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節 ⾏為者網路理論

先前社會學的研究框架(framework)呈現⾮對稱性(asymmetry):將⾃然(nature)對⽴於社會

(society)、技術性(technical)對⽴於社會性(social)。Callon(1984)倡議基於不可知論

(agnosticism)、通⽤對稱性(generalized symmetry)、⾃由結盟(free association)的分析框架,應

⽤到研究科技(science and technology)在形成權⼒結構中所扮演的⾓⾊。⾏為者網路理論(或

翻譯為⾏動者網絡理論)⼜稱為轉譯社會學(Sociology of Translation),以超越⼆元(binary)對

⽴的⽅式、平等地對待⼈類⾏為者(human actors)及⾮⼈⾏為者 non-human actor),研究⾏為

者之間因結盟(association)⽽產⽣權⼒(power)的相互作⽤以及互動關係(Callon, 1984)。

Latour(1984)認為權⼒為結果(effect)⽽並⾮成因(cause):權⼒的多寡不在擁有者有多少數

量的權⼒,⽽是有多少其他⾏為者接收到命令之後、轉譯成其所真正要執⾏的作為進⽽對其

他⾏為者進⾏該⾏為。⾏為者係因為結盟所產⽣的利益、或是避免因爲不結盟所產⽣的傷

害,⽽服從其他⾏為者所指⽰的命令。同時 Latour(1984)指出,權⼒作⽤鏈(chain)中的⾏為

者並⾮如擴散模型中所述、僅是接收代碼(token)再將代碼原封不動傳遞給次個⾏為者;代碼

在⾏為者⼿上時、根據其所設定之⽬的將代碼重新包裝或塑造成其他形式再影響其他⾏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者,這個動作即稱為轉譯。基於⾃由結盟的原則,⾏為者可以拒絕進⾏與作⽤鏈結盟或在結

盟之後、轉⾝離去,如此便可以解釋為何擴散會失敗的原因。

Latour(2016)以⼗九世紀由巴斯德實驗室所發明的疫苗為例,疫苗(⾮⼈⾏為者)對當代的

公衛專家(⼈類⾏為者)促成利益之後,公衛專家結盟了疫苗向政府部⾨(⼈類⾏為者)要求全

⾯對⼈民(⼈類⾏為者)進⾏疫苗注射以解決微⽣物(⾮⼈⾏為者)所導致的傳染病。當時法國

國會(由群體⼈類⾏為者所化約成的單⼀⼈類⾏為者)為了避免疾病的蔓延,制定法令(⾮⼈⾏

為者、同時疫苗注射被轉譯成法律⽂件)要求醫⽣(⼈類⾏為者)必須對病患(⼈類⾏為者)檢查

是否曾經接種過疫苗。在此,醫⽣由原來醫治病⼈的地位移位(displace)成疫苗注射檢驗者,

轉譯成為⼈類⾏為者為⾮⼈⾏為者「代⾔」(representation),就如同公衛專家透過過轉譯⽽

為疫苗代⾔:倡⾔當時巴黎市民必需要接種疫苗。

基於 ANT、網路必須能夠耐久⽽彌新;當越多的⾏爲者加⼊網路之後,會讓所有⾏為者

具有更多的權⼒且更堅強。因此,若以 ANT 來解釋創新的擴散,招募⾏為者加⼊網路以及

順暢的轉譯是擴散必要的成功條件;也能夠解釋⽂化背景在創新擴散過程中存在著關鍵性的

影響,因為⽂化中存在著許多符號(如⽂字、圖像、家徽、習俗等),這些⾮⼈⾏為者事實上

對⼈類⾏為者擁有許多制約(conditioning)的權⼒。Rogers(2016:003-006)所探討秘魯洛莫林村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為者)拒絕與推廣飲⽤開⽔這項創新的義⼯內麗達(⼈類⾏為者)進⾏結盟。這也是

Latour(1984)為何⼀直將擴散的研究聚焦在以轉譯模型來取代擴散模式。

Callon(1996)透過研究法國 St. Brieuc Bay 扇⾙復育的過程,發展出⾏動者網路理論之轉

譯四步驟:

轉譯步驟⼀:界定問題或問題化(problematization)。將各⽅⾏為者的痛點(pain points)浮

上檯⾯,具體定義出問題及能夠解決問題的技術或⼿段。並識別出彼此有

相互作⽤的⼈類與⾮⼈⾏為者,並定義強制通⾏點(obligatory passage point,

OPP,如圖 2-7 所⽰)。透過該強制通⾏點,各⽅⾏為者期望達成其原先無

法解決或想要的⽬標。

圖 2-7 強制通⾏點。資料來源:(Callon, 199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轉譯步驟⼆:產⽣利益(interessement)。由於必要通⾏點的出現,部份⾏為者吸引其他⾏

為者的注意來關⼼該問題。各⽅⾏為者聚焦在了解、如何解決問題,並且

推敲所能獲取的利益。⾏為者進⾏移位、脫離原有⽴⾜的地位,確定各⾃

所扮演的⾝份或⾓⾊(陳怡⼼,2018)。

轉譯步驟三:招募(enrolment)。招募是⼀個協商過程,找出能夠讓⾏為者能夠穩定停留

在網路之中的技術或⽅法。以扇⾙復育的案例,研究者尋找讓扇⾙幼苗能

夠停留之處,他們必須與洋流協商、發現幼苗在洋流較弱的海床之上五公

尺處有著最多數的著床。必須透過拖繩做為與幼苗結盟的裝置,讓幼苗躲

避掠⾷者⽽產⽣存活的利益。

轉譯步驟四:動員(mobilization)。這個過程的⽬標是讓惰性、不作為轉移(transform)成活

躍、作動的模式。動員的過程係透過⼀連串的代⾔,吸引在招募階段未加

⼊到網路的⾏為者,移位進⽽結盟到網路之中。研究者(⼈類⾏為者)為扇

⾙(⾮⼈⾏為者)代⾔,越多幼苗倖存的利益,事實上就是為漁民增加未來

漁獲量的利益。漁民從漁獲者移位成為⽔產養殖者,吸引更多漁民決定加

⼊並穩定地停留在網路中。⽽基於幼苗著床數量增加的研究報告,遠在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議廳裡參加學術研討會的其他研究者,應⽤到更多地區的復育、或更深⼊

的研究更佳的著床技術,以招募更多其他地區的⾏為者進⾏結盟。

轉譯的四個步驟並⾮只能依序進⾏,更多的情況是步驟之間反覆來回以在⾏為者間進⾏

⼀連串的相互作⽤。然⽽代⾔是危險的、不穩固的,因爲代⾔是少數的⾏為者為同類型更廣

⼤數量的⾏為者或其他類型的⾏為者發聲,不代表他們的利益是共同的,因此所結盟的網路

也是脆弱、不穩定的(Callon, 1996)。或者,在 ANT 分析框架下,對於表⾯上似乎是同類型

的⾏為者,應該依照特定的屬性再進⼀步分類成不同類型的⾏為者;不過窮盡屬性的差異,

可能將⾏為者群體打散成獨⽴的⾏為者個體,如此再進⾏分析會造就更多的困難。因此,分

析單元的設定也是分類⾏為者所必需預先設定的研究課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章 研究⽅法

基於前述有關商業⽣態系統觀點的⽂獻分析,本研究將透過⽂獻及內容分析法來探索當

前有哪些廠商以⾝份⾃主權來建構商業⽣態系統、這些廠商所扮演的⾓⾊、以及他們對市場

的影響⼒有多⼤。⽽以商業⽣態系統之觀點來探討顧客是否會從現有的⽣態系統中,選擇遷

移到以⾝份⾃主權來建構的新商業⽣態系統。

第⼀節 研究架構

由於網路及世界的浩瀚,如何能探索出當前有哪些廠商以⾝份⾃主權來參與商業⽣態系

統的建構,實屬不易。本研究以 Ferdous, Chowdhury, & Alassafi(2019)所挑選的廠商系統:

uPort、Jolo、Sovrin、Blockcerts 為基礎,並⽤”Self Sovereign Identity”、”Self-Sovereign

Identity”、”Self Sovereign Identities”、”Self-Sovereign Identities”為關鍵字,於 2021 年 1 ⽉ 1

⽇⾄ 2021 年 1 ⽉ 6 ⽇,在 Twitter 探索網⾴(

https://twitter.com/explore)

中搜尋有關的推⽂,

分析推⽂數量及內容,以定位出哪些廠商在參與商業⽣態系統的建構。此外,W3C 正在制

定⾝份⾃主權相關系統的標準,許多⼤型開源代碼(open source)的社區或組織也同時依循現

有的標準開發軟體中,因此本研究也分析 DIF(Decentralized Identity Forum)及 Hyperledger 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Github網站(

https://github.com)

所提供資源庫的種類、數量、及分叉數(forks)以探討各⾃的影

響⼒。

有關顧客是否會從現有的⽣態系統中,選擇遷移到以⾝份⾃主權來建構的新商業⽣態系

統,以 Seuwou, Banissi, Ubakanma, Sharif, & Healey(2017)所提出技術接受及採⽤聯合理論

2(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 2, UTAUT2)為框架,來研究消費者對於

採⽤⾝份⾃主權的意願。建⽴研究假設如下圖所⽰:

圖 3-1 研究採⽤⾝份⾃主權意願的框架

⼀、變數定義與衡量

本研究先以個資外洩議題出發,調查台灣地區民眾對於個資外洩問題的知曉程度、經

驗、可能造成的傷害之理解程度、個資外洩之後將會採取的⾏動或措施。針對個資外洩問題

有關研究模型構念(research model constructs)的簡介,請⾒下表:

表 3-1 採⽤⾝份⾃主權意願之研究模型構念的簡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節 問卷設計

本研究採⽤的問卷調查,其設計請參閱附錄⼀。其中主要分成四⼤部份,分別為:個資

外洩議題的相關調查、前述探討採⽤⾝份⾃主權意願之七個研究模型構念、及受訪者的個⼈

基本資料、基於創新擴散理論所探討的社交活躍及與外國接觸程度。原則上,本研究問卷係

參考 UTAUT2 的構念架構,重新設計調查⾝份⾃主權採⽤意願的相關問題。

為了提⾼本研究的信度、並且去除受訪者對於個資外洩及⾝份⾃主權之認知程度與⽔準

參差不⿑,因此對於有關個資外洩及⾝份⾃主權相關的問題,加註了以下說明:

1. 「所謂的勒索病毒,就是讓電腦中毒後,必需⽤信⽤卡或⽐特幣⽀付給駭客來解

鎖、讓電腦恢復正常使⽤。」

2. 「隨著網路及⼿機融⼊到我們的⽣活,在不同網站及 App 使⽤帳號及密碼登⼊,早

已是⼤家⽇常的習慣。然⽽⾯對層出不窮的個資外洩事件,⾝份⾃主權的應⽤已在

國外開始進⾏試驗。所謂⾝份⾃主權,就是由個⼈⾃⼰保管帳號、密碼及相關的個

資,⽽網站、App、軟體的提供商無法保存及記錄任何使⽤者的帳密、相關的個

資。⾝份⾃主權可以減少⼤量個資被外洩的⾵險,也可以減低任何單位、組織或公

司對每個⽤⼾使⽤⾜跡的追蹤。」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份⾃主權包含了⾃我管理實名、匿名、假名等不同⾝份。所謂的匿名就是換個

帳號名稱,但是可以對應到真實姓名;假名是換個帳號名稱,但是無法對應到真實

姓名。」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蒐集⽅法

本研究之對象是針對台灣地區或是曾經在台灣地區居住、現在暫時旅居國外的⼀般民

眾,進⾏網路問卷抽樣調查。本問卷的發放,於 2020 年 12 ⽉ 25 ⽇起兩個星期,在

SurveyCake網站(

https://www.surveycake.com)

開放填寫。透過作者本⼈的 Facebook 帳號張貼

填寫問卷網址的邀請,並佐以經由作者本⼈的 Line 通訊軟體帳號週吿前往問卷網址協助填

寫。於填寫之後,部份的抽樣對象也透過作者所不知的管道或⽅式,⾃願地幫忙轉發問卷填

寫網址。因此本研究並未設計及控制任何取樣的⽅法,也藉此檢驗及分析網路擴散的模式。

本問卷總共回收 265 份,由於問卷設計全部為封閉式的問題,且每個問題都必需填寫,

因此不需排除無效樣本。根據 SurveyCake 網站所提供的 Google Analytics 的數據,問卷填寫

網址總共有 609 到訪⼈次,其中 265 ⼈次完成問卷的填寫,回覆率約 43.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章 研究發現

第⼀節 以⾝份⾃主權所建構之商業⽣態系統

在 Twitter 網站上以”Self Sovereign Identity”、”Self-Sovereign Identity”、”Self Sovereign

Identities”、”Self-Sovereign Identities”為關鍵字搜尋貼⽂,並以 Google 搜尋網站

(https://www.google.com)加以檢索是否有官⽅網站,以及去除個⼈帳號,總共有 Evernym 等

24家組織、機構或企業具有⾝份⾃主權相關的貼⽂(請參考表 4-6),參與以⾝份⾃主權建構

商業⽣態系統。其中最早在 Twitter 發聲的參與者是 Validated ID(帳號成⽴於 2011/12),最晚

近參與發聲的為 IDX。

根據參與者的官⽅網站的敘述及在 Twitter 上的⾃我簡介,依所提供的服務或產品,將

參與者分類成:應⽤或解決⽅案提供者(applications/solutions)、理念教育傳播者(education)、

開發框架或⼯具提供者(framework/tools)、投資 SSI 的資⾦提供者(fund)、硬體卡⽚提供者

(hardware)、平台或運營業者(platform)、標準制定者(protocol)等七類⽣態系中的物種。主要

⾯對終端消費者的參與者為:應⽤或解決⽅案提供者、平台或運營業者(包含提供區塊鏈網

路或節點的運營者)、理念教育傳播者、及硬體卡⽚提供者等四類。這四類參與者總共有 19

家,佔總參與者的 79.2%,其中數量最多的參與者是應⽤或解決⽅案提供者,總共 10 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其次是平台或運營業者,共有 7 家。因此對於擴展地盤的激烈競爭程度是可以預期的。中間

或⽀持的協⼒廠商有:投資 SSI 的資⾦提供者、開發框架或⼯具提供者、標準制定者等三類

參與者。相對⽽⾔,可預期現階段這些協⼒廠商之間的競爭是相對地和緩;特別是只有⼀家

標準制定者,在⾝份⾃主權的⽣態系統中,將只會形成⼀個以 DIF 為中⼼的核⼼團體。關於

這 24 家參與者的分類⽅式及家數統計數字,請參考錯誤! 找不到參照來源。。

這 24 家參與者的分類⽅式及家數統計數字,請參考錯誤! 找不到參照來源。。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