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簡介

6 光伏電池(Photovoltaic cell,簡稱PV cell),其中的photo即表示光(light)

7 (Grid-Connected PV System, Si)(電力電子技術)。

7. 1991年Prof. M. Graëtzel發表DSSC[2]。

8. 1992年起歐美、日各國推動PV補助獎勵。

9. 2000年 建材一體型太陽電池應用(BIPV)。

太陽電池的種類繁多,依半導體材料的種類區分(表2-1),除有前

8

9

板內,形成p-n接面。p-n接面是由帶正電的施體離子與帶負電的受體 離子所組成,由正、負離子的存在,在此區域內形成一個內建電位 (built-in potential)。此內建電位驅動原存在於此區域內的可移動載子 分別向兩端移動,使得此區域的流動載子被驅離該區域,故稱之為空 乏區(depletion region)。

當太陽光照射具有p-n 結構的半導體時,光子所提供的能量,可 是以矽質材料為主的單結晶矽(single crystal silicon)、多晶矽

(polycrystalline silicon)和非晶矽(amorphous silicon,簡稱a-Si)太陽電池,

如表2-1所示。

由於材料特性上的限制,結晶矽太陽電池的轉換效率幾乎已經達

10 的新型太陽電池,稱之為「染料敏化太陽電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DSSC)」。

11

1985年,隨著瑞士洛桑工業研究所的科學家Micheal Graëtze 教授 等人,首次使用高表面積半導體電極(如奈米晶二氧化鈦電極)進行敏 化研究[2-3],在1991年,M. Graëtze等人發表了一種成本低,轉換效 率可以達到大約7% 的太陽能電池[4],他們使用銳鈦礦晶型(Anatase) 的奈米TiO2顆粒製備半導體薄膜,近年來更將染料敏化太陽電池的光

12

率 4.9%[5]。

5. 2001 年,K. Hara et al.發表有機染料”香豆素”(Coumarin)之 DSSC,

效率 5.6%。 ITO(Indium Tin Oxide) 薄膜。半導體電極是在基板上均勻塗佈上一層

13

奈米等級之二氧化鈦。

染料敏化過程中,使奈米半導體電極上的 TiO2奈米粒周圍均勻 地吸附可以吸收太陽光的有機染料。通常此有機染料是採用含有釕離 子的錯合物,如 ruthenium polypyridyl complex。可將含多孔性塗佈層 浸入含有釕之染料、花青素或綠色的葉綠素等染料溶劑內。電解質溶

DSSC的工作原理的示意圖,如圖2-4,染料(D)吸附在TiO2電極 上,當光照射到染料時,染料中的電子由基態至激發態(D*),隨後電

14

15 漬法(Dipping)、化學氣相沉積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

真空蒸鍍法(Vacuum coating)、真空建設法(Sputtering)等。這些製程方

16

17

18

19

20

有很強的敏化作用。

2. 磷酸多吡錠釕:由 M. Graëtzel 等人發現,磷酸機團的附著能力 較羧酸強,在水中(ph=0~9)也不會脫落,但激發態壽命較短。

3. 純有機染料:純有機染料不含中心金屬離子,包括聚甲川染料、

氧雜蔥類染料以及一些天然染料。純有機染料的種類繁多,成本 較低,便於進行結構設計且電池循環易操作,但是純有機染料 DSSC 的光電轉換效率偏低,且染料的穩定性也是個問題。

天然染料中可行光合作用的色素,詳述如下:

1. 葉綠素-α(Cholorophyll α):是綠色植物將輻射能轉變為化 學能的主要色素。葉綠素-α 溶解在有機溶液中具有兩個光 吸收峰,分別在 430nm 和 660nm。

2. 葉綠素-β(Cholorophyll β):葉綠素-β 溶解在有機溶液中具 有兩個光吸收峰介於葉綠素-α 中,分別在 450nm 和 640nm。

3. β-胡蘿蔔素(β-Carotene):普遍大量存在於蔬果中,屬於 胡蘿蔔素一種,這類色素為橘黃色,具有 450-470nm 的強吸 收波段與 280nm 附近的弱吸收波段。

21

22

2-5 電紡絲(Electrospinning)

23

電氣紡絲的原理最早被發現是在1900年,當時人們將熔融狀態的 封蠟(Sealing Wax)置於一個高壓電場中,便發現會有固態的纖維由高 壓端被射出,最後沈積在接地點形成薄膜狀沈積物。

西元1934年Anton Formhals發明的電氣紡絲技術是現今奈米纖維 的先驅,電氣紡絲是採用高壓電場的帶電荷噴嘴,將高分子聚合體溶 液之紡絲溶劑揮發乾燥後,形成奈米纖維網材,如圖2-5。嚴格來說,

奈米纖維是次微米級纖維的不織布材,可應用於靜電紡絲製成奈米纖 維網材,如:各種高分子天然、合成和生物可分解之聚合體。電氣紡 絲雖在70多年前就被發現,但直至20世紀末,搭上奈米科技的潮流才 開始受到重視,其中又以過濾、生醫、感測為主要應用領域。

電氣紡絲纖維直徑是1-100nm的纖維,約為人類頭髮千分之一,

其特點為高孔洞性、比表面積大(物體的表面積與體積之比稱為比表 面積),導致其表面能和活性增加,從而產生小尺寸效應、表面與界 面效應等。在物化性質方面表現獨特的優越性,可進一步應用於生醫 領域,其中又以藥物控制釋放、組織工程及創傷敷材為主。近年來電 氣紡絲在細胞生長支架的領域的研究應用有大幅增加的趨勢。

24 造出輕薄的不織布型態薄膜[12]。1970年任職於Dupont 的Baumgarten 發表了一系列利用高速攝影儀拍下的電紡相片,使得電紡的過程及其

25

26

1. 纖維尺寸可達奈米級。

2. 纖維結構及直徑大小可由溶液黏度(Solution Viscosity)、電場強度 (Electric Field Intensity)等變因精準調控。

3. 成形後的不織布薄膜相當適合當作藥物載體,可加入抗生素 (Antibiotics)或生長因子(Growth Factor)等功能性載子,加強薄膜 的功能性。

4. 電氣紡絲技術是屬於單一加工過程(Single Process)[19-20]。

此外,電氣紡絲還具備有具有特高之纖維表面積,在催化劑或生 37.5mL 的 DMF 中,在工作電壓 15kV、流速 60μl/min,工作距離 10cm 進行電紡[21-25]。

2006 年 Hong 電紡絲法用於 DSSC 中將 PVA 粉末加到 95 度的去

27

梨子水中,以磁石攪拌,當 PVA 完全溶解時, 此時的溶液為透明義 體,將其降溫至 40 度,加入適量醋酸鋅和冰醋酸(用來調整容易的 pH 值到 6),再以磁石攪拌 20 分鐘, 將含氧化鋅前驅物的 PVA 容易加 進針筒中準備電紡絲實驗[26]。

2-6 高分子材料

2-6-1 聚醋酸乙烯酯(Polyvinyl acetate,PVAc)

1912 年 Dr. Fritz Klatte 發現聚醋酸乙烯酯(Polyvinyl acetate,簡稱 PVA 或 PVAc)是一種有彈性的合成聚合物。聚醋酸乙烯酯是醋酸乙烯 酯(VAM)的聚合製備而成,化學式為(C4H6O2)n,易溶於有機溶劑中,

如:酮、酯、氯碳化氫、甲醇、甲苯…等。

聚醋酸乙烯酯以在水中的乳劑的形式,作為多孔材料,特别是木 材的黏著劑出售。它是最常用的木材用膠,被稱作白膠水(白膠漿)。

白膠水也用廣泛用於黏合其他材料,如纸、衣料…等。聚醋酸乙烯酯 的主要物性為表 2-2。

2-6-2 聚乙二醇 (Polyethylene oxide, PEO)

聚乙二醇(Polyehtylene oxide)是一種線狀或枝狀以及中性的高分

28

PEG(polyethylene glycol),而大於兩萬者則稱為PEO(polyethylene oxide)。

聚乙二醇擁有很特殊的溶解特性,其可溶於水以及大多的有機溶 劑當中,像是甲苯、乙醇、丙酮等等,但不溶於己烷。有趣的是,與 其相似結構的聚合物,如poly(methylene oxide, HO-(C-O)n-OH)及 poly(propylene oxide, HO-(C-C-C-O)n-OH)等均無法溶於水中,因此可 以看出聚乙二醇重複鏈段(C-C-O)n 具有獨特的雙親性質。而聚乙二 醇的溶解度與溫度則呈現反比關係,其濁點(cloud point)大約為100℃,

因此當溶液升溫至100℃時,聚乙二醇在溶液中便會開始析出。另外 在溶液中額外加入鹽類或者有機物也會使得濁點下降。比如當溶液中

29

含有40%的propylene oxide 時,則會讓濁點下降至37℃。

2-7 光電轉化效率的測定

習慣上,將白光下的能量轉換效率稱為總能量轉換效率,而單色 光下的能量轉換效率用表示 ( ),其中()為波長。

入射單色光子-光電轉化效率(monochromatic incident

photo-to-electron conversion efficiency,IPCE),定義為外電路中產生 的電子束(ne)與總的入射單色光子數(np)之比。其數學表達式為:

填充因子(Fill factor,F.F.):電池具有最大輸出功率(P )時的電opt

30

31

2-7-1 空氣質量

空氣質量(Air Mass ,AM)如圖 2-8 所示,定義為太陽輻射經大氣 圈所通過的質量[27]。

1 cos( )

AM  (4)

從天頂垂入射稱為 AM1.0,大氣圈外為 AM0,而 AM1.5 約為距 離天頂 48 度的空氣質量。

AM1.0 與 AM1.5 光譜能量分布情形,並與 6000K 之黑體幅射光 譜能量分布比較,如圖 2-9 所示。

32

表 2-1 太陽能電池種類 Solar cells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CdS、CdTee 10~12%

3 elements CuInSe2 10~12%

Nanotechnology and organic semiconductors

TiO2、ZnO 1%

表 2-2 不同電極之 DSSC 的光電性質[7]

Counter electrode Platinum Carbon ITO Glass

Voc/mV 495 485 370

Isc/μA 1700 850 260

33

表 2-3 聚醋酸乙烯酯主要物性 標準

比重 1.2

軟化點(℃) 55

溶融點(℃) 88

接著力(kg/cm2) 200

耐水度 100

34

圖2-1光伏效應

圖 2-2 矽基材太陽能電池

圖 2-3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基本構造

35

圖 2-4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工作原理[4]

圖 2-5 電氣紡絲法示意圖[28]

36

圖 2-6 泰勒錐[28]

圖 2-7 太陽能電池輸出電壓與電流之特性曲線

37

圖 2-8 太陽輻射與空氣質量關係[27]

圖 2-9 不同條件下太陽光譜能量分布[27]

3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