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相關研究

2.1 健康照顧

資訊與通訊技術的發展帶起各個領域的議題,健康照顧服務(Healthcare Services)

應用於智慧型手機是稱為行動醫療方案(mHealth solutions)。健康照顧是目前一項趨 勢,健康照顧的重點是對於個人的健康狀況作監控與管理,如高血壓。隨著感測與行動 通訊的進步,利用穿戴式感測器結合智慧型手機逐漸開啟了遠程監控病患的概念[6]。

[6]由一個穿戴式感測器感測心電圖(ECG,Electrocardiogram)和耳脈搏光體積量測

(PPG,Photoplethysmogram)使病患在日常工作下可提供心臟狀況的檢測。此外,自 動記錄病患的感測資料和預警系統發展是增加健康的可觀性。智慧型手機在醫療服務有 重大影響[7],因為智慧型手機有各式各樣的無線網路介面,包括 3G、藍芽、Wireless LAN、

WCDMA、GSM。智慧型手機可以收集病患的感測資料轉發到醫療監控平台,使醫生可以更 快速了解病患的日常生活與管理記錄,而病患也能夠即時作回饋和更好的管理自己健 康。

[7]智慧型手機在醫療應用:

 麥克風感測器:麥克風應用在三種情況(1)通訊和醫療人員培訓。(2)疾病和疫 情追蹤。(3)診斷和支援治療。舉例:肌強直症(Myotonic disorders)患者其特徵 是一種肌肉收縮後不易放鬆的疾病,可能會導致難以移動。病患可以打電話到資料

5

收集服務,並說明自己的狀況。自動語音會分為四個症狀:肌肉僵硬、四肢無力、

疼痛、疲勞。因為評估可以自動完成減少醫生出診次數,也允許病患無須住院。

 相機感測器:相機應用於遠端醫生會診(1)病患無法輕易到達醫院。(2)所在地 區缺乏專業醫療。常見於皮膚科最明顯的例子是病患在系統中註冊,註冊後指示病 患正確採集照片。然後經由智慧型手機將照片傳送到資料收集服務器。醫生遠端根 據圖片分析。

 加速度感測器用於醫療目的是追蹤人的身體活動量。這一點很重要,因為針對慢性 病可以減少風險。

2.2 行動感測系統

[8] [9]智慧型手機越來越受到注意,因為不僅是資訊娛樂平台也可建立一個大型 的感測器網路,使用智慧型手機作為感測器節點開啟應用程序來收集資料。主要智慧型 手機擁有各式各樣的感測器,包括 GPS、加速度計、陀螺儀、接近傳感器、照相機、麥 克風、光感測器、收音機。智慧性手機以情境感知(Context-Awareness)的角度針對各 種環境所需來進行監測。情境感知訊息的發送條件可以是複合條件,條件可能是某個時 段(Time Dependent)、某一個地理範圍(Local Dependent)和某一種天氣情況,若條件 符合,服務提供者(Service Provider)就會將資料發送至特定的訂閱者或者是群組。情 境感知對於物聯網也是有跡可循的,雲端中的環境資料庫(Environment Database)專門

6

儲存無線感測網路(WSN)、個人區域網路(PAN)和車上感測網路(VSN)監測環境 區域定期回報資訊,雲端的服務提供者可以依照客戶端的需求發送訊息給客戶端。另外,

在智慧型運輸系統中,因應最新狀況協助道路安全或取得最新資訊的目的,系統應具有 足夠的情境感知的能力。意即,利用系統中佈署的各種感測網路,包括個人區域網路、

無線感測網路及車上感測網路等,取得人員、道路、車上或其他監控環境的狀態資料,

經各種網路技術連上網際網路後,交由雲端處理,並存入相關的資料中心,同時啟動後 續的處理程序。

[10]智慧型手機組成的共享網路,包含以下關鍵元件:

 感測器:智慧型手機感測環境的資料。

 網路基礎設施:一個資料庫(Data Repository)提供儲存智慧型手機內嵌入式感 測器所收集的感測資料。一個任務伺服器(Tasking Server)使應用程序能夠按使 用者的需求提供一些服務。感測器代理(Sensor Proxy)使感測器提供資料給應用 程序。

 使用者:使用者透過應用程序可以查詢共享網路的圖形化介面。

資料共享框架(Data Sharing Framework)採用 Web 服務讓不同類型的行動設備都 能連接到網際網路上。資料共享框架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 客戶端在手機上收集資料,使用預定義過濾(Predefined Filters)資料並上傳。

 Web 服務採用了資料庫索引從智慧型手機上傳的資料。

7

 智慧型手機要由應用程序來查詢一個可用於的網頁網址(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2.3 智慧型運輸系統

物聯網(IoT,Internet of Things)定義為[11][12]將不同的環境(Surroundings)、物 件(Object)、車輛(Vehicular)、人(Human)、甚至是人們所建構存在於網際網路的抽 象概念所展現的系統、程式、資料庫等,透過世界有線或是無線的通訊方式連結上網際 網路,達到辨識(Identification)、定位(Location)、追蹤(Track)、管理(Management)、

遠端控制(Remote Control),實現物與物(M2M, Machine to Machine)、物與人、人 與人之間的通訊。以辨識和功能的角度來看物聯網,物聯網藉由物體建構在網際網路中 產生一個辨識身分,如此達到物件透過辨識身分彼此相互溝通。智慧型運輸系統[13]定 義為將電子、感測、通信、資訊等技術,整合人、車、道路基礎設施的管理,應用在各 種運輸系統。智慧型運輸系統所運用到的技術[13]包括:無線通訊, 通訊技術, 動態交通 訊息檢測技術, 感應線圈式車輛檢測, 視訊車輛檢測等。智慧型運輸系統目的為達到即 時交通資訊、監控車輛狀態、管理車隊、提高運輸效率、減少空氣污染,使傳統運輸逐 漸發展成為車輛智慧化。

8

[14]隨著人類不斷的使用交通工具並做大規模的移動,導致產生嚴重的交通堵塞。

而交通堵塞也帶來空氣汙染、噪音、人們時間的浪費、燃料的消耗對於環境造成很大的 損失。此外,交通事故也對我們的日常生活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利用現有的道路基礎 設施做為交通管理,吸引了許多研究者在這方面的大量關注,智慧型運輸系統的想法因 應而生且逐漸可行。而現有的交通管理系統使用固定的感測器網路用於監控車輛。一個 主要的缺點,固定的感測器網路擴張在整個道路,使得佈署與維護成本太高。所以,一 個替代方案為使用智慧型手機在智慧型運輸系統中做為交通管理系統。因為智慧型手機 透過定位模組準確的確定車輛駕駛員的位置。而且,智慧型手機的感測能力可以產生資 料做為流量統計。然後,智慧型手機通訊功能也可通過現有的蜂巢式網路到雲端中的伺 服器。[15]智慧型手機在智慧型運輸系統:羅盤、加速度計、GPS:應用於確定地理位 置、航向、使用者的移動。智慧型手機可以根據感測器(羅盤、加速度計、GPS)提供 的資料可以使用成黑盒子,檢測交通事故和記錄事故相關資料。

2.4 雲端計算

[16]廣義來說,雲端計算是一種經由網際網路連上放置在大型規模的資料中心,資 料中心提供共享軟硬體資源服務的方式組成。舉例:由供應商(如中華電信等)提供伺 服器(Server)平台以租的概念提供客戶端(Client)服務,例如資料庫。客戶端只要 透過各種具備網際網路服務的行動裝置(例如:手機、平板、電腦等)、一個瀏覽器就

9

能連到網路上(包括程式語言環境、資料庫、網頁伺服器)使用網路/傳輸連接服務。

根據客戶端不同的需求,將由供應商管理基礎設備後提供最佳服務能力給客戶端使用。

1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