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研究根據第一節結論,在本節對未來教學研究方向上,提供一些注意事項 及建議,供往後相關研究參考:

一、 對於科學教學上的建議

(一)

課程的熟悉及編寫

教師必須對課程內容與學生先備知識具有相當的了解,必要時適時改編課程 內容,或採將課本編排順序些微調整、或增加課程內容,甚至直接改變課程內容,

讓學生能更容易學習理解教師所要教授的學科知識。例如:在「熱對物質的影響」

單元後有延伸閱讀的科普文章,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一定要放到最後在教,上完 熱的傳播方式後即可教授,讓學生印象更為深刻。

又由於教學時間有限,因此教師必須再受限的時間裡將課程教授予學生,教 師更必須了解課程的核心概念,將主要概念解說清楚,並培養學生自學、思考能力,

讓學生習得帶著走的能力,教師也不會為因過多的內容,產生教授不完而困擾。

(二) 實驗器材的提供

學生幾乎都是被動的,因此常被眼前所見、所知侷限住,當教師給予豐富多 元的實驗器材時,學生便會有更多方面的想法,慢慢地激盪出不同的思考方式與學 習方法。在研究的過程中,學生給我的最大反應就是:原來這個也可以是實驗器材 啊!加上自然科的課程安排本就希望學生可以藉由動手操作,進而學到相關的科學 知識。

如何讓學生的想法不受限於課本,鼓勵學生多元思考,可以從實驗器材的多 樣化開始進行改變。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就與學生討論,可以讓學生自行準備或協 助取得,減少教師準備實驗器材的困擾,也能增加學生學習的參與性。

(三) 異質分組的貢獻

在自然科實驗的過程中常需要分組進行實驗,一方面是受限於實驗器材,一 方面是實驗時學生必須合作,方能順利進行。因此在自然教室中大多採分組上課,

而分組的方式可以很多種,其中以異質分組最能收到最大的效益,中、低學習成就 學生可以觀察、跟隨高學習成就學生學習,高學習成就學生也能教導其他學生,培 養他口語能力。不同學習成就學生有著不同的學習背景,在課堂討論時便會激發出 許許多多不同的想法,讓課堂學習更多元豐富。

在本研究實施中一開始最為困難的一點即是學生不擅書寫,每一項能力的培 養都不可能速成,一開始學生不喜歡也不習慣書寫,教師必須耐心的傾聽與適時的 引導,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尤其是中低學習成就學生,一般不敢主動發表意見,

特別需要老師的鼓勵與耐心的傾聽,並請其他學生也注意聽,增加發表學生的自信 心。在異質分組的教學中,教師也要多注意小組間成員的互動情形,必須讓小組成 員間可以互相合作,達到分組的最大效果(蘇柏瑎,2012),並多鼓勵學生發表與嘗 試,也必須避免學生間的嘲弄、惡性競爭的行為出現。

二、 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一) 教師精進教學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教師必須持續增進自己的教學知能,

方能教導好學生,因研究者參加高慧蓮教授的教學研究團隊,在團隊中許多的學長 姐不斷給予鼓勵與教學方法上的新意,有助於研究者在探究教學方面的成長。

另外高雄市自然科輔導團的專家教師們長期帶領教師進行教學創新,融入新 的方式進行教學,也給研究者很多的幫助,讓研究者更進一步將探究教學的理論與 實務相互融合應證。所以身為一位教師,必須隨時精進自身教學,學習如何幫助學 生學習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藉由尋找一群志同道合的教師們一起研究、學習,

讓自己的教學能力藉此提升。

(二)

擴大研究範圍

本研究僅以高雄市某國小五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建議可以擴大研究樣本,

以獲得更多研究數據來支撐本研究結果,建議可以:

1. 擴大受試學生人數,或選擇不同年級,或運用在不同地區、文化的學生上,檢 驗是否能有助於學生提升 PISA 科學素養能力。

2. 或選取不同單元教材進行教學,或擴大至二個單元,甚至是一學期,或運用到 不同版本的教科書中,檢驗是否能有助於學生提升 PISA 科學素養能力。

(三)

強調學生回答問題的完整性

學生已然習慣以選擇或勾選的方式進行作答,對需要使用長句子書寫的題目 並不擅長習寫,回答問題時也大多以名詞回答,未來研究必須盡量鼓勵學生說明完 整的語句,避免以名詞、單詞回答問題,教師也要適時引導,讓學生可以將想法完 整呈現;而在實驗設計方面也要要求完整,不可只說出實驗器材就結束了;最後對 於實驗結果的解釋也必須完整,儘量避免以是或否的答案回答。

鼓勵學生多多說明完整,有助於學生釐清思緒,讓學習獲得更大的效益,但 這些必須長期慢慢引導,逐步引領學生達到目標。

(四) 跨學科的學習

在本研究的進行中感受到最大的困難點就是學生能夠滔滔不絕地說出法,但 卻不願意書寫或寫不出來,研究者思考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受到學生國語文程度及平 時書寫速度與耐心的影響,使得學生在書寫學習單時會有不同的表現。

在 PISA 試題的特色是:重視問題解決能力、跨學科領域整合、強調閱讀理解、

尋找有用的解題線索、與生活情境結合(江芳盛、李懿芳,2009),且科學又須以數 學為基礎,所謂「數學是科學之母」的概念,在 NGSS (Next Generation Science Standards)實踐概念中也提及必須應用數學/計算,解釋分析數據等跨領域、與學科 的思維,因此教師在教授自然科的同時,也必須了解其他科目,例如:國語、數學 等的教學方式,以國語來說,目前在課本中每個單元後都會有科學閱讀的延伸學習,

習作也有科普文章的呈現,教師想帶領學生學習,就必須了解如何教導學生閱讀理 解與擷取大意的方法,不必像教授國語課那樣地深入,但必須知道引導方法。

在數學方面,有些數學概念學生並未學習到,教師就必須簡易地教導學生,

以利課程的進行,例如:四上第一單元教授「月亮」,其中提到「高度角」,學生 必須有角度的概念,但學生在數學的課程中還沒有學到角度,只學到垂直、平行概 念,教師就必須以學生已有概念進行解說。因此教師對學生其他領域的學習程度也 須了解,也要帶領學生進行跨領域的學習。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瑞壎(2002)。OECD 組織 PISA 評量對國小數學與科學教育之啟示。科學教育研 究與發展,27,39-55。

白佩宜、許瑛玿(2011) 。探討不同探究式教學法對高一生科學探究能力與學習環境 觀感之影響。課程與教學季刊,14(3) ,123-156。

朱志強(2014)。以 IKSPOE 模式提昇排灣族國小學生自然科學學習成就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江芳盛、李懿芳(2009)。國際學生評量計畫(PISA)試題特色分析及其對我國教育之 啟示科學資料與研究雙月刊,87,27-50。

吳怡慧(2014)。探討 POE-Inquiry 教學策略對國中八年級學生科學探究能力之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吳書銘。OECD 組織 PISA 評量對我國教育的啟示與反思 2016 年 6 月 19 日,取自 網路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75/75-07.htm。

吳淑珍(2015)。104 年教學演示競賽教案示例(11)鐵生鏽了 2015 年 9 月 20 日,取自 網路

http://laes.ntcu.edu.tw/Research/Content.aspx?sid=6&bid=783。

李如偉、蘇明洲、黃湃翔、呂仲誠、高慧蓮(2012)。以科學讀寫模式提升國小學 生論證能力之研究。科學教育學刊,20(6) , 483-515。

李美青(2012)。話語理解策略融入 POE 教學成效之研究-以國小四年級「水的流 動」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李美慧

PISA 數學與科學素養國際評比之探討 2016 年 6 月 19 日,取自網路 http://portal.stpi.narl.org.tw/index/article/10073;jsessionid=91D75D2E08331D8FEC AF8913E88862A6。

林文琪(2011)。國小四年級學生學習風格、問題解決知思考智能與科學探究能力知 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林如敏(2013) 。應用 POE 教學策略提升國小學生之科學本質觀與過程技能之研究

--以太陽經緯儀在「太陽與四季」單元的教學應用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邱怡倩(2006)。國小五年級不同學習風格與學習成就學童其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檔 案評量之研究-以「物質與熱」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 大學,嘉義縣。

胡俊康(2013)。PODE 教學策略對國小四年級學生學習電路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涂馨友(2014)。5E 探究式教學對國小學生在情境興趣、決策能力與動作技能之效 應(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留君毓(2015)。探討臺灣就讀不同學制學生在 PISA 2006、PISA 2009 與 PISA 2012 之科學素養表現(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高慧蓮(2005)。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科學探究能力之培 養研究:科學探究能力之培養(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NSC93-2511-S-153-006。

國立交通大學台灣 2015PISA 國家研究中心(2014)。PISA 測驗內容 2015 年 5 月 20 日,取自網路

http://pisa2015.nctu.edu.tw/pisa/index.php/tw/homepage/test。

國立交通大學台灣 2015PISA 國家研究中心(2014)。關於 PISA 2015 年 5 月 20 日,

取自網路

http://pisa2015.nctu.edu.tw/pisa/index.php/tw/。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

張靜儀、劉蕙鈺(2003)。自然科教學引起動機的策略與方法研究。科學教育月刊,

261(8) ,2-12。

教育部(2010)。自然與生活科技分段能力指標。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0)。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草案) 。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4)。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補救教學實施方案。台北:教育部。

逢甲大學--教師教學成長中心(2010)。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2015 年 5 月 10 日,

取自網路

http://www.cfd.fcu.edu.tw/wSite/publicfile/Attachment/f1273459410269.pdf。

陳文典(2004)。科學素養的內涵 2015 年 5 月 24 日,取自網路

http://phy.ntnu.edu.tw/nstsc/pdf/book5/01.pdf。

陳沛瑩(2004)。以 POE 教學策略探究國小六年級學生「熱」迷思概念及概念改變

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台北市。

陳啟榮(2006)。建構式教學的涵義及其在教育上之啟示。研習資訊,23(2) ,57-62。

陳淑玲(2015) 。以科學遊戲融入 POE 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台北市。

陳慧娟(2013)。學習診斷與補救教學的新視野。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30(1) ,27-36。

陳燕嬋(2014)。以 POE 教學策略對國小學生概念學習之影響-以地心引力為例(未

陳燕嬋(2014)。以 POE 教學策略對國小學生概念學習之影響-以地心引力為例(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