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火源:100kW 丙烷 LPG 燃燒器

第四章 撒水頭作動實驗

第一節 火源:100kW 丙烷 LPG 燃燒器

„ 撒水管路充填高壓氣

由於本實驗初期僅針對撒水頭之驅動進行研究,但不涉及滅火,故 撒水管路僅充入高壓氣,在撒水頭作動後,不會有水噴出,故實驗中在 第一顆作動後,不做關閉火源之動作,持續燃燒直到其他三顆撒水頭亦 作動,其目的在觀察上層煙氣之移動狀況與撒水頭作動時間之對應,並 同時了解不同撒水頭作動條件之差異度。

本次實驗之火源位置位於房間中間,因此以 M1作為代號,整組實驗 共重複五次,實驗細節如表 4-1 所示,表中之驅動時間指的是撒水頭之玻 璃球破裂的時間。實驗結束之後,為了方便數據分析以及物理現象的了 解,因此取各實驗 T1~T4之熱偶樹最上方的熱電偶(位於撒水頭旁的熱電 偶)數據繪製成圖 4-1。當火場溫度達到撒水頭作動溫度時,作動瞬間會 噴出高壓空氣,管路壓力表所顯示的壓力會驟降;另外,因為高壓氣之 噴出,冷卻撒水頭旁熱電偶的空氣溫度,使得熱電偶讀到的溫度會瞬間 降低,所以可由驟降的曲線看出作動的時間及溫度。

比較各實驗的溫度曲線圖,由圖 4-1 可以得知,環境溫度在 70 秒就 已經超過 68℃,但是撒水頭尚未被作動。根據驅動溫度之差異可推論,

環境溫度並非判定撒水頭是否作動的唯一標準。依熱傳導原理判斷,在

34

第四章 撒水頭作動實驗

36

第四章 撒水頭作動實驗 (a1) t=30s, h=10cm (a2) t=60s, h=10cm

(a3) t=90s, h=10cm (a4) t=140s, h=10cm

(b1) t=140s, h=20cm (b2) t=140s, h=30cm

(b3) t=140s, h=40cm (b4) t=140s, h=50cm

圖 4-2 LPG-M1

-A-1 之等溫線圖

(資料來源: 本實驗)

38

„ 撒水管路充填高壓水

在完成撒水管入充填空氣之實驗後,本次實驗則改以高壓水充填,

火源同樣使用 100KW 之丙烷燃燒器,並根據不同的火源位置總共進行 12 次實驗,整個結果如表 4-2 所示,同時將得到之結果繪圖。圖 4-3~4-5 表示各實驗中四個撒水頭溫度上昇的曲線;而圖 4-6~4-17 為各個實驗中 水平截面的等溫線圖。

(a) 火源位於實驗場中央

根據圖 4-3 左上角及表 4-2 之 LPG-M1-W 溫度曲線結果可知,T4之上 升情形與 LPG-M1-A 相近,而其作動時間為 142 秒,比撒水管路中充填 高壓氣之例慢了一些,乃因撒水頭含水時熱容量變大之故。由圖 4-6 之等 溫線圖可以看出 S1與 S4之溫度略高於 S2及 S3,因為靠近門口附近會有 氣流引入,造成溫度降低。

(b) 火源位於實驗場壁面

火源位於壁面的實驗共進行了三次,分別在屋內的西牆、北牆和東 牆進行,實驗依火源位置編號為 W1、W2、W3。當火源位於壁面時,火 焰高度比一般非位於壁面時高。圖 4-3 右上,左下及右下分別繪出此三次 實驗的溫度曲線。由於壁面效應之影響,熱氣被引導向上流動的機會要 比向四週來的大,故上煙層累積較快,可以觀察到撒水頭平均作動的時 間約為 100 秒,比火源置於 M1者要快了約 40 秒。而在水平面等溫線之 結果來看(圖 4-7~圖 4-9),實驗的溫度場都以火源為中心由牆壁向外擴 散,分佈相當平均。

(c) 火源位於 1 號角落,實驗編號:LGP-C

1

-W

火源位於角落之實驗目前進行一次,為實驗模型的西牆與北牆之角 落,實驗編號 C1。其溫度曲線如圖 4-4 左上所示,在 75 秒時,S1即被作 動,顯示角落之火源其熱氣流相當集中,且穩定地上升。在圖 4-10 等溫 線中,可看出氣流由 1 號角落向外擴散。

第四章 撒水頭作動實驗

40

第四章 撒水頭作動實驗

42

(a1) t=30s, h=10cm (a2) t=60s, h=10cm

(a3) t=90s, h=10cm (a4) t=145s, h=10cm

(b1) t=145s, h=20cm (b2) t=145s, h=30cm

(b3) t=145s, h=40cm (b4) t=145s, h=50cm

圖 4-6 LPG-M1

-W 之等溫線圖

(資料來源: 本實驗)

第四章 撒水頭作動實驗 (a1) t=30s, h=10cm (a2) t=60s, h=10cm

(a3) t=90s, h=10cm (a4) t=102s, h=10cm

(b1) t=102s, h=20cm (b2) t=102s, h=30cm

(b3) t=102s, h=40cm (b4) t=102s, h=50cm

圖 4-7 LPG-W1

-W 之等溫線圖

(資料來源: 本實驗)

44

(a1) t=30s, h=10cm (a2) t=60s, h=10cm

(a3) t=90s, h=10cm (a4) t=97s, h=10cm

(b1) t=97s, h=20cm (b2) t=97s, h=30cm

(b3) t=97s, h=40cm (b4) t=97s, h=50cm

圖 4-8 LPG-W2

-W 之等溫線圖

(資料來源: 本實驗)

第四章 撒水頭作動實驗 (a1) t=30s, h=10cm (a2) t=60s, h=10cm

(a3) t=90s, h=10cm (a4) t=117s, h=10cm

(b1) t=117s, h=20cm (b2) t=117s, h=30cm

(b3) t=117s, h=40cm (b4) t=117s, h=50cm

圖 4-9 LPG-W3

-W 之等溫線圖

(資料來源: 本實驗)

46

(a1) t=30s, h=10cm (a2) t=60s, h=10cm

(a3) t=83s, h=10cm

(b1) t=83s, h=20cm (b2) t=83s, h=30cm

(b3) t=83s, h=40cm (b4) t=83s, h=50cm

圖 4-10 LPG-C1

-W 之等溫線圖

(資料來源: 本實驗)

第四章 撒水頭作動實驗 (a1) t=30s, h=10cm (a2) t=60s, h=10cm

(a3) t=90s, h=10cm (a4) t=149s, h=10cm

(b1) t=149s, h=20cm (b2) t=149s, h=30cm

(b3) t=149s, h=40cm (b4) t=149s, h=50cm

圖 4-11 LPG-X1

-W 之等溫線圖

(資料來源: 本實驗)

48

(a1) t=30s, h=10cm (a2) t=60s, h=10cm

(a3) t=90s, h=10cm (a4) t=130s, h=10cm

(b1) t=130s, h=20cm (b2) t=130s, h=30cm

(b3) t=130s, h=40cm (b4) t=130s, h=50cm

圖 4-12 LPG-X2

-W 之等溫線圖

(資料來源: 本實驗)

第四章 撒水頭作動實驗 (a1) t=30s, h=10cm (a2) t=60s, h=10cm

(a3) t=90s, h=10cm (a4) t=135s, h=10cm

(b1) t=135s, h=20cm (b2) t=135s, h=30cm

(b3) t=135s, h=40cm (b4) t=135s, h=50cm

圖 4-13 LPG-X3

-W 之等溫線圖

(資料來源: 本實驗)

50

(a1) t=30s, h=10cm (a2) t=60s, h=10cm

(a3) t=65s, h=10cm

(b1) t=65s, h=20cm (b2) t=65s, h=30cm

(b3) t=65s, h=40cm (b4) t=65s, h=50cm

圖 4-14 LPG-Y1

-W 之等溫線圖

(資料來源: 本實驗)

第四章 撒水頭作動實驗 (a1) t=30s, h=10cm (a2) t=60s, h=10cm

(a3) t=90s, h=10cm (a4) t=102s, h=10cm

(b1) t=102s, h=20cm (b2) t=102s, h=30cm

(b3) t=102s, h=40cm (b4) t=102s, h=50cm

圖 4-15 LPG-Y2

-W 之等溫線圖

(資料來源: 本實驗)

52

(a1) t=30s, h=10cm (a2) t=60s, h=10cm

(a3) t=81s, h=10cm

(b1) t=81s, h=20cm (b2) t=81s, h=30cm

(b3) t=81s, h=40cm (b4) t=81s, h=50cm

圖 4-16 LPG-Z1

-W 之等溫線圖

(資料來源: 本實驗)

第四章 撒水頭作動實驗 (a1) t=30s, h=10cm (a2) t=60s, h=10cm

(a3) t=90s, h=10cm (a4) t=97s, h=10cm

(b1) t=97s, h=20cm (b2) t=97s, h=30cm

(b3) t=97s, h=40cm (b4) t=97s, h=50cm

圖 4-17 LPG-Z2

-W 之等溫線圖

(資料來源: 本實驗)

54

第四章 撒水頭作動實驗 中充水之實驗與水管中充空氣之實驗的推論作動溫度(90~100℃)要稍 稍較高,或許應證了水的吸熱影響。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