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民國一零一年九月

本人於 101 年 8 月 29 日至 9 月 2 日參加由國際中國語言學學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hinese Linguistics)的第 20 屆國際學術研討會(The 20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ACL),此次研討會由香港理工大學主辦。研討會集合了許多來 自世界各地研究中國語言學的學者,會中也有不少來自台灣的教授及學生。與會 學者從中國語言學的各個面向,作研究的分享與交流。三天的研討會,讓參與研 討會的成員享受了一次豐富的學術饗宴。

在開幕式中,學會主席李豔惠教授(Prof. Audrey Li)特別指出,本屆的研討會 原訂於 6 月間於倫敦舉行,因故改為 8 月舉行,並由香港理工大學臨危授命,接 下了主辦的重擔,此次研討會也因此能順利的舉行。李豔惠教授對香港理工大學 的勇氣、努力與效率表達了敬意與謝意。

本次研討會議程的安排精彩而豐富。大會邀請了 4 位演講嘉賓(Keynote speaker)及 9 位特邀講者(Invited speaker)。另外,7 場平行場次的口頭分組報告及 4 場海報展示則包含了 175 篇論文發表。同時,為慶祝學會 20 週年慶,也邀請 了 1994 年及 1998 年獲得青年學者獎(Young Scholar Award)的得主返會演講。此 次研討會的另一特點是舉辦了 4 場工作坊及論壇,讓與會學者對議題作更深入的 交流與討論。

研討會的 4 位演講嘉賓皆為在中國語言學界的著名學者,分別為李豔惠教授 (Prof. Audrey Li),講題為 Argument Licensing。林燕慧教授(Prof. Yen-Hwei Lin),

講題為 Variation in Standard Mandarin Loanword Adaptation。譚力海教授(Prof.

Li-Hai Tan),講題為 Brain Systems Responsible for Chinese Language Processing,

及朱慶之教授(Prof. Qingzhi Zhu),講題為 On the Main Tasks and Basic Methods of Buddhist Chinese Studies。精彩的演講內容讓與會者收穫豐富。

會中 7 場的口頭分組報告分成 6 至 8 個平行場次進行,讓與會者依興趣選擇 參加。發表的論文中有許多篇是來自台灣的研究,顯示台灣的學者及學生積極參 與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研究成果。而 4 場的海報展示,讓作者在作品前和與會者 進行面對面的說明及討論,其中也包括了來自台灣的研究。近距離的互動不僅讓 與會者對各個研究展示有更清楚的瞭解,也讓各研究發表者能獲得和與會者即時 交流的機會。

本人的口頭報告安排在 8 月 30 日下午,此次發表的論文題目是 Preferred Argument Structure in Mandarin Child Language。本研究的目的有二:一是分析漢

2

3

語兒童語料以檢視其是否呈現 Preferred Argument Structure(Du Bois, 1987,

2003),二是探討 Everett (2009)所提出關於 Preferred Argument Structure 的解釋,

探討此一解釋是否能夠說明漢語兒童語料所呈現的結果。本人的論文獲得了不少 與會學者正面的回應,一些意見及問題也對我繼續發展本篇論文有很大的幫助。

尤其是與香港中文大學李行德教授的討論更是得到寶貴的收穫。

此次參加 IACL-20 不僅有機會發表本人的研究成果之外,也有機會與不同 領域、不同國家的學者做學術討論與分享,是次很有意義、很豐富的學術交流經 驗。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