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結論與未來研究方向

本章節主要分為兩個部份,第一節總結本研究的成果與貢獻,第二節提出 研究的限制與未來的研究方向,期盼後續研究者能夠有進一步的研究。

5.1 研究成果與貢獻

本研究所提出的設計架構,研究成果整理如以下幾點說明:

1.

應用系統程式產生器概念與設計

本研究由文獻與研究報告中整理出應用系統產生器的各種類型,分別 討論不同類型的產生器設計的架構,以範例分別說明,並討論現行相 關軟體技術的發展,設計人員可以依據各別的需求設計開發出合適的 產生器。

2.

應用系統程式產生器的改良

本研究提出一個以 MVC 架構設計為基礎的產生器,透過模組化與樣 版程式的方式,可以使得產生出的程式邏輯與畫面分離,設計人員可 以依據分析人員所塑模出的分析結果,直接將塑模資料鍵入產生器系 統中,用以產生所需的應用系統。

3.

個案實作

本研究以一個實際個案,透過系統實驗的操作產生實際的程式碼與文 件,做為範例系統。

本研究的貢獻可由以下幾點說明:

究中便以直譯式語言為主的應用程式產生器,改進目前市面上只以編 譯式語言的產生器的不足。

2. 發展一個以 Web-based 環境的網路應用程式,這也是目前資訊系統開 發的主流之一,在實務上十分需要良好的方法增進開發的效率;網路 應用程式的環境又可以克服單機版本一次只能由單一使用者者操作的 缺點。

3. 將系統設計綱要資料儲存於資料庫,藉由維護綱要資料來完成系統設 計與開發。

4. 分析各個產生器類型之優劣,並提出以 MVC 架構為基礎,作為設計與 開發的方法,提升設計的速度。

5. 結合 2.4.1 節中所討論的 MDA 設計模式,利用本研究之設計平台架構 做為 Web PSM to Source Code 的基礎架構,使得整體系統開發的方法 論更臻於完備。

5.2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方向

本研究的研究限制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1. 由於網路應用程式環境下與系統連線時,需要考量到伺服器逾時的問 題,例如:SQL Server 預設至多 600 秒、Web Server 預設至多 900 秒 而 http connection 則則是約 20 秒。當連線逾時發生,無法預期是因為 系統忙碌或是網路壅塞造成當機。

2. 每秒所能產生的檔案個數與時間為線性關係,在系統執行大量 IO 時,

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測試結果如圖 6- 1 所示,故當資料量超過 Web Server 或資料庫伺服器所能負荷時,便會停止運作,故於產生時必須 考量輸出檔案的個數;建議解決的方式可以依據子系統功能別劃分,

一次只產生一個子系統,或是利用 2.2.2 節中的 PAC 模式的階層式方式

分批輸出產生資料。

圖 6- 1 產生檔案個數 未來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主要的目的是以 MVC 架構和 Web-Based 環境下設計建置應用程式 產生器,讓開發人員能夠透過這樣的平台與機制可以加速開發的工作。以此一機 制為起點,仍有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探討,希望未來能夠在此架構上,朝以下幾 個方面進行:

1. 目前產生器主要多半針對單一語言為主,未來應結合 UML 方式減少使 用不同語言時開發設計的時間。

2. 將儲存於資料庫中的 ,以 XML 的格式儲存,以建立一個完

善的 ,使得在未 利用更完整的函

式庫進

3. 期望能夠在未來提供一個以 Web Services 為基礎的環境,將產生的程

式或文件資訊透過以 協定,分享並傳送系統分析資訊於所需要

的使用者,讓產生器中的各個功能提供給開發團對中的成員,建立一 個更完善應用系統產生環境。

meta-data

Tag Library 來資訊系統開發時,能夠 行開發工作。

SOAP

參考文獻

英文文獻

[1]. Chen S., Lu F. Y. “Web-based simulations of power systems”, IEEE 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Power , Volume 15, p.37 , Jan. 2002.

[2]. Ladislav Seredi, “A DOM-based MVC multi-modal e-business”,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and Expo, 2001.

[3]. Satoh Uehara, Osamu Mizuno, Yumi Itou and Tohru Kikuno, “An MVC-based analysis of object-oriented system prototyping for banking related GUI

applications-correlationship between OO metrics and efforts for requirement, 1999.

[4]. Jen-Her Wu; Tse-Chih Hsia; I-Chia Chang; Sun-Jen Tsai; Application generator:

a framework and methodology for IS construction ,System Sciences, 2003.

Proceedings of the 36th Annual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 6-9 Jan.

2003 Pages:263 – 272.

[5]. Thibault, S. and Consel, C., “A Framework for Application Generator Design,”

Proceedings of the 1997 Conference on Software Reusability, 1997.

[6]. Cleaveland, J.C., ”Building Application Generators,” IEEE Software, Vol. 5, No.

4, 1988, pp.25-33.

[7]. Sommerville, I., Software Engineering, Massachusetts: Addison-Wesley, 2000.

[8]. “Code Generation in Action”, Jack Herrington, Manning, July 2003.

[9]. Mellor, S. J., Scott, K., Uhl, A., and Weise, D., MDA Distilled: Principles of Model-Driven Architecture,Addison-Wesley, Boston, 2004.

[10]. Jen-Her Wu, Yen-Chieh Huang and Shin-Shing Shin, “Object-Oriented Analysis and Design: Transformation from Class Diagram to Relational Table and

Application Template”, 2004 Journal of Internet Technology.

[11]. RFC 1945 –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 HTTP/1.0

[12].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

IA, Zhi WANG, Youxian SUN, “A design pattern for holonic

[14]. ,國立中山大學資訊

manufacturing system in the IEC61499-based model-view-controller framework”, 2003.

中文文獻

Any Fowler "A Swing Architecture Overview"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