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4章 指標分析

在文檔中 臺北捷運路網脆弱度分析 (頁 35-63)

表 2、分時段暴露度前 15 名排名統計

圖 18、高頻率暴露度

表 3、分時段正規化暴露度前 15 名排名統計

4-2 敏感度指標分析

本研究計算各站介中性數值作為敏感度指標,當一個站點失能後,除了原先 該站進出人次之外部暴露壓力,有多少人次因為需要經過該站而被影響。各站數 值計算結果為下表 4,民權西路的位置於路網介中性最高,整體路網中有近 4%

的人次比例會受到該站點失能後所影響,反觀臺北車站在現今路網的安排之下,

當站點失能後所影響的他站人數並未如想像中高,眾多旅客可利用其他轉運站轉 乘至目的地,而不需要經過臺北車站,這樣的設計與安排,也讓原為超級轉運站 的臺北車站,減輕一定的旅運壓力,而其他轉運站原先即暴露於眾多旅運人次下,

在內部敏感度的計算中也高居前 15 名中的 9 名,即表示有一定數量的站點必須 經過這些站點才能到其他站點。

本研究另將介中性數值計算結果展點如下圖 19,可發現紅線淡水端再往市 區連接的站點均具有較高的介中性數值,約系統內 1.5%-2.5%的人次會被影響,

而其他路網中位於市中心的非轉運站點,因其位置在轉運站周邊而被經過頻率高,

因此介中性數值也被提升起來,這些站點約影響系統內 1%左右的人次。而下圖 19 中也可以發現高敏感度站點大多分佈於市中心,等明後年新北環狀線興建完 畢後,這樣的情況才有可能改善,讓路網中市中心轉運站的介中性下降。

表 4、敏感度數值計算總排名

圖 19、站點敏感度分布圖

4-3 調適能力指標

本研究使用開放資料中班表固定頻率進行模擬,公共自行車以車架數量模擬 最大數量公共自行車,加總上述 2 種公共交通工具小時內所能提供之載運人次服 務。全系統統計如表 5,展圖為圖 20,可以發現捷運劍潭、公館、北門與士林 等非轉運站點,其公車路線數量多讓其調適人次升高。因為劍潭、士林站為臺北 市區通往淡水、北投、天母與陽明山等地區的必經道路,眾多公車也是從劍潭站 發車,公館是臺北市區往新店、木柵、景美等重要公車站點,北門站是臺北市區 公車通往新北市三重蘆洲新莊等地區交通要道。藍線往南港方向等有:忠孝敦化 與市政府,其周邊公車路線眾多也讓這 2 站點擁有較好的調適能力。

表 5、調適人數計算總排名(尖峰)

圖 20、站點調適人次分布圖

4-4 脆弱度模式分析

上述 3 節為分析指標細項討論,分別換算成影響人次後即可進行加總,資料 有 21 個以小時為單位的營運時段。本研究依據捷運營運時間繪製成折線圖(圖 21),可以發現營運時間內共有 4 個峰值,分別是 7-9 點、12-14 點、17-19 點、

21 點,峰值特性為 2 個高峰與 2 個低峰,本研究即依據這 4 個時間區間計算各 站點脆弱度數值。

圖 21、營運時間人次變化圖

將各站暴露度與敏感度影響人次相加後,減去各站調適人次為各站點脆弱度 數值:正值表示仍有外溢人口待調適,負值表示現階段其他交通工具仍有足夠空 間容納之外溢人數。經統整歸納後如下圖 22,總系統於 4 段營運時區間內,平 均約有 45 個站點,於捷運失能後外溢旅運人次使周邊調適能力無法負荷,佔整 體 108 站中的 42%。然而,在 4 個時間區間內又以傍晚 17~19 時間區間為最多 脆弱站點,高達 28815 旅運人次無法被現行全系統調適能力所覆蓋。

圖 22、站點調適人次分布圖

本研究依據自然分等法(Nature break)將脆弱度,分為:調適完好、中脆弱度 與高脆弱度(調適完好的站點圖示為綠勾,中脆弱程度為淺灰,高脆弱站點則為 黑色),將結果展點於各路線上如圖 23:在上午 7-9 的上班通勤時間區間內圖 23A,藍線板橋與橘線中永和沿線等 8 個站點脆弱度上升至極高使目前調適能力 無法負荷,中午 12-14 間系統中圖 23B,只有 7 個高脆弱站點,傍晚 17-19 時間 圖 23C,除了原先上午通勤高脆弱站點之外,棕線在市中心的 3 個轉運站,以及 紅線往淡水方向的臺北車站、中山與雙連等站均呈現高脆弱狀態。晚間 21 時間 區間圖 23D,系統中只剩下 2 個高脆弱站點,其餘站點恢復成低脆弱以及調適 完好狀態。高脆弱度的站點大多分佈於市區,幾個郊區光觀人潮較多的站點,脆 弱度也較高。

在 4 個峰值時間區間內,棕線內湖端沿線以及綠線:古亭-景美區間,脆弱 度數值均調整完好,鮮少有系統調適能力未能負荷之狀況,並未因為尖峰與否之 調適能力變動讓脆弱度提升,其捷運周邊交通替代方案完備,當捷運發生停駛時,

能提供一定程度的運輸能力。

圖 23、高脆弱站點分布圖

除了高脆弱站點的分布之外,整體 108 站點在時間上亦有變化趨勢,本研究 將 4 個時間區段依序置於 X 軸,將外溢於調適系統之外的人次置於 Y 軸,初步 趨勢可以發現整體 108 站以 X 軸為對稱圖,外溢人次正值有圖 24 紅線的走勢分 為 A 類,負值有圖 24 綠線的走勢分為 B 類,而另外在正負之間擺盪的可以歸 類為 C 類。

圖 24、108 站點脆弱度時間變化圖

然而,本研究依據脆弱度數值分為 A、B 與 C 等 3 類之外,108 站中有些特 殊非典型的走勢如圖 25,

A 類可以向下再區分非典型 A3,

B 類可以向下再區分非典型 B3 與 B4,

C 類可以向下再區分非典型 C3;

本研究將走勢分為 4 類,如圖 26 紅框中的 1、2、3 與 4 類,這 4 種脆弱數 值的走勢,代表 4 種不同特性的站點,能作為相關機構在調適能力增減之依據。

圖 25、細分 3 類脆弱變化走勢圖

圖 26、4 種變化趨勢圖

綜合上述圖 25、細分 3 類脆弱變化走勢圖與數值與走勢分類,可以初步分 為下圖 3 x 4 階矩陣(圖 27),總共有 12 種分類,臺北捷運站點占了其中 7 類別。

在 108 個站點中高達 77%的站點,聚集於數值全正的全負的 A1 和 B2 區,這一 類的站點脆弱程度與預想中較為一致,可以依據現行調適能力接續部署。另外,

第 3 類持續上升型分別都在 A、B 與 C 中都有出現,可以進一步討論題中站點,

以及此站點的脆弱度樣態,給予不同的調適能力。

4-4-1 走勢 1 (高低高低型)

圖 28、A1 趨勢圖

圖 29、C1 趨勢圖

走勢 1 的類型中,典型 A1 類站點於 4 個時段脆弱度都未能調適完好,這些 站點在上下班尖峰時段,人潮從尖峰到離峰的湧入速度大於調適能力增加速度讓 脆弱人次高漲;C1 站點則是在傍晚有明顯外溢人次,在中午以及晚間的調適能 力大致足以應付現行旅運壓力。

4-4-2 走勢 2 (低高低高型)

圖 30、B2 趨勢圖

走勢 2 的典型的 B 類站點中,4 個時段脆弱度都調適完好,這些站點在上下 班尖峰時段,調適能力從離峰到尖峰的增加速度遠大於人潮湧入速度,讓這些站 點擁有過剩之調適能力,可從這些站點調撥調適能力給上述 A1 與 C2 等脆弱度 高有外溢人次之站點。

4-4-3 走勢 3 (持續上升型)

圖 31、C3 趨勢圖

走勢 3 的特徵,在上午尖峰時刻,調適能力遠大於捷運暴露度與敏感度人次,

仍擁有大量調適能力可輸運脆弱人次,然而中午過後,可以發現人潮湧入,讓未 被調適人數直線上升,到傍晚有些站點已經超越調適能力所能負荷,未被調適人 次轉為正值。典型 C3 類的特徵,脆弱人次在正負之間擺動,細看 C3 等站點,

可發現有潛在觀光區效應(圖 32),這些站點在上午等時段,脆弱人次還在一個極 低的狀態,一過午後脆弱度人次一路上升接近調適能力臨界值,過了傍晚後脆弱 人次來到正值,有許多人次已經無法調適,C3 的站點有東門、中正紀念堂、國 父紀念館、臺北 101/世貿、古亭、忠孝新生、忠孝敦化、市政府與西門,而 A3 臺北車站、忠孝復興與中山站,也有觀光區效應(圖 33),但是這些站點在上午的 時候已有高量的脆弱人次使調適能力無法負荷,表示有大量的通勤人口進出於這 些站點之外,中午過後到傍晚持續有大量人次湧入,讓原先高脆弱人次爆量超過 周邊的調適能力,而 B3 這一類型的站點雖然調適能力都未超過臨界值,但是在 中午以及晚間明顯有人潮湧入,在晚間更更是高過同樣是中午離峰時間的脆弱人 口,推測有眾多人口在晚間返家的時段利用這些站點(圖 34)。

圖 32、C3 細部趨勢圖

圖 33、A3 細部趨勢圖

圖 34、B3 細部趨勢圖

4-4-4 走勢 4 (先下後上型)

圖 35、B4 細部趨勢圖

此種站點較為特殊,結合走勢 1 前段與走勢 3 後段特徵,中午前處於比較調 適能力過剩的現象,傍晚到晚上與走勢 3 類似,出現無法負荷大量返家人潮,在 這樣的站點中午過後應給予不同的調適能力。

4-5 路網分群偵測

本研究除了利用站點旅運特性對於站點進行脆弱度走勢分類,再進一步利用 網路分群方法,進行結構群體偵測。本研究利用 Girvan-Newman 分群方法進行 疊代,最適當的結構分群的結果是 13 群,此時 Modulaty Q 值為 0.76,臺北捷運 路網在第 13 次疊代(疊代的意義)Modulaty Q 值達到最高(圖 36)。

圖 36、Modulaty Q 值圖

圖 37 為路網分類結果為,整體分群結果顯示臺北路網於結構上較類似星型 (star)路網結構(圖 38),支線上的站點被大多被分為同群,市中心的站點被分為 3~4 群,分群結果再繪製成結構樹狀圖(圖 39),編號群 1~群 13。現今的點位安 排容易造成市中心的轉乘站負荷過重,新北市旅客都要移動到臺北市才能通往其 他地區,未來環狀線完工後可直接連結新北市站點,路網分群結構應能有所改善。

圖 37、路網分群結構圖

圖 38、星型路網概念圖

圖 39、分群樹狀結構圖

分群結果發現的群 8、群 9 與群 11 與走勢 3 的站點有對應關係。走勢 3 的

類群體中其他站點成員,潛在也具有相同的觀光區效應之旅運特性,本研究建議 除了在原先走勢 3 部署不同的調適能力,應可以擴大部署至這些周邊的其他站點

類群體中其他站點成員,潛在也具有相同的觀光區效應之旅運特性,本研究建議 除了在原先走勢 3 部署不同的調適能力,應可以擴大部署至這些周邊的其他站點

在文檔中 臺北捷運路網脆弱度分析 (頁 35-6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