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玖、從民族解放的觀點看貧窮問題

他們會覺得那些家庭不努力工作,不去找工作,每天閒在裡喝酒,不管孩子,

為什麼還要幫忙。(社區領袖)

我們幫助某個案家太多了就有人會提醒我們,或是說覺得他一直喝酒,他狀況是 沒有改變的不該幫這樣區分,所以我從這些會覺得他們對社會救助的想法是比 較….反而沒有那麼依賴,從這邊來看的話並沒有那麼依賴,也是會覺得說又盡量 靠自己(重建中心工作人員)

要幫可以幫的人,有一些人是沒有救的。他們只是一時的意外,不然就是教會,他 是很虔誠的教徒,或者是該幫的,就是他們家裡面本來在社區裡面是公認是不錯 的,就該幫。(對於那些不值得幫的人)你怎麼幫就是把錢丟給他,一直丟那是 無底洞,他們會覺得這樣怎麼幫也沒有用,除非他要自己站起來(重建中心工作人 員)

玖、從民族解放的觀點看貧窮問題

一位長期觀察原住民族文化發展的教會牧師,對於原住民的貧窮問題則從歷史社 會結構的角度分析,他的觀點代表著從民族解放的角度出發的觀點。在他的分析架構 中,貧窮問題不是個人問題,而是原住民集體與國家(外來政權)以及主流社會(外 來市場經濟與文化)之間不平等關係互動下的結果,而這些因素是交織造成原住民經 濟劣勢的不斷再生產機制。對他而言,原住民貧窮問題的核心在於土地的流失,而土 地的流失不僅造成原住民經濟的困頓,更造成原住民文化的流失與傳承的失依,而這 個過程中國家扮演重要的推手角色。

規劃不良的土地政策以及土地登記粗糙的過程,導致原住民失去土地,加速原住 民與土地的感情疏離。土地是原住民與大自然之間的臍帶,原住民的泛靈信仰中相 信 人 與 世 界 是 一 體 的,人 應 敬 畏 創 造 世 界 的 神 祉,行 起 坐 臥 間 都 在 敬 神 的 心 情 下 進 行。由 於 這 種 天 人 一 體 的 世 界 觀,使 得 原 住 民 的 世 界 觀 是 強 調 整 體 性,任 何 一 部 份 的 變 化 都 將 影 響 整 體。一 旦,原 住 民 與 土 地 之 間 的 連 結 被 截 斷 了,原 住 民 文 化 的 傳 承 也 將 面 臨 消 失 的 危 機 。

他現在和他的土地已經沒有產生感情了,原因是,他們認為說跟這個土地已經 產生一種不能像過去一樣使用,因為在整個土地規畫政策的時候,他一個家庭 得到的都是山坡地,那這個山坡地在整個政策裡面他都是林地,林地當中絕對 不能去開墾,因為你現在(土地)都是小小小小…。所以當整個台灣的經濟到

原住民地區以後,梨山那個地方種很漂亮的蘋果,改善他們的生活,但是有好 多原住民是沒有辦法種植這些農產品,所以影響到後來他們的生活、他們的貧 窮,所以和土地有關係。(教會牧師:2)

再加上原住民對人的信任、對文字契約以及對貨幣經濟的不熟悉,給了狡詐的平 地商人有機可趁,以欺騙的手段占取原住民的經濟資源(張建中,1998)。

像租他的地來買他的竹子,如果說 10 萬塊錢,立契約的時候就 3 萬塊錢,到最 後把財產都拿走了。(教會牧師:2)

而這些商人,他們馬上進駐到原住民地區,佔據整個原住民地區最好的經濟資 源,溫泉,佔據了之後原住民沒有辦法像他一樣去經營,因此他的經濟根本沒 辦法。(教會牧師:2)

與土地的感情疏離後,泰雅傳統對土地的知識與認知被平地農業科技的觀點所取 代,忽視環保的農業開發政策則更增加務農原住民發生疾病、造成貧窮發生的可能。

我們農會所推動的,就是科學、化學肥料,而且兩個星期要大量施肥,大量的 農藥,拼命做,所以他們的疾病越來越多,所以這是貧窮最基本的原因。(教會 牧師:7)

當地的原住民幾乎天天都在摸農藥,肝炎特別多,疾病特別多,整個家庭就,

不是在賺錢,而是為了大社會在賣命。(教會牧師:7)

都是依靠過去的政策『吃白米很聰明』,所以高海拔將近一千七、八的還在做水 田…推動這個就是要大家定耕,要讓他不要游牧,但是實際上原住民的生活圈,

山坡地的地方怎麼定耕。(教會牧師:16)

原住民使用貨幣的概念少,對於貨幣交易方式不熟悉,加上傳統生活習慣缺乏儲 蓄的觀念,再加上偏遠地區金融機構並不普及,導致原住民存款的障礙。使得原住民 分攤收入波動風險的能力降低。

當然還有原住民使用貨幣的時間很短,用錢買賣的時間非常短,可以說幾十年 而已,台灣這些可以說是三百年,或是追述到更早,原住民在用貨幣的觀念還 沒有建構起來,過去都是以物易物。 我們過去只是儲存糧食而已,所以這 些儲存和存款上的觀念,沒有建構起來,整個大環境,他們的生活就是說,今 天吃飽穿暖就好了,所以在這個狀況下,沒有作預備的動作,不會像都市的朋 友一樣,他們是未雨綢繆,能夠開源節流,,我們是一個非常樂觀的民族。(教 會牧師:2)

原住民要來存錢的時候,郵局沒有在原住民地區,原住民的地區都沒有金融機 構,農會就變成是屬於剝削原住民的地區,它的存款部門、儲蓄部門,這個應

該是,但是他們所居住的地方幾乎是離這個地方兩三個小時。(教會牧師:2)

平地人對於原住民的刻板印象之一是原住民不懂得儲蓄,不知道居安思危,因此 原住民的貧窮他們自己要負部分責任。被忽略的是「儲蓄」這個概念背後產生的文化 脈絡,以及不同族群在與大自然相處上不同的定位。原住民的存有意識是活在當下

(being),這與漢人活在未來(becoming)的存有意識是不同,將導致不一樣的生活態 度。對原處於狩獵文化的原住民而言,食物是天地所提供的,要吃時才取用,沒有冰 箱的時代也就沒有所謂儲存的概念。延續至今,原住民活在當下的存有意識表現在外 的是他們天性樂觀,同樣的他們也被批評是不知儲蓄以備不時之需的及時行樂派。現 代化過程中,漢人受到西方理性思維的影響,一直想要征服自然,潛意識是與自然為 敵,深藏著濃厚的不安全感;但原住民的世界中,大自然提供豐盛的野生生命,孕育 生命的所需。活在當下所表現的是對自然的信任。這兩個世界的鴻溝在相遇中會產生 諸多誤解與判斷,不同的是漢人掌握主流文化的詮釋權,因此居於劣勢的原住民就無 可避免的被污名化。

缺 乏 部 落 參 與 下 的 外 來 資 源 分 配,使 得 外 來 的 協 助 導 致 部 落 人 際 關 係 的 衝 突 與 傳 統 勤 勞 價 值 的 錯 置 。

早期比較少接觸外來的,現在慢慢接觸到,發現年輕的人慢慢的會去主動爭取,

會期盼政府,也覺得自己有這樣的權利,也看見自己被不公平待遇的問題,但 我們還是會擔心會不會造成依賴,會不會失去之前原有的本能。(社區領袖:22)

災後的太多的資源進來,而且在物資的發放上面沒辦法做到公平,有太多可以走 後路,靠管道的機會,所以我覺得災後有那麼多資源進來讓這邊的人會去依賴跟 貪的那個,我覺得那是養成的(重建中心工作人員)

維持原住民經濟與文化劣勢的社會權力關係機制,在牧師的分析中,以教育為主。

目前學校的教育內容與原住民生活脫節,增加原住民學習負擔,導致原住民無法從學 習中獲得成就感,進而放棄學習。教育成度不好,造成未來就業上的困難,原住民的 貧窮現象就此進入惡性循環的複製過程。

教育是根本民族生存的工作,我們的教育要我們重新去學習新的環境,所以很 多都是屬於概念性的,白馬、黑馬這樣理哲的教育,抽象的教育。比如說紅綠 燈,在平地來講,那不用去講呀,但是在鎮西堡來講,連一盞紅綠燈都沒有。(教 會牧師:3)

很多教育在原住民地區就是重新開始概念性的東西,所以他的負擔非常重,所 以他跟不上教育這個落實的東西,所以他本身沒有辦法有興趣來作一些教育延 續的動作。結果沒有辦法的話,就變成放棄他被教育的工作。(教會牧師:4)

雙重經濟、文化的劣勢地位導致原住民的民族自尊下降,使社會大眾,甚至原住 民本身,都普遍認為原住民是沒有能力的,原住民作為一個台灣少數族群自我認同或 是被他人認同的符碼,已經成為一個被污名化的認同符號(謝世忠,1987)。這種原住 民無用論,使得原住民失去自己經營生活的自主性,更被剝奪自己作主的機會,更強 化現有原住民的劣勢處境。

原住民地區會貧困,是因為過去錯誤的政策會影響到原住民地區,怎麼樣去整 合部落,這在觀念上沒有建構,原因是四分五裂,沒有給自主的機會,沒有給 技術轉移的機會。(教會牧師:5)

無用論的理論基礎就是,反正管理森林是沒有用的,沒有人才管理,管理河川,

你原住民沒有人才,完完全全否定,認為原住民無用。(教會牧師:5)

我非常強調一點,急難救助是必要的工作,但是要把傳統生活智慧結合起來,

因為有很多已經忘記了過去生存的智慧,只是靠現在貨幣互通而已,而貨幣他 時間又非常短,其實原住民他生活的機制已經和他的生活慢慢脫節,完全是向 錢看齊。

在體驗到原住民的貧窮問題是在一連串原住民自身的文化、經濟、社會制度被外 來族群所否定的結果,在社會機制中又無法參與攸關自身事務的決策過程,牧師認為 回歸泰雅文化的互助傳統,讓部落掌握主導權才是真正使原住民族從殖民經驗中被解

在體驗到原住民的貧窮問題是在一連串原住民自身的文化、經濟、社會制度被外 來族群所否定的結果,在社會機制中又無法參與攸關自身事務的決策過程,牧師認為 回歸泰雅文化的互助傳統,讓部落掌握主導權才是真正使原住民族從殖民經驗中被解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