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對漢語語言

在文檔中 安世高譯經造詞述要 (頁 39-46)

概括地說,安世高譯經造詞豐富了漢語的詞匯、漢語的語 法和表述方式等等。僅就漢語造詞而言,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 面:

(1)發展了漢語的構詞形式。

上古(後漢以前的)漢語詞彙,多為單音詞,即使是雙音 詞乃至多音詞,構成詞彙語素之間詞義關係也比較簡單。但大 量新譯詞的出現,不僅將源頭語“多語素”的特點帶到漢語之 中,使漢語多音詞逐漸增多,而且將源頭語複合詞的詞素關係 也模仿到漢語詞彙之中,豐富了漢語構詞形式。比如,仿譯詞 的偏正關係的表現形式的多樣性,例如,“色愛”、“色欲”

等,它所表現的是“動作對象”與核心語素的關係,發展了其 前漢語的構詞形式的種類和範圍。

(2)豐富了漢語的造詞法。

新詞的產生,有的是在一個語言體系內部,因新事物、新 思想出現而產生;有的是因為語言的接觸,一種語言吸收另外 一種語言而產生。翻譯過程的造詞屬於第二種,這類造詞法的 產生,開始可能是被動的、無意識的,但產生之後,就會自主

地運用於目的語語言體系內部,擴充了原語言體系的造詞法。

“仿譯”、“灌注”等造詞法是在語言接觸的過程中產生,但 這種形式上的模仿以及語義的灌注,後來也被用於漢語體系內 部造詞,它們豐富了漢語造詞方法。

(3)增廣了漢語詞彙的語義。

灌注法是在舊有詞形基礎上賦予新含義而產生,此法增加 了舊詞形的義項,豐富了漢語詞彙量。

六、總結

本文通過對《陰持入經》中含有“色”的詞彙的分析,從 詞彙仿譯的基本要素出發,探討了安世高在翻譯佛教名相時所 使用的造詞法,論述了譯者以仿譯為主的造詞策略的主、客觀 原因以及這種造詞法對漢語發展的影響。本文內容可概括如下:

通過逐詞地與巴利文佛教術語的對比發現:可將橫向的造 詞法分為仿譯法和意譯法(狹義)。同時提出,所謂仿譯,是 對語素的順序、語素的關係、語素義、語素數量、語素的結構 的仿譯。在本文所分析的範圍內,所造新詞仿譯占多數。

通過詞義的歷時對比發現:除了對舊形灌注新義的方法外,

對於新詞形,還有“賦義”(重新定義)的方法,以及通過繼 承源頭語的詞素關係和文義關係創造新詞的方法,本文稱之為

“承繼”法。

通過定量分析可知,安世高採用了以仿譯法、承繼法為主,

兼採其他造詞法的策略。本文在分析其成因的基礎上,初步探

討了安世高譯經造詞對佛典漢譯及漢語的發展所造成的影響。

漢語佛教術語的產生,既有翻譯的要素,也有造詞的要素。

既有語義的要素,也有思想的要素。它不僅是漢語史的課題,

也是翻譯史、佛教思想史等領域的課題。本文通過《陰持入經》

“色”義及含有“色”的各種詞彙的分析,藉助與巴黎文本的 對勘,探討了安世高譯經的造詞法及其對漢語造詞的影響,難 免掛一漏萬,期待各位師長、先進指正。

主要參考文獻

1. 梁啟超著:《佛學研究十八篇》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 周有光:〈文化傳播與術語翻譯〉,陳建民,譚志明主編:

《語言與文化多學科研究—第三屆社會語言學學術討論會文 集》,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3 年 7 月第 1 版

3. 萬金川著:《佛典研究的語言學轉向:佛經語言學論集》,

南投:正觀出版社,1994 年初版。

4. 朱慶之:〈佛經翻譯中的仿譯及其對漢語詞彙的影響〉,朱 慶之編:《佛教漢語研究》,商務印書館2009 年 6 月第 1 版。

5. 朱慶之:《佛典與中古漢語詞彙研究》,台灣文津出版社1992

初版。

6. 朱慶之著:《佛典與中古漢語詞彙研究》,博士論文,1989。

7. 顏洽茂:〈试论佛经语词的“灌注得义”〉,《汉语史研究 集刊》 1998 年。

8. 顏洽茂:〈中古佛經借詞略說〉,《浙江大學學報》(人文 社會科學版),2002 年 5 月。

9. 梁曉紅:〈論梵漢合璧造新詞〉,《佛教與漢語詞彙》,台 灣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 年。

10. 【宋】鄭樵撰,王樹民點校:《通志二十略》(全二冊),

北京:中華書局1995 年 11 月第 1 版。

11. 潘文國、葉步青、韓洋著:《漢語的構詞法研究》,台北:

台灣學生書局民國82 年初版。

12. 葛本儀著:《漢語詞彙研究》,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 社,2006 年 7 月。

13. 張顯成著,《先秦兩漢醫學用語研究》,成都巴蜀書社 2000 年4 月第 1 版。

14. 郭建中編著,《當代美國翻譯理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 社,2000 年 4 月第 1 版。

15. 馬西尼著,黄河淸譯,《現代漢語詞彙的形成——十九世紀漢 語外來詞研究》,上海:漢語人詞典出版社1997 年 9 月第一版。

16. 戴維·克里斯特爾編,沈家煊譯:《現代語言學詞典》,北 京:商務印書館2000 年 12 月第 1 版。

17. 辛嶋靜志著,裘云青譯,〈漢譯佛典的語言研究〉,朱慶之編,

《佛教漢語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年 6 月第 1 版。

18. 許理和(E. Zürcher)著,蔣少愚 吳娟譯,〈最早的佛經譯

文中的東漢口語成分〉,《語言學論叢》第十四輯,商務印書 館,1987 年。

19. 許理和(E. Zürcher)著,顧滿林譯,〈關於初期漢譯佛經 的新思考〉,《漢語史研究集刊》(第四輯),四川大學漢語 史研究所編,成都:巴蜀書社,2001. 9,頁 286-312。

20. (法)海然熱著,張祖建譯,《語言人:論語言學對人文科 學的貢獻》,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年 1 月第 1 版。

21. 水野弘元著,釋達和譯,《巴利論書研究——水野弘元著 作選集(三)》,台北: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 年 8 月出版。

22. 宇井伯壽著,《訳経史研究》,東京:岩波書店 1971 年 3 月。

23. Arabinda Barua, ed., Peṭakopadesa, published by the Pali Text Society,1982.

24. Bhikkhu Ñāṇamoli, trans. The Piṭaka-Disclosure (Peṭakopadesa), Published by The Pali Text Society, London, 1979. p. xii.

25. Stefano Zacchetti, ’’ An Early Chinese Translation Corresponding to Chapter 6 of the Peṭakopadesa: An Shigao's

"Yin chi ru jing" Ṫ603 and Its Indian Original: A Preliminary Survey’’, 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 Vol. 65, No. 1 (2002), pp. 74-98。Published b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n behalf of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藏經:

1. 後漢·安世高譯,《陰持入經》:(T15.603)

2. 梁·僧佑撰,《出三藏記集》:(T55.2145)

3. 尊者世親造,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阿毘達磨俱舍論》:

(T29.1558) 工具書:

1. 武漢大學古籍所編著,《故訓匯纂》,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年9 月 1 日第 1 版。

2.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 年11 月~1993 年 11 月出版。

3. 星雲大師兼修,慈怡法師主編,《佛光大辭典》電子版:

https://www.fgs.org.tw/fgs_book/fgs_drser.aspx

A Summary of Word-creating in An

Shigao’s Translation of Buddhist Scriptures——

Using the Words Containing “Se(色)”in the

Yin Chi Ru Jing as an Example

Liu, Jin-song, Doctoral Student, Buddhist Studies Department, Fo Guang University

Abstracts

Taking “色(Se)” and the words containing “色(Se)” in Yin Chi Ru Jing as an example, adopting the way comparing the changes of the word’s meaning historically and the way comparing Yin Chi Ru Jing with the chapter 6 of Peṭakopadesa,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from the examination of loan translation, the paper carried out the researches on the word-creating ways and strategies used by An Shigao and related aspects, puts forward some new viewpoints. Its academic contributions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ings:

(1) Through lexical analysis, the paper presents and discusses the five factors of loan translation: lexical structure, morpheme number, morpheme meaning, morpheme order, morpheme relation.

(2)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word-creating system in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Buddhist scriptures, finds two new methods of word-creating which is named semantic assignment(賦義) and inherit( 承 繼 )used by An Shigao. From the view of translation

在文檔中 安世高譯經造詞述要 (頁 39-4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