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建議 建議 建議 建議

一 一

一 一、 、 、對機關建議 、 對機關建議 對機關建議 對機關建議

基於本研究所提出的發現與結論,我們針對台北縣政府警察局所屬的警察 刑事人員以及其相關各單位等,未來如何提高此一刑事資訊系統的使用頻率及 效率,以最有效的發揮該資訊系統的功能於犯罪偵查上,建議警察機關應加強 下列事項:

1. 加強系統操作介面友善性

一般警察機關所設計使用之資訊系統,其介面往往較為單調缺乏圖像設 計,多以文字呈現方式,容易令使用者感覺生硬不易親近,不同於我們平日常

使用之網際網路介面,有浮動視窗、動畫、專區分類設計、主題式畫面等,讓 初學者也能很快上手,而且樂於使用網際網路。這就是介面友善性的差異。因 此刑事資訊系統若能改善現有的介面呈現,運用如網際網路般之友善介面,警 察刑事人員自然而然對該系統產生好感,增加使用的強度和頻率。

2. 加強系統操作功能性

對於警察刑事人員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完成上級所交付之工作任務。而如 何能更快完成工作任務、完成更多工任務,並提高工作之效能,使其順利完成 工作任務則是對於刑事人員最大的助益。故刑事資訊系統在其功能上要能協助 刑事人員達到上述之功效,自然使用的強度和頻率也會提昇。

3. 加強系統對主管決策支援效益性

在警察機關的組織文化中,人佔最重要的因素,尤其是身為機關、部門甚 至是單位中的領導者,常是決定組織大方向及成敗的最關鍵因素。在本研究中 以迴歸分析得出「主管決策支援效益性」之 T 值遠大於其它因素,更顯示主管 對刑事資訊系統的使用意圖有最關鍵之影響,換言之,若單位主管認為該刑事 資訊系統應該增加使用強度及頻率,其單位人員自然亦隨之增加使用強度及頻 率;若單位主管不重視甚至認為該系統對其刑案績效無助益,較少甚至不願使 用該系統,自然隨之影響單位人員的使用情況。

二 二 二

二、 、 、對後續研究建議 、 對後續研究建議 對後續研究建議 對後續研究建議

1. 本研究係以台北縣政府警察局為研究對象,其研究結果,未必適用於其它縣 市之警察機關,後續研究者在時間、經費許可下能考慮將全台灣具備合格資 格之警察刑事人員列為研究對象,探討「科技接受因子」、「工作回饋因子」

與「刑事資訊系統使用意圖」的相關性,並且加以比較,藉以提昇該資訊系 統之品質,進而提昇使用強度和頻率,達到有效偵查犯罪之效能。

2. 工作回饋因子的來源除了本研究選擇的四個衡量變數外,還有很多種,例如 績效獎金之考量等,然本研究聚焦於較常用的四種類型上,但後續研究者可 以增加或替換決定因素之衡量變數,並進行更詳盡之驗證與分析比較。

三 三 三

三、 、 、研究限制 、 研究限制 研究限制 研究限制

在本研究中因選定的樣本設定為台北縣政府警察局下所屬的所有刑事人 員,故研究之結果並無法推及其它縣市,因此問卷分析結果有可能限制部份的 研究推論;另外,填答者本身價值判斷、認知偏差或防禦心態等相關因素亦可 能影響填答結果,故本研究結果有可能因此產生偏差。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吳明隆(2000)。統計應用實務SPSS。城市名:松崗電腦圖書有限公司。

吳俊諗(2002)。廿一世紀的警察資訊策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 資訊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李友錚、鄧肖琳(2005)。大專學生修習電子商務學程行為意向及其影響因素研 究。中華管理學報電子商務專刊,6(1),35-46。

周家慧、張善斌、范垂仁、顧為元(2004)。綜合所得稅網路結算申報系統的接受 度研究。電子商務研究,2(4),359-380。

林東清(1995)。影響企業引進資訊科技成效之組織因素。管理評論,14(2),59-84。

孫仲山、趙育玄、劉金泉(2004)。科技工具知覺、使用態度、及使用行為意圖分 析。高雄師大學報,17,21-35。

張錦賢(2000)。資訊科技—21 世紀的企業競爭力。中華管理學報,1(1),27-31。

郭達沂(2003)。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失業勞工對公共職業訓練採用線上學習的意 願。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正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嘉義縣。

郭福氣(2005)。警察機關運用平衡計分卡從事績效評估可行性之研究-以嘉義縣 警察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管理研究所,嘉義縣。

程正裕(2006)。警察科技人員工作生活品質與組織承諾之研究以台北縣政府警 察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新竹市。

楊惠合(2004)。以科技接受模型探討數位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大葉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彰化縣。

廖惠珍、李婷(2007)。行動網路服務顧客滿意度及顧客忠誠度影響因素之研究。 TANET 臺灣網際網路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

Azjen, I. (1988). Attitudes, personality and behavior. Milton Keynes: Open

University Press.

Ajzen, I., & Fishbein, M. (1980). Understanding attitudes and predicting social behavior.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Davis, F. D. (1993).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ystem characteristics, user perceptions and behavioral impac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Machine Studies, 38, 475-487.

Davis, F. D., Bagozzi, R. P., & Warshaw, R. P.(1989). User acceptanc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 A comparison of two theoretical models. Management Science, 35(8), 982-1003.

Fu, J.R., Farn, C.K., & Chao, W.P. (2005). Acceptance of electronic tax filing: A study of taxpayer intentions.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43(1), 109-126.

Gordon, D., Davis, F. D., & Olson, M. H. (1985).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conceptual foundations,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2nd ed.). New York:

McGrow-Hill Book Company.

Hair, J. F., Anderson, R. E., Tatham, R. L., & Black, W. C. (1998).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Luarn, P., & Lin, H.H. (2005).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behavioral intention to use mobile banking.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1, 873-891.

Mcfarland, D. J., & Hamilton, D. (2004). Adding contextual specificity to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2, 427-447.

Moon, J. W., & Kim, Y. G. (2001). Extending the TAM for a world-wide-web context.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38, 217-230.

Ong, C. S., & Lai, J. Y. (2004). Gender differences in perceptions and relationships among dominants of e-learning acceptance.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2(5), 816-829.

Porter, M. E., & Millar, V. E. (1985). How information gives you competitive advantage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63(4), 149-160.

Straub, D. W., & Wetherbe, J. C. (1989).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the 1990s: An organizational impact perspective. Commum. ACM, 32(11), 1328-1339.

Venkatesh, V., & Davis, F. D. (1996). A model of the antecedents of perceived ease of use: Development and test. DecisionScience, 27(3), 451-481.

Wixom, B. H., & Todd, P. A. (2005). A theoretical integration of user satisfaction and technology acceptance.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16(1), 85-102.

Yang, K. C. C. (2005). Exploring factors affecting the adoption of mobile commerce in Singapore.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22, 257-277.

Yu, J., Ha, I., Choi, M., & Rho, J. (2005). Extending the TAM for a t-commerce.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42, 965-976.

附錄 附錄 附錄 附錄 A

刑事人員對刑事資訊系統的使用行為意圖調查問卷 刑事人員對刑事資訊系統的使用行為意圖調查問卷 刑事人員對刑事資訊系統的使用行為意圖調查問卷 刑事人員對刑事資訊系統的使用行為意圖調查問卷

附錄:問卷調查表 親愛的警察同仁 您好:

非常感謝您在百忙中抽空回答本問卷,本問卷為探討警察刑事人員之科技接受 因子及工作回饋因子對刑事資訊系統使用行為意圖之影響。本問卷調查表僅供 學術研究,資料絕對保密,本研究結果將提供作為警察刑事人員使用刑事資訊 系統之相關參考,因此,衷心地希望您能給予支援與協助,僅致謝忱。並祝

健康快樂、萬事如意!

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 指導教授:楊振隆 張世佳 研 究 生:廖盈如

ㄧㄧ

ㄧㄧ、、、、科技接受因子科技接受因子科技接受因子科技接受因子

非 常 不 同 意

非 常 同 意

1.運用刑事資訊系統讓我能更快完成工作任務。 1 2 3 4 5 6 7 2.運用刑事資訊系統讓我能完成更多工作任務。 1 2 3 4 5 6 7 3.運用刑事資訊系統讓我能更加提高工作效能。 1 2 3 4 5 6 7 4.運用刑事資訊系統讓我能更順利完成工作任

務。 1 2 3 4 5 6 7

5.運用刑事資訊系統對我而言是容易的。 1 2 3 4 5 6 7 第

第第

第一一一一部分部分部分:部分::影響刑事資訊系統使用意圖的因素:影響刑事資訊系統使用意圖的因素影響刑事資訊系統使用意圖的因素 影響刑事資訊系統使用意圖的因素 填答說明填答說明填答說明

填答說明:此部份是為了瞭您對影響刑事資訊系統使用行為意圖的因素重視程度。請 您就以下的問題,由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七種程度,選出適當的程度。

6.運用刑事資訊系統讓我更容易得到工作任務所

需資料。 1 2 3 4 5 6 7

7.運用刑事資訊系統讓我更輕鬆完成工作任務。 1 2 3 4 5 6 7 8.運用刑事資訊系統執行任務是令人愉悅的事。 1 2 3 4 5 6 7 9.我樂於運用刑事資訊系統操作介面完成任務。 1 2 3 4 5 6 7 10.我樂於運用刑事資訊系統且使用頻率很高。 1 2 3 4 5 6 7

二 二 二

二、、、、工作回饋因子工作回饋因子工作回饋因子工作回饋因子

非 常 不 同 意

非 常 同 意

1.運用刑事資訊系統有助於更快偵破刑事案件。 1 2 3 4 5 6 7 2.運用刑事資訊系統有助於增加破獲刑案件數。 1 2 3 4 5 6 7 3.運用刑事資訊系統有助於更好的破案績效。 1 2 3 4 5 6 7 4.運用刑事資訊系統有助於更快速地找尋犯罪跡

證。 1 2 3 4 5 6 7

5.運用刑事資訊系統有助於更快速地釐清案情。 1 2 3 4 5 6 7 6.運用刑事資訊系統有助於更快速地找尋可疑犯

嫌。 1 2 3 4 5 6 7

7.運用刑事資訊系統有助於更快速地了解案件偵

辦流程。 1 2 3 4 5 6 7

8.運用刑事資訊系統有助於更快速地了解偵辦案

件的方向及技巧。 1 2 3 4 5 6 7

9.運用刑事資訊系統有助於更快速地了解犯罪手

法。 1 2 3 4 5 6 7

10.主管運用刑事資訊系統有助於偵辦案件決策。 1 2 3 4 5 6 7 11.主管運用刑事資訊系統進行決策後,對刑案偵

辦進展有所突破。 1 2 3 4 5 6 7

12.主管運用刑事資訊系統進行決策後,確實偵破

刑案。 1 2 3 4 5 6 7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55-6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