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研究方法

研究區域

承期中計畫以大範圍、純稻作且 MOD16 蒸發散資料完整之台東縱谷平原地 區─「台東縣之池上鄉、關山鎮及鹿野鄉」為例之成果得有效解決 MOD16 資料 在時間方面之限制,故進一步嘗試同時解決時間及空間之限制:擬尋找稻作生產 大範圍、且 MOD16 資料破碎之地區。根據前述條件選擇「臺中市」為研究區域

(如圖 2-1),臺中市因地理位置有大甲溪、烏溪(大肚溪)、大安溪等大河流域 經過,僅都會區及山區較無稻米栽種,灌溉便利,加上氣候適宜、土壤肥沃,適 合農業經營,年產量長年居臺灣 18 個生產稻米縣市中的前五名(臺中市政府主 計處,2015)。然因臺中市之農地生產,不全然以稻作生產為主,故將加入行政 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之稻作分佈圖,使得稻作蒸發散量的迴歸模型將能以更精確 的樣本建立、並得知更精細的應推估範圍。

研究材料

遙測影像估算所需資料

(一)MOD16─MODIS 全球地表蒸發散監測資料:

MOD16 包含蒸發散(ET)、潛熱通量(LE)、潛在蒸發散(PET)和潛在潛 熱通量(PLE)四項數據,空間解析度為 1 公里,時間解析度則有 8 天、月和年。

MOD16 運用 Mu et al.(2011)基於 Penman-Monteith Algorithm 所改良的演算理 論,加入日夜差異考量、簡化植被覆蓋率之計算過程、加入土壤熱通量因子、改 良氣孔傳導、空氣動力及邊界層之阻抗等參數之推估,並於計算過程中考慮樹冠 及土壤之含水狀態;其計算成果經實測結果驗證為更加有效、準確,逐漸於全球 得到廣泛應用(Mu et al., 2013)。本研究採用 MOD16 月蒸發散資料,進行影像 預處理後才得以後續統計分析;以 2012 年 7 月為例、將全台及研究區域(裁切 河流部分)之 MOD16 處理成果顯示如圖 2-1。

圖 2- 1 臺中市及全臺 MOD16 地表蒸發散監測資料空間分佈圖

3

(二)MCD12Q1─MODIS 土地覆蓋分類資料:

MCD12Q1 提供五個土地覆蓋分類方案之分類成果,空間解析度為 500 公尺, 誤或遺漏部分,經整理得月平均或月累積資料,再經由 Natural Neighbor(自然鄰 域插值法)內插為對應 MOD16 之 1 公里解析度的網格資料。由於自然鄰域插值 法對於某一點的插值主要取決於其附近區域的自然鄰點,屬局部性的內插方法,

適合用於分佈高度不規則的數據(如溫度、地震速度等)(Sambridge, Braun and McQueen, 1995),亦已廣泛用於氣象資料內插的相關研究中(Avila, Dong, Menang, Rajczak, Renom, Donat, and Alexander, 2015;張偉、羅向欣、邵德民、王遠飛,

2013)。

(四)MOD13Q1─MODIS 植生指標:

MOD13Q1 提供 NDVI(常態化差異植生指標)和 EVI(增揚植生指標)等 資料,空間解析度為 250 公尺,自 2000 年後每半個月釋出計算資料。由於稻作

(一)複迴歸分析(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逐步迴歸法

複迴歸分析用以探討一個依變數和多個自變數的函數關係,其表示式為: 法(Forward addition)和向後刪除法(Backward elimination)之方式,首先選取 自變數中與依變數相關最大者,後依據所剩自變數對依變數的影響程度,逐一放 入迴歸模式中,直到所有選取變數達顯著水準後即得迴歸之最佳模式;逐步迴歸 分析過程可將共線性的問題排除(蕭文龍,2007)。故本研究將以蒸發散量為依

4 真樣本外預測(pseudo out-of-sample forecasting)」概念,簡稱「樣本外預測(out-of-sample forecasting)」。其概念將所擁有之 T 筆資料拆分為已知部分的 R 筆樣本 內資料(in-sample observations)─用以估計模型,另一為假設未知部分的 P 筆樣 本外資料(out-of-sample observations)─用此部分資料與模型估算資料作比較,

藉以評估模型的推估能力,R+P=T,一般而言,樣本外資料佔全部資料之比例(P/T)

為 10%或 15%。樣本外預測受到重視之原因為其可以避免計量模型的過度配適

(over-fit)或是資料開發之濫用(data-mining)(陳旭昇,2013)。

估算綠水足跡

綠水足跡為「與生產相關之蒸發散量( 𝑄𝑔1)」及「產品中所含水份( 𝑄𝑔2

」之總和。根據水足跡評價手冊(Hoekstra, 2011),「與生產相關之蒸發散量」係 使用「作物蒸發散量(𝐸𝑇𝑐)」及「有效雨量(𝑃𝑒𝑓𝑓)」兩者中較小值計算之,稻作 總蒸發散量[mm/period],Peff為單位時間總有效雨量[mm/period],Y 為作物產量 [ton],A 則為作物種植面積[ha]。本研究以 MOD16 資料和前述逐步迴歸模型推 估值作為作物總蒸發散量(𝐸𝑇𝑐)進行計算,取代過去使用的氣象因子估算之參 考作物蒸發散量與作物係數之積;有效雨量則以美國農業部土壤保持法(USDA SCS method)來估算(Hoekstra, 2011):

𝑃𝑒𝑓𝑓 = {𝑃𝑡𝑜𝑡𝑎𝑙× (125 − 0.2 × 𝑃𝑡𝑜𝑡𝑎𝑙)}/125 , 𝑃𝑡𝑜𝑡𝑎𝑙 ≤ 250𝑚𝑚 𝑃𝑒𝑓𝑓 = 125 + 0.1 × 𝑃𝑡𝑜𝑡𝑎𝑙 , 𝑃𝑡𝑜𝑡𝑎𝑙 > 250𝑚𝑚 (2. 3)

「產品中所含水份」因所佔比例甚低可忽略不計外,因此式(2.2)計算之成果即為 稻作生產所需之綠水足跡。

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