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語言隔閡的消除有助於臺灣民眾參與大型國家與國際健康相關生活 品質的研究,中文版 SF-36 健康量表即是一例。本章將由前述資料分析之 結果與討論,作進一步的歸納整理。

第一節 結論

首先在量表的信度方面,Cronbach’s alpha 值都很高(SF 構面稍低於 標準);第二,輻合效度考驗有很高的成功率,幾近百分之百,顯示各構 面內在相當一致;第三,雖有構面成功率未達 100%,但鑑別效度大致表 現不錯,表示構面都能測到不同的健康概念;第四,除了活力狀況(VT)、

社會功能(SF)與心理健康(MH)構面之外,因素分析可以將其他構面 的題目完全區別於一個因素之中;第五,從因素分析的結果顯示,兩個因 素共可解釋 62.34%的變異,與預期結構雖有些出入,但整體來說中文版 SF-36 健康量表能滿足測量假設(scaling assumption)與心理計量學考驗,

因此可以採用標準計分法來計分;第六,常模基礎之效度表現皆符合預期 之假設,也顯示出 SF-36 健康量表有足夠的區辨能力,因此作為健康相關 生活品質的評價工具,應用於臺灣地區一般民眾之信度和效度已達可接受 的程度,在未來醫藥衛生領域的應用上除可用於比較不同族群的健康狀 態,評價各種醫療照護的結果更是往後研究的趨勢。

不過,社會功能(SF)、活力狀況(VT)和心理健康(MH)三個構 面仍要注意,在鑑別效度或因素分析的結果發現,與美國或歐洲其他國家 的健康結構有些出入,與同屬亞洲的幾個國家倒是較為接近,因此在解釋 時應考慮到這些差異,特別是活力狀況(VT)與心理健康(MH)構面下 的幾個題目,兩者相關性很高,臺灣民眾似乎難以將之區別出來,因此有

必要重新檢視這兩個構面題目與選項敘述的翻譯,是否有不符臺灣民俗國 情之處;另外也因為結構上的差異,雖然採用美國因素權重之計分法有分 數可作跨國比較的優點,但是對於其適用性仍應持保留態度,建議若僅為 瞭解國內民眾的健康結構,採用臺灣因素權重的計分法可能是較好的選 擇。

第二節 建議

許多西歐國家的研究結果也認為,SF-36 健康量表在其他國家可以成 功的被翻譯、有效的測量出受訪者自覺健康的情形、也建立了該國一般民 眾的常模資料(Apolone & Mosconi, 1998;Bjorner et al., 1998;Brazier et al., 1992;Bullinger, 1995;Dauphinee, Gauthier, Magnan & Pierre, 1997;Leplège, Ecosse, Verdier & Perneger, 1998;Sullivan et al., 1998),但是,語言及文化 的差異在美國與歐洲國家之間比與亞洲國家來得小,故不管是信效度的考 驗或地區民眾的健康結構,歐洲各國與美國的情況都較為接近,反觀亞洲 的日本(Fukuhara et al., 1998)、新加坡(Thumboo et al. ,2001)、香港(Lam et al., 1998)、大陸(李魯等人, 2002)及臺灣,在應用該量表評價民眾自覺 健康時發現,亞洲民眾各構面得分的高低順位與西方人則稍有不同,造成 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與西方國家民眾的健康狀況確實有明顯 差異,另一是因文化背景差異與價值觀的不同,導致兩地民眾對答案的標 準有不同的認知,因此在應用時需注意:採用西方計分標準得出的中西方 健康差異,並不一定能代表實際的健康差異,由於文化方面的差異,臺灣 民眾對量表中的答案可能有不同的量化標準,例如 SF-36 健康量表原評分

標準多假設答案間距相等,「極好的」、「很好」、「好」、「普通」、「不好」, 此一假設在西方廣被接受,然而,中國人往往比西方人含蓄,不太喜歡選 擇諸如「極好的」之類的極端答案,但這並不一定表示國人的健康狀況就 比西方民眾差,許多選擇答案「很好」的臺灣民眾,實際上健康狀況可能 類似或接近於選擇答案「極好的」西方民眾,為了驗證此一假設,則需要 進行 SF-36 健康量表的量化標準研究。

臺 灣 目 前 有 關 SF-36 健 康 量 表 的 信 度 探 討 多 以 內 在 一 致 性 信 度

(Cronbach’s alpha)為主,尚無使用再測信度與複本信度的施測結果,不 過有研究指出 SF-36 健康量表再現性的估計值常常低於內在一致性的估 計,而且某些構面的再現性似乎特別差(例如,SF 與 RP 構面),對於縱 斷性、長期追蹤研究來說這是很重要的影響,未來有必要瞭解臺灣是否也 有相同的情形,及再現性不佳的構面;至於再測信度是評估一份量表穩定 性很好的指標,而此信度必須考慮到第一次施測對第二次的影響,因此兩 次施測時間之間隔必須適當,目前並無一致之規定,一般是等候一至兩個 月再開始第二次測驗(Shi, 1997),不過若認為構面對於短期間的變化是敏 感的話,像是在英國與日本的研究中(Brazier et al., 1992;Fukuhare et al., 1998),時間間距則只有 2 週,那麼再測信度的估計預期將會更低;另外 複本信度因為要建構一個真正的複本問卷有其困難,所以這方法很少被使 用,但若可能未來也有必要加以考量。

使用常模時,施測者應依據受試者的特徵及測驗的目的來選用適合的 常模,全國性常模因為涵蓋面廣大、代表性夠,常為多數研究所採用,但 在某些情況下可能要改用地區性常模(單一縣市、山地、離島地區等), 有時為了特殊目的,也可能用到特殊常模(高血壓、糖尿病、生理機能障 礙者、原住民等),例如若想知道受試者在各種構面上的優劣時,就要用 全國常模,若是想要進一步瞭解南投縣鄒族人在原住民的健康情形,就應

該和臺灣原住民特殊常模作比較,因此,未來需要針對這些特殊地區、民 眾進行調查,以建立該特殊常模。另外,由於醫療、衛生、文化、價值觀 方面的變遷非常迅速,常模也要考慮到「新近性」,即建立常模的年代距 離使用常模的時間已間隔多少年,所以常模資料不能一成不變,特別是有 重大事故發生足以改變常模的適合性時,就應放棄原來常模而重新建立常 模。

第三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之目的試圖在 SF-36 健康量表本土化的過程中,瞭解這項工具 能否保有原量表應有的穩定性,或者有效的測出臺灣一般民眾的自覺健康 狀況,然而受限於能力與時間因素,本研究有以下限制:

1. 由於本研究全部採用面訪,但美國 1990 年調查係採用混合方式,受訪 對象有五分之四用郵寄問卷,五分之一用電話訪問,1998 年 SF-36 健 康量表的調查則採用標準型(4 週回憶時間)及近日型(1 週回憶時 間),並以 SF-36 第二版為之,其版面、字體、用字及各題選項均已修 正,雖 SF-36 健康量表的第一版與第二版具有可比較性(Ware, Kosinski,

& Dewey, 2000),但因跨國比較的差異可能涉及國情文化、健康信仰 等影響,有待後續研究來釐清。

2. 在探討量表「信度」時,因為僅進行一次的橫斷性調查,未間隔一段 時間針對部分樣本再次施測,故只能針對內在一致性的 Cronbach’s alpha 作探討,無法瞭解中文版 SF-36 健康量表的再測信度表現;另外

複本信度因新建構一個量表有其困難存在,故亦無法在本研究中探討。

3. 在量表的效度研究上,因問卷中缺乏可將民眾區分成健康族群、僅有 生理方面疾病族群、僅有心理方面疾病族群、和同時具有生理與心理 上疾病族群的變項(Fukuhara et al., 1998),故無法進行 SF-36 健康量 表臨床效度(clinical validity)的探討。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