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學設計之文獻探討

在文檔中 第一節  教學媒體理論 (頁 24-32)

教學設計是教師要將理論付諸實行的過程,也就是學理與實務的連結。一般 來說,教師在進行課程前的設計時,會考慮到許多因素,包括學習對象、學習目 標與需求、再考慮教材內容、測試方式與教學方法,並將這些因素做一結合。

此處筆者主要將採用 J. D. Brown(1995)的教學設計模式。Brown 將課程設 計的過程以一簡圖呈現如下: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圖二-2 系統化設計與維持語言課程之方法

(資料來源:筆者譯自 Brown (1995). The Elements of Language Curriculum: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Program Development. P.20)

需求分析、教學目標、測驗、教材與教學每一個環節層層相扣,每一個階段 都需加以評估,並可反覆回溯。

其中教學部分又成幾個教學觀、課程大綱、教學技巧以及練習四個部分,定 義與細部分類如下(Brown,1995):

表二-4 教學的構成要素

定義 細部分類

教學觀 定義學生該以何種方式學習 哪些知識

1. 古典教學觀:學生須學習 古典文學

2. 文法-翻譯教學觀:學生必 須在短時間內用最不費力 的方式學習

3. 直接教學觀:學生須學習 溝通,故上課只能使用目 標語

4. 視聽教學觀:學生透過條 件反射改變行為模式學習 5. 溝通式教學觀:學生須能

夠表達自己的意圖、也就 是要能學習對自己而言重 要的知識

課程大綱 組織課程與教材的方法 1. 結構式:組織文法與語音 教材

教學

結構,由簡到難或由常見

(資料來源:筆者製表並譯自 Brown (1995). The Elements of Language Curriculum: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Program Development. P.1-18)

有關課程大綱的部分需要說明的是,此課程大綱的分類並不是絕對的,彼此 之間可以交互配合使用,例如情境式與主題式教學大綱可以結構式大綱為設計的 背景,又或者功能式、概念式、技能式及任務式的教學大綱也可以以結構式及情 境式的大綱為本,成為混和式的或層級式的教學大綱。

教學技巧及練習方面的設計,彈性空間應該是最大的,教師可以運用自身的 經驗以及想像力,將各種生活中的素材融入教學當中,例如音樂或是戲劇也可以 當作教學的技巧之一,所以這兩個部分的內容可以無限擴充,端視教師以及學生 的上課情形。

教學觀、課程大綱、教學技巧及練習這幾點,應該在教學設計時與之前所述 的基本需求分析、教學目標、教材等結合起來,這樣才是完整的教學設計過程。

以本篇論文對照教學活動的分類,採用的將是溝通式的教學觀及混合式的教 學大綱,將其與前述之需求分析、目標分析、測驗與教材等相結合,筆者將其以 簡圖標示如下:

需求:中高級班學生須進一步 突破,增進各種語言能力

目標:提升語言學習效率、並 習得口語技巧

測驗:評估並實施各種測 驗形式

圖二-3 課程設計與教學的結合

(資料來源:筆者譯自 Brown 教學設計圖並結合電影華語教學)

另外,Richards & Rodgers(2001)對於教學設計則是提出了理念(approach)、

設計(design)及執行(procedure)三個部分:

1. 理念:語言本質及語言學習本質理論

2. 設計:教學目標、教學大綱、教學活動種類、學習者角色、教師角色、

教材角色

3. 執行:課堂技巧、練習及學生反應 多樣教學技巧

多樣練習 混和式教學大綱

溝通式教學觀

教材:評估使用各種教材

教學

評估

在理念方面,電影華語教學著重的是學生能溝表達自己的意念並互相溝通,

強調的是有意義的學習,所以應是溝通交際式的教學理念。

在課程設計方面分述如下:

1. 教學目標:

如前所述,上課以加強聽說能力為主,並輔以讀寫練習,讓學生能以目標語 表達自己的意念。

2. 教學大綱:

教學大綱是用來組織課程與教材的橋樑。可分為結構性的(從簡單到困難介 紹文法與句型結構)、情境式的(介紹學生會遭遇到的使用目標語之情境)、主 題式的(可以文法結構為背景,引入各種討論主題)、功能式的(如分析、描述 等)、概念性的(如系統介紹時間、質量等)、技能式的(如聽一段目標語並指 出主題、瀏覽文章找出大意等)及任務式的(以任務或活動為主體,如畫地圖、

聽從指示等)。

以電影華語教學設計的觀點來看,教學大綱將是以情境式、主題式、任務式 與功能式為主,以電影呈現的內容介紹學生使用特定目標語的情境,並以電影提 到的主題為上課討論的主體,藉由任務與活動的實施,讓學生能夠描述過程、分 析內容並表達自己的看法。

3. 教學活動種類:

課堂活動以任務式教學法為主,將詳述於第四章第三節。

4. 學習者角色:

學習者必須參與小組活動並互相協助;學習者從旁觀察目標語的使用環境及 用法;學習者需要創新思考與表達意見。

5. 教師角色:

教師需妥善安排課程活動;教師需讓學生能有充分能力執行任務。

6. 教材角色:

提供學生真實情境;提供學生討論議題與學習興趣。

而實際執行的層面,分為課堂技巧、練習及學生反應:

課堂技巧是教導學生學習目標語的方式,電影華語課程的上課技巧著重於討

論以及概念表達,而非以語言形式為主。

課堂練習有很大的選擇範圍,實際的使用方式將詳述於第四章第三節的「課 堂活動」部分。

在上課過程中,應隨時注意學生的互動與反應,還有各種課堂技巧與活動實 施時的成效,作為接下來的課程修正參考。

考量過課程背後的理念等各個部分後,接下來需要評估較實際的層面

在此就 Brown(1995)所提出的評估程序加以分析,以下的程序有順序性,

在一項評估沒有達到要求時,即往前一步做修正:

1. 需求分析:分析學生運用目標語時以及了解目標語所需要的語言知識 2. 目標:為滿足學生需求而必須達到的標的

3. 測驗:針對需求及目標,測驗學生是否達到要求

4. 教材:選用、發展或是自製教材,以符合學生需求、教學目標以及能力 測驗

5. 教學:教師教學時,應隨時注意以上數個環節的整合,並輔以適當的教 學方式

電影華語教學課程是針對學習華語兩年以上的學生所設計,並隨著學生的程 度不同而調整難度。

為讓學生能以所學過的目標語表達自己的看法,在課堂上主要集中練習聽與 說的能力。首先藉由真實性的教材讓學生熟悉目標語語音,再使用大量的課堂練 習讓學生有機會運用目標語。在此同時整合讀寫方面的訓練,進一步提升學生能 力。

所以學生的需求為針對電影不同議題,能學習到相關的詞彙與文化知識,加 以組織並以口頭或書面方式表達出來。測驗則以課堂參與狀況、口頭報告以及作 文的方式來評估。

電影華語教學的相關教材還很少,選擇不足,且其性質使然,上課需要教師 彈性規劃,並以聽說為主。因此,在教材方面,包括影片的選擇、上課的講義等 等,可能需要教師自行發展。也因為這個原因,教師選擇使用電影來教授華語時,

需要更多的時間設計課程。

總結以上各項考量,電影華語教學設計的考量因素可以整合成下表:

表二-5 Richards & Rodgers 教學設計運用於電影華語課程之概念 理念 溝通交際式

教學目標 加強聽說,輔以讀寫練習,學生 能以口頭或書面表達意見 教學大綱 情境式、主題式、任務式與功能

式等混合型

教學活動種類 列表、排序與分類、比較、解決 問題、分享個人經驗及創意任務 學習者角色 觀察者與參與者

教師角色 課程活動安排者 設計

教材角色 提供真實情境與討論議題 課堂技巧 討論、概念表達

課堂練習 教學活動的實施 執行

學生反應 學生對於教學技巧與活動的反 應與互動

(資料來源:筆者譯自 Richards & Rodgers(2001)之教學設計概念並結合電影華語 教學)

第五節  小結

本章文獻探討對過去的研究做一回顧,首先筆者針對國外以電影、電視或其 他真實性影片來當作教學媒介的研究加以探討,指出這種媒體運用於教學時的各 種特點,包括諸如增加學生注意力與課堂互動性及提供真實性語言等優點。

另外,對於電影或電視劇所呈現的語言素材是否接近真實的語言之問題也有

所涉及,研究指出影劇媒體的語言成分非常接近真實語言,包括許多日常口語的 部分,能夠跟上時代的變遷,且其能避免人們日常對話時的冗贅部分,適合語言 學習。

學習語言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目標語國家的文化學習,電影有許多不同的題 材,還能切合時事,文化內容融入影片當中,如果教師選題得當,對於學生學習 目標語國家文化絕對是事半功倍。

電影運用於語言教學同樣有令人擔憂的部分,包括時間及困難度的掌控等 等,但有改進的辦法。

筆者同樣對於運用電影於華語教學的文獻部分進行探討。相比之下,電影運 用於華語教學的研究大多屬於應用層面,多位專家提出了教學建言以及選片守則 等實用的教學技巧,對於實際的影片使用與教學相當有幫助。

另外,對於本篇論文交要進行的課程設計部分,也參考了課程設計理論,並 將其運用在電影華語教學上。

在文檔中 第一節  教學媒體理論 (頁 24-32)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