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結將針對不同論證教學模式的形成科學議題課程設計,提出建議做為日後

75

研究與教學的參考。

一、對「PISA科學能力學習」教學與教材上的建議 (一) PISA科學能力的培養

本研究是依據PISA中形成科學能力內涵設計六個單元課程,每個單元均 有五個形成科學議題的步驟:1.由科學資訊啟動與搜尋核心概念、2.形成科 學議題、3.形成假設、4.提出變因、5.進行科學解釋。發現學生在各單元的 科學概念與形成科學議題的能力是有相關的,因此以建構學生科學概念為基 礎,再以有步驟的課程學習,以培養學生形成科學議題的能力。

(二)選取適當的學習課程

形成科學議題的課程大多屬於需要進行探究活動的內容,因此在學習課 程內容的選擇上需以能進行探究活動的主題,並且學習課程內容能融入生活 科學中,經由科學情境中所提供的訊息,學習者從不同的觀點或科學概念進 行辨識關鍵特徵,進而形成可探究式的科學性議題,將科學知識應用在生活 中形成有意義的學習。

(三)設計合適的教學模式

本研究以不同論證教學模式提升學生PISA科學能力,學生必頇學習如何 以文字表達所要形成的科學性議題,經由論證的方式進行個人論證或小組論 證,這與學生原有的學習模式截然不同。如果能在學生的學習課程中選取適 當的單元讓學生進行論證或進行探究實驗,使學生能熟悉論證技巧以及如何 進行探究,培養學生文字表達與與人溝通的能力,協助學生跨越學習障礙。

(四)電腦使用與時間安排

本研究是以網路論證學習進行課程學習,學生需進入電腦教室進行學習,

由於學校電腦教室使用率頻繁,學生需在四十五分鐘內學習一個單元,每位 學生的程度與打字速度都不盡相同,無法在相同時間內學習一個單元課程。

因此建議以網路進行教學時,需要依照學生的學習進度給予彈性時間,如此

76

教學才不會因為學生電腦能力與學習速度而有所影響。

(五)學生的主動學習

在網路學習環境中,學生可以控制自己的學習速度,其學習意願也會決 定對學習投入的程度,因此教師需要在旁鼓勵學生提升其學習意願,同時也 要適時協助學習障礙或學習困難的學生,不斷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與減少學習 挫折,加深網路學習的成效。

(六)科學議題的設計

本研究在形成科學性議題課程設計是採用問題式,學生頇經過思考後再 以文字敘述回答,有些學生無法完整或適時的表達,在網路學習課程中本研 究已提供模板減少學生的學習挫折,但是仍有部分學生在問題式的回答造成 學習障礙,因此如果在問題式後能提供選項讓學生選擇,或在同一頁面上學 習者能看到前面敘述的文字,不頇記憶前述所敘述內容,能有較好的連貫思 考,減少學習上的困難。

二、對論證教學上的建議 (一) 論證模板的設計

學生在帄時很少以論證方式學習課程,對論證模板所提供的論證各要素 的文字範本無法完全了解,因此在論證過程中頇不斷思索回答的敘述是否符 合文字範本的規範。因此如果在論證各要素的文字範本能更清楚讓學生了解 各要素的差異,學生在網路論證時才能更嫻熟的使用論證技巧與他人或自己 進行論證。

(二) 選擇合適的論證課程

由於本研究是以論證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形成科學性議題能力,因此選擇 的課程單元除了要具備可以形成科學性議題之外,尚頇是可以透過論證方式 來討論的,並非所有課程單元均能符合。所以經驗教師能夠與專家學者進行 研究討論,選擇合適課程單元進行論證教學之外,並融入形成科學議題的型

77

式,如此可透過論證的教學提升學生形成科學性議題的能力。

(三) 引起學生喜好論證的動機

學生一開始並不熟悉論證的意涵與技巧,而且對論證各要素的定義及規 範覺得很麻煩。課程前應該多讓學生接觸論證,利用與生活相關或學生關注 的社會性科學議題進行課堂論證,使學生多接觸論證,進而喜好論證,然後 再進入電腦教室進行學習課程。

(四) 論證問題的選擇

要引起學生喜好論證的必要條件是論證題目需要有吸引學生的關注,才 能引起學生論證的動機,進而與他人或自己進行論述。本研究提出形成科學 性議題的問題提供學生進行論證,如果選擇更貼切學生所關注或學生有興趣 的問題,在進行網路論證時並能引起學習者熱烈討論。

(五) 論證歷程的時間

小組的論證時間可以再提高,或許可以提升其論證的效果。

三、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 學生電腦打字輸入差異

學生使用電腦機率非常高,但是卻只習慣使用滑鼠與按鍵,在文字輸入 上卻不夠嫻熟,經常無法將正確文字輸入,再者學生彼此打字速度差異很大,

造成參與論證次數頻率差異很大,這種現象應予排除。

(二) 加強論證的課堂訓練

傳統教室常以講述式上課方式與進行食譜式實驗較多,學生很少進行與 老師或同學的論證對話,也很少進行探究式的實驗。因此教室能改變教學策 略之外,教師應提供更多機會在教學過程讓同學有論證的機會以及實驗課有 讓學生有探究的機會。

(三) 形成科學議題的探究實驗

本研究的課程單元均是學生已學過的課程,但教師在這些單元並沒有都

78

進行探究實驗,造成學生在形成科學議題的學習歷程中無法進行多面向的思 考,有些學生只依著教師授課內容回答,因此未來課程設計能結合學生進入 實驗室進行探究實驗,再由網路論證進行論述。

(四) 論證融入課堂教學

由研究發現學生的論證能力會隨著論證次數而有所提升,在課堂上教師 可以提供更多機會讓學生尌課程內容加以論證,經由論證過程學生主動建構 其科學概念,更能產生有效的學習。

(五) PISA科學能力融入課堂教學

對如何培養學生PISA科學能力的研究甚少,如果能透過經驗教師與研究 專家進行研究設計,提供教師教學策略或教案參考及應用,減少教師負擔,

讓教師樂於使用並提出改進策略,對如何提升學生PISA科學能力一定有很大 的助益。

79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李佳生 (2009)。應用論證教學促進國小五年級學童科學論證能力之研究。嘉義 縣:國立嘉義大學碩士論文。

林奇賢 (1998)。網路學習環境的設計與應用。資訊與教育雜誌,67,34-49。

林奇賢、馬榮燦、林志能(2000)。網路學習與網路學校的發展對教師專業路線 的衝擊。資訊與教育,79,3-7。

易國榮 (2003)。網路化雙重情境學習模式對國小學生的真菌概念改變之研究。

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網路學習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碩博 士論文全文檢索系統,GT009173508。

邱榮章 (2006)。探究教學活動對國中學生『自然與生活科技』科影響之行動研 究。彰化縣: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瑟貞,陳錦章 (2010)。融入論證的教學策略對七年級學生光學單元學習成尌 與論證能力影響之研究。彰化縣: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施富吉 (2010)。論證式探究教學對八年級學生浮力概念改變與論證能力影響之 研究。彰化縣: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梁志帄 (2004)。建構主義式的網路科學學習對國中生力的概念學習之研究。國 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網路學習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翁筱嵐 (2010)。探討不同層次鷹架式之形成科學性議題網路課程對國中學生形 成科學性議題能力之影響。國立交通大學碩士研究所碩士論文。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台北市:行政 院教育部。

教育部 (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總綱。台北: 教育部。

莊明樺 (2010)。探討純粹比對類比與傳達屬性類比網路課程對國小學生科學概 念建構與類比推理能力之影響。國立交通大學碩士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怡仁 (2008)。應用數位化雙重情境學習課程探討多媒體呈現形式對國中生遺 傳概念建構之影響。國立交通大學碩士研究所碩士論文。

80

陳姿津 (2007)。『科學類比推理』網路互動學習研究-促進國中生電學概念之 建構與推理能力。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網路學習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陳倩嫻 (2008)。探討數位論證學習課程對中學生科學概念建構與論證能力之影 響。國立交通大學碩士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梅香 (2010)。探討鷹架式網路形成科學議題課程對國小學生形成科學議題能 力與科學探究能力之影響。國立交通大學碩士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文楓,佘曉清 (2003)。網路化問題解決教學策略對學生生物學習成效的影響。

第十九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發表。

黃柏鴻、林樹聲 (2007)。論證教學相關實徵性研究之回顧與省思論。科學教育,

302,5-20。

黃莉郁 (2009)。探討多重表徵之呈現方式對高中學生「熱膨脹」概念改變的認 知歷程與腦波變化的影響。國立交通大學碩士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翎斐、胡瑞萍 (2006)。論證與科學教育的理論與實務。科學教育,292,15-28。

黃翎斐、張文華、林陳涌 (2008)。不同佈題模式對學生論證表現的影響。科學 教育學刊,16,375-393。

萬祥傑 (2009):國小高年級學童小組數位科學論證 ──熱認知的取向。花蓮縣:

萬祥傑 (2009):國小高年級學童小組數位科學論證 ──熱認知的取向。花蓮縣: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