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四、 討論…

4.2 流速的效應

在只有考慮流速大小的影響下,我們可以選取底質大致相同,但 是流速相差甚大的實驗地點做比較。本研究六次實驗中,KH 與 TK 兩次實驗剛好符合此一條件,其中 KH 因為實驗地點位於港內,因此 流速比較小,TK 則是因實驗地點位於外海,流速較大,且兩地底質 均以淤泥為主。在 KH 與 TK 兩實驗所得之結果,擬以流速剖面、摩

擦速度 u*、粗糙長度 z0、log layer 高度及底部拖曳係數 CD等項各別 討

論。

1、流速剖面:根據公式(1)及公式(2)可知底部應力與流速成正比,造 成流速剖面的斜率也隨著流速增加而遞增。由圖 6 以及圖 7 可以發現 四次實驗均有此趨勢,但是在轉潮及漲潮期間因流速變小且表層與底 層流向不同,造成流速剖面非常混亂,合理的剖面較少,其中 KH 可 能是因為表面淡水在漲潮期間仍然流往退潮方向,而 TK 及 HW1、

HW2 則可能是受到在漲潮期間依然流向退潮方向的淨流所影響,所 以整體來說,一般流速較大之時段的剖面均比流速較小之時段更符合 對數剖面。我們進一步由 KH 和 TK 兩次實驗的比較,發現 TK 的流 速剖面比 KH 好,由此可以推知不同地點中,只要底質相同,當中流 速較大的地點會有比較好的流速剖面。

2、摩擦速度 u*:本文四次實驗結果與 Lueck and Lu (1997)均發現 u* 隨著時間的變化趨勢呈現出規則的潮汐週期,且根據公式(1)可以推算 出 u*與流速呈正相關,所以當流速越大時 u*也越大,再加上本研究四 次實驗之實驗地點的海流均是以潮流為主,且流速相對於潮位有延遲 的現象,造成在潮位最高及最低時流速也最大,因此 u*會隨著潮汐週

期幾乎同步變化是可以預期的,我們可以在圖 9 中發現四次實驗中均 有此一規律性,特別是由圖 8(a)與(b)中更可以明顯發現底質相同的 TK與 KH 兩地,其流速大的 TK 之 u*值比 KH 大約一倍,所以在流 速較大的時段或地點,均會有較大且隨潮汐變化的 u*值。

3、粗糙長度 z0:本研究中因第一個 bin 離海底的高度均在 1.5m 左右,

因此符合條件的資料點較少,造成 z0隨潮汐變化較不明顯,且 z0值 普遍較大(圖 10)。Cheng et al., ( 1999 )指出,因為其觀測資料距離海 底比較近且資料點比較密,所以誤差很小並且有隨潮汐變化的現象。

由 Cheng et al., ( 1999 )又提到,當離海底 1.56m 的流速( U156 )大於 25~30cm s-1時,z0會隨著流速的增加而有呈線性減少的趨勢,其原因 可能為近底層流速大於 25~30cm s-1時,底部邊界層的沈積物會受到 侵蝕磨耗,進而使底部變的較平滑,因此會有較小的 z0;相反的,當 U156 小於 25~30cm s-1時,由於流速太小會造成沈積物開始沈澱與堆 積,造成底部邊界層呈現不規則的沙漣形狀,因此會有較大的 z0值,

所以一樣是淤泥底質的 KH 及 TK,呈現出 KH 之 z0平均值大於 TK 約 3.3 倍的情形,加上 TK 流速較大,所以其本身 z0值也有隨底層流 速增加而減小的趨勢。

4、log layer 高度:log layer 高度與流速剖面的好壞有關,當 log 流速

剖面越接近一直線時,log layer 的高度也就越高,而且 Lueck and Lu (1997)也指出 log layer 高度的變化與潮汐變化一致,在本文圖 12 中也 可以發現,當中以 HW1 和 HW2 的變化比較明顯,但是可迴歸的點數 卻是以 TK 最多,KH 最少且大多為不合理的剖面,可能是因為流速 與 z0值成反比,因而流速比較大的地區 z0值較低,且 z0值較低的地 區其底部較平滑,流速剖面比較好,所以 TK 的 log layer 高度比較高,

且其合理剖面應該比較多,但其使用誤差較大的 600KHz 之 ADCP,

造成合理剖面較少,因此隨潮汐變化趨勢較不明顯。

5、底部拖曳係數 CD:由公式(6)以及 Cheng et al. (1999)和 Lueck and Lu (1997)的結果顯示,底部拖曳係數(CD)有隨潮汐變化的趨勢,在本文 圖 13 中也可發現在潮位最高及最低點時,因流速較快,而使 CD值較 小,更可以發現在流速比較快的 TK 中,其 CD值普遍比較小。而且 透

過比照底質相當但流速相差甚大的 KH 和 TK,可以發現流速較大的 TK,其 CD值普遍比 KH 小,因為一般來說,CD值越大代表其流速剖 面第三個 bin 的流速 US3大於其 u*值的倍數越少,也代表此一流速剖 面表層到底層的流速遞減越慢,此為底部 z0值較高且剪應力較小所造 成的結果。相反的,當 CD值越小代表其流速剖面的 US3值大於其 u*

值的倍數越多,也代表此一流速剖面表層到底層的流速遞減越快,此 為底部 z0值較低且剪應力較大所造成的結果,因此可以推知,實驗地 點沈積物的顆粒大小以及流速大小均是影響 CD值的主要素。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