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結果與討論

二、 小組互動模式對學生 S 3 R 的影響

領導型互動,到最後的理想型互動。而其中,改變最多的學生為 D2_M,從一開 組學生在這個討論任務中展示出破碎型的互動(表 4-17)。由逐字稿 A_1.1.3_4、

A_1.1.3_21 中可發現,該組討論內容涉及之「問題面向」主要為生態(A_1.1.3_4)

風林。

A1:對。

從影片分析可發現,只有 A1_M、A2_M 參與小組互動與討論,A3_L 發言 次數雖然較少(64 個對話串中僅錄到 12 個),但仍有專注在 A1_M 及 A2_M 的

b.

c.

圖 肆-7 a. A1_M、b. A2_M、c. A3_L 在「價值觀」維度之學習單內容 學生也僅有在任務 1.6.2 的第 1-1 題中提出自己所考量到之價值觀,並沒有進一 步思考價值觀所形成之衝突(層級 2),顯示不論課程前、中、後,此維度成就均 持平。

A 組由任務 1.6.2 的影片分析可發現,因小組較晚才開始討論,時間到了才 在學習單上寫下討論出共識的答案,故關於「不確定性」維度的討論,一開始只 有 A2_M 以兩句話作為答案,A3_L 負責記錄,如逐字稿 A_1.6.2_37:

A_1.6.2_37:

A2_M:有沒有辦法解決所有的問題(念題目),沒辦法啊!

A2_M:只是,只能減緩,不能完全解決。

A3_L:(抄寫答案)。

從整體討論內容來看,該組學生習慣討論出正確答案,沒有繼續批判彼此的 防護方案,甚至當 A2_M 欲表達人工養灘的缺點(「不確定性」維度),A3_L 還 制止了不讓對話繼續深入,逐字稿如下:

A_1.6.2_53:

A2_M:但是我有發現人工養灘有個缺點。

A3_L:不用講缺點,只要講農民的問題要怎麼解決就好。

「利益協調」則為 A 組歧異性最大之維度,A1_M 維持在層級 1,顯示其有 考慮到不同利益相關者,卻無法想出對應之解決方案;A2_M 維持在層級 2,即 在前、後測中皆有提出解決方案;A3_L 則由層級 2 上升至層級 3,顯示其能對 不同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協調流程有清晰的概念。從影片分析可發現 A3_L 是負責 記錄的角色,並且該組已經以猜拳的方式事先決定好由 A3_L 負責報告,故研究 者推測因為此項緣故,雖該學生表面上互動較少,但反而比 A1_M 與 A2_M 更 加的認真思考此 SSI 的各個面向,故能提升其 S3R,如逐字稿 A_1.6.2_39:

A_1.6.2_39:

A3:等一下就要收。

A2:(點頭)。

A2:我覺得你現在先不要這樣。

A3:觀光業者就是我的那個方案,就是要養灘,對不對?

A1:恩(點頭),對。

A2:什麼意思,你說什麼,第幾題?

A1:(指題目)

A1:如果是觀光業者當然希望養灘。

A2:因為這樣子可以增加生態,就是可以去親水,就是那個 觀光。

A3:河口養灘。

A1:而且他前面其實...。

A2:所以我要寫養灘。

A3:啊農民咧?

A1:因為我覺得人工養灘對農民...

B 組按前測分數均由中分組學生組成。首先,透過圖 4-8-b 可知,在「問題 面向」,B1_M 維持在層級 2,顯示該學生僅能從多個面向一個觀點來思考議題;

B3_M 則維持在最高層級,能辨識議題之兩難;而 B2_M 則從層級 4 下降至層級 3。此維度所對應到任務 1.1.3 之小組互動模式為破碎型互動,由影片分析中可發 現大多都是 B1_M 與 B2_M 在討論,B3_M 幾乎沒有參與。而 B1_M 與 B2_M 雖 有互動,但只專注討論民生經濟以及生態兩個面向,討論內容逐字稿 B_1.1.3_1 如下:

B_1.1.3_1:

B2_M:XXX(學生 B3 之姓名)妳寫什麼?

B3_M:棲地消失呀!然後..

B2_M:妳都只寫環境喔?

B3_M:還有一些工業、農業,農地也沒了,產業....。

B2_M:(點頭)。

另外,由 B 組學生之學習單(如圖 4-8)可發現,該組學生辨識出的海岸問題 同質性高,小組討論內容雷同,故 B 組在「問題面向」維度沒有進步。

a.

b.

c.

圖 肆-8 a. B1_M、b. B2_M、c. B3_M 學習單 1.1.2 之內容

接著以「相互作用」維度來看,除了 B3_M 在前測中的此題因無作答而評為 測中皆為層級 3(B1_M 4→3;B3_M 2→3),顯示該兩位學生均有辦法闡述出議題 中形成衝突之價值觀;而 B2_M 則在後測中則由層級 3 下降為層級 2。以小組互

B2_M:沒有,看妳偏重什麼,像我就是偏重生態保育,人工 養灘全部給他蓋起來!給海龜用最好的,sea turtle

B2_M:XXX(學生 B3_M 之姓名)妳是填什麼?妳偏比較什 麼?

B2_M:喔...(趴桌煩惱)。

B1_M;等一下我整理一下。

B2_M:(起身)好我要寫說,成本昂貴...

B1_M:好吧!就是...啊...就是生態為主(用立可帶塗掉答案)。

B2_M:(轉頭看 B1_M)好白癡喔(笑)。

B1_M 與 B2_M 在「不確定性」維度前、後測的表現皆持平(分別為層級 3 與層級 2),B1_M 能評估出不同信息源並想出解決方式,B2_M 則僅維持認知到 了不同信息的存在(如逐字稿 B_1.6.2_32);而 B3_M 從層級 3 下降至層級 2,從 其後測之答案推測,可能與填答意願有關係(僅寫了 7 個字)。

B_1.6.2_32:

B2_M:不對呀!人工養灘真的很廢。就是一直補一直補一直 補,颱風來直接一個龍捲風就咻咻咻被捲起來。

「利益協調」除 B1_M 維持在層級 2,僅有提出解決方案,其餘的 B2_M 與 B3_M 均在後測進步至層級 3。從影片分析可發現,此處 B2_M 可能因 B1_M 與 B3_M 都在進行自己的作業,故該學生轉而與隔壁小組討論,其中有討論到使不 同利益相關者參與解決方案的概念,如下逐字稿 B_1.6.2_41:

B_1.6.2_41:

B2:協調要放什麼呀?喔可以開公聽會呀!

總括而言,研究者推測因該組在最後 1.6.2 這項任務中為無社交互動之小組 互動模式,故對應到之「價值觀」、「不確定性」以及「利益協調」三個維度無 穩定的進步或退步。

a.

b.

圖 肆-9 a. A 組 S3R 前、中、後測之變化雷達圖;b. B 組 S3R 前、中、後測之變化雷達圖

C 組按前測分數均由高分組學生組成。首先,由圖 4-9-a 可知,在「問題面 向」,所有組員在前測均達到最高層級,顯示該組學生皆能清楚了解議題兩難的 本質。而後測時,可能因天花板效應,C2_H 維持了最高層級,C1_H 與 C3_H 層級均下降。小組互動模式在對照到的任務 1.1.3 中為最良好之「理想型互動」,

C3_H:(坐了回來但仍繼續做自己的事)。

稿 C_1.6.2_1。故研究者推測可能因上述互動情形使得 C1_H 在「不確定性」與

「利益協調」兩項維度產生退步。

C_1.6.2_1:

C3_H:XXX(C1_H 之綽號),你好了嗎?

C1_H:好了...

痾...人跟動物...

D3_H:護岸的話是會推放很多在那。

D2_M、D3_H 均持平於層級 2,顯示該兩位學生均能識別內涵的價值觀或信念;

D1_H 則由原本的層級 3 下降至層級 2,從能去思考議題當中具衝突之價值觀,

到無明顯提出價值觀衝突之所在。由逐字稿 D_1.6.2_1 可發現,D 組在討論時雖

在種的地方被我蓋了海堤。

D3_H:收入來源。

D2_M:如果沒有...。

D1_H:對,收入來源,所以我覺得可能比較需要補助。然後 觀光業者經營者我可能會幫助他轉型吧!大家轉型去當利馬 港經營者。

a.

b.

圖 肆-10 a. C 組 S3R 前、中、後測之變化雷達圖;b. D 組 S3R 前、後測之各維度平均分數變化雷達圖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