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1 土石流之定義

依據「水土保持技術規範」第 69 條定義:土石流係指泥、砂、礫及巨 石等物質與水之混合物,以重力作用為主,水流作用為輔之流動體。

在台灣地區於颱風、梅雨季節或豪雨期間山區驟降之雨量,常造成溪流上 游集水區之地表逕流無法適時排出,此時若上游坡面存有豐富鬆散的土石 以提供土石流所需的固態物質,則於足夠陡坡度時土石即具足流動的動 力,合此三要素即會形成土石流。一般而言土石流的流動特徵為流速快、

泥砂濃度高、沖蝕力及衝擊力大等,常會造成下游極大的災害及損失。

2-2 土石流發生的原因

根據邱禎龍(2002)將過去的台灣從事土石流研究的專家學者現勘結果 彙整後,整理以下七點土石流特性:

1.因為受到地質、地震、風化程度等之影響,所以土石流組成材料中石 材粒徑分布之顆粒粒徑自數公尺至 0.01 公釐以下,粒徑分布範圍十分廣泛。

2.土石流屬間歇性之流動,流動時單位體積重量約在 1400kg/m3~2300 kg/m3。當前端流體受阻而停止時,其後續部分會因慣性作用而產生堆高,

在後續部分,其中央則成凹下形狀。

27mm/hr,且總雨量超過 360mm 時則有誘發土石流的之可能性。故稱降雨 為發生土石流之直接誘因。

根據李三畏(1981)指出,降雨量多且強度集中乃誘發土石流之主因。

民國 70 年 5 月在桃竹苗地區之一場集中性豪雨引發了土石流,其一日的降 雨量高達 247mm 而降雨強度為 88 mm/hr。

根據林銘郎與李順敏(2002)將發生土石流的地形分區描述如下:

象。

FLO-2D 軟體使用非牛頓流體模式與中央有限差分(central finite

difference scheme)數值方法,解出流體運動控制方程式,以求取水平面上

式中,h:流動深度

(1)動力波模式(dynamic wave model):

(2)擴散波模式(diffusion wave model):

(3)運動波模式(kinematic wave model):

Sfx =Sbx 式(2-6)

Sfy =Sby 式(2-7)

式中,SfxSbx:x 軸方向之摩擦坡降及底床坡降 SfySby:y 軸方向之摩擦坡降及底床坡降 g:重力加速度

在式 2-2 及式 2-3 中為力平衡之動量方程式,表示成無因次化以討論加 速度的影響。在式中由左而右分別表示為:摩擦坡降、底床坡降、壓力梯 度、慣性力中對流加速度項及局部加速度項。在運動方程式中共分為上述 動力波、擴散波、運動波三種模式。FLO-2D 可以使用動力波及擴散波模式 進行模擬。依據美國陸軍兵工團(U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研究指出 沖積扇堆積區適合以擴散波模式來模擬,但根據蘇立明(2003)以 FLO-2D 項式流變模式是一種考量塑性、黏性、碰撞、及紊動的模式。O’Brien and Julien(1985)指出,高濃度的土砂流(hyperconcentratrated sediment flow)

其總應力τ由以下五項剪應力構成的:

式中,τc:凝聚性降服應力

式(2-11)中 O’ Brien(1993)引用 Bagnold(1954)對λ之定義,如下式:

式(2-13)中之 K 值採用 Woolhiser(1975)建議使用值如表 2-1,式(2-14)

與式(2-15)的α 值、β值,根據 O’ Brien(1985)建議使用值如表 2-2 所 示。

2-4-4 假設與限制

FLO-2D 分析模擬基於以下五點假設條件並有兩點限制。

1. 假設條件:

(1) 假設水壓分布為靜水壓的分布

(2) 差分計算之時間間隔中假設保持為穩態流

(3) 假設滿足穩態流之阻滯方程式

(4) 假設每一個網格點僅單一的高程及曼寧值

(5) 假設網格點內之渠道斷面及粗糙度為均值 2. 限制條件:

(1) 由於分析模型為定床模式故本模式無法模擬原始河道刷深現象

(2) 無法模擬水躍及波浪的現象

表 2-1 層流阻力係數建議使用值(Woolhiser,1975)

Relationships Available from the Literature

Iida(1938) - - 0.0000373 36.6

Dai et al.(1980) 2.60 17.48 0.00750 14.39 Kang and Zhang(1980) 1.75 7.82 0.0405 8.29

0.00136 21.2 - -

Qian et al.(1980)

0.050 15.48 - -

Chien and Ma(1958) 0.0588 19.1-32.7 - -

0.166 25.6 - -

Fei(1981)

圖 2-1 剪切率與剪應變關係圖(FLO-2D Users Manual Version 2006.01)

圖 2-2 體積濃度與動力黏滯係數關係(FLO-2D Users Manual Version 2006.01)

圖 2-3 體積濃度與降服應力關係(FLO-2D Users Manual Version 2006.0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