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EA--, ••

認知學習 AH 數

策略二 控制組

圈四、年級與教學策略之間的次序性交互作用 策略一 黨時三

略 學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先緝製一套以布魯納認知理論為基礎的認知表徵能力測驗,然後根據此一測 驗來測量學生的動作表徵、影像衰徵及符號表徵等三種認知衰徵能力;藉以探討本研究的各項問題。

從上述的結果與討論中得知:部份結果支持本研究骰設,但也有部份結果未能支持本研究者原先之構 想及值設,值得在這里進→步作鯨合性的討論。

一、年級輿臨知發廈階段的關條

本研究結果發現年級與認知發展能力有密切關係,年蝕與認知發展能力之間成直線趨向,隨著年 齡增加,各年級學生的三種認知衰徵能力也跟著增加。國小各年級學生皆以動作表徵能 11為最佳,其 次為影像表徵能力,以符號表徵能力為最差。此項結果說明園小三至六年融學生的認知發展階段仍處 於動作表徵期,以動作表徵方式認知外在事物為最容易。比項結果與皮亞傑認知發展階設的創旁有一

• 218 • 教育心理學報

致看法。皮直傑認為六歲到十二歲兒童,正處於具體操作期,此一時期的見量必須透過具體操作方式

,才能撞得概念的學習。 iag帥, 1958) 。國小學生正值六歲到十二歲年齡,認知發展階段廳扇於具 體操作能力最佳。與本研究結果 r園小兒童以動作表徵能力最佳」互為一致。

然而本研究最初的構想是年級興衰徵方式之間具有交互作用存在,換言之,各年級學生在動作表 徵能力上無顧著差異,而在符號表徵能力上均有顯著的差異。但是研究一結果,並未支持此項構想,

只發現高年級學生三種表徵能力差距不顯著,低年級學生三種表徵能力差距有顧著差異。研究二結果

,去P支持上述但想,各年級園中生在符號衰徵能力的差距最大,動作表徵能力差距最小。由此也說胡 年級與認如發展階段具有密切關係。

另外,不論園小或國中生皆以動作表徵能力最佳,以影像表徵能力次之,以符號表徵能力最低。

此項結果驗證了布魯納的「認知發展具有階層性」的說法。他認為個人具有三種認知能力、高階段的 認知發展包含了較低層次的發展能力。個人從「動作表徵」期進入「影像衰徵」期時,前者仍繼續執 行其認知功能,而在「符號衰徵」階段,也包含許多行動及影像的認知方式。

二、智力具體知覺且是錯槽的關係

「智力高,認知發展能力也高;智力低,認知發展能力亦低。」此項說法一直是大家公認的事實

。然而「高智商兒童與低智商見量,其認知發展結構是否有某方面特殊的差異或特徵存在 ?J 是本研 究想要探討的問題。

本研究者一直猜測智力與認知表徵能力之間具有安五作用存在,亦師高智力兒童與低智力見量在 動作表徵能力上並無顧著差異,但在符號表徵能力上卸有不同。換言之,高智力與低智力見量的認知 發展最大差異在符號表徵能力上。但是本研究三結果顯示:雖然發現智力與認知表徵能力之間具有交 互作用,但是只發現資優生與普通生二者在符號表徵能力方面的差距最大,在動作表徵能力差距最小

;可是實優生與智能不足生二者在動作表徵能力差距最大,在符號衰徵能力差距最小,此項結果與本 研究者的猜測並不符合。

本研究三結果說明賣優生不論動作表徵能力、影像表徵能力及符號表徵能力皆高於普通生及智能 不足生。由此可見,本研究結果與布魯納的認知發展觀點相當一致,關智力高,三種認知表徵能力亦 萬:智力低,三種表徵能力亦低。

主、教學饋略具體個直覺漫的關保

布魯納認為「教師如何將學習材料以最適當方式,提供給學生學習」這個問題,並沒有特定的順 序,但是它與認知發展歷程有密切關係。但人的認知發展,先由「動作表徵」方式,經「影像表徵」

而發展到「符號表徵J '最佳的順序當然是配合這種認知發展的歷程。本研究四的結果支持此項說法

,以「先動作表徵而影像徵徵而符號表徵」順序所壘現的教學策略,其學習教果顯然優於「先影像表 徵而符號衰徵」的教學策略及「符號表徵J 的教學策略。

不過,布魯納亦強調教學策略!順序的基現,必讀先配合個人認知發展階設,再考慮個別差異及教 材性質。例如,有些人雖然已達到符號衰徵期,但仍常以影像表徵作為最有敦經濟的認知方式;教師 教學時,必績考慮個別差異的因素。因此本研究四教學策略的實驗皆以個別方式進行,主要考慮到個 別差異的因素。

另外,教師使用的教材性質也應配合學生認知方式,有些學習材料以「動作表徵」的認知最有殼

,教師提供學生的教材就應與此認知方式配合。本研究四結果正說明園小學學對數學教材的認知方式

,以動作表徽、影像衰徵及符號衰徵的順序星現,其認知學習最有殼。因此如何將園小及國中生數學 教材加以設計,以配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方式,是值得重視的問題。

圓、加過..奧麗個最屢關保

見量的認知發展能否逼到某種程度,一般公認是受遺傳和環境兩因素的交互影響。遺傳的因素員會

布魯納理論應用於中小學生認知學習的成效研究 • 219 •

然無法改變,但是設置有利於見童發展的情境,卸是可能的事。因此,在教育上乃有充實見童學習環 境,配合其認知結構,以加速見董認知發展的構想。布魯納正是此一構想的代表人物。布魯納的一項 名骰設 I任何學科的主要概念,都能以心智上真實的方式,有教地教給任何發展階段的任何兒童」

正是說明布魯納重視教育及加速學習的觀點。

本研究五結果支持此項說法,所以配合兒童認知發展方式,從動作、影像而符號表徵的星現順序

,予以見量加速學習的可行性是存在的。

不過從本研究五的另一項結果發現:加速學習對發展階段愈成熟的兒童,其教果更好。由此可見

,對見量的加速學習,必須配合個人的認知發展階段及認知發展方式,並設計有利的教學情攪和教材 的結構,如此,才能使教學效果更佳、更好。

參考文獻

李銘正(民68) 國民中小學自然科實驗課程對學生認知能力之影響。教育學院,軸, 4 期,

351-371 頁。

英說維(民70) 國中學生認知發展與科學及數學課程之相關研究。教育學院,帽, 6 期,257-280

頁。

林清山(民65) 科學教育的心理基礎(上)。師大科學教育月刊,創刊號 '27-36頁。

林清山(民65) 科學教育的心理基礎(下)。師大科學教育月刑, 2 期, 15-20頁。

林清山(民66) 數學課程設計和數學教學的理論基礎(上)。師大科學教育月刊, 11 期, 15-20

頁。

林清山(民66) 數學課程設計和數學教學的理論基礎(下)。師大科學教育月刊, 12期, 23-32

頁。

林鴻山(民的) 言,變項分析前計法,畫北市,東華書局。

林邦傑(民70) 園中及高中學生具體運恩、形式運恩典傳統智力之研究。中種心理學刊 tl2卷 2 期

, 33 ,,-,49頁。

林邦傑(民 70) 園中及高中學生具體運恩、形式運恩學業成誼之關係。到臨年刑, 28輯, 23-32

頁。

邱錦昌(民72) 皮亞傑及柯爾柏的道德發展理論對於道德課程內容的實施啟示。融洽夫,舉報, 48 輯, 217-且4頁。

張春興(民65) 國小男女見輩學習行為的差異與其教師性別的關係。師大教育心理學報, 9 期, 1

-20頁。

張春興(民66) 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典、林清山、范德盆、陳李網(民68) 學習困難訊息的岡饋對園中數學科成就的影響之實驗研 究。師大教育心理學報 tl2期, 15-34頁。

梁但正(民94) 布魯納認知理論在課程組織中的應用。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到, 17 輯, 413-486

頁。

黃曼麗(民69) 國中二、三年級學生具體操作及形式操作之推理能力研究。教育學蹺,軸, 5 期,

195-206頁。

賣車玲(民69) 形直是運作階段的理翰:&測量研究。國立畫大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英豪、吳裕益(民70) ..少年萬知最'.濁蹟指導學瓣。高雄,復文書局。

棟英豪、英裕益(民71) 道德發展測驗、創造測驗與認知發展測驗的發展。韓國獨"的哩,廳,中闡

• 220 • 教育心理學報

測驗學會, 49-60頁。

陳季網(民69) 學習材料具體化程度與兒童認知發展之關係 ο 師大教育心理學報 tl4期, 205-220 頁。

陳季調(民70) 資僅見量與普通見章認知發展之比較研究。師大教育心理學報, 15期, 215-226

頁。

揀李個(民73) 海清二(民68) 頁。

海清二(民69)

安徵芳古典教學習費略對國小學生組知發展之成敵研究。師大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中學生具體操作及形式操作之推理能力研究。教育學院舉報, 4 期, 480-493

高中、高職學生認知推理能力之比較研究。教育學院學報, 5 期, 225-233頁

楊榮祥(民73) 科學教學方法理論與實際關一布魯納的概念發展模式。師大科學教育月刊, 66期,

16-24頁。

鄭湧霞(民70) 團中女生生物科學習成獻奧麗知發展的閣係。師大生物系,未出版。

劉錫麒(民63) 我國見童保留概念之發展。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到。 16輯, 97-147頁。

蘇建丈〈民62) 見畫量的保留概念發展之研究。到融年判, 22輯, 61-75頁。

Almy, M., Chittenden, E., & Miller, P. (1966) Young children勻的 inking.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Anastasi, A. (1958) Dillerential ρsychology. (3rd. ed) New York: Macmi1lan.

Barry, R. ]. (1978) Conservation of number: An examination of Piaget's stage analysis. Genetic Psychology Monograþhs. 97, 161-178,

Beard, R. M. (1切0) The nature and development of conceptions. Educational Review, 13, 12-26.

Brainerd C. J.. & Allen, T. W. (1971) Training and generaliztion of density conservation effect of feedback and consecutive similar stimuli. Child

Develoρment. 錯, 693-704.

Bredderm.an, T. A. (1973) The effects of train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bility to control variables. Journal

01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íng. 10,

1的-2∞.

Brekke,旦, Williams, J.. & Harlow, S. (1973) Conservation and reading readi-ness. Journal

01

Genetic Psychology. 123, 133-138.

Bruner, J. S. & Postman, L. (1949) On the perception of incongruity: A para-digm. Journal

01

Personality. 時, 206-223.

Bruner、]. S. (1959) A psychologist's viewpoint: review of Barbel, Inhelder, &

Piag肘,J. The growth of logical thinking. Br#. Journal

01

Psycholo!!y.

50, 363-370.

Bruner,

J.

S. (1960) The ρ rocess

01

education.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runer, J. S. & Tajfel, H. (1961) Cognitive risk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Journal

01

almðrmal sóCiat ρsychology, 的, 231-241.

Bruner, J. S. (1962) .On knowing: essays lor the lelt hand.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布魯納理論應用於中小學生認知學習的成效研究 •. 221 .'

B1uner,

J.

S. (1964) The course of cognitive growth. . American Psyckologist, 19, 1-15.

Bruner, ]. S. & Potter, M. C. (1964) Interence in visual recognition. Science, 144, 424-425,

Bruner, J. S. (1965) The growth of mind. American Psyckologist, 20, 1007-1017.

Bruner, J. S. (1965) The growth of mind. American Psyckologist, 20, 1007-101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