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沙丘剖面量測結果

6.1 沙籬配置量測

本研究乃於人工沙丘區取三處的沙籬隔區為沙丘剖面測量之樣 區,三處沙籬隔區分別標示為沙籬隔區 I(見圖 5.6)、沙籬隔區 II(見 圖 5.7)、沙籬隔區 III(見圖 5.8)

人工沙丘區因已設置約略垂直於灘線之沙籬,而使各沙籬隔區間 呈條狀沙丘,各隔區間有出現沙脊,並有草木植物附生得使沙丘漸趨 安定。於近海側之沙籬隔區端部,因台階型海灘特性及有設置平行於 海岸線之橫向沙籬,致使其高程剖面出現約 2.0

m

~3.0

m

的落差。而由 圖 3.7 知曉新竹香山外海之最多風向為東北東;沙籬之方向為

N30oW,其與最多風向之夾角約為 75o;各沙籬隔區間所出現之沙脊 約垂直於沙籬, 沙脊方向為 N53oE 約與最多風向ㄧ致。

若風向在主風向左右 15°範圍內變化,不致影響堆沙效果。若籬 的方向與主風向呈 30°之交角時,可誘導飛沙沿籬的方向移動。

6.2 沙籬隔 沙籬隔 沙籬隔區之沙丘高程量測 沙籬隔 區之沙丘高程量測 區之沙丘高程量測 區之沙丘高程量測

本研究乃於人工沙丘區取三處的沙籬隔區為沙丘剖面測量之樣 區,三處沙籬隔區分別標示為沙籬隔區 I、沙籬隔區 II、沙籬隔區 III

(見圖 4.7),自 2005 年 7 月至 2006 年 6 月進行一連串之沙丘剖面野 外實測;根據所量測之高程剖面進而繪製出月份與剖面面積之關係 圖,

6.2.1 沙籬隔區

沙籬隔區沙籬隔區沙籬隔區 I 高程之季節性變化高程之季節性變化高程之季節性變化高程之季節性變化

由 2005 年 7 月第一次觀測結果得知,由測站開始沙丘高程急劇 下降,在 10

m

處形成一高度約 0.4

m

之沙丘;之後高程緩緩下降,在 58

m

處形成一高度約 0.56

m

之沙丘,最後下降延伸至海平面。由於 9 月 30 日~10 月 3 日經過編號 200519 號龍王強烈颱風影響,帶來大量 沙源,所以 10 月份觀測結果沙丘高程有明顯上升,但外觀並無重大 改變。12 月~1 月間,由於冬北季風持續增強,1 份月觀測結果高程 也有明顯上升。接下來幾個月份沙丘高程變化不大,但是由於周圍風 力發電機施工廢沙傾倒影響,測站前沙丘位置都有明顯升高。圖 6.1~

圖 6.8 為沙籬隔區 I 所觀測之高程剖面。

-1.0 0.0 1.0 2.0 3.0 4.0 5.0

0 20 40 60 80 100 120

Distance (m)

Elevation (m)

Windbreak

ZoneⅠ(2005.07.14)

Forshore Volume=162 m

3

/m

-1.0 0.0 1.0 2.0 3.0 4.0 5.0

0 20 40 60 80 100 120

Distance (m)

Elevation (m)

ZoneⅠ(2005.10.06) Windbreak

Forshore Volume=231 m

3

/m

圖 6.1 沙籬隔區 I 之剖面(2005.07.14) 圖 6.2 沙籬隔區 I 之剖面(2005.10.06)

-1.0 0.0 1.0 2.0 3.0 4.0 5.0

0 20 40 60 80 100 120

Distance (m)

Elevation (m)

Windbreak ZoneⅠ(2005.12.08)

Forshore Volume=203 m

3

/m

-1.0 0.0 1.0 2.0 3.0 4.0 5.0

0 20 40 60 80 100 120

Distance (m)

Elevation (m)

Windbreak

Forshore ZoneⅠ(2006.01.12)

Volume=209 m

3

/m

圖 6.3 沙籬隔區 I 之剖面(2005.12.08) 圖 6.4 沙籬隔區 I 之剖面(2006.01.12)

-1.0 0.0 1.0 2.0 3.0 4.0 5.0

0 20 40 60 80 100 120

Distance (m)

Elevation (m)

ZoneⅠ(2006.02.21) Windbreak

Forshore Volume=177 m

3

/m

-1.0 0.0 1.0 2.0 3.0 4.0 5.0

0 20 40 60 80 100 120

Distance (m)

Elevation (m)

ZoneⅠ(2006.03.30) Windbreak

Forshore Volume=188 m

3

/m

圖 6.5 沙籬隔區 I 之剖面(2006.02.21) 圖 6.6 沙籬隔區 I 之剖面(2006.03.30)

-1.0 0.0 1.0 2.0 3.0 4.0 5.0

0 20 40 60 80 100 120

Distance (m)

Elevation (m)

ZoneⅠ(2006.04.25) Windbreak

Forshore Volume=175 m

3

/m

-1.0 0.0 1.0 2.0 3.0 4.0 5.0

0 20 40 60 80 100 120

Distance (m)

Elevation (m)

ZoneⅠ(2006.05.27) Windbreak

Forshore Volume=167 m

3

/m

圖 6.7 沙籬隔區 I 之剖面(2006.04.25) 圖 6.8 沙籬隔區 I 之剖面(2006.05.27)

6.2.2 沙籬隔區

沙籬隔區沙籬隔區沙籬隔區 II 高程之季節性變化高程之季節性變化高程之季節性變化 高程之季節性變化

由 2005 年 7 月第一次觀測結果得知,由測站開始緩緩下降,在 50

m

處形成一高度約 0.18

m

之沙丘,之後高程上升至 3.82

m

在 60

m

處 形成第 2 個高約 0.3

m

之沙丘,然後高程上升至 4.34

m

在 80

m

處形成 第 3 個高約 0.8

m

之沙丘,最後高程下降至海平面。7 月~10 月間,由 於地理關係影響,此區域受到颱風影響不大,所以高程有些微上升,

沙丘外觀沒有明顯變化;12 月份由於風力吹蝕,導致第 3 個沙丘倒 塌與第 2 個沙丘在 60

m

處形成一個新沙丘;接下來幾個月高程與外 觀皆無明顯變化;而 3 月份~5 月份觀察結果高程急遽下降,是由於 3 月~5 月為東北季風與西南季風交替期,大量沙粒被陸風吹向大海;

再加上波浪侵蝕前灘,導致高程剖面明顯下降,但外觀並沒有被影 響。圖 6.9~圖 6.16 為沙籬隔區 II 所觀測之高程剖面。

-1.0 0.0 1.0 2.0 3.0 4.0 5.0 6.0

0 20 40 60 80 100 120

Distance (m)

Elevation (m)

Forshore ZoneⅡ(2005.07.14) Windbreak

Volume=345 m

3

/m

-1.0 0.0 1.0 2.0 3.0 4.0 5.0 6.0

0 20 40 60 80 100 120

Distance (m)

Elevation (m)

Forshore ZoneⅡ(2005.10.06) Windbreak

Volume=350 m

3

/m

圖 6.9 沙籬隔區 II 之剖面(2005.07.14) 圖 6.10 沙籬隔區 II 之剖面(2005.10.06)

-1.0 0.0 1.0 2.0 3.0 4.0 5.0 6.0

0 20 40 60 80 100 120

Distance (m)

Elevation (m)

Forshore ZoneⅡ(2005.12.08) Windbreak

Volume=356 m

3

/m

-1.0 0.0 1.0 2.0 3.0 4.0 5.0

0 20 40 60 80 100 120

Distance (m)

Elevation (m)

Windbreak

Forshore ZoneII(2006.01.12)

Volume=347 m

3

/m

圖 6.11 沙籬隔區 II 之剖面(2005.12.08) 圖 6.12 沙籬隔區 II 之剖面(2006.01.12)

-1.0 0.0 1.0 2.0 3.0 4.0 5.0 6.0

0 20 40 60 80 100 120

Distance (m)

Elevation (m)

Forshore ZoneⅡ(2006.02.21) Windbreak

Volume=335 m

3

/m

-1.0 0.0 1.0 2.0 3.0 4.0 5.0 6.0

0 20 40 60 80 100 120

Distance (m)

Elevation (m)

Forshore ZoneⅡ(2006.03.30) Windbreak

Volume=332 m

3

/m

圖 6.13 沙籬隔區 II 之剖面(2006.02.21) 圖 6.14 沙籬隔區 II 之剖面(2006.03.30)

-1.0 0.0 1.0 2.0 3.0 4.0 5.0 6.0

0 20 40 60 80 100 120

Distance (m)

Elevation (m)

Forshore ZoneⅡ(2006.04.25) Windbreak

Volume=164 m

3

/m

-1.0 0.0 1.0 2.0 3.0 4.0 5.0 6.0

0 20 40 60 80 100 120

Distance (m)

Elevation (m)

Forshore ZoneⅡ(2006.05.27) Windbreak

Volume=203 m

3

/m

圖 6.15 沙籬隔區 II 之剖面(2006.04.25) 圖 6.16 沙籬隔區 II 之剖面(2006.05.27)

6.2.3 沙籬隔區

沙籬隔區沙籬隔區沙籬隔區 III 高程之季節性變化高程之季節性變化高程之季節性變化高程之季節性變化

由 2005 年 7 月第一次觀測結果得知,0

m

~10

m

高程急劇下降,

隨後行成 2 個小沙丘,之後高程緩緩下降,在 60

m

處又上升形成一 個約 1.5

m

之沙丘,最後高程逐漸下降至海平面;7 月~10 月間,由於 風強力侵蝕,造成 28

m

處沙丘消失,80

m

處之沙丘則變為較為陡峭;

隨著風力持續增強沙丘外觀有明顯之改變,1 月份所觀察之結果,在 30

m

處形成一個寬約 20

m

之沙丘,而原本 80

m

之沙丘則轉變為在 50

m

、70

m

處之沙丘,至 3 月份為止沙丘並無顯著改變;而 4 月份~5 月份觀察結果高程急遽下降,是由於 3 月~5 月為東北季風與西南季 風交替期,大量沙粒被陸風吹向大海;再加上波浪侵蝕前灘,導致高 程剖面明顯下降,但外觀並沒有被影響。圖 6.17~圖 6.24 為沙籬隔區 III 所觀測之高程剖面。

-1.0 0.0 1.0 2.0 3.0 4.0 5.0

0 20 40 60 80 100 120

Distance (m)

Elevation (m)

ZoneⅢ(2005.07.14)

Forshore Windbreak

Volume=298 m

3

/m

-1.0 0.0 1.0 2.0 3.0 4.0 5.0

0 20 40 60 80 100 120

Distance (m)

Elevation (m)

Forshore ZoneⅢ(2005.10.06) Windbreak

Volume=285 m

3

/m

圖 6.17 沙籬隔區 III 之剖面(2005.07.14) 圖 6.18 沙籬隔區 III 之剖面(2005.10.06)

-1.0 0.0 1.0 2.0 3.0 4.0 5.0

0 20 40 60 80 100 120

Distance (m)

Elevation (m)

Forshore ZoneⅢ(2005.12.08) Windbreak

Volume=293 m

3

/m

-1.0 0.0 1.0 2.0 3.0 4.0 5.0

0 20 40 60 80 100 120

Distance (m)

Elevation (m)

Windbreak

Forshore ZoneIII(2006.01.12)

Volume=296 m

3

/m

圖 6.19 沙籬隔區 III 之剖面(2005.12.08)圖 6.20 沙籬隔區 III 之剖面(2006.01.12)

-1.0 0.0 1.0 2.0 3.0 4.0 5.0

0 20 40 60 80 100 120

Distance (m)

Elevation (m)

Forshore ZoneⅢ(2006.02.21) Windbreak

Volume=309 m

3

/m

-1.0 0.0 1.0 2.0 3.0 4.0 5.0

0 20 40 60 80 100 120

Distance (m)

Elevation (m)

Forshore ZoneⅢ(2006.03.30) Windbreak

Volume=313 m

3

/m

圖 6.21 沙籬隔區 III 之剖面(2006.02.21)圖 6.22 沙籬隔區 III 之剖面(2006.03.30)

-1.0 0.0 1.0 2.0 3.0 4.0 5.0

0 20 40 60 80 100 120

Distance (m)

Elevation (m)

Forshore ZoneⅢ(2006.04.25) Windbreak

Volume=158 m

3

/m

-1.0 0.0 1.0 2.0 3.0 4.0 5.0

0 20 40 60 80 100 120

Distance (m)

Elevation (m)

Forshore ZoneⅢ(2006.05.27) Windbreak

Volume=162 m

3

/m

圖 6.23 沙籬隔區 III 之剖面(2006.04.25)圖 6.24 沙籬隔區 III 之剖面(2006.05.27)

6.2.4 綜合觀察

綜合觀察綜合觀察綜合觀察

由觀測結果發現沙籬隔區 I 與沙籬隔區 II、沙籬隔區 III 差異甚 大,由觀察周圍環境得到以下結論:

1. 由於沙籬隔區 I 其地理位置相距沙籬隔區 II、沙籬隔區 III 約 30

m

, 且沙籬隔區 I 之沙籬長度較短,導致有明顯變化。

2. 沙籬隔區 I 附近正在新建風力發電機,而此工程所挖出之廢棄沙,

影響到沙籬隔區 I 之變化。

3. 沙籬隔區 II、沙籬隔區 III 兩區地理位置較為相近,所受到氣候影 響也就較為相似。

而沙丘剖面面積均以初次測量為基準,觀察其剖面面積之變化,

以上成果可作為日後觀察沙丘剖面變遷用。

6.3 沙籬隔 沙籬隔 沙籬隔區 沙籬隔 區 區沙丘 區 沙丘 沙丘 沙丘單位寬度之 單位寬度之 單位寬度之體積 單位寬度之 體積 體積 體積

將沙籬隔區 I、沙籬隔區 II、沙籬隔區 III 所量測高程之數據,匯 入 AutoCAD,使圖形閉合併計算出該圖形面積,即為該區域內單位 寬度之體積,此項調查之總結果彙整於表 6.1。

就沙籬隔區 I 而言,2005 年 10 月由於受到颱風影響,7 月份單 位寬度之體積 162(m

3

/m)升高至 10 月份 231(m

3

/m),接下來隨著東北 季風持續增強影響,12 月份單位寬度之體積由 166(m

3

/m)升高至 2006 年 1 月份 209(m

3

/m),其餘月份變化不大,單位寬度之體積介於 167(m

3

/m)至 188(m

3

/m)之間,表示攔沙籬發揮效用;圖 6.25 為沙籬隔 區 I 單位寬度之體積變化。

沙籬隔區 II、沙籬隔區 III 二處所量測結果變化不大,沙籬隔區 II 單位寬度之體積介於 345(m

3

/m)至 355(m

3

/m);沙籬隔區 III 單位寬 度之體積介於 285(m

3

/m)至 313(m

3

/m),表示攔沙籬發揮效用,唯有 4 月份~5 月份間面積驟降,沙籬隔區 II 單位寬度之體積由 332(m

3

/m) 劇降為 164(m

3

/m);沙籬隔區 III 單位寬度之體積由 313(m

3

/m)劇降為 158(m

3

/m),由圖 3.9 得知造成此因素的原因是由於波浪週期差異與 西南季風影響造成沙被波浪帶出大海,導致沙丘單位寬度之體積明顯 的下降。此後波浪週期降低,風沙沉積作用較為明顯,使得

沙籬隔區 II、沙籬隔區 III 沙丘單位寬度之體積慢慢回升,最終測量

沙籬隔區 II 沙丘單位寬度之體積為 203(m

3

/m),沙籬隔區 III 沙丘單 位寬度之體積為 162(m

3

/m);圖 6.26 為沙籬隔區 II、沙籬隔區 III 單 位寬度之體積變化。

表 6.1 單位寬度體積之調查總結果彙整

Time Volume

2005 07/14

2005 10/06

2005 12/08

2006 01/12

2006 02/21

2006 03/30

2006 04/25

2006 05/27 Zone I(m3/m) 162 231 166 209 177 188 175 167 Zone II(m3/m) 345 350 356 347 355 332 164 203 Zone III(m3/m) 298 285 293 296 309 313 158 162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2005/5/28 2005/9/5 2005/12/14 2006/3/24 2006/7/2 Date

Area of longitudinal profile of sand dune(m3/m)

ZoneⅠ

圖 6.25 沙籬隔區 I 沙丘單位寬度體積之變化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2005/5/28 2005/9/5 2005/12/14 2006/3/24 2006/7/2 Date

Area of longitudinal profile of sand dune(m3/m)

Zone II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2005/5/28 2005/9/5 2005/12/14 2006/3/24 2006/7/2 Date

Area of longitudinal profile of sand dune(m3/m)

Zone III

圖 6.26 沙籬隔區 II、沙籬隔區 III 沙丘單位寬度體積之變化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