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電性量測所量到的缺陷訊號

第四章 缺陷能階捕捉電子對量子能階的影響

4.2 電性量測所量到的缺陷訊號

由電性量測中,C-V 圖也可以看出缺陷的存在,圖 3.6(a) 之前提 到-1.5 V~-3 V 是量子能階量測的偏壓,而在-3 V~-6 V 之後也有電 容緩慢變化的平台,一般樣品量測的 C-V 圖,無法量到這麼大的逆 偏壓,所以推測電容能維持在 100 pF 應該就是由缺陷提供的電容,

將平台轉換成縱深圖,由圖4.3 高溫下的載子分佈圖可以看到在 0.45 μm 也有峰值累積的現象,為缺陷造成的峰值,因此推測量子能階下 方為缺陷能階(defect level)所在。同樣地,DLTS 也量測到缺陷的訊 號,圖4.4(a)(b)量測的偏壓定在 0 V~-1 V 較淺層的位置,可以發現 因為不在頻率響應的偏壓,所以溫度在 200 K 量子點的訊號很微弱,

但在高溫350 K 附近卻有一個很大的峰值,0 V~-0.5 V 的訊號強度 甚至比-0.5 V~-1 V 還要強,因此推測這應該是缺陷造成的訊號,這 可以跟 TEM 量到的結果對應,缺陷到處都存在。以活化能來看低溫 的電子放射大約是 200 meV 而缺陷的活化能則高很多,大約在 700

37

meV 左右。一般的電子在量子能階放射速率是相當快而不易量測到,

而摻氮的樣品卻可以量到在低溫有量子能階的訊號,推測應是深層缺 陷去影響電子在量子能階的放射速率,圖 3.20 為推論的能帶圖,在 量子點內有量子能階,而量子能階下方有缺陷能階可以捕捉電子。

4.3 DLTS 量測空乏缺陷載子後量子能階捕獲電子的探討

在量測量子點裡面電子被捕獲的實驗時,我們先施予放射偏壓,

將電子空乏出來,之後在捕捉偏壓時量測電子被捕捉時候的位能障,

當放射偏壓施加到-3V 時,可以將量子點中的電子都空乏出來,但缺 陷仍然有電子存在,其結果已在圖 3.16 時說明過,峰值隨著偏壓增 加往高溫移動,代表電子的被捕獲的速率隨偏壓增加而變小;量子點 內的電子數量愈少,捕捉位能障高度愈高。而將放射偏壓施加到-5 V 量測DLTS 電子被捕獲的情形,-3 V 之後空乏電子數目愈多,在做量 測之前除了將量子點中的電子空乏出來,甚至把缺陷中的電子空乏,

使得缺陷的電子數目減少如圖 4.5 示意圖,之後再回到零偏壓時量 測,結果如圖4.6,在空乏電子的偏壓大於-3 V 代表將缺陷的電子空 乏之後,峰值隨著偏壓增加卻反而往低溫移動,電子被捕獲的速率突 然變快,捕捉電子的位能障高度變小。DLTS 的訊號也隨著偏壓增加 而更大,電容值變化大意味著此時電子被捕捉的量增加。

38

圖 4.7 為電子被捕獲的時間常數變化,當空乏到-3 V 之前,代表 將量子點內的電子空乏,而量子點內的電子愈少,受到下方缺陷的影 響使得時間常數變慢。但是當空乏寬度到缺陷時,缺陷的電子被空乏 後,缺陷電子數量變少使得電子在量子能階的時間常數變短。量測的 結果如下表 4.1,將數據畫成圖 4.8 來說明,改變空乏寬度到-3 V 捕 捉位能障會增加,但空乏到缺陷載子之後,位能障逐漸減小,但是此 時的載子捕捉截面積持續增加,次方從-18 變成-15,足足變大了三個 次方,正常量子點的捕捉截面積大小大約在 10-14 cm2,這顯示當空乏 電壓越過量子訊號進而空乏缺陷的電子,使得缺陷中電子被空乏,此 時再將電子灌入量子能階中會使得捕捉截面積接近沒有缺陷時的量 子點,恢復電子在量子點的特性。而截面積變大的原因,推測應該和 量子點中庫倫力大小有關,當放射偏壓小,空乏出來的電子較少,量 子點中電子數目多,電子要跳進去所受到的庫倫排斥力強使得電子不 易被捕捉,捕捉截面積較小;當放射偏壓大,能將量子點和缺陷中的 電子空乏出來,量子點中電子數量少,電子要跳進去的庫倫排斥力較 弱,因此容易被捕捉,所以可以得到較大的捕捉截面積,庫倫排斥力 是造成捕捉截面積改變的可能因素。

39

表 4.1 改變空乏電壓到-5 V 電子被捕獲的位能障和捕獲截面積

Bias (V) -1 /0 -1.5 / 0 -2 / 0 -2.5 / 0

E

b

(meV) 191 213 253 274

σ

c

(cm

2

) 5.4×10

-18

6.1×10

-18

7.1×10

-17

3.4×10

-16

Bias (V) -3 / 0 -3.5 / 0 -4 / 0

E

b

(meV) 282 275 269

σ

c

(cm

2

) 3.0×10

-16

4.7×10

-16

1.5×10

-15

40

圖4.1(a)砷化銦量子點 TEM 側面圖

(b)摻氮的砷化銦量子點 TEM 側面圖

圖4.2 摻氮的砷化銦量子點高解析穿透式電子顯微鏡量測 (a)

(b) 高約 6nm

Wetting layer

高約

41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2.0

42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1.6 -1.4 -1.2 -1.0 -0.8 -0.6 -0.4 -0.2 0.0

0.2 InAsN QDs filling pulse 10 ms -0.5 V~-1 V

ΔC (pF)

T (K) 43 ms

21.5 ms 8.6 ms 4.3 ms

(b)

QD

defect

圖 4.4(b)為-0.5~1 V 的 DLTS 量測

圖4.5 空乏出缺陷的電子示意圖

43

100 150 200 250

0.0

100 150 200 250

0.0 Emission / Capture

-1.0 / 0 V

time constant

defect

圖4.7 改變空乏電壓到缺陷之後捕獲電子的時間常數變快

44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0.5

180 200 220 240 260 280 300

Capture barrier (meV)

Capture barrier capture cross section

Emission bias (V)

10-17 10-16 10-15 Capture cross section (cm) 2

圖 4.8 改變空乏電壓到-5 V 對應的位能障和捕獲截面積

圖4.9 推測庫倫排斥力會影響捕獲截面積大小

45

第五章 總結

將 有 摻 氮 和 無 摻 氮 的 樣 品 做 高 解 析 度 穿 透 式 電 子 顯 微 鏡 (HRTEM) 分析,從剖面圖顯示未摻氮的樣品量子點呈現橢圓形,但 在摻入氮之後量子點的形貌不規則,且有大量的銦累積在 wetting layer,這應該是因為相分離(phase separation)現象造成。將 TEM 圖形 經過傅立葉轉換之後,顯示有摻入氮的樣品在量子點附近有許多缺陷 產生。因此在室溫下量測光激發螢光頻譜(PL)可知摻氮之後的缺陷造 成PL 強度減弱、半高寬變大且在低能量有一個的長尾巴存在。無摻 氮樣品在溫度 18 K 時電容-電壓(C-V)量測顯示載子沒有頻率響應,

時間常數很短,無法用深層能階暫態頻譜(DLTS)來量測。而有摻氮 樣品由於缺陷能階的產生在溫度300 K 載子時間常數約 10-3~10-5秒,

因此可以在深層能階暫態頻譜量測到訊號。且在室溫下的 C-V 圖可 以看到兩個平台出現,轉換成載子濃度分佈圖可以看到兩個峰值,其 中一個位置在0.35 μm 為量子點訊號,而另一個在 0.45 μm 為缺陷位 置。因此我們可以知道在量子點能階下方有缺陷能階。

以深層能階暫態頻譜量測摻入氮的樣品電子放射的情形,可以看 到兩個峰值出現,其中一個為量子點訊號活化能約 0.2 eV 而另一個 為缺陷訊號活化能大約0.7 eV,這和 C-V 得到的結果一致。量子點訊 號出現在約200 K 且當電子的佔據數增加時,峰值會往低溫移動並飽

46

和,類似於能帶填充,而這個能帶的平均範圍約 0.18~0.29 eV。為 了得到更精確的能帶,將不同區間的電子空乏,量測出不同能階量子 放射的活化能,DLTS 訊號最強的活化能大約在 0.21 eV,將此時的 活化能對應到 PL 光譜電子放射強度最大時的波長(1200 nm)。而 DLTS 可以量到活化能較深能階的能量(約 0.36 eV)應該與 PL 光譜 在長波長出現的長尾巴有關。因此我們認為DLTS 量到的電子放射的 活化能範圍從0.19~0.36 eV 可以對應到 PL 光譜量子點的放射訊號。

電子要注入到量子點必須克服一個捕捉位能障,它的高度和電子從量 子點放射的位能障高度差不多。當量子能階的電子佔據數愈多可以得 到捕捉位能障高度愈小。施加逆向偏壓能空乏樣品內的電子,一旦量 子能階中的電子全都被空乏之後,再增加逆向偏壓可以空乏缺陷能階 內電子。當缺陷內的電子開始被空乏時,我們觀察到量子點的位能障 高度變小;缺陷內的電子被空乏愈多時,得到的量子點位能障高度會 愈小。這結果顯示量子點的位能障高度會受到缺陷內電子數量影響,

而電子在灌入缺陷之前會先注入量子點內,之後再回到缺陷能階。當 量子點中電子數目較多,電子跳進去受到的庫倫排斥力較大,所以捕 捉截面積小,而量子點中電子數目愈少,電子較不受到庫倫排斥力影 響,捕捉截面積大,特別是缺陷中的電子被空乏出來,會使得捕捉截 面積接近於沒有掺氮量子點的特性。

47

參考文獻

[1] M. Kondow, T. kitatani, S. Nakatsuka, M. C. Larson, K. Nakahara, Y. Yazawa, and M. Okai, IEEE J. Selec. Top. Quan. Electron., 3, 719 (1997).

[2] M. Weyer, M. Sato, and H. Ando, Jpn. J. Appl. Phys.,,31, 853 (1992).

[3] S. Sato, Y. Osawa, and T. saitoh, J. Appl. Phys., 36, 2671 (1997).

[4] B. V. Volovik, A. R. Kovsh, W. Passenberg, H. Kuenzel, N. N. Ledentsov, and V. M. Ustionv, Tech. Phys. Lett., 26, 5 (2000).

[5] V. A. Odnoblyudov, A. Yu. Egorov, N. V. Kryzhanovskaya, A. G. Gladydhev, V. V. Mamutin, A. F. Tsatsul’nikov, and V. M. Ustinov, Tech. Phys. Lett., 29, 433 (2003).

[6] J. S. Wang, et al., Nanotechnology, 12, 430 (2001).

[7] J. S. Wang, L. Wei, R. S. Shiao, J. Y. Chi , and J. Vac., Sci. Technol. B, 20, 3 (2002).

[8] W. G. Bi, and C. W. Tu, Appl. Phys. Lett. 70, 1608 (1997).

[9] M. Sato, Abs. of Topical Workshop on Ⅲ- Nitredesm (Nagoya, 1995) G4;

Solid-State Electrons, 40 (1997).

[10] Y. S. Lin, K. J. Ma, and C. Hsu, Appl. Phys. Lett., 77, 2988 (2000).

[11] 陳 育 志 , 交 通 大 學 電 子 物 理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 “ 掺 雜 不 同 氮 含 量 的 InAs/InGaAs 量子點與不同長晶速率的 InGaAsN 單一量子井之電性研究”

(2003)。

[12] 黃任峰,交通大學電子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InAs/GaAs 自聚式量子點摻 入銻與氮之特性研究”(2005)。

[13] S. Anand and N. Carlsson, Appl. Phys. Lett., 67, 3016 (1995).

[14] L. Ivanova, H. Eisele, and A. Lenz, Appl. Phys. Lett., 92, 203101(2008).

[15] 余之周,交通大學電子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熱退火對掺入氮砷化銦量子點

48

電子放射率之研究” (200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