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方向(螺線管右手定則)

 標原磁場 B方向

 標感應磁場 B’方向(恆反抗 B 之變化 )

 反推電流 I 方向(螺線管右手定則)

4.如圖,A 線圈在 B 線圈內部,依如下的步驟來操作,則:

步驟 甲:按下 A 線圈開關,形成通路瞬間 步驟 乙:接通電路後維持一段時間

步驟 丙:再切斷 A 線圈開關,形成斷路瞬間

 步驟 甲,產生的感應電流方向為 X 或 Y? 。

 步驟 乙,產生的感應電流方向為 X 或 Y ? 。

 步驟 丙,產生的感應電流方向為 X 或 Y ? 。 解析用圖:

5.( )如圖所示,線圈從磁場正下方向右移動,則流經線圈的電流方向為何?

(A) 甲 (B) 乙 (C) 無電流產生 (D)無法判斷。

 影響感應電流大小的因素 1.影響感應電流大小的因素:

(1)法拉第定律:感應電流的大小與磁場變化速率成 比  磁場變化速率愈快,感應電流愈大

t I   B

. :反抗"磁場減少",B與B'

丙 .

:反抗"磁場增加",B與B'

N

S

X Y

a

b X Y

a

b X Y

a

b X Y

a

b X Y

a b

(2)影響感應電流大小的因素:

 定律:磁場變化速率愈快,感應電流愈大  原磁場與感應磁場,均愈 時:感應電流愈大  線圈導電性:線圈電阻小,感應電流大

 線圈內置磁性物質:有鐵芯,感應電流大  線圈匝數(疏密程度):匝數密,感應電流大  磁鐵的磁場強度:磁鐵磁場強,感應電流大

 範例解說

1.磁棒由高度 h 公尺的位置自由下落,過程中穿過如圖的螺線形線圈,則完成下表:

(重力加速度 g)

 電磁感應的應用-變壓器、發電機 1.變壓器:

(1)功用:改變(升高或降低) 電壓的裝置 (2)構造:由鐵芯和繞在鐵芯上的兩組線圈組成

 :輸入交流電的線圈(圈數 N1)  :輸出交流電的線圈(圈數 N2)

(3)原理: 和  。  改變圈數比(>1 或<1),可調節輸出電壓

 圈數多的線圈,其電壓 。(仍為 ;頻率 ) 通過線圈 上方時

通過線圈 下方時 感應電流方向

檢流計偏向 感應電流 大小比較 落下的時間

場磁鐵 電樞

集電環 電刷

直流 發電機

交流 發電機

(4)說明例:

(5)整流變壓器:兼具變壓及整流二種功能   將交流電變成直流電  改變電壓

 範例解說

1.曉華想利用自製變壓器使 AC110V、60Hz 電壓轉換成 55V,若輸入端線圈繞了 10 圈,則:

 那麼輸出端的線圈應該要繞幾圈? 圈。

 輸出的電流為 AC 或 DC? ;頻率為 Hz。

 發電機 1.發電機:

(1)功用:發電機是 轉成 的裝置 (2)發明者:法拉第

(3)主要構造:

 場磁鐵  電樞  集電環  電刷  直流發電機  交流發電機

原線圈 副線圈

原線圈 副線圈

原線圈 副線圈

V

1

V

2

N

1

N

2

原線圈 副線圈

原線圈 副線圈

原線圈 副線圈

V

1

V

2

N

1

N

2

副線圈圈數 輸出電壓 原線圈圈數

輸入電壓

2 2

1 N

V N

V1

1 1 2

2

V

N VN

(5)電流大小與方向討論:

 直流發電機:  交流發電機:

(6)電動機與發電機比較:

2.簡易發電機:

(1)搖動式手電筒:

此手電筒使用時,需 。其內的磁鐵會來回通過線圈,以產生 。

(2)自製發電機:

當施力在曲柄狀的引線,使線圈快速轉動時,檢流計上的指針會輕微偏轉,顯示有電 流產生。

裝置 電能轉成力學能 力學能轉成電能

構造 場磁鐵 電樞 集電環 電刷

場磁鐵 電樞 集電環 電刷 原理

說明 電生磁的應用 磁生電的應用

種類 交流與直流電動機 交流與直流發電機

感應電流愈大:

 電樞匝數愈多

 轉速愈快

 場磁鐵磁場愈強

 電樞繞鐵芯 感應電流愈大:

 電樞匝數愈多

 轉速愈快

 場磁鐵磁場愈強

 電樞繞鐵芯

法拉第 戴維

法拉第 戴維

 範例解說

1.( )下圖為一發電機的簡圖,線圈沿順時鐘方向轉動,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感應電流的大小與線圈轉動速率無關 (B)本裝置為直流發電機 (C)本裝置主要目的是將電能轉換為力學能

(D)線圈的圈數增加,感應電流愈大。

2.下圖為一發電機的簡圖,若使線圈沿順時鐘方向轉動,則:

 此發電機為 發電機(交流或直流)

 此時 ab 段導線中的電流方向如何? (A)b 流向 a (B)a 流向 b (C)無電流產生。

 法拉第與戴維

戴維是個貢獻卓著的科學家,是法拉第的老師….有人問戴維你一生最大的科學成就是什麼!

戴維說:『 』

課程結束……

※ 佛萊明右手定則

單元主題:發電方式與原理 【第 2-5 節】

 發電的方式 1.發電原理:

(1)發現者:西元 1831 年,英國人 。 (2)原理: 。

 當磁場發生變化時,可以產生電流。

(3)發電的方式:

 利用動力,驅動汽輪機使發電機內的電樞持續轉動  風力、水力,直接驅動汽輪機

 火力、太陽能或核能,加熱水以產生 ,再驅動汽輪機  將太陽輻射能直接轉換成電能

2.發電的比較:

(1)能量轉換的過程:

 核能發電: 能  能  能  能。

 火力發電: 能  能  能  能。

法拉第 1791-1867

 水力發電: 能  能  能。

 風力發電: 能  能  能。

 太陽能發電:

 太陽光電效應: 能  能。

 太陽熱效應: 能  能  能  能。

太陽能電池示意圖 家庭式太陽能集熱器示意圖

(2)發電方式的優缺點:

發電方式 優點 缺點

火力  燃料易取得

 建廠容易

 空氣汙染

 能源轉換效率差

水力

 無污染

 單位成本低

 防洪灌溉

 築壩成本高

 地理限制

 妨礙生態

風力  能源不用進口

 無汙染

 無法 24 小時發電

 土地需求大

 影響生態及環保 太陽能  能源不用進口

 無汙染

 無法 24 小時發電

 土地需求大

 影響生態及環保

核能

 成本低

 燃料運送容易

 無空氣汙染

 熱污染高

 廢料難處理

 若核災變,傷害嚴重

 建廠成本高

 核能 1.放射線:

(1)放射線的發現:

西元 1896 年,法國人 將鈾鹽置於密封的照相底片附近,發現底片會感光,

後來證實是鈾(U)發出放射線所導致。

(2)原子核 :不穩定的原子核放出放射線,直到變成穩定的元素

(3)放射線的種類及性質:英國人 發現  放射線的三個種類與性質:

附記:

 α、β、γ放射線的穿透力比較示意圖:強度 。  α射線以一張紙可阻擋

種類 α射線 β射線 γ射線

本質 氦原子核

電性 帶正電 帶負電 不帶電

穿透力 最弱 中 最強

射線) 或

原子核衰變後 (原子核衰變前

放射線

( ) (

)

B A

個中子 個質子與

含 2 2

2 4 2

He

mC

2

E

mC

2

E

 γ射線以 100 cm 鋼筋混凝土或 20 cm 鉛板可阻擋

 衰變使原子核質量減少(不符合質量守恆),產生新的元素,並產生巨大的能量  通常原子核放出α或 β射線時,都會伴隨放出γ射線。

(4)質能互換:

 提出者:愛因斯坦

 內容:物質與能量能夠互相轉換,稱為「 」。  核反應所減少的質量可以轉變成能量

 質能互換公式:

 核能發電 1.核能發電:

(1)核反應:

 核衰變:有些同位素的原子核,會放出放射線,直至穩定  說明例,原子核釋出一個α粒子時:( ) 其原子序變化? ;質量數變化? 。  α或β衰變發生時,都會放出 射線

符號 E m C

單位



B

A

 

 

光速的平方 減少的質量

能量  

2 2 16 8

2

3 10 9 10

C m

m m E

m m

mC E

B

A 或

J

貝克勒 法國 Antoine

Henri Becquerel, 1852~1908

拉塞福 紐西蘭 Ernest

Rutherford 1871~1937)

 核分裂:大原子核分裂成小原子核,如: 。  核融合:二個小原子核融合成大原子核,如: 。

(2)核能發電:

 核反應燃料:3~5 ﹪的 。( )

 核能:在核反應器中,利用 方式產生熱能,使水變成水蒸氣,以推動 汽輪機,帶動發電機而發電

 慢中子撞擊鈾-235 使原子核發生 反應 (鈾礦,含 U-235 含量 % )

 發電基本原理:

質量數守恆 原子序守恆

1公克的鈾-235完全分裂後所產生的能量:

和燃燒 2000公斤的石油,

或 3000公噸的煤炭的能量,

或是看 23 萬小時電視(100瓦特)的電能是相同的。

 核反應器內的控制棒材質含有 或 ,可以吸收多餘的中子,避免 太多的中子撞擊 U-235 而造成過度的連鎖反應。

 反應爐外圍有 1 至 2 公尺厚的鋼筋混凝土圍阻體,防止輻射線外漏。

 核廢料仍有放射性,需要妥善處理

 台灣目前有 座運轉中的核能電廠

 範例解說

1.如圖所示,α、β、γ放射線分別沿著如圖的軌跡,射入兩磁極中間,則三射線所受磁力 的方向為何?

2.( )下列有關核能發電的敘述,何者錯誤?

(A)核燃料可產生比同質量的煤或石油更多的能量

(B)核電廠的反應爐須使用能阻擋放射線的圍阻體來遮蔽

(C)核燃料中具放射性的原子經核反應後,變成不具放射性的原子 (D)為了抽取大量水以冷卻發電機組,核電廠常建立於海邊或河邊。

3. 1 公克的物質若完全轉換成能量,相當於 焦耳。

4.a 公克的 A 原子若發生衰變時,衰變成 b 公克的 B 原子及放出 c 公克的放射線。則轉換 的能量為 焦耳。

射線 α β γ

偏向

5.( )有一不穩定的放射性元素 原子核在衰變過程中,只放出α 射線(α= )。

下列何者為 原子核衰變後之 Z 原子核?( 之左上角數字為該 X 原子核中 質子數與中子數之和,左下角數字為該原子核中的質子數)

(A) (B) (C) (D) 。

課程結束……

238

X

92 24

He

238

X

92 23892

X

234

Z

90 23488

Z

23690

Z

23688

Z

單元主題:常用的能源

 自然資源 1.自然資源:

(1)自然資源:在自然界中,人類所能利用的物質與能量

(2)再生能源與非再生能源:依能源是否能 區分

 能源: ,可源自 與 。

 再生能源:取之於自然,生生不息。

 、 、 、 、 、 。  非再生能源:存量有限,日漸枯竭,難以再生。

 、 、 、 。

(3)初級能源與次級能源:依能源 區分  初級能源:天然形成,不需轉化就能使用

 次級能源:將初級能源轉化而成  如: 、 、 。

 非再生能源 1.非再生能源:

(1)非再生能源: (煤、石油、天然氣)和鈾礦 (2)煤:

 成因:古代石炭紀(2~3 億年前) 遺骸埋在地下沉積物  經由長時間 、 形成的

 成份:主成分 及 其他元素。

 含碳量愈高,燃燒釋放熱量愈多  主要用於火力發電  比較:煤是古代植物轉變而成;木炭是木材經而 形成的

(3)石油與天然氣:

 成因:古代 和 遺骸埋在地下沉積物  經由長時間 、 形成的

 石油成分:主成分 ;及 其他元素。

 天然氣成分 :主成分 可燃性氣體  俗稱 。

2.石油的分餾:

(1)分餾原理:成分物質 不同而分離

 分餾為 變化  採 溫度收集,收集物為 物 (2)分餾塔收集物之沸點高低(碳數多寡):

(3)比較:

分餾 蒸餾 乾餾

反應變化 熱量變化

原理 成份物質

沸點差異

成份物質 沸點差異

有機化合物 的裂解

應用 混合物分離法 混合物分離法

實例 石油分餾 海水淡化 木炭製作

說明 收集物為混合物 收集物為純物質

A

B

C

D

E F A

B C D E F

殘餘產物、瀝青

煉油氣、液化石油氣燃料 石油醚、輕油、汽油 煤油、航空汽油 柴油

石蠟、潤滑油 原油蒸發物

G G

火爐

原油

A A

B B

C C

D D

E E F F A

A B B C C D D E E F F

殘餘產物、瀝青

煉油氣、液化石油氣燃料 石油醚、輕油、汽油 煤油、航空汽油 柴油

石蠟、潤滑油 原油蒸發物

G G G

G

火爐

原油

沸點參考:

汽油:30~200℃;柴油:250~400℃

沸點愈高 碳數愈多 沸點愈低 碳數愈少

沸點愈高

碳數愈多

沸點愈低

碳數愈少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