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區範圍水系

圖 1-8 林口臺地之溪谷特徵。由橫窠坑附近東望大窠坑溪之一支流(上圖);由員 林坑附近南望大坑溪之一支流(下圖)(繪圖者:富田芳郎)。(轉錄自林朝棨,1957)

二、地質

戰後就林口臺地地質相關的研究,包括王執明(1956、1969)就地質學立場,

從林口臺地礫石的球形率、粒度分布及覆瓦構造、沈積岩相、沈積物來源作仔細 調查認為林口地層屬海陸過渡地帶之沈積層;陳文福(1989)指出則林口臺地為 一扇洲(fan-delta)。為古新店溪於河口附近形成沖積扇三角洲沈積層,沈積物 來自東南方,地層大部分近乎水平。地層主要以礫石層為主,扇頂位泰山附近(陳 文福,1989)。之後台北盆地陷落,林口臺地相對抬升,形成今日所見獨立臺地

(林朝棨,1957;王執明,1978;引述自石再添等,1996)。參考中央地調所林 口地質圖幅(1981)簡述本區主要出露地層如下(圖 1-10):

1. 林口層(紅土層):覆於礫石層之上,出現在臺地頂部,厚度數公尺至十公 尺不等,紅土與礫石之間呈漸次移變之關係。紅土的來源目前尚無定論,常 見的說法,包含萬獻銘等(1985、1986)從粘土礦物組成或化學組成皆顯示 紅土為礫石其及膠結物受極度風化淋濾後之殘留物;鄧國雄(1979)認為紅 土粒度的垂直變化具有水積的特色,且與礫石層間粒度呈現截然改變,屬不 整合的關係。

2. 林口層(礫石層):分布於臺地的東側,為膠結不良的水平礫石層,由顆粒 支持,靠近觀音山區有少部分安山質礫石,整體岩性特色以礫石、砂、夾砂

圖 1-9 林口臺地月平均雨量

(資料來源:水利署,林口測站,1973~2003)

0 50 100 150 200 250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mm)

及粉砂凸鏡體為主,本層與下伏第三紀地層之接觸面並未出露,最大厚度超 過 350 m,由東南向西北遞減(何春蓀,1969)。

3. 大南灣層:位於臺地的西側及南側,為水平的砂層及泥層,夾有厚度小於 20 m 的礫石層,岩層膠結不良。大南灣層相當於三角洲海面下部分,臺地 層相當於海面上部份(王執明,1956;引述自鄧國雄,1979),即大南灣層 為林口層所覆蓋,下部沒有出露,由西南向東北漸變為林口層,為同時異相 之地層。

4. 觀音山層:位觀音火山的東側及南側,為傾斜的砂岩、粉砂岩及礫石所構成,

局部的泥層中含有火山物質,岩層圍繞著觀音坑岩山岩脈呈穹窿狀排列(陳 文福,1989)。

5. 桂竹林層:出露在臺地之東緣,主要從五股、泰山、塔寮坑、南到鶯歌,呈 狹長分佈,岩性以砂、頁岩互層。

三、氣候

林口臺地北面臨海,受海洋性氣候影響,東、南、西三面又分受河谷盆地等 較低地區所隔離。夏季高溫多強風,冬季多雨多霧。根據水利署林口測站所統計

(1973~2003),年平均雨量約 1900 mm,全年有雨,主要降雨季節受春雨、梅 雨及颱風的影響,集中在 3 月至 9 月間(圖 1-9)。

圖 1-10 林口臺地地質圖(改繪自:中央地質調查所,1981、200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