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節 資料收集

在文檔中 第一節 研究設計 (頁 35-40)

正式施測時需收集的資料,分成量化資料和晤談資料兩部分:

一、量化資料

量化資料包含「學習成就測驗」、「學習單」、「展示品操作問卷」、「追蹤學習 單測驗」和「追蹤展示品操作問卷」等五項工具的施測。

(一)學習成就測驗

在學生進入科教館前七~十天,即快樂國中暑期學藝活動的第四週至第五週 間,在學校各班的教室內,對每位即將參觀科教館的學生進行前測,時間約 20 分鐘,由研究者親自監考。前測的目的是要收集學生在操作前,對於四個展示品 相關概念的了解情形。

進入科教館操作完四個展示品後,立即至八樓團體用餐區進行後測,時間約 20 分鐘,由學校其他教師幫忙監考。後測屬於形成性評量,目的是想了解學生操 作四個展示品後,對於相關概念的理解情形。

(二)學習單

每位學生在操作展示品的過程需各自填寫一份學習單,實驗組 A 使用學習單 (A),可以參考現場的展示板或學習單(A)前面的原理說明和操作方式,再回答動 動腦的問題;實驗組 B 使用學習單(B),可以參考現場的展示板再回答動動腦的 問題;對照組使用學習單(A),只需在每項展品中回答學到了什麼。操作完四個 展示品後,需立即將學習單繳回。藉由學生填寫的學習單,從另一個角度來了解 學生對於相關概念的理解。

(三)展示品操作問卷

學生在後測進行完後,需各自填寫一份「展示品操作問卷」,時間約 5 分鐘。

問卷目的是想了解學生對展示品、現場展示說明和學習單的一些想法。

(四)追蹤學習單測驗

學生離開科教館的兩個月後,在學校各班的教室內,進行「追蹤學習單測 驗」,時間約 15 分鐘,目的是要收集後續追蹤的資料,而實施「追蹤學習單測驗」

時,實驗組 B 有一位同學請假,因此實驗組 B 的人數更動為 28 人。

(五)追蹤展示品操作問卷

學生離開科教館的兩個月後,在學校各班的教室內,填寫「追蹤展示品操作 問卷」,時間約花 10 分鐘,進行後續追蹤的資料收集。

二、晤談資料

晤談對象包含觀察教師和學生兩部份:

(一)觀察教師

學生於科教館內操作時,四個展示品旁各有一位教師觀察記錄學生的特殊行 為,或輔以非結構式晤談,以了解該學生的動機,彌補無法在紙筆上呈現的想法。

研究者在每個班級操作結束時,會立刻對觀察教師進行非結構式晤談,以了解現 場的操作狀況,過程中並未錄音,僅以文字記錄。

(二)學生

由於學生在科教館參觀結束後的隔天開始放暑假,開學時才返回學校上課,

因此研究者在學生操作完展示品的兩週後,才針對上述收集資料中的一些問題,

從各組找 1~2 位學生進行非結構式的晤談,包含答案為何從正確改成錯誤,或 是學習單為何空白等,以釐清學生作答的原因,過程中有錄音,前後約花了一個 月的時間。

第七節 資料分析

將前一節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分成量化資料和晤談資料兩部分:

一、量化資料

本研究使用統計軟體 SPSS for windows12.0 版進行量化的分析,於各個研 究工具中進行描述行統計分析和相關檢驗分析,分別敘述如下:

(一)學習成就測驗 1.描述性統計分析

(1)統計出每位學生在前測和後測的整體成績,並求出各組的平均值及標準差。

(2)將前測和後測進行試題分析,統計各題在每個選項的作答人數與百分比,以 及答對人數和答對率的變化。

2.相關檢驗分析

(1)將三組前測的整體成績進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以檢驗在 操作展示品前組間是否有顯著差異。

(2)以前測的整體成績作共變量,將三組後測的整體成績進行變異數的單變量分 析(ANCOVA),以檢驗操作展示品後組間是否有顯著差異。

(3)依據雙向細目表(見表 3-5),將試題分成知識、理解和應用三種層次,如表 3-18 所示,每種類型的題數不同,計算各類型在前測和後測的得分,進行 樣本相依的 t 考驗,以檢驗全體學生在各種層次的表現是否有顯著差異。

表 3-18 學習成就測驗的認知層次分類表

分 類 題 號 題數

知識層次 3.4.8.11.12.15.17.18. 8 理解層次 1.2.5.7.9.13.14.16.19.20. 10

應用層次 6.10. 2

(4)依據現場展示板或學習單(A)中原理說明的有無,或是學習單(A)和學習單(B) Variance,MANOVA),以檢驗三組在各類型試題的表現是否有顯著差異。

表 3-19 學習成就測驗的分類表

2.相關檢驗分析

依據現場展示板或學習單(A)中原理說明的有無,將學習單(A)和學習單(B) 中動動腦的 16 個問題分成三種類型(見表 3-20),每種類型的題數不同:

(1)類型一:僅展示板的原理說明中有提及該題目的答案;

(2)類型二:展示板和學習單(A)的原理說明中均有提及該題目的答案;

(3)類型三:展示板和學習單(A)的原理說明中均沒有提及該題目的答案。

表 3-20 動動腦問題的分類表 內容的相關性 分 類 展示板的

原理說明

學習單(A)的 原理說明

題 號 題數

類型一 ◎ 1-4.2-4.3-3 3

類型二 ◎ ◎ 1-1.2-3.3-1.3-4.4-1.4-2.4-3 2 類型三 1-2.1-3.2-1.2-2.3-2.4-4 5 註:打「◎」者表示該題目於展示板或學習單(A)的原理說明中有提及正確答案,或是學習單

(A)(B)的動動腦有問到該問題,空白者表示沒有。

將實驗組 A 和實驗組 B 的整體得分與各類型得分,同時進行多變量變異數分 析(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MANOVA),以檢驗兩組在學習單的填 寫是否有顯著差異。

(三)展示品操作問卷

僅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統計各組在每個問題的作答人數與百分比。

(四)追蹤學習單測驗

僅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統計各組在每個問題的作答人數及百分比。

(五)追蹤展示品操作問卷

僅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統計各組在每個問題的作答人數與百分比。

二、晤談資料

晤談資料的收集分成觀察教師和學生兩部份:

(一)觀察教師

訪談觀察教師過程並未錄音,僅將觀察教師的記錄與訪談觀察教師的記錄直 接整理成文字稿,作為詮釋實驗結果或進一步訪談學生之依據。

(二)學生

訪談學生的部份因為有錄音,故先將內容轉為逐字稿,再進一步分析,作為 詮釋實驗結果或追蹤之依據。

在文檔中 第一節 研究設計 (頁 35-4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