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隨著生活型態的改變,機器取代人力,人體活動機會減少,轉變成為坐式生活型態,

加上缺乏運動造成身體機能提早衰退,導致肥胖與各種慢性疾病的產生。肥胖已成為當 前全球性的問題,在美國與歐洲,60% 的成人是體重過重或肥胖(Lakhan & Kirchgessner, 2013)。而依據我國「2013 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人過重及肥胖之盛行率 造成左心室的肥大,影響心臟作功的能力。Vella, Ontiveros, 與 Zubia (2011)比較正常體 重與肥胖受試者的運動表現,發現肥胖者運動中有較低的左心室射血比(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張世沛、陳榮章、施國森與駱俊霖(2011)則發現體重過重的 大學生體適能顯著低於正常體重者。近期研究也指出肥胖會增加罹患阿滋海默症、失智 症等腦部退化性疾病之機率 (Willette & Kapogiannis, 2015)。

發生肥胖的原因,除了遺傳的因素外,身體活動量的不足以及坐式生活也常是原因 之一。在台灣國人規律運動行為有隨年齡增加而降低之趨勢,研究指出18-24歲有規律運 動者佔15.4%,25-44歲成人有規律運動者降至12.4% (林佑真、溫啟邦、衛沛文,2007)。

美國運動醫學會曾建議成年人應進行每週至少5次,每次至少30分鐘中強度以上的運動;

或是每週至少3次,每次至少25分鐘的高強度運動(Garber et al., 2011)以提升心肺適能、

2

促進身體健康。對於肥胖族群,運動有助於改善其有氧能力及心臟功能。Trilk, Singhal, Bigelman 與Cureton (2011)以過重或肥胖女性為受試對象,執行為期4週的運動訓練,發 現受試者的最大攝氧量及50% 最大攝氧量時的心搏量於訓練後顯著增加。 氧血紅素減少並導致組織氧合飽和指數下降 (Rooks, Thom, McCully & Dishman, 2010)。

心肺適能可能也會影響運動中腦氧合狀態,Oussaidende等(2015) 發現規律運動者, 絕對風險是每年 15000-18000 人中有 1 例死亡(Thompsom et al., 2007)。由於肥胖對於心 血管系統的負面影響,肥胖者常伴隨有冠狀動脈鈣化和左心室肥大等現象。在執行運動 時,產生心臟意外的風險相較於非肥胖者高。此外研究顯示肥胖者安靜時腦血流較非肥

3

胖者低 (Willeumier, Tayloer,& Amen, 2011)。肥胖族群運動時應考量其運動中血液動態 學可能的變化並謹慎執行。但運動中肥胖者之腦氧合狀態表現與正常體重者有無差異卻 少有研究探討,肥胖對於心血管功能的影響是否會表現在腦氧合狀態目前也尚未有定論。

ACSM 已建議健康及過重族群應從事中、高強度有氧運動以提升其心肺功能。但高強度 有氧運動對於肥胖族群在腦氧合狀態的影響也少有研究探討。故設計本研究,以了解運 動對於肥胖及過重成人運動中血液動態學及腦氧合狀態之影響及可能之生理機轉。

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