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文根據「受雇員工動向調查」原始資料,建構台灣一九八七至 二○○○年三十個產業的工作∕勞工流動指標。綜合產業別與年度別 的觀察,我們發現全體產業的工作重配置率是 11%,亦即不論產業興 衰,勞動市場的 100 個工作(就業)中有 11 個工作因新增或刪減而變 動。全體產業勞工毛交換率為 64%,表示 100 個勞工之中有 64 位勞工 找到工作或離職,顯示勞工流動較工作流動的波動劇烈。

個別產業的差異則頗大,精密器械製造修配業、電力電子業、與 營造業的工作創造率與汰減率均較整體為高(工作重配置率高),顯 示這些行業的工作流動較為波動,不論景氣或衰退,因生產者之間的 競爭,工作增減變化的數量較其他產業明顯。相對的,水電燃氣業、

石油煤品業、運輸艙儲及通信業重配置率甚低,表示這些行業可能是 產業內公營業者的比例較高而工作流動較穩定。工作創造率低而汰減

16排除低工作創造率、同時也低淨就業成長率的礦業與土石採取業,因為兩項指標意味 這個行業可能是衰退或沒落,而非工作穩定。

率高(亦即淨就業成長率低)的行業,以礦業及土石採取業、成衣服 飾業、木竹製品業、紡織業代表,顯示這些傳統產業正在萎縮,因此 勞力的需求減少。金融保險及不動產業則工作創造率高、汰減率低、

淨就業成長率高。另外,淨就業成長率高的還有營造業、電力電子、

批發零售及餐飲業、與工商服務業,這些產業多是新興高科技產業或 服務業。平均而言,製造業超額重配置率遠高於服務業,得知製造業 廠商間的競爭較為劇烈,而服務業的競爭相對溫和。以工作重配置率 佔勞工毛交換率的比例衡量個別產業非意願勞工移動的比例,其中製 造業非意願勞工流動的比例稍高。大部分產業的工作創造率的波動大 於工作汰減率的波動,工作流動與產業興衰成正向的關聯。礦業及土 石採取業、營造業、與部分傳統製造業產業則由於工作汰減率有著較 大的波動,工作流動不穩定,淨就業成長率萎縮,因此工作流動與產 業興衰成反方向變動。

觀察年度差異,得知一九九四、一九九七兩年勞動市場繁榮,但 一九九八年之後勞動市場熱絡趨緩。工作重配置率與淨就業成長率平 均為 11.03% 和 2.23%。亦即不論景氣好壞,勞動市場的 100 個工作中 平均有 11 個工作的創造或汰減。整體而言,經濟社會創造 2.23% 的 就業成長。同時,工作創造較工作汰減更易受到景氣變動的影響。工 作創造率的波動大於工作汰減率的波動,得知工作流動與景氣變動成 正向的關聯。又勞工毛交換率的波動雖大於工作重配置率,但較不受 到景氣好壞的影響。各年度工作重配置率佔勞工毛交換率的比例介於 12% 與 24% 之間,得知工作的創造與汰減並非造成勞工流動的主 因。觀察時間趨勢,服務業的工作創造率較製造業為高。製造業於一 九八七至一九九三年間的工作創造率緩緩下降,服務業則雖有波動但 呈緩慢成長的趨勢。兩種產業於一九九八年之後工作創造率均回降。

製造業工作汰減率的趨勢線則明顯高於服務業。顯示近十年來服務業 相對製造業的新創工作較多、而工作汰減較低。

根據勞工流動與工作流動指標的迴歸分析,我們發現產業規模越 大,工作重配置率較高,勞工進出也較頻繁,然而產業規模並不影響 該產業的就業成長。產業別的繁榮表現於產業別的產出成長率,顯著 地提高產業的工作創造、減少汰減、與增加就業成長,但產業別興衰 對工作重配置與勞工毛交換的大小則無顯著影響。高生產力的產業傾 向以工作(就業)的汰減配置勞動,也有較高的勞工毛交換率。資本 密集度高者,工作的增減配置將較低。最後,出口比例對於各項工作

∕勞工流動指標則無顯著影響。

本文較先前台灣文獻區分製造業與服務業,分析近年來產業結構 變遷兩者工作∕勞工流動的差異。但如大多的勞動流動相關文獻一 般,以列表比較產業別或年度別工作∕勞工流動的差異,並以迴歸分 析探討影響的因素(Davis and Haltiwanger, 1999)。最近文獻逐漸將 工作流動的分析應用於解釋勞動市場的變化。例如:Brown and Earle (2002),將工作重配置率與勞動生產力的變動相連結,探討調整過程是 否將勞動資源由低生產力配置到高生產力的工作,進而提升整體的勞 動生產力。後續待資料較為充足17,我們也可應用於探討台灣近年的結 構變遷的工作∕就業波動與整體勞動生產力的關聯。另外,Hyclak (2001) 將各年度的總工作重配置加以分解,計算淨就業成長率、產業 間的工作變動率、產業內的工作變動率的變動,分析景氣變動、結構 轉型、勞動市場摩擦性因素對失業的影響。未來我們可以針對台灣資 料,以流動分析探討台灣近年來產業結構轉型對失業率的影響。

17上述目前只有 12 年資料,且中斷兩年,若採用時間序列分析,模型設定將有配適度 問題。

相關文件