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回顧

2.2 熱影像

本辨識系統主要使用熱像儀將紅外線轉換成影像(萃取人體特徵),並 搭配雷射掃描人體成像(取得人體特徵),補足熱影像所損失的特徵資訊,

本節主要針對紅外線光譜的相關知識、熱影像的特性原理與其應用領域進 行探討。

11

2.2.1 紅外線簡介

紅外線之應用主要分為光與熱。光應用的功能為測定、解析物質的紅 外線光譜,而熱應用之功能通常分為兩種:一是用於加熱、加工等;二是 用於感測器,以捕捉物體所散發出來的輻射熱,進行溫度測定、監視與追 蹤等。

牛頓於西元 1666 年發現光譜,並測量出大約 400nm 至 700nm 為可見 光的波長範圍;而紅外線光譜則是在 1800 年,才被倫敦皇家協會(Royal Society)的弗里德里希威廉赫歇爾(Frederick William Herschel)發現。威廉赫 歇爾爵士使用溫度計測量經稜鏡分光後的太陽光,換言之就是量測太陽光 光譜各個部分的溫度,發現置於光譜紅光外的區域能使溫度上升最多,然 而那裡卻看不出任何顏色,因此爵士得到陽光中內(比紅光波長長的)的不 可見光,並能使溫度上升的結論,這就是現今俗稱的紅外光線。紅外光線 依波長的不同,可分為近紅外線(Near Infrared, NIR)、中紅外線(Middle Infrared, MIR)與遠紅外線(Far Infrared, FIR),其波長範圍如圖 2-1 所示;

紅外光線依照波長範圍的不同,用途也不同,各波長範圍的紅外光線用途 如表 2-2 所示[18]:

圖 2-1 可見光與紅外光線波長範圍

12 情形呈現。因此熱像儀又稱為紅外線攝影機(Infrared Camera),基本上是 利用紅外線偵測晶片,配合光學鏡頭和電子電路所組成的設備。

紅外線為電磁波的一部分,當環境的溫度在絕對溫度(-273℃)以上時,

任何物體都會釋放出紅外線輻射,且波長在0.7μm~1000μm 之間;依其能

13

量含量的不同,又可分成近紅外線(0.7μm~4μm)、中紅外線(4μm~40μm)、

遠紅外線(40μm~1000μm)三個範圍。每個溫度大於絕對零度(-273 ℃)的物 體,都會釋出輻射熱能,這是根據黑體輻射定律(Blackbody Radiation Laws) 而來,而黑體主要能完全地吸收投射於其上之紅外線物體,常用於與其他 物質輻射的參考基礎,紅外線輻射的光譜分佈則如表(2-3)與式(2-1)普朗克 分佈定律(Planck’s Distribution Law)所述:

( ) ∏ (

)

(2-1)

表 2-3 普朗克分佈定律係數

符號 意涵

c

光速( )

h

普朗克係數( )

k

波茲曼常數( ) 波長(m)

T

絕對溫度(K)

2.2.3 熱影像之特點

以下幾項為熱影像之主要特點:

1. 被動操作、且具有隱蔽性。例如在軍事應用上,要偵測熱影像感測器 所在位置是非常困難的。

2. 全天候日夜 24 小時都可操作,在全黑的夜間可做夜視儀器,

3. 在白天低能見度的情況下,可視距離比可見光設備遠。

4. 有良好的煙霧、塵埃穿透與揭穿偽裝之能力,這是可見光儀器無法具

14

備的能力。

5. 熱影像感測器具有很高的靈敏度和分辨能力,因此具有遠距離偵測的 能力和良好解析度。

6. 檢測物體表面和表層的溫度狀態,成為一種非接觸與非破壞性之檢測 工具。

2.2.4 熱影像之應用領域

舉凡軍事上的偵察、監視和測繪,工業材料的檢驗,醫療診斷以及科 學研究等都有機會使用到。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