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結論與建議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136-140)

6.1 結論

1. 常流量下流況歧異度值約 0.47 左右,多為深潭與淺流;高流量流況歧異度值約 在0.2 左右,多為深流。由上述結果得知,洪水期時,因水深及流速均比常流量 下深及高,而使棲地環境較為單調,不利水中生物棲息。

2. 透過河川棲地二維模式模擬結果得知,加設三丁壩除了可使水流避免直接衝擊河 岸外,於洪水時期丁壩前後之水流流速較緩,可於洪水期提供一庇護場所。常流 量下,是加設2m 攔河堰時可獲得最佳 WUA;5cms 以內是加設 1m 攔河堰時可 獲得最佳的WUA;100cms 以上因流量大增,幾乎都是原地形時 WUA 較佳; 10 年重現期距流量下,加設三丁壩可獲得最佳WUA。

3. 結果顯示研究河段在高流量的情況下,原先岸邊灘地、沙洲、灌木叢因水位上升,

流速較主流槽緩,有形成新棲地的可能。

4. 模擬結果可以發現,流況歧異度(H’)越高,權重棲地可用面積(WUA)值越高。不 過,流量會影響流況分布,不同流況時,流況歧異度可能接近,如原河道流況歧 異度為 0.5 時,明潭吻鰕虎 WUA 卻出現高低值相差約 300 m2的情況。

5. 四種模擬案例中,加設 1m 攔河堰時,當 H’為 0.3 ~ 0.6 間,WUA 與 H’之線性關 係明顯,加設2m 攔河堰時,因流量過於單調,為非線性關係。

6. 在原河道、加設三丁壩及 1m 攔河堰時,H’與 WUA 成線性關係,表示當無適合 度曲線資料時,H’可以作為模擬棲地分級及評估之用。

6.2 建議

本研究僅單一河段模擬結果,未來應就不同類型河段、不同魚種、不同水工構造 物進行探討。

122

參考文獻

1. 「山坡地區域調查規劃報告之二(南投縣)」,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山地農牧局。

2. 中村俊六(1999),「自然環境保全之實施例」,土之基礎,第 47 期,p.41~46。

3. 田中章(2002),「米国のハビタット評価手続き HEP 誕生の法的背景」,環境情 報科学,31(1):p.37~42。

4. 田中章(2002),「何をもって生態系を復元したといえるのか?-生態系復元の 目標設定とハビタット評価手続きHEPについて」,ランドスケープ研究,65(4):

p.282~285。

5.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2005)「烏溪河系河川情勢調查」,

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詴驗所。

6.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2010),「河川生物指標物種分析及 其適合度曲線研究」,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詴驗所。

7. 李信孝(2003),「溪溝之魚類棲地水理分析-以大溝溪為例」,臺北科技大學 環境規劃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8. 吳富春、李國昇、陳宣宏(1998),「河川棲地模式 PHABSIM 之水理計算敏感度 分析」,臺灣水利46 (2):p.60~69。

9. 吳富春(1999),「水利生態工程」,土木水利 26:p.11~15。

10. 吳振欣(2008),「利用河川棲地二維模式評估防砂壩、魚道對河川棲地之影響-以北勢溪為例」,中華大學土木與工程資訊學系碩士論文。

11. 吳宗儒(2010),「河川棲地綜合適合度指數之應用研究-以筏子溪為例」,中華大 學土木與工程資訊學系碩士論文。

12. 汪靜明、林文源、莊棋凱、柯善勇(2000),「河川生態基流量及魚類棲地改善之 規劃-以濁水溪流域上游栗栖溪為例」,河川生態基準流量評估技術研討會。

13. 林昭遠、林文賜(2001),「WinGrid:集水區資訊系統入門」,暐帥股份有限公司。

123

14. 林孟龍、王鑫(2002),「臺灣的河流」,遠足文化。

15. 林秉賢(2002),「

橫向堆石群對溪流生態棲地流況之影響

」,逢甲大學水利工程學 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林岳葆(2006),「丁壩群於河川棲地改善之研究」,逢甲大學水利工程學系研究所 碩士論文。

17. 周佳賢(2005),「倒伏木構造物對局部河床影響之詴驗研究」,逢甲大學水利工程 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18.邵廣昭,「台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http://fishdb.sinica.edu.tw,中央 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魚類生態與進化研究室。

19. 氣象觀測資料,http://www.cwb.gov.tw/,中央氣象局全球資訊網。

20. 陳義雄、方力行(1999),「臺灣淡水及河口魚類誌」,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籌備處。

21. 陳正昌(2003),「丁壩工對魚類棲地面積之影響-以蘭陽溪為應用案例」,臺灣大 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22. 陳峻淵(2003),「河川環境魚類棲地生態基流量之研究-以清水溪為例」,逢甲大 學建築與都市計畫所碩士論文。

23. 陳宜清、何宗翰 (2004),「探討以健康河川及棲地評價概念應用於野溪治理生 態工法之評估」,第十四屆水利工程研討會,(NSC92- 2313-B-212-009)。

24. 陳秋楊(2005),「河川生態工法實務手冊」,經濟部水利署。

25. 陳伸安(2006),「二維水理棲地模式運用於南崁溪生態規劃之研究」,中央大 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26. 陳芳瑜(2007),「臺灣河川棲地型態之研究」,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27. 陳有祺、莊明德、溫博文(2007),「河川棲地二維模式(River 2D)之應用研究(1/2)」,

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詴驗所。

28. 陳嬿如(2010),「評估河川生態棲地受水工結構物影響」,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 系碩士論文。

124

29. 張雅連(1998),「大河戀-臺灣重要水系」,臺灣月刊。

30. 張楨驩(2002),「河川魚類棲地分布之推估與分析研究-以卑南溪新武呂河段 為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31. 張君瑋(2007),「利用河川棲地二維模式評估水工結構物對河川棲地之影響-以杉 林溪為例」,中華大學土木與資訊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32. 郭健龍(2011),「河道魚類棲地多樣性之研究」,立德大學休閒資源暨綠色產業研 究所。

33. 黃文政,「台灣地區河川流量資料庫」,http://wrm.hre.ntou.edu.tw/wrm/sort/,臺灣 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水資源管理研究室。

34. 曾晴賢(1997),「鯉魚潭水庫士林水力發電工程士林壩下游河道最小生態維護 放水量檢討工作」,中興工程顧問。

35. 經濟部水利署第三河川局網站,「烏溪地水系圖」,經濟部水利署第三河川局 36.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地質資料整合查詢,2000 版地質圖。

37. 楊承峰(2002),「河川低水流量分流演算推估魚類棲地之研究-以烏溪上游為 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38. 溫博文(2005),「台灣中部河川生態棲地分佈特性及時空變化之研究」,中央 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博士論文。

39. 福留脩文(2002),「河川近自然工法技術訓練」課程講義-水制的理論與計算,

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40. 廖志中、董家均、潘以文、徐志謙、謝勝彥、彭瑞國、吳文賢(2003),「堰圔 湖形成與存在性之探討」,第十屆大地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41. 潘俊弘(2010),「卵礫石河床型態演變對物理性棲地影響之實例研究」,逢甲大學 水利工程與資源保育研究所。

42. Jowett,I.G. (1997), "Instream Flow Methods: A Comparison of Approaches",Regulated Rivers, Vol.13, p.115-127.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136-14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