畫案之圖書規劃主題為「新興人權:全球趨勢及本國落實」。人權 研究,尤其是憲法基本權利之研究,在我國早已非常堅實之基礎。但目前之 研究與資料蒐集,仍有以下闕漏:

(一) 「憲法外之權利」研究與文獻不足

憲法權利(基本權利)資料相當豐富, 但源自「國際人權法」以 及由各類「國內人權法律」所創設之權利,在文獻及研究上之討論顯然 不足。因此,國內人權之論述一方面欠缺國際視野,致使對近年「批准」

之國際人權公約欠缺認識;同時亦大致侷限於對「國家」或「公權力」

之拘束,對私領域之人權侵害探究不足。

(二) 「新興人權」研究與文獻不足

國內法學界有關人權之探討,多半仍集中在傳統所謂第一代人權。

諸如:言論自由、財產權、宗教自由等。對於新時代衍生的第二或第三 代人權(文化權、群體權),或是第一代人權在今日產生的新興議題(由 言論自由衍生之傳播權;移民之家庭團聚權甚或參政權),均有所不足。

(三) 國際人權法與本土落實之斷裂

國內當前對「國際人權法」已開始有相關研究並累積文獻,但對於 如何結合國際人權規範與國內之法律規範、社會動態、訴訟制度,相關 探究似尚不足。

二、 圖書特色

本研究計畫之規劃圖書,涵蓋以下人權法學新興主題領域:

(一) 國際人權規範:

因我國特殊政治情勢,致使法律實務與聯合國國際公約及其他國 際人權體系脫節日久。近年來則以「自願遵循」及「制定國內法」之 方式試圖將國際人權規範納入我國法制體系,成為有拘束力之規範。

故本研究擬蒐集從「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公約」、「公民政治權利公約」

以來,各種重要而與我國有關之人權公約之理論與實踐文獻。

(二) 新興類型人權:

所謂「新興」除在國際上屬新穎之權利主張外,係以我國 法學界較少碰觸但仍屬國內極重要之爭點領域為基準,包括(但 不限於)

1. 族裔群體權: 原住民族之土地權、自治權、語言權等)性少數,

或稱 LGBT 之人權。

2. 文化權:包括多元文化教育(教材、學校、課程)、族群文化保 存等。

3. 語言權:包括雙語或多語教育、鄉土語言教育等。

4. 發展權。

5. 身心障礙者人權。

6. 健康權。

7. 兒童權利。

(三) 新興人權議題:

無論是新穎類型的人權,或是傳統,類型的人權,在二十 一世許多以往未曾碰觸的新爭議,亦值更進一步蒐集文獻以支 持深入研諸如

1. 人口販運(性剝削、強制勞動)被害人之保護。

2. 移民或其他外籍人士之社會權、參政權。

3. 非法移民之權利保護。

4. 宗教或文化少數之自主教育權。

5. 同性結婚與共同收養子女之權利。

6. 以反歧視法規範私人歧視及侵害。

7. 少數族裔與階級取向之批判法學:如何從少數族裔、弱勢族群、

左派之度探索人權理論及實務,為我國當前極為重要但卻缺乏 之領域。

8. 仇恨犯罪與仇恨言論。

(四) 人權於本國落實之機制與環境:

1. 國際公約與憲法、法律之關係。包括位階、密度、相互影響等。

2. 所謂「國家人權委員會」之意涵、功能,及其與憲政體制之關 聯。

3. 反歧視法(antidiscrimination law)或民權法(civil rights law)之

4. 制定、監督及執行。

4

5. 重要訴訟機制,如懲罰性損害賠償、公民訴訟、集體訴訟、執 行前之司法 。

6. 審查(pre-enforcement review)等。

(五) 民權運動之比較研究:

無論法律機制在外觀上如何設計,人權之落實仍須紮實之 社會基礎。國外主要於 1960 年代興起之民權運動,改變了社 會氛圍,形成了制定進步人權法令的壓力。台灣一方面在全世 界風起雲湧的時期缺席,之後的人權學術研究也多半集中在規 範或政府,忽視了自下而上的民權運動如何形成議題、組織、

監督,並持續施壓。民權組織如何運用民主程序與司法制度,

在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用多元策略改變既有的壓迫結構。這 方面研究文獻在國際上,尤其是美國(法學界或其他學科),有 非常豐富而有價值之參考價值。

(六) 人權教育:

以教育推廣人權觀念,使人民於兒童青少年時期就能浸淫 於人權基本價值中,是非常重要但國內相當欠缺之部分。聯合 國在此一領域努力推動,已有相當多的資料可供參考。

(七) 歐盟人權法學

有鑑於國際人權發展迅速,在配和本校國際事務學院及本 系強化國際法師資加強發展歐盟人權法學部份書單。

(八) 法國人權法學

傳統台灣法學發展圍繞德國、日本、美國之繼受法治,新 興的法國人權法學部分增加輸及採購廣度。

計畫執行成果 肆、

一、 配合開設之相關課程

(一) 憲法專題研究 1. 課程目標與主旨

課程主要討論「資訊隱私權(information privacy)」。 西 元 1890 年,Samuel Warren 及 Louis Brandeis 鑑於腥羶色媒 體出現及照相科技革新對於私人生活的侵害,於哈佛大學法學 評論發表「隱私權」一文,促成隱私保障法制的發展。一個世 紀後,隨著電腦與通訊科技的進步,個人資料蒐集、處理、儲 存與傳遞的成本大幅降低,政府機關、民間企業,甚至一般大

眾,均可利用各種機會,鉅細靡遺地蒐集個人資料,如何保障 個人資訊隱私,再度成為熱門的法律問題。 本課程的目標在使 同學瞭解資訊隱私權的基本概念及其相關法律保障機制,並針 對以下子題:「(資訊)隱私的概念」、「隱私與媒體」、「隱私與公 共安全」、「醫療、基因資訊隱私」、「隱私與身分」、「工作場所 隱私」、「隱私與政府資料」、「隱私與非公務機關資料蒐集、處 理及利用」,就美國及台灣法制進行比較探討。

2. 上課教材

(1)Daniel J. Solove & Paul M. Schwartz, Information Privacy Law (4th ed. 2011).

(2)The dual system of privacy rights in the United States / Mary McThomas New York, N.Y. : Routledge, 2013 (3)The right to privacy in the light of media convergence :

perspectives from three continents / edited by Dieter Dörr and Russell L. Weaver Berlin ; Boston, Mass. : De Gruyter, c2012

(二) 國際公法專題研究 1. 課程目標及主旨

本課程主要為法律系碩博士班所設計,儘管非為法律系碩 博士生之必修,依然希望在這個階段提供統整且專論式的國際 公法課程,不限定在討論特定國際法分則,課程設計有下列主 軸:

(1)以深入淺出的講授方式,培養學生對國際公法的基本瞭解,

幫助同學再次省思國際法概念,並接觸新議題。

(2)透過經典國際法案例研究與分析,幫助學生瞭解相關規範 與概念之發展與運用。

(3)經由課堂互動式討論,激發學習意願及自主學習的興趣。

(4)訓練學生對於未來跨國界法律議題的獨立思考能力。

(5)提高學生未來投入國際法領域研究與工作的意願。

2. 參考書目

(1)Ian Brownlie Q.C., Principles of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7th ed., OUP, 2008.

(2)R McCorquodale & M Dixon, Cases and Materials on

6

International Law, 4th ed., OUP, 2004

(3)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and mental disability law : when the silenced are heard / Michael L. Perlin Oxford [England] ; New York, N.Y.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2012

(三) 公法案例分析 1. 課程目標及主旨

本學期之課程,擬以 The Bill of Rights in the Modern State (Geoffrey R. Stone et al. eds., 1992)為軸,帶領修 課學生研讀有關美國憲法「憲法權利」(constitutional rights)

的重要爭議,拓展視野,同時訓練廣角視野與辯論的思考方式。

2. 上課教材

The Bill of Rights in the Modern State 一書,為美國 芝加哥大學法學院,為紀念美國憲法 Bill of Rights 兩百週年,

所舉行之”The Bill of Rights in the Welfare State: A Bicentennial Symposium”研討會之論文紀錄。在此論文集之 中,有五大主題,分別邀請兩位「立場相反」的大師級學者發 表論文,進行對話辯論。共十七篇論文。不僅涵蓋美國憲法「憲 法權利」之重要爭議,更體現「針鋒相對」之對話模式,以及 超越註釋學之多角度思考。

(1)Property and the Politics of Distrust (2)Religious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Programs (3)Speech in the Welfare State

(4)Levels of Generality in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5)The Concept of Unenumerated Rights

(6)First Amendment institutions / Paul Horwitz Cambridge,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2013

(7)Human rights as indivisible rights : the protection of socio-economic demands under the European

Convention on Human Rights / by Ida Elisabeth KochLeiden [The Netherlands] ; Boston, Mass. :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2009

(四) 英文公法學名著選讀 1. 授課目標

本課程將帶領同學閱讀不同形式的英文(公)法學著作,包 括新聞報導、期刊論文、專書…等。除了培養修課同學英文能 力外,也希望增進同學對於美國(公)法學相關議題的認識。在 課程內容的安排上,可大分為以下四個主題: (1) 美國法律新 聞:每週固定閱讀一篇 National Public Radio 的法律新聞報 導,並搭配英文原文錄音檔。 (2)說服法官的藝術:熟悉美國 法庭文化下,如何在書狀撰寫及言詞辯論中,有力地主張自己 的論點,說服法官。此部分對於同學論文的撰寫,也將有所助 益。 (3)Stevens 大法官的回憶錄:透過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 任時間第三長的 John Paul Stevens 大法官的回憶錄,瞭解最 高法院的運作與相關重要案例。 (4) 資訊隱私:閱讀討論資訊 隱私概念的重要法學期刊論文,瞭解美國與歐洲(德國)對於隱 私概念的認知差異。

2. 上課教材

(1)National Public Radio: 法律新聞記者 Nina Totenberg 撰寫的報導

http://www.npr.org/rss/rss.php?id=2101289 (2)

(3) Bryan A. Garner & Antonin Scalia, Making Your Case:

The Art of Persuading Judges (2008).

(4)John Paul Stevens, Five Chiefs: A Supreme Court Memoir (2011)

(5)Law review articles:

(6)James Q. Whitman, The Two Western Cultures of Privacy:

Dignity versus Liberty, 113 Yale L.J. 1151 (2004).

(7)Paul M. Schwartz &Karl-Nikolaus Peifer, Prosser’s Privacy and the German Right of Personality: Are Four Privacy Torts Better than One Unitary Concept?, 98 Cal.

L. Rev. 1925 (2010).

(8)Right to information (RTI)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India / edited by Sudhansu Sekhar Mishra, Sudhansu

8

Kumar Das, Rajan Kumar Sahoo New Delhi, India : New Century Publications, 2009

(五) 比較憲法專題研究 1. 授課目標

本學期主要的討論主題,是藉由書籍,敘述美國憲法的「成長」

過程,瞭解美國法院對人權保障的歷史演進。

2. 參考用書

(1)STEPHEN BREYER, MAKING OUR DEMOCRACY WORK: A JUDGE’S VIEW (2010).

(2)MORTON J. HORWITZ, THE WARREN COURT AND THE PURSUIT OF JUSTICE (1998).

(3)THE CONSTITUTION IN 2020 (Jack M. Balkin & Reva B.

Siegel eds., 2009).

(4)Constitutional law, administrative law, and human rights :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 Ian Loveland Oxford, U.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2012

(六) 憲法專題研究 1. 授課目標

本學期授課內容,係以美國學者 Jack Balkin 編著的 WHAT ROE V. WADE SHOULD HAVE SAID: THE NATION’S TOP LEGAL EXPERTS REWRITE AMERICA’S MOST CONTROVERSIAL DECISION (2005)(以下簡稱 WHAT ROE V. WADE SHOULD HAVE SAID)為

本學期授課內容,係以美國學者 Jack Balkin 編著的 WHAT ROE V. WADE SHOULD HAVE SAID: THE NATION’S TOP LEGAL EXPERTS REWRITE AMERICA’S MOST CONTROVERSIAL DECISION (2005)(以下簡稱 WHAT ROE V. WADE SHOULD HAVE SAID)為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