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1 前言

由於近年來奈米科技的發展,大家一窩鋒爭相投入研究,從光電半導 體材料,化學觸媒,一直到生物醫學等多方領域,而其中我們又對光電半 導體材料的量子井,量子點最為感興趣,量子點為一奈米晶體,隨機分布 於成長的樣品[1],直徑僅有數個~數十奈米,因為晶粒體積非常小,故量 子點內具有三維的能量屏障,由於量子點是在空間中三維的小尺寸結構,

當一個材料的大小縮小到跟電子的物質波波長接近時,電子會被侷限住並 具有波動的性質而且電子的能階會分裂成不連續的能階,具有δ 函數的能 態密度[2-3],類似原子的能階,有量子侷限效應,所以電子與電洞會被 侷限在此一微小晶粒內,其結合機率變大,發光效率變高,因此量子點的 光、電、磁性質不同於一般我們所熟知的巨觀性質。更令我們感到興奮的 是量子點的能態密度隨著其尺寸大小而變,也就是說光、電、磁性質可以 單純的由尺寸變化來改變。例如,對半導體量子點而言,尺寸變小後,能 帶邊緣的能態密度變小,產生分裂,故其能隙將會變大,發光波長變短,

換句話說,只要能控制尺寸,即能控制發光波長。以上所說的量子點特性,

即一般我們常聽到的量子點侷限效應 (quantum confinement effect)或 量子點尺寸效應(quantum size effect)。又因為光纖通訊的發展,因此光 通訊用的雷射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一般利用 InAs/GaAs 材料所製 造的量子點雷射,波長都只能成長到 1.25μ m,但經過適當的摻雜,波長 就可以增至 1.3μ m[4],適合做為光纖通訊之用,1.3 µm 常被用來作為長 距離的光通訊波段,主要是因為光纖在此波段具有最低的色散衰減率,很 低的能量損秏之故,就理論上而言,以量子點結構做成的雷射會有比較高

常具有潛力。而半導體雷射可以擁有在高頻下操作、成本低廉等優勢。

1-2 InAs/GaAs 量子點成長方法與用途簡介

InAs/GaAs 量子點是一種半導體的奈米結構(nanostructure),可將電 子侷限在一個很小的尺度內,目前量子點的製造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種:(1) 化學溶膠法(chemical colloidal method),(2) 自組成法(self-assembly method)[5],(3) 微影蝕刻法(lithography and etching),(4) 分閘法 (split-gate approach)。本論文所探討的樣品是採用自組成法來製作量 子點結構,採分子束磊晶(molecular-beam epitaxy)來成長異質薄膜,並 利用晶格不匹配(lattice mismatch)的原理,使量子點在特定基材表面自 聚生長

要成長高度完美的晶格結構,材料的選擇有兩個原則:

1.磊晶層表面能小於基板表面能(surface free energy) 2.晶格不匹配的應力(lattice mismatch stress)引發的應變能

(strain energy)必須在材料彈性允許範圍內。

對於第二點,是成長材料的基本原則。對於第一點,當磊晶層表面能 小於基板時,在基板能夠提供足夠表面供給磊晶材料釋放表面能,磊晶成 長會是一層層(layer by layer)堆疊上去,稱為[Frank-van der Merwe (F-M) mode]2D 成長模式[6]。反之,當磊晶層表面能大於基板時,在基板無法提 供足夠表面供給磊晶材料釋放表面能,磊晶材料必須尋求與外界有更大的 接觸表面以釋放表面能,磊晶成長會是島嶼式[Volmer-Weber (V-W) mode]3D 成長模式[7]。另外還有在上述兩種成長模式之間轉換的層接而後 島嶼式[Stranski-Krastanow(S-K) mode][8],利用晶格常數的不匹配 (lattice mismatch)產生彈性應變能,初期磊晶層的表面能較基板的表面 能小,並有晶格不匹配存在時,起始成長模式為層接式,後轉島嶼式,成

長模式轉變原因有兩個觀點:(1)由應力觀點,當磊晶厚度達到一定的程 度時,彈性應變能增加,導致晶格會藉由晶格鬆弛來降低應變能,使系統 的總能量下降,因此使得成長模式轉為島嶼式成長。(2)由表面能觀點,

當磊晶厚度達到一定的程度時,磊晶材料被壓縮使其比基板的相對表面能 持續增加,當相對表面能超過基板即轉為島嶼式成長。

InAs/GaAs self-assembled 量子點即是利用 S-K mode 成長模式,InAs 的晶格常數大於 GaAs 的晶格常數,在長晶表面的方向上會產生壓縮 (compressive)應變,約到 1.7 ML 即轉為三維島嶼式的長晶模式,當長晶 厚度在一定的臨界值以內時,這樣的晶格鬆弛並不會產生缺陷,為晶格完 美的量子點,但是當厚度繼續增加時就會有差排、堆疊錯誤(stacking fault)等缺陷產生。

量子點為一個三維小體積的奈米結構, 在數學上具有δ函數的能態密度, 以此當工作區的半導體雷射具有超低的起始電流密度、高特徵溫度

(characteristic temperature,T0)、高材料增益(gain)、較窄的譜線寬 度、操作條件對溫度不敏感...等優點,用途也很廣泛,可用於藍光雷射、

光感測元件、單電子電晶體(single electron transistor, SET)、記憶 儲存、觸媒以及量子計算(quantum computing)等,在工業的應用上,目 前著重在量子點雷射的開發、光學記憶體及紅外線探測器,其可以於軍事 用途的夜視鏡,而在基礎科學的研究上,量子點提供了一個『零』維度 (zero-dimensional)的電子系統,有助於科學界了解低維度電子系統的一 些特性。

1-3 Dots in well 結構介紹

Dots in Well 結構是結合量子點與量子井這兩種結構形成有如夾心餅 乾一樣的構造,也就是說在長完第一層量子井的時候接著再成長量子點,

之後在長第二層量子井覆蓋在量子點上,變成量子點夾在兩層量子井中間 的夾心構造,但是本論文所成長的 DWELL 結構則是只有成長一邊的量子 井,也就是在 substrate 上就直接成長量子點,之後再覆蓋量子井,其能 帶圖有如階梯式的形狀,如圖 1-1。而成長 DWELL 結構最主要的目的是為 了當應力緩和層以減少晶格不匹配程度、拉長波長[9-19]、降低臨界電流 密度及增加量子侷限的載子[20-21]。

1-4 氮(N)對樣品的影響

在材料系統中加入氮常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容易產生相分離(phase separation),因為氮相對於其他原子特別輕,所以氮在材料中的溶解度 並不高。從許多文獻中[22-24]得知加入氮後,氮的含量、長晶溫度、長 晶速率,在光性上的表現都會有顯著的差異。

1-5 研究動機

一般而言,離子佈植在半導體技術上的實際用主要是在改變基板的電 特性,由於氮相對地是比較輕的元素,因此在相同的佈植能量下,氮離子 比其他較重的離子有較深的佈植深度,而且對於表面的的損壞也較小,因 此由於離子佈植所造成的損壞也可以經由熱退火處理還原。

由文獻得知不同的氮含量對 InAs/GaAs 量子點光性的影響,氮直接摻 入量子點,會使樣品產生大量的缺陷使得品質變差[25]。在經由熱退火 (annealing)可以將氮所產生缺陷消除[26]。因此,我們把一具良好 InAs 量子點的樣品做離子佈植,看看經由不同劑量佈植後再熱退火的樣品是否 會和磊晶摻入氮的樣品具相同的現象,進而探究氮所引發的缺陷及其原 因。

1-6 論文架構

論文的章節安排如下:

第一章 : 緒論

第二章 : 樣品製備與量測系統 第三章 : 量測結果與分析 第四章 : 結論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