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結論與建議

在文檔中 中華大學 碩士論文 (頁 91-159)

(二)建議

1.研究河段之環境品質與生態品質以ML法建立SEM,大多無法通過模式檢定(α=0.05),

可能是因為生態資料與環境資料大多屬於非常態分布造成,建議應先將資料轉換為常 態或以其他方式(如SLS法)進行推估。

2.利用其他環境指標(如IBI、FBI、WQI等)建立SEM模式,以增加環境品質與生態品質之 解釋能力。

參考文獻

1. 人民網(2001),「臭氧層破壞的影響」,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

2. 方力行、陳義雄(1999),「台灣淡水及河口魚類誌」,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3. 王漢泉(2002),「台灣河川水質魚類指標之研究」,環境檢驗所環境調查研究年報,

第 207-236 頁。

4.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http://www.cwb.gov.tw),2013/06/1。

5. 尤清(1995),「跨世紀台灣山川、海岸森林與水資源」,前衛出版。

6. 史方方、黃薇(2009),「丹江口水庫對漢江中下游影響的生態學分析」,長江流域 資源與環境,第 18 卷第 10 期,第 954~958 頁。

7. 安原盛名(2012),「港大生態學者研究發現氣候與溫度影響全球生物種類數目」,

香港大學網站(http://www.hku.hk)。

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http://wq.epa.gov.tw),2013/02/25。

9. 吳約西(2007),「捍衛台中都會區的守護神-大里溪、筏子溪百年防洪工程」,經 濟部水利署。

10. 呂映昇、孫建平(2010),「魚類於生命週期的不同階段棲地使用與物理棲地因子 之量化關係」,農業工程學報 第 56 卷第 1 期,第 40~51 頁。

11. 李訓煌、張世倉(2005),「烏溪河系河川情勢調查(1/2) 」,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 劃試驗所。

12. 李訓煌、莊明德、薛美莉、張世倉、葉明峰、劉靜榆、林志訓、李旻旻、余嘉娟 (2004),「棲地復育、保育與生態水利工程規劃設計之試驗研究(5/5) 」,經濟部水 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

13. 李訓煌、莊明德、薛美莉、張世倉、葉明峰、劉靜榆、林志訓、李旻旻、余嘉娟 (2000),「棲地復育、保育與生態水利工程規劃設計之試驗研究(1/5) 」,經濟部水 利處水利規劃試驗所。

14. 李訓煌、莊明德、薛美莉、張世倉、葉明峰、劉靜榆、林志訓、李旻旻、余嘉娟 (2001),「棲地復育、保育與生態水利工程規劃設計之試驗研究(2/5) 」,經濟部水 利處水利規劃試驗所。

15. 李訓煌、莊明德、薛美莉、張世倉、葉明峰、劉靜榆、林志訓、李旻旻、余嘉娟 (2002),「棲地復育、保育與生態水利工程規劃設計之試驗研究(3/5) 」 ,經濟部 水利處水利規劃試驗所。

16. 李訓煌、莊明德、薛美莉、張世倉、葉明峰、劉靜榆、林志訓、李旻旻、余嘉娟 (2003),「棲地復育、保育與生態水利工程規劃設計之試驗研究(4/5) 」,經濟部水 利處水利規劃試驗所。

17. 李黎、曹振東、付世建(2005),「環境缺氧及其對魚類影響的研究進展」,現代漁 業資.訊期刊,第 20 卷,第六期,第 6~8 頁。

18. 李茂能(2009),「圖解 AMOS 在學術研究之應用」,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19. 李繼尊、陳華宗(2003),「截彎取直工程對河川生態格局衝擊之初」,經濟部水利 署,.永續發展簡訊期刊,第 7 期,第 19~26 頁。

20. 汪靜明(1999),「河川生物多樣性的內涵與生態保育」,環境教育季刊,第 38 期,

第 34-44 頁。

21. 汪靜明(2000),「後龍溪河川生態教育」,經濟部水資源局。

22. 林偉彥(2003),「利用水族生物環境檢測法建立河川水質之監測系統」,碩士論 文,生命科學系,國立清華大學。

23. 林春輝(1994),「魚類的生活」,光復書局。

24. 孫凱政(2004),「利用 WUA 法評估流量對魚類棲地之影響」,碩士論文,環境工 程學系,國立台灣大學。

25. 邵 廣 昭 (2009) , 台 灣 魚 類 資 料 庫 , 中 央 研 究 院 生 物 多 樣 性 研 究 中 心 (http://fishdb.sinica.edu.tw/chi/home.php)。

26. 袁孝維、鄧子菁(2000),台灣鳥樂園,遠傳台灣館。

27. 張慶武(2010),「筏子溪林厝、橫山景觀改建工程委託測量設計技術服務建議書」, 經濟部水利署第三河川局。

28. 莊明德、周文杰、李訓煌、陳有棋、朱達仁、廖光正(2007),「應用分布序列法 探討河川棲地評估指標之適用性」,台灣水利,第 55 卷,第 3 期,第 62~72 頁。

31. 許少華(2009),「筏子溪生態監測計畫(2/2)」,經濟部水利署第三河川局。

32. 陳幼蓁(2008),「卑南溪淡水魚空間分佈之研究」,碩士論文,環境政策研究所,

國立東華大學。

33. 陳正昌、程炳林、陳新豐、劉子鍵(2011),「多變量分析方法統計軟體應用」,五 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34. 陳俊雄(2005),「雙溪流域水生昆蟲群聚分析與水質評估」,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 處自行研究報告,陽明山國家公園。

35. 陳珮晴(2012),「以水生昆蟲評估筏子溪各區之健康狀況」,碩士論文,水利工程 與資源保育學系,逢甲大學。

36. 陳莉、徐家盛、黃雲和、魏曉萍(2003),「探討農田水路生態品質以模糊理論方 法之評估」,農業工程學報,第 49 卷,第三期,第 92~105 頁。

37. 陳順宇(2007),「結構方程模式- AMOS 操作」,心理出版社。

38. 曾晴賢(2007),台灣河川工程問題與生態復育的省思。

39. 黃隆茂、楊定良(2005),「3D 技術在高鐵台中車站 S250 標之應用」,現代營建,

第 308 期,第 29~42 頁。

40. 詹見平、陳瓊如(2002),「和魚而做朋友」,人人出版。

41. 溫博文(2005),「台灣中部河川生態棲地分佈特性及時空變化之研究」,博士論文,

土木工程學系,國立中央大學。

42. 張騌麒、孫建平(2009),「 結構方程模式於探討水文指標與溪流生態系統關聯 性之研究」,農業工程學報,第55卷第三期,第75~87頁。

43. 新陸控投關係企業(2010),http://www.continental-holdings.com。

44. 經濟部水利署網站(http://www.wra.gov.tw )。

45. 經濟部水利處水利規劃試驗所(1988),「筏子溪低水治理規劃報告」。

46. 葉 有 仁 (2003) ,「 水 質 環 境 對 魚 類 之 影 響 」, 養 魚 世 界 雜 誌 (http://www.fishworld-tw.com/article/arti0303_2.htm),2013/02/25。

47. 廖培明(2010),「河川生物指標物種分析及其適合度曲線研究(2/3)正式報告書」,

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

48. 廖復山(2003),「森林生態系永續經營與魚類保護區棲地之研究-以台東縣新武呂

49. 劉昌明、劉曉燕(2008),「河流健康理論初探」,地理學報,第 63 卷,第 7 期,

第 683~692 頁。

50. 潘俊弘(2010),「卵礫石河床型態演變對物理性棲地影響之實例研究」,碩士論文,

水利工程與資源保育學系,逢甲大學。

51. 蔡雯嘉(2012),「棲地保育,生態保育與永續利用」,台灣大百科全書。

52. 蘇水龍(2012),「河川復育之生物評估─以二仁溪污染整治計畫為例」,碩士論文,

健康科學學院職業安全與衛生學系,長榮大學。

53. 蘇偉哲(2008),「魚類個體生態矩陣於溪流棲息地模擬之應用」,碩士論文,水利 及海洋工程學系,國立成功大學。

54. 鐘丁茂、張豐年、文魯彬(2006),「把握以土堤復育中型河川之契機,以台中市筏 子溪為例(上)」,台灣生態電子報(http://ecology.org.tw)。

55. Allan, J.D.and Flecker, A.S.(1993),Biodiversity consrvation in runnin gwaters , BioScience,Vol.43,32-43pp.

56. Clements ,F. E.and Shelford, V.E.(1939),Bio-ecology,John Wiley&Sons,425 pp.

57. Clarke K.R. and Warwick R.M. ( 2001), Change in marine communities: an approach to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2nd edition, Plymouth marine laboratory.

58. Lane E.W.(1947), The Effects of Cutting off Bends in Rivers,3rd Hydraulics, Conf, Iowa State University,230-240pp.

附件一

表 3. 5 流量站基本資料

項目 測站名稱(編號)

集泉橋(H040) 大肚站(H025)

測點 臺中縣烏日鄉集泉橋 台中縣烏日鄉大肚橋

位置 E120 o 36 ' 26 "

N24 o 06 ' 29 "

E120 o 34 ' 04 "

N24 o 06 ' 29 "

流域名稱 烏溪 烏溪

河流名稱 筏子溪 烏溪

集水區面積(km2) 133.02 1980.65

高程 20 10

紀錄年分 1984-1985 1964、1966-2003

分區 中區(天然流量測站) 中區(上游有引水或蓄水)

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

河川污染程度指標(River Pollution Index, RPI)

以水中溶氧量(DO)、生化需氧量(BOD5)、懸浮固體(SS)、與氨氮(NH3)等 4 項水質參數之值,來計算所得指標積分,判定河川水質污染程度:

圖 3. 7 RPI 河川汙染程度指標點數表

水質/項目 未受污染 輕度污染 中度污染 嚴重污染 溶氧量(DO) 6.5 以上 4.6-6.5 2.0-4.5 2.0 以下 生化需氧量(BOD5) 3.0 以下 3.0-4.9 5.0-15 15 以上

懸浮固體(SS) 20 以下 20-49 50-100 100 以上 氨氮(NH3) mg/L 0.50 以下 0.50-0.99 1.0-3.0 3.0 以上

點數 1 3 6 10

污染指標積分值 2.0 以下 2.0-3.0 3.1-6.0 6.0 以上

1 物種歧異度指數(Shannon diversity, H’):多樣性指數表示在一地區中生物種類的複雜 度。計算樣區中計算的物種個體數、樣區內物種的種類數量以及總個體數,計算方 式如下:

𝐻 = − ∑ (𝑛𝑖 𝑁)

𝑛

𝑡=𝑖

𝑙𝑛𝑛𝑖 𝑁 𝑛𝑖=同樣時間點所含的個體數

N=同樣時間總個體數

表 3. 6 魚類棲地環境、攝食習慣

名稱 孔雀魚 大肚魚 塘虱魚 鯰 白鰻 鱸鰻

琵琶鼠

科 花鱂科 花鱂科 鬍鯰科 鯰科 鰻麗科 鰻鱺科 鯰科

學名 Poecilia

reticulata

Gambusia

affinis Clarias fuscus Parasilurus asotus

Anguilla japonica Temminck et

Schlegel

Anguilla marmorata

Liposarcus multiradiatus

棲地

淡水流域 及湖沼

低海拔溪 河的緩流

河流、溝 渠、湖沼 與稻田等 具泥質地

水生植物 叢生的靜 水域或緩 水流處

河流的 中、上游 的底層或 洞穴內

河流的 中、上游 的底層或 洞穴內

水流緩慢 的棲底水

域 水質

耐受污染 的水域

污染的水 域/低溶氧 的環境下 生存,成

缺氧或淤 泥中,可 以直接呼 吸,群聚

缺氧或 淤泥中

缺氧或淤 泥中,也 可以直 接呼吸

缺氧或 淤泥中,

也可以直 接呼吸

對環境適 應能力 強,能在 優氧化與 高汙染的

水中 攝食

雜食 性,以藻 類、水生 昆蟲及有 機碎屑

雜食偏肉 食性,以 浮游動 物、水棲 昆蟲及碎

捕食小 魚、蝦,

也攝食腐 敗的動植 物碎屑

肉食性魚 類,以 蝦、小魚 及無脊椎

動物

肉食性小 於、小 蝦、貝、

螺、蟹、

水生昆蟲

魚類、蝦

蟹 雜食性

其他

卵生青鱂 魚的族群 逐漸消失

雄魚會築 巢與護幼 之行為、

能長期間 離水,遷 移能力 強。為夜 行的底層 活動魚類

白天在草 叢間或石 縫洞穴 中,夜間

出來活 動,

秋冬降游 性洄游,

夜間覓食

夜晚游出 覓食爬行 至陸地上 攝食小型 陸生動物

,成魚在春 末夏初降

海產卵

資料來源:台灣魚類資料庫、本研究彙整成表

(續前頁)

魚種 脂鮠 黃鱔 臺灣間爬 岩鰍

台灣纓口

鰍 大鱗泥鰍 泥鰍 中華花鰍

科 鱨科 合鰓科 平鰭鰍科 爬鰍科 鰍科 鰍科 鰍科

學名 Leiocassis adiposalis

Monopterus albus

Hemimyzon formosanum

Crossostoma lacustre

Paramisgurnus dabryanus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Cobitis sinensis

棲地

河川中上 游的清澈

水域

稻田、湖 泊、池 塘、河流 與溝渠等 泥質地的

水域

河川的 中、上游 湍急河段 的棲底

河川的 中、上游 湍急河段

的棲底

富植物碎 屑與淤泥 的靜水域 或緩流水

各種水 體,緩流

水域

低海拔,

水質較清 之河川、

湖泊砂泥 底之淺水

域 水質 水流快

速,溶氧 量高,清 澈的水域 (台灣特有

種)

缺氧或 淤泥中,

也可以直 接呼吸

水流快 速,溶氧 量高,清 澈的水域 (台灣特有

種)

水流快 速,溶氧 量高,清 澈的水域 (台灣特有

種)

環境之適 應力及耐 污力頗 強,可以 直接呼吸

適應力及 耐污力頗

清澈的 水域

攝食

肉食性,

以水生昆 蟲、小魚 及小蝦等 小型動物

夜行性,

以水生昆 蟲、蠕蟲 及小魚等

雜食性,

以刮食石 頭上之藻 類,水生 昆蟲、有 機碎屑

雜食性,

以刮食石 頭上之藻 類,捕食 水生昆 蟲、攝食 有機碎屑

以水生昆 蟲、小型 無脊椎動 物、植物 碎屑、藻

雜食性,

以水生昆 蟲、小型 無脊椎動 物、植物 碎屑、藻

以濾食砂 泥中之植 物碎屑、

藻類及其 它小生物

其他 性嗜水流 較大而高 溶氧的水 層底部棲 息。白天 躲於岩石 縫隙中,

夜間或洪 水期才出 來覓食

口腔皮褶 可行呼吸 作用,可 直接呼吸 空氣。冬 季與乾季 時,會掘 穴深至地 下 1-2 公

以扁平的 身體及 胸、腹鰭 平貼在石

頭上

常以扁平 的身體及 胸、腹鰭 平貼在石

頭上

具有腸壁 呼吸的功 能,能在 水中溶氧 不足時,

直接吞吸 空氣

具有腸壁 呼吸的功 能,能在 水中溶氧 不足時,

直接吞吸 空氣

具有腸壁 呼吸的功 能,能在 水中溶氧 不足時,

直接吞吸 空氣

(續前頁)

魚種 鯉 鯽 平頜鱲 白鱎 日本鯽 高體鰟鮍

羅漢魚

科 鯉科 鯉科 鯉科 鯉科 鯉科 鯉科 鯉科

學名 Cyprinus carpio Carassius

auratus Zacco platypus Hemiculter leucisculus

Carassius cuvieri

Rhodeus ocellatus ocellatus

Channa maculata

棲地 水域中下 層,而以 富營養水 域底泥砂 質靜水域

為主

水草雜生 與泥質淺 水域最多

河川的中 游附近

溪流、湖 泊及水庫 等水體之

上層

水流較緩 或水草雜 生的河川 中下游、

野塘或是 水庫等最

低海拔緩 流或靜止 的湖沼水 域棲息的 小型魚類

平地河 川、湖 泊、溝渠

水域 水質

適應力 強,群聚

適應力 強,群聚

外來入侵 種

能容忍較 汙濁之水 域,適應

力強

適應力 強,野外 生長快速

透明度 低、優養 化程度略 高的靜止 水域,群

適應力 強,耐汙

染 攝食 雜食性魚

類,以小 型無脊椎 動物與底 棲動物為

主。

為雜食性 魚類,植 物碎片、

藻類、腐 殖質或底 棲甲殼類 為食。

雜食性,

捕食水生 昆蟲、或 刮食石頭 上之藻類 等為食。

攝食藻 類,高等

植物碎 屑、甲殼 類及水生

昆蟲

雜食性 魚類,植 物碎片、

藻類、腐 殖質或底 棲甲殼類

以附著性 藻類、浮 游動物及 水生昆蟲

雜食性

其他

生性敏感 而警覺性

生性活潑

成熟雌魚 具有很細 長的產卵 管,會將 卵產於二 枚貝內 部,因而 受到充分 的保護,

完成孵化 的程序。

資料來源:台灣魚類資料庫、本研究彙整成表

在文檔中 中華大學 碩士論文 (頁 91-15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