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丁明俊

2001 〈對我國穆斯林民族文化特徵的幾點思考〉,收於《中國伊斯蘭教歷史 與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頁 150-160。北京:中國伊斯蘭教協會。

才 旦

1983 〈只要信奉伊斯蘭教就可以說是回族嗎:卡力崗地區部份群眾昔藏今 回的調查一文質疑〉,《青海社會科學》3: 124-128。

王日蔚

1936 〈回族回教辯〉,《禹貢半月刊》5(11)「回教與回族專號」: 41-48。

王玉霞

2001 〈阿拉善左旗信仰伊斯蘭教的蒙古穆斯林〉,《回族研究》2: 59-63。

王明珂

1997 《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臺北:允晨文化實業公司。

王銘銘

1997 《社會人類學與中國研究》。北京:三聯書店。

中共中央統戰部

1991 《民族問題文獻匯編:1921.7-1949.9》。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

1999 《中國少數民族現況與發展調查研究叢書:同心縣-回族卷》。北京:

民族出版社。

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甘肅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組

1964 《甘肅回族調查資料匯集》。北京: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

民族問題研究會

1982[1941]《回回民族問題》。北京:民族出版社。

白壽彝

1985 〈關於回族史工作的幾點意見〉,收於甘肅省民族研究所編,《西北伊 斯蘭教研究》,頁 1-14。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

李硯耕、徐立奎

1982 〈伊斯蘭教在卡力崗:關於卡力崗地區部份群眾昔藏今回的調查〉,收 於甘肅省民族研究所編,《伊斯蘭教在中國》,頁 417-426。銀川:寧 夏人民出版社。

金吉堂

1936 〈回教民族說〉,《禹貢半月刊》5(11)「回教與回族專號」: 29-40。

宋志斌、張同基

1998 《一個回族村的當代變遷》。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沙鵬程

1999 〈新世紀對回族企業家的素質要求〉,《回族研究》1: 76-82。

南文淵

1991 〈論伊斯蘭文化在回族形成中的主導作用〉,《回族研究》3: 31-38。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民族事務委員會

1997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民族志》。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

馬長壽

1993[1957] 《同治年間陜西回民起義歷史調查記錄》。西安:陜西人民 出版社。

馬海云

1998 〈回族研究的新視野:一個方法論的討論——兼評杜磊「中國穆斯 林」〉,《回族研究》4: 77-87。

2000 〈熟悉的陌生人:讀一部西北穆斯林史〉,《回族研究》4: 95-100。

馬海云、高橋健太郎

1999 〈伊斯蘭教在藏區:卡日剛穆斯林研究〉,收於《第十二屆全國回族學 討論會論文集》(未出版),頁 590-601。北京:中國回族學會。

馬維良

1983 〈試談伊斯蘭教與回族共同心理素質的形成〉,《中央民族學院學報》

3: 12-16。

1999 《雲南回族歷史與文化研究》。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

馬維良、李佳

1986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帕西傣」調查〉,收於雲南省編寫組編,《雲 南回族社會歷史調查》第三冊,頁 51-59。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孫繩武

1963 〈內地生活習慣特殊之國民的釋名〉,收於《回教論叢》,頁 141-144。

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社。

張天路、宋傳升、馬正亮

1991 《中國穆斯林人口》。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張中復

1996 〈論當代回族歷史意識的建構與民族認同──以「回民起義」史觀為中 心的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報》22: 77-104。

1999a 〈論研究中國伊斯蘭門宦制度的民族學內涵與意義〉,《回族研究》1:

43-49。

1999b 〈論當代中國回族研究的「少數民族化」問題〉,收於《第十二屆全國 回族學討論會論文集》(未出版),頁 60-70。北京:中國回族學會。

2001a 《清代西北回民事變:社會文化適應與民族認同的省思》。臺北:聯經 出版事業公司。

2001b 〈論元朝在當代回族形成過程中的地位:以民族史建構為中心的探 討〉,收於蕭啟慶編,《蒙元的歷史與文化:蒙元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下冊,頁 833-863。臺北:學生書局。

莊景輝

1994 〈陳埭丁氏回族的漢化研究〉,收於莊英章、潘英海編,《臺灣與福建 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第一輯,頁 213-234。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 研究所。

1995 〈陳埭丁氏回族婚姻型態的歷史考察〉,收於莊英章、潘英海編,《臺 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第二輯,頁 189-214。臺北:中央研究 院民族學研究所。

陳蘭山

1998 《永不駐足:淺談三寶雙喜現象》。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

國家統計局人口統計司、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經濟司

1994 《中國民族人口資料——1990 年人口普查數據》。北京:中國統計出 版社。

國家民委辦公廳、政法司、政策研究室

1997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政策法規選編》。北京:中國民航出版社。

斯大林

1990[1930]〈馬克思主義和民族問題〉,收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 編,《斯大林論民族問題》,頁 28-29。北京:民族出版社,

黃光學

1995 《中國的民族識別》。北京:民族出版社。

黃淑娉

1989 〈民族識別及其理論意義〉,《中國社會科學》1: 108-113。

黃鎮磐

1992[1908]〈論回民、醒回篇第一號〉,收於余振貴、楊懷中編,《中國 伊斯蘭歷史報刊萃編第一輯:醒回篇.伊斯蘭》,頁 58-60。銀川:寧 夏人民出版社。

雲南省編輯組

1987 《回族社會歷史調查資料》。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雲南省編輯組

1985-86 《雲南回族社會歷史調查》一、二、三冊。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費孝通

1988 〈關於我國的民族識別問題〉,收於《費孝通民族研究文集》,頁 158-187。北京:民族出版社。

謝世忠

1992 〈根本賦予認同與族群政治:中國「漢語穆斯林」的例子〉,收於陳捷 先編,《陳奇祿院士七秩榮慶論文集》,頁 199-220。臺北;聯經出版 事業公司。

臨夏市地方志編輯委員會

1995 《臨夏市志》。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臨夏自治州志編輯委員會

1993 《臨夏回族自治州志》。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Anderson, Benedict

1991 Imagined Community: Reflection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London: Verso.

Bromley,Yu.

1974 The Term Ethnos and its Definition. In Yu. Bromley ed., Soviet Ethnology and Anthropology Today. Hague: Mouton & Co.

Cashmore, E. Ellis (ed.)

1989 Dictionary of Race and Ethnic Relations. London: Routledge & Kagen Paul.

Dillon, Michael

1999 China's Muslim Hui Community: Migration, Settlement and Sects.

Richmond: Curzon Press.

Fairley, John E.

1995 Majority - Minority Relations. Upper Saddle River: Prentice Hall.

Fletcher, Joseph F.

1989 “The Taylor-Pickens Letters of the Jahri Branch of the Naqshbandiyya.”

Central and Inner Asian Studies 3: 1-35.

1995 “The Naqshbandiyya in Northwest China.” In Beatrice Forbes Manz, ed., Studies on Chinese and Islamic Inner Asia, pp. XI 1-46. Aldershot:

Variorum.

Gillette, Maris Boyd

2000 Between Mecca and Beijing: Modernization and Consumption Among Urban Chinese Muslim.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Gladney, Dru C.

1991 Muslim Chinese: Ethnic Nationalism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1992 “The Hui, Islam, and the State: A Sufi Community in China's North-west Corner.” In Jo-Ann Gross ed., Muslim in Central Asia, pp. 89-111. Durham: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98 Ethnic Identity in China: The Making of a Muslim Minority Nationality.

Fort Worth: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Harrell, Stevan ed.

1996 Cultural Encounters on China’s Ethnic Frontiers.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Israeli, Raphael

1978a “Established Islam and Marginal Islam in China from Eclecticism to Syncertism.” Journa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of Orient 21(1):

99-109.

1978b Muslim in China: A Study in Cultural Confrontation. Richmond: Curzon Press.

Jaschok, Maria and Shui Jingjun

2001 The History of Women's Mosques in Chinese Islam: A Mosque of Their Own. Richmond: Curzon Press.

Kettani, M. Ali

1986 Muslim Minorities in the World. London: Mansell Publishing Limited.

Lipman, Jonathan N.

1996 “Hyphenated Chinese: Sino-Muslim Identity in Modern China.” In Gail Hershatter etc. eds., Remapping China: Fissures in Historical Terrain, pp.

97-112.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Familiar Strangers: A History of Muslims in Northwest China.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Pllisbury, Barbara L. K.

1981 “The Muslim Population of China : Clarifying the Questions of Size and Ethnicity.” Journal Institute of Muslim Affairs 3 (2): 35-58.

Rudelson, Justin Jon

1997 Oasis Identities: Uyghur Nationalism Along China’s Silk Road.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Saroyan, Mark

1997 “Rethinking Islam in the Soviet Union.” In Edward W. Walker ed., Minorities, Mullahs, and Modernity: Reshaping Community in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pp. 8-42.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Soldatova, Galina U.

1996 “The Former Checheno-Ingushetia.” In Leokadia Drobizheva etc. ed., Ethnic Conflict in the Post- Soviet World: Case Studies and Analysis, pp.

209-226. Armonk: M. E. Sharpe.

Vacillating Boundaries in a Sino-alien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