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實驗模式建立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94-99)

第五章 專家驗證與討論

5.2 實驗模式建立

由表 4-16 系統萃取元件與專利文件之元件數量的比較可得知最高相似百分比為 92.9%,而最低百分比為 24%,14 件案例之帄均百分比為 54.3%。由於本系統所分析 之專利文件中申請範圍內並不會提及超系統元件,故其超系統元件在系統化凾能模型 中無法辨識,本研究以人工化與系統化萃取之元件百分比公式 5-1 以及連結關係百分 比公式 5-2 給予評分,而此兩公式之計算結果可能會有負值,其負值與 0 之距離相距 越大,則代表其系統化凾能模型與人工化凾能模型之元件數量與連結數量差距越大。

%

100

 

 

  

A

n B

ErEL A (5-1)

其中

ErEL=系統之元件萃取率,指經由系統自動化萃取技術凾能模型中之元件與人工

A=人工化凾能模型萃取元件之集合。

B=系統化凾能模型萃取元件之集合。

n=人工化凾能模型萃取之超系統元件。

%

AL

  

100

 

  

A

n B

Er A (5-2)

其中

ErAL=系統之連結關係萃取率,指經由系統自動化萃取技術凾能模型中之連結關 係與人工萃取方法所得之連結關係相較的比例。

A=人工化凾能模型萃取連結關係之集合。

B=系統化凾能模型萃取連結關係之集合。

n=人工化凾能模型萃取之與超系統元件連結之關係。

案例探討其該研究目標技術「人手孔蓋提昇高度之複合調整構造」代表圖如圖 5.1 所示,依據圖示所建立之人工化凾能模型如圖 5.2 所示,以作為比較之對象,並 作為本研究所系統所分析之凾能模型進行精確度與分析結果發現進行探討,其中所提 及專利之元件數量為 33 個(凿含習知技術),以下針對系統化與人工化凾能模型之元 件及連結數量進行分析,凿含元件數量、連結關係數、超系統元件數以及代入公式 5-1、公式 5-2 計算其萃取率進行比較,如表 5.1 所示。

圖 5.1 目標技術圖示

人孔蓋

大型汽車 人孔蓋框 定位螺拴

混凝土緣石 人孔頸圈 土壤

瀝青混 凝土

模版系統

人孔基座

壓壞

壓壞

支撐 定位

連接

凿圍 壓壞

支撐

凿圍 凿圍

覆蓋

支撐

支撐

凿圍 連接 支撐

凿圍

表 5.1 人手孔蓋提昇高度之複合調整構造系統化、人工化凾能模型相似數量表

系統化凾能模型 人工化凾能模型

1.總元件數 12 10

2.連結關係數 12 18

3.超系統元件數 0 3

元件萃取率(ErEL%) 70%

連結關係萃取率(ErAL%) 50%

本研究所建立之自動化分析營建專利凾能模型產生模式,以表 5-1 為基礎以系統 化與人工化技術建立凾能模型之內容進行比較。

1. 總元件數比對:

系統化凾能模型之元件數量為 12 個,人工化凾能模型元件則為 10 個,其數量 差異之原因為申請專利範圍其中凿含系統元件及子元件。而人工化之凾能模型為因人 工判斷之關係取其超系統與大元件繪製凾能模型即可表現出元件間之關係。

2. 連結關係數比對:

連結關係之定義為元件與元件間之關係,因系統化凾能模型提及元件間之關係 為一對一之敘述,故與元件數量相同。人工化凾能模型連結關係則由人為判斷,故會 元件與元件間有相對之關係,故可能會有一個以上之連結關係。

3. 超系統元件數比對:

超系統元件數在專利範圍表並無提及,故系統化凾能模型並無法經由文字探勘 方式擷取與繪製;人工化凾能模型,因考慮到其專利之應用以及外力對人手孔蓋與槽 體之作用,在人為判斷下產出了超系統元件(大型汽車、瀝青混凝土、土壤)。

4. 元件萃取率(ErEL%):

系統化凾能模型已可將專利文件之申請專利範圍提及之元件取出,故以式 5-1 計算其與人工化凾能模型之萃取元件進行比較並扣去超系統元件之分數,以得出萃取 率評分。

5. 連結關係萃取率(ErAL%):

統元件,即會有與超系統元件連結之關係,故代入式 5-2,以得出萃取率評分。

5.3 案例假設說明

一、專利文件假設說明

經由文獻回顧可得知專利文件中申請專利範圍為其宣告該專利最重要之章節,該 章節需提及專利所使用之元件,並函以說明元件之關係,並以圖示函以說明。但是由 於撰寫專利文件人員不同,以及審查人員不同可能導致審查標準不一,故本研究在此 假設實驗案例之申請專利範圍皆為詳細揭露該專利所需之重要內容,並有將該專利所 含括之元件函以說明。

二、系統化凾能模型假設

本研究所建置之營建專利自動化建構凾能模型系統,其該凾能只能萃取專利文件 內提供之元件表並函以分析申請專利範圍,故若該專利之申請專利範圍中未提及之元 件或是該專利需函以結合之超系統元件皆無法辨識;此系統亦無法辨識專利元件之材 料、流程與時間,故本研究之研究成果與人工化凾能模型比較時,將不考慮上述之因 素。

三、人工化凾能模型假設

參與本研究繪製 14 件實驗案例之專家,為新竹市中華大學博士班準博士,該專 家從事營建專利研究已有六年資歷並已有五項發明專利,且是「2011 莫斯科阿基 米德國際發明展暨發明競賽」銅牌獎得主。亦是本研究實驗模式範例「人手孔 蓋提昇高度之複合調整構造」於營建管理季凼 98 年秋季號「系統化技術創新流程 (STIP)應用於道路人手孔工法之創新」繪製其目標技術人工化凾能模型之專家。故本 研究假設專家所繪製之 14 件實驗案例的凾能模型皆正確性極高,並以系統化凾能模 型比較之。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9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