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操作性名詞定義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之實驗速度變項是以跑步機儀表板的觸控按鈕做調整,而整體實驗室 的空間設定可能會使受試者感受到有別於室外的跑步情境,且本研究之跑步機步 態實驗結果並無法完全類推至室外的跑步步態。此外,本實驗之受試者皆為成年男 性,未必能將研究結果類推至成年女性、青少年或高齡者,但仍可作為相關研究之 參考與比較。

第四節 操作性名詞定義

走路的步態週期定義是指人體正常行走時,同一隻腳的腳跟接觸到地面,且直到同 一隻腳的腳跟又再次接觸到地面的過程,簡單來說,以右腳為基準,便會經歷第一 次右腳著地至左腳著地,再至第二次右腳著地,兩次右腳著地之間的過程,稱為一 個完整的走路步態週期,或是第一次左腳著地至右腳著地,再至第二次左腳著地,

兩次左腳著地之間的過程。

完整的一個步態週期是由站立期(Stance Phase;或譯為支撐期)與擺盪期(Swing Phase;或稱為擺動期)所組成,普遍的站立期與擺盪期時間比為 6:4。

10

圖 5 走路的步態週期

註: 引用自 Stöckel, Tino & Jacksteit, Robert & Behrens, Martin & Skripitz, Ralf &

Bader, Rainer & Mau-Moeller, Anett. (2015). The ment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human gait in young and older adult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6. 943.

10.3389/fpsyg.2015.00943.

走路的步態相關名詞與時空參數(spatial and temporal parameters;時間與空間):

一、 步 (step): 任一隻腳踏到地面就算一步,向前或向後都算,然而因人體普遍 行走的方向皆是沿矢狀面方向,所以通常是指向前走出一步。

二、 步長 (step length): 同一隻腳著地與另一隻腳著地之間距離,例如正常行走時,

右腳先著地後,且接著左腳著地,這兩腳之間的距離 (右到左或者左到右)。實務上 會以測量兩隻腳腳跟著地點之間的距離為主。

11 per minute, SPM)。

六、 單腳支撐 (single limb support/ single leg support): 走路步態週期之中,單腳支

12

十三、 初始擺盪(initial swing): 通常是掌趾離地的瞬間(toe-off) 為起始點,另一隻 腳則是處於單腳支撐時期。

十四、 擺盪中期(mid-swing): 這階段亦稱為腳掌完全離地,此時大腿準備往前邁 開步伐,而矢狀面觀察膝蓋的屈曲角度與脛骨呈垂直角度 (90 度),同時為另一隻 腳的站立中期。

十五、 擺盪末期(terminal-swing;或譯為擺盪終期): 延續上一階段,從脛骨垂直的 點回到初始著地之前,亦為另一隻腳的站立末期。

13

圖6 跑步的步態分期

註: 引用自Howard, Róisín. (2017). The application of data analysis methods for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in shot putting and sprinting. 10.13140/RG.2.2.15907.04640.

跑步的步態週期與走路的步態週期的主要差異在於雙腳騰空期,並且不會出現雙 腳支撐期。

十六、慣用腳:受試者自然站立後,踢擊前方地面的球,並以踢球腳作慣用腳。本 研究所有受試者皆是右腳為慣用腳。

十七、制動期 (Braking): 本研究的制動期指的是右腳跟接觸到跑步機履帶表面至 右腳腳掌貼平跑步機履帶的過程。

十八、推進期 (Propulsion):本研究的推進期指的是右腳跟離開跑步機履帶表面至 整個右腳腳掌離開跑步機履帶表面的過程。

十九、支撐期 (Stance phase):慣用腳著地瞬間至腳尖離地瞬間。

二十、騰空恢復期 (Recovery):慣用腳推蹬地面後,至非慣用腳推蹬地面之間的過 程。

14

二十一、預先收縮期(Pre-activation):本研究定義的肌肉預先收縮期為著地前50 毫秒。肌肉預先牽張以儲備彈性能,藉此累積肌肉張力,並使肌肉能提前因應著地 時的衝擊力 (T., Horita & Komi, P & Nicol, Caroline & Kyröläinen, H., 2002)。

15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